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一剑九州寒 >

第28章

一剑九州寒-第28章

小说: 一剑九州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你不说我还忘了,刚才跟这个奴才们争执,好悬把这正事忘了。”明老爷子笑了笑随后看着凌园洲说道:“我听说你今天找了个好女婿啊?”

    “好女婿?”凌园洲愣了一下,随后眼神有些不解的看着明老爷子,不知道明老爷子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对啊,你那个新招的女婿今天跟我孙子说少看木经纲要,然后把我孙子整的现在书也看不进去了,非得问我这木经纲要之中到底有何纰漏之处,我也不知道这纰漏之处到底在哪,所以我今天才带着孙子过来想找那个小子问个清楚。”说道这个问题以后明老爷子的脸色直接变了,完全没了刚才那般长辈对待小辈说话的气势,反倒是给人家一种无理取闹的感觉。

    “真有此事?”凌园洲看着明永寿身边的明乐游问道。

    “有此事。”明乐游点头。

    凌园洲看着这爷俩,心中暗道不好,谁知道自己新招来的这个女婿竟然是个倒霉的主,要知道乐安城中明永寿跟自己的孙子明乐游俩人那对书本上的东西可是固执的很,曾经明老爷子因为一本书里面的一句话印错了,直接找到了当今圣上,后来圣上亲自下旨收回所有已经印刷好的书籍,据说当时这本书在坊间流传程度相当的高,最少也得有几十万本,所以说收回的难度相当大,但是圣上还是不顾成本的收回了旧书,然后从新印刷了新书。单单就这一件事就能看出明老爷子对书上的东西那真是做到了一丝不苟,没想到自家的那个倒霉女婿竟然在这件事上面发生了争执,而且争执的竟然还是这本木经纲要,要知道这本木经纲要可是人家明老爷子最得意的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明老爷子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参照多部经书,去其糟粕留起精华,才完成了这本木经纲要,这部书是目前大梁最适合普通人学习的一本经书,因为书中文字不像是普通经书那般生涩难懂这本书求的就是言简意赅,就算是没什么文化的人看了这书也能明白个十有七八,所以后来无论是科举考试还是翰林苑考试,都会把这本书作为名著必读,就连当今的皇上也曾说道:“明老师这本木经纲要务必要让大梁的所有子民看到,读懂。”所以说,明老爷子对自己的这本心血所著还会非常的在乎的,但是今日竟然有人说这本书还是少读,因为里面存在纰漏之处,而且还是当着自己的孙子面前说出这番话,明老爷子怎么可能不激动,怎么可能不找过来问个明白?

    凌园洲迟疑片刻,随后看着明老爷子说道:“若真有此事,那可得问个明白,但是明老师您今个来的还真是不凑巧。”

    “怎么不凑巧?”明永寿见凌园洲有推迟之意连忙问道。

    “你口中那人此时身负重伤,正在昏迷之中,所以估计一时半会回答不了您的这些问题。”

    “受伤了?怎么受伤了?”明永寿皱眉问道。

    “这个还没调查清楚。”

    “凌园洲,你是想护着这个小子不成?”明永寿思考片刻之后看着凌园洲问道。

    “这个小的可是万万不敢啊,若是真是这人信口雌黄,那么随便您怎么处置,我都不会有一句怨言,毕竟这书本上面的事可不是什么小事,马虎不得!”凌园洲连忙回了一句。

    “我这么一把老骨头还能把人家怎样?我就是想问个清楚,既然你说他现在昏迷了,那么就等到他醒!”明永寿低声回了一句,随后直接不管不顾的冲着陵园州喊道:“别看着了,带我去瞧瞧这小子醒了没有。”

    “好。”

    凌园洲知道自己执拗不过明老爷子,所以只好转身带路。

第四十章:青山古寺名青山() 
当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的辉煌景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当时的社会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各诸侯国林立纷争,而且经济方面也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再加上原本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大局面,所以也就导致了后来的文化下移,文化下移无外乎意思就是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致使私学勃兴,进而导致了百家争鸣的大景象。

    其实各学派之间虽然说是相互斗争,但是也相互学习和借鉴。

    而百家的争鸣的最后结果就是三教九流的出现,而这九流虽然在当时还算是可以,但是后来他们的光芒也就逐渐被三教所取代,这是三教便是:儒教,道家,佛教。

    而这儒教跟道家原本就是本地的宗教,而这佛教却是后来从天竺国传来,所以说当时的三教并没有佛教,可是到了大梁的时候,佛教已经盛行很长时间了。

    大梁的宗教之间虽然不存在着百家争鸣繁华景象,但是也总有一些五花八门的宗教出来宣传着自己救国救民的思想,这样的宗教在历代似乎也都有过存在的痕迹,而这种思想鼎盛的局面往往都是因为国家的富强才出现,因为如果国家本身就是动荡不安,那么老百姓也就没什么时间去考虑自己的宗教信仰,考虑如何活下来那才是最切实际的问题,然后现在富饶稳定的大梁则给这些宗教信仰们提供了孕育思想文化的温床,而且这宗教之间的思想虽然有着相悖的存在,但是大多数也都是大同小异罢了,可无论如何,历朝历代还是以儒家思想,佛教,道家三家为主,其他宗教为辅。

    就像是前朝,前朝虽然是把道教定为国教,但是仅仅就是因为当时的道教教主跟皇帝是一个姓氏,这种行为也就是往自己的脸上贴金罢了,但绝对不是推崇道教,相反的前朝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毕竟从古至今,儒家思想都是中心思想。

    儒家思想能一直作为国家的中心思想,本身儒家思想自身功不可没,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道教跟佛教之间的一些思想太为偏激,比如说道士们出家,但是更要紧的就是羽化登仙,所以道教主要还是教人们得道升仙,而佛教则是教人们如果立地成佛,这样的思想虽然不能说是错误,但是也不适合那些普通的学子们学习,只能适合一小部分人,所以说儒家的思想无论是什么时候那都是不可动摇的。

    而且佛教道教,朝廷知道这两教虽然在形式上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毕竟这道士跟僧人本就是两个风格,但是其实他们教百姓的东西也都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朝廷也就从来不曾发布旨意究竟哪一家才是正统,无论你是信佛也好,信道也罢,只要是你心中有信仰,都是好事。

    可是朝廷不分一二,不代表这两派之间没有相互比较的心,毕竟这一个信佛一个信道,本就不是同门,虽然道教中的很多经典思想来自于佛家,而佛家中的很多经文也确实存在跟道家思想相吻合的地方,但是僧人跟道士之间的关系还是不怎么友好,见面虽然还不至于打起来,但是谁也看不上谁那是自然的,就像是平日里面在街头算卦占卜的道士跟僧人之间也是存在着很大的竞争,至于到底谁算的准一些,老百姓们不知道,道士跟僧人却心知肚明,因为这些破天机的事其实无非都是糊弄老百姓的小把戏,若是真的天天这么窃取神仙的秘密,那恐怕早就该遭天谴了。

    青云山坐落于大梁位置偏南的地方,所以此山的气候还算是温和,温和的气候往往也就造就了那漫山遍野的葱绿,再加上青云山上有一古寺,名青山寺,所以也就给这座青云山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青山寺中僧人八千,这个数目在整个大梁来说那都是相当庞大,因为从来不曾有过任何一个宗教门派出现过如此之多的弟子,其他门派也就罢了,就单单是佛教跟道教两派,要是做到青山寺这个规模那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因为道教跟佛教两家本身就是个一心正天道,成仙成佛的大修行,所以说他们不存在任何盈利的手段,道士还好,可以用炼丹之术占卜之术来维持道观的生计,可是这佛教就难了,平日里除了那些慕名而来的施主给香火钱以外,剩下的都是靠着自己弟子下山化缘化来的,所以说要是一个门派养活这八千多人,那可不是个简单的事。

    青山寺名字虽说不像是其他寺庙那般霸气神秘,但是这座寺庙确实是如今大梁佛教最为正统的一个寺庙,因为这里面曾经出过一个僧人,法号断尘,而这个断尘大师便是当今武林中最为巅峰的存在,本身实力到底有没有达到登仙的境界说的清楚,因为大多都是耳听传闻,但是这个断尘大师确实名列武林四方之中,四方中的眼不能视的画师便就是这个断尘大师,虽然这个断尘此时已经是大隐隐于世,但是该传出去的名声还是有的,青山寺出了一个据说已经踏入登仙的僧人,那么慕名而来的人们肯定就也是少不了的,如今武林中乾坤榜第一的武圣当年据说也曾在这青山寺中跪了三天三夜,后来断尘大师才亲自出门接见,后来武圣是空手下山的还是拿了一副画下山的,没有一个准确的说话,但是武圣受到了大师的点拨,从那以后境界突飞猛进这话确实真的,所以青山寺从来不像其他佛教的寺庙那样担心香火钱的问题,毕竟到了初一十五,这从山下送来的香火那是源源不断的。

    青山寺出了个断尘大师其实还不至于说完全奠定自己在佛教之中的正统地位,毕竟人家断尘现在已经不在青山寺了,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断尘走了之后,青山寺竟然又出了一个一指惊天的玄正高僧,这个玄正高僧的实力就不像断尘那般缥缈了,因为人家是实打实的玄天三品,距离登仙也就是差一步之遥。佛教中的大多数僧人还是愿意把时间放在参禅打坐上面,谁有时间对着那木头桩子练那些拳脚功夫,自然是坐在那蒲团之上没事敲敲木鱼来的更加轻松些,所以说当今的佛教之中,能够真正踏入玄天境的高手那是少之又少,而达到玄天三品的也仅仅两人,一个是一心画画的瞎子僧人断尘,一个就是青山寺中的玄正。

    而这玄正恰恰就是断尘这辈子唯一的一个弟子。

    玄正其实踏入玄天三品已经有些时日了,可就是一直不曾达到那登仙的境界,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当年师傅断尘临走之时给他留下的那本大悟天纲经玄正一直都未真的禅透,他也想不明白师傅给自己留下的这本经书到底有何用意,反正他只知道那年师傅就是因为看透了这本书才当上了什么画家,后来不知为何还自己戳瞎了自己的眼睛,难不曾这踏入登仙境的高手都应有些自残的行径?玄正不是没有这样的想过,曾经也是一时心狠想着给自己的眼睛也来那么一下,可是无论如何也都是下不去那个手,再说自己的师傅人家是为了用心感悟画才戳瞎了双眼,自己本身对画画那个东西就不感兴趣,即便是戳瞎了双眼又有什么用处,到时候若是真的登了仙那还好,若是登不了仙,那岂不是沦为天下人的笑柄,尤其是自家的那个小徒弟要是知道了此时,估计能笑个三天三夜不拢嘴。

    玄正这辈子其实一门心思的全都放在了习武之上,所以从来都不曾想过自己会做收徒传教的事,但是偏偏的阴差阳错收了现在这么一个傻徒弟,别人收徒是为了自家的香火不断等着老了能有个徒弟依靠,但是玄正这个徒弟,玄正只要是一想到就是头疼,这徒弟简直要比那大悟天纲经还要难悟透些,要是平日里还好,自己的这个徒弟长的五大三粗,本身体质就是那练武的材料,所以刚开始玄正对自己的这个徒弟还是非常的满意,但是后来就不对劲了,他发现自己的这个徒弟好像是愚笨至极,别人三天能看完的经书,自己这个徒弟看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还不曾看完,而且基本上就是看了一页忘了一页,玄正本身就不是什么喜欢诵经的和尚所以对这件事也就没有过多的要求自己的弟子,但是偏偏这青山寺的主持看不下去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愚笨之人,若不是看在人家玄正高僧的面子上,估计早就把这个傻和尚撵下山了。

    愚笨这东西玄正虽然是不在乎,但是架不住自己的这个徒弟问题还多,一天除了发呆练武之外,剩下的所有时间都在向玄正提问,有些问题还好,但是有些问题玄正听了之后真是脑袋大。

第四十一章:弟子心有一问() 
青云峰,青山寺内。

    今日青山寺里面的僧人们起来的要比平日早上那么一个时辰,因为今日是青山寺住持讲经的大日子,要知道在这个号称弟子八千的大寺庙里可是有着好几个正儿八经的大讲师,但是要是说讲经诵经这方面,还得是青山寺的这个住持,毕竟这个住持那是号称诵经万卷,半生悟禅的圣僧,就连上一届的住持断尘活佛都曾经夸过这个住持,诵经还是了不得的,有着大悟性,比我那个就知道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