诸天我为帝-第4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仔细想想,这样倒也不错。
寿王的嫡子身份终究是一根刺,正如姜氏担心的那样,他已经有了打算,在登基后不会给寿王封地,而是将他安排在府邸,软禁至死。
当然,再是在眼皮子底下看着,也不免有凶险,微子启又不想担上弑弟的恶名,现在寿王死于东夷手中,岂不是两全其美?
微子启心中做好盘算,表面沉静,背负双手,头微微向上,仰望天空,等待结果。
战斗声持续了整整半个时辰,才渐渐停歇,微子启觉得差不多了,整了整衣衫,优哉游哉地出发。
当他酝酿好感情,准备扑在寿王的尸体上放声大哭一场之际,却发现姜氏和黄飞燕立在府邸前,指挥着仆役打扫破碎的大门以及战斗的痕迹。
微子启下了马车,走了过去。
“王兄!”
姜氏见了,大大方方迎上。
“弟妹有礼!”
微子启仔细观察她的表情,希望看到痛不欲生的悲伤,可惜事与愿违,姜氏仿佛解决了一个人生中的大难题,欣喜之意溢于言表。
看来寿王没出事。
想想这也不奇怪,毕竟有闻太师和武成王在,哪怕东夷人再是鱼死网破,只要寿王率先躲避,也伤不到他。
“怎么不死呢!”
微子启本没有杀意,但之前想得太过完美,如今没有实现,心中反倒生出一股不满,再也不想看姜氏,目光一扫,望向黄飞燕,倒是露出惊艳之色来。
这个年代女子出嫁没有那么多约束,一定不能见夫君的面,微子启对于黄飞燕的容貌早有打听,此刻一眼认出,发现她英姿飒爽,俏美动人,更在描述之上,不由心情舒泰。
他笑意明显,黄飞燕见了也两眼弯弯,促狭地道:“大王子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姜氏性情温婉,握住黄飞燕手摇了摇,示意不要当场打脸,这少女却是不理,妙目一眨不眨地落在微子启的脸上,开启第一击:“我是不会嫁给你的!”
微子启笑容一僵。
不待他反应过来,黄飞燕紧接着二连暴击:“你的太子之位没啦,不是你的,终究不是!”
第十章 儒家教育(求订阅!)()
当微子启火急火燎地冲入王宫,一切已经尘埃落定。
帝乙咽气了。
他本就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东夷大祭司的袭击,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帝乙也不是暴毙的,他见到了大祭司的尸体,从闻仲和黄飞虎的口中,得知了全过程,然后在比干和商容的见证下,定下了太子。
传位寿王殷受德。
身为帝王,个人情感的偏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大局。
原本他属意微子启,也是因为寿王七年昏迷,不理朝政,完全因为嫡子礼法,于国无益。
如今得知东夷人要鱼死网破,只为了不让占卜中被大商所灭的未来发生,再看到兵家之道,自然再无二话,传位于寿王。
整个过程快到极致,却又在文武官员的见证下,合乎礼法,顺理成章。
“不!不!”
于是乎,确定消息的微子启只感到晴天霹雳,失魂落魄地瘫倒在台阶下,许久讲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而随后赶到的微子衍也是面容巨变,却努力沉住气,入宫准备巴结新王。
哪怕卑躬屈膝,至少要得一片富饶的封地,确保下半生的奢华。
顾承根本懒得理会他们。
至始至终,这两位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他的目光早已落在四方,那八百诸侯之上。
帝乙不算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帝王,却也是中规中矩,连他都明白诸侯势大,威胁大商,可见如今的局势已经十分紧张,堪称一触即发。
没有中央集权,皇朝的力量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大商虽然名为天下之主,其实讲白了,就是最大最强的诸侯,其后的八百诸侯表面臣服,实则虎视眈眈,对九鼎都有觊觎。
因此除了大商直接掌控的都城及附近千里之地,其他诸侯的国土中,实质性的好处捞不到多少,掣肘倒是方方面面,勾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
顾承要整合人界之力,首要是削弱诸侯势力,尤其是四大诸侯。
当然,天下大事向来要师出有名。
寻常时刻并无往来,好在新帝登基,八百诸侯都要面圣,四大诸侯也会齐至都城。
机会来了。
……
……
帝乙龙驭宾天,后事操办,再加上新帝登基,准备过程整整数月。
各方诸侯听闻帝乙驾崩,继承大位的竟是昏睡七年的寿王,纷纷震动,却也不敢怠慢,一时间各地随处可见长长的奴仆队伍,将华贵的马车拱卫在中央,往沬邑而去。
八百诸侯啊!
或许不是每个诸侯都有强大的实力,有些诸侯的势力范围仅仅局限于一个县村,但这种大事是必须到场的,且必须展现出身为威风。
于是乎,奴隶的数目和质量就成了关键。
顾承立于宫城墙头,看似欣赏风景,实则俯瞰苍茫大地,各方长长的车队尽收眼底。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在这个时代,奴隶算作士兵吗?
答案是,不算,但实际很难区分。
商朝正式的军队成分,士兵为平民,不是奴隶,但军队都是临时征集的,难免良莠不齐,因此真正发生大战,有战斗力的奴隶肯定会拿起武器,身体相对强健,平日里就有训练的奴隶,就被称为战奴。
偏偏奴隶完全属于上层贵族的私有品,诸侯的兵力是有所限制的,奴隶数目却不限,只要你能养得起,对于贵族而言,努力是保证权力的关键,可对于皇权而言,实在是祸害。
所以原本的命运轨迹中,纣王要解放奴隶,不是仁慈,仅仅是为了统治。
这和隋炀帝杨广很像,做的事情都是有利于江山社稷的,可惜步子迈得大了。
任何一项制度是否进步,没有绝对的标准,而要跟一定的历史环境相结合。
在贵族世袭制尚未没落,学术下移尚未发生的时代,贸然排斥贵族,解放奴隶,并非进步,反为祸阶。
触动底层阶级的利益,还能派兵镇压,触动上层利益,那必然被推翻。
因此要一步步来。
“殿下,朝阳军舍已经建设完毕,各族均将十岁以下的子弟送入学习。”
此时后面脚步声响起,闻仲上前禀告,眉宇间带出喜色。
所谓军舍,其实就是后世的军校,建立在朝歌的朝阳山上。
在历史上,商朝就设有军校了,贵族的子弟会被送入其中,进行射、御、舞(搏击)等等领域的学习,也就是后世儒家六艺的简陋版结合排兵布阵,籍此来统领军队,镇压奴隶反抗。
现在顾承传下兵家之道,自然就要挑选人来学习。
大汉皇朝中,他开创天枢十二卷后,即刻传遍天下,人人可学,普及民智,但现在的大商中,却是将第一批学习人员,严格控制在沬邑内的贵族子弟中。
执行人是闻仲和比干。
顾承甚至不放心黄飞虎和商容,将他们排除在外。
不是质疑忠诚,而是受限于家族的影响。
相比起来,闻仲孑然一人,无妻无子,比干就是王室中人,才可托付重任。
“很好!”
顾承点了点头,从怀中取出第二卷儒家之道,递了过去。
武平乱世,文定江山,天枢十二卷中,即便是后来居上的墨家,受到的重视程度,终究还是不如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儒道。
顾承首选兵家之道,是知道王朝末年,首重兵力,没有兵权在手,其他一切都是虚妄,再起儒家之道,则是为了江山稳固,让大商王朝变得中央集权,名副其实。
闻仲接过儒家之书,心领神会:“臣不仅传授兵法之道,更要教导他们为国为民,尽忠尽力!”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洗脑也是。
这批现在的孩子,未来的贵族,才是制度改变的根基,至于他们的父辈祖辈,若是食古不化,自然要被淘汰。
顾承点点头,突然问道:“西伯侯姬昌到了吗?”
闻仲答道:“十日前已至,四大诸侯,他是最快来的。”
来得最快,不见得是忠心,还可能是野心与试探。
帝乙托付之时,曾言及四大诸侯的危害,闻仲第一个呼应,正是因为他也看出来了四大诸侯和大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无法真正的和平共存,此次登基大典,表面上是庆贺新的帝王继位,实则也是一次试探。
如果大商强,则诸侯蛰伏,如果大商弱,那么昔日成汤如何反的夏桀,今日就能再度上演。
顾承唇角微微一扬,关心起下一代来:“姬昌的儿子们可曾跟来?”
闻仲道:“只带了长子伯邑考。”
“朝阳山对他敞开。”
“是。”
第十一章 我爱学习(求订阅!)()
驿站。
伯邑考长身玉立,平静等待。
姬姓,名考,“伯”是其排行,“邑”是表明其世子身份,故有此名。
他未满十岁,已是丰神如玉,俊朗非凡,小小年纪跟在姬昌身边耳濡目染,绝非等闲。
如若按照原本的命运轨迹发展,这位世子在姬昌被纣王囚禁时,治理西岐,井井有条,后入朝歌进贡,被妲己看中,面对妲己的美色诱惑,宁死不屈,当着纣王之面掷琴明志,被剁成肉酱,做成肉饼,交由姬昌吃下,姬昌明知是儿子的肉,却装着不知情的模样,吃了三个,使纣王放松了警惕,才逃回了西岐。
当然此时不比日后救父,首入大商都城,伯邑考是抱着游玩见识的态度来的。
他可是第一次出远门,就来到了天下最大的城市,自然有许多新奇。
“发什么呆呢?”
正在欣赏街边来来往往的马车,肩膀处突然传来一股力道,伯邑考猝不及防,往前一步,险些摔倒。
一只手掌闪电般抓住胳膊,将他带了回来,伯邑考转身,就见比自己还小些,却长得健壮英武的姜文焕正笑嘻嘻地站在身后。
姜文焕是东伯侯姜桓楚的次子,继承了父亲英伟相貌的同时,更是力大无穷,武力超群。
姜桓楚与姬昌的关系不远不近,至少表面上没有太多往来,但下一代孩子在一起玩玩总是无妨。
“走,带你去个好地方!”
此时姜文焕就拉住伯邑考的胳膊,直接带着他往城外而去。
“这是朝阳山的方向?”伯邑考很快就发现了姜文焕的目的地,诧异地问道:“我们去哪里做什么?”
朝阳山在沬邑附近并不算什么著名的地方,数年前帝乙曾欲在此山修建一座采暖行宫,后来作罢。
因为如今大商的国库实在不够充盈,连年与东夷犬戎开战,这耗费的都是钱财,如若再大肆修建行宫,那必然要闹得民不聊生,国家动荡。
既然行宫未建,此处就接近荒山了,来这里做什么?
“等会你就知道了。”
姜文焕神神秘秘的,步伐却慢了下来,左右巡视着,似乎在寻找什么。
果不其然,前面出现了护卫巡逻的身影,姜文焕提前一步拉住伯邑考,躲避到一旁。
“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伯邑考的目光凝重起来,心跳开始加速。
“姐姐告诉我,这里是传授文武之道的地方!”
姜文焕低声道:“沬邑内的贵族子弟都在其中学习。”
伯邑考恍然,佩服道:“太子殿下好心胸!”
这个年代,没有春秋左传,更无四书五经,最大的学问,基本都与卜卦有关,且都是人族三位圣皇留下。
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即是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连山易,即是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归藏易,即是归藏八卦。
如后世所言的《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都不是黄帝和神农所著,而是代代口耳相传,再由后人归纳总结所成。
所以姬昌能根据三位圣皇留下的八卦,悉心钻研,将其规范条理化,确实是圣人之资。
这些知识的流传,局限在一小部分人,讲白了就是敝帚自珍。
能开办军舍学堂,传授知识,这已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伯邑考如今的心思还很纯粹,自然相当佩服这样的行为。
当然,他也不信太子真会将高深的知识传授出去,直到姜文焕带着他绕过层层守卫,接近军舍,一阵又一阵的琅琅读书声传来,伯邑考听了,才猛然动容,更是很快沉浸进去。
姜文焕则对儒家之道没有兴趣,两眼滴溜溜地转动着,很快绽放出光芒,瞄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