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跣抢褚膊豢推驴谡种蠼庸垂具斯具撕攘舜蟀耄獠拍讼伦旖堑溃骸敖裉焓奔涮簦床患案阒行睦淙捶耍媚侵种诜ǎ托镜媒械ザ赖募庸ぃ冉下榉骋坏恪5日獯沃谑陨涑晒α耍ㄐ蜕氖焙蛟儆煤昧恕!�
所谓中心冷却法,就是在型芯内部以流水散热,对炮管进行加速冷却,这样就可以使得炮膛内部先行硬化,当炮管外层金属冷却时向内缩拢,整个炮管的金属结构就更加牢固,可以大大减少铸炮时冷却散热不均出现的炮管裂纹现象。现在铸的这种6磅小炮还好,即便真的铸废了也就500斤生铁,但若是铸造大口径重炮,那炮管管壁要比6磅炮厚得多,浇铸后很容易就会出现冷却不均的现象,不采用这种方法的话很难控制住废品率。
这铸出了废炮,费工还是小事,关键是这种用过一次的铸铁就没法再次用来铸炮,只能用来打造铁制农具了。在这点上生铁铸炮就比不了青铜炮,青铜是可以反复浇铸使用的,在铸炮环节就没这么多后顾之忧。不过以执委会目前那点可悲的铜储量而言,暂时还不敢有这样的痴心妄想。
刘星礼只休息了片刻,便下令拆去模具。有人问道:“现在拆会不会太快了一点?炮管应该还没冷吧?”
“冷下来就麻烦了。”刘星礼解释道:“这种浇铸件肯定会有一些毛刺,就是要趁着炮还没冷下来的时候清除掉这些毛刺,顺便把炮管里的泥芯掏干净。”
很快这道工序便完成了,参观者们终于看到了新鲜出炉的两门小炮,与大家心中想象的黑又粗完全一致,还撒发着阵阵焦灼的气味。
“来吧,看看我们这两门炮经不经得起检验。”看到两门炮外形完整无缺,刘星礼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第65章 火炮(五)()
刘星礼所说的检验可不是马上就把这新出炉的炮拖出去试射,而是作为设计方的军警部对产品的外形和尺寸对照设计图进行检查,看看是否合乎设计标准要求。
颜楚杰拿出了卷尺,对照设计图纸开始核查这两门炮的每一个尺寸,长度、口径、炮管壁厚、炮管深度,测量过程中顺便检查了炮身表面的光洁平整度,还打着电筒对炮管内部扫视了一番。五分钟之后,颜楚杰表示这两门炮尺寸精度已经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并且外观上无明显瑕疵。
然而严格的检验程序并不是到这里就算完的,工业部这边还带来了一台便携式超声波探伤仪,用来检查这两门炮是否存在裂缝、气孔等内部缺陷。这并不是工业部小题大做,而是刘星礼主动要求的。铸炮这事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头一回,刘星礼对此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要是万一有任何纰漏,那后果都可能变得十分严重。当然如果这两门炮质量达标,那么今天的铸炮过程就会作为标准化程序来进行,以后铸炮的时候就不用再这么麻烦的做详细检查了。
趁着工业部的人在做检查,颜楚杰对刘星礼问道:“我刚才用手摸了一下炮膛,感觉平整是有了,但还说不上光滑,这炮膛要不要用镗床再处理一下?”
刘星礼摇摇头道:“滑膛炮的炮膛不用处理那么细致,定型后我们就采用中心冷却铸炮法,炮膛的光洁度会比现在更好,等以后上后装线膛炮再搞炮膛精加工不迟。话说回来,现在就是想处理也没办法,我们那台卧式镗床现在还在‘新世界号’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
颜楚杰闻言点点头,转头对白克思道:“白总,你那些机床一直都装在船上没卸下来,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位投入使用啊?”
白克思穿越前有一家小型金属加工厂,所以执委会的加工设备几乎都是由他筹办的。白克思听到颜楚杰的问题,表情也很是无奈:“卸船随时都可以卸,可问题是卸下来你放哪儿用?安装机床前厂房地面都是要做硬化处理的,现在建设部的人几乎都在忙水电站的事,水泥的产能又不够,没人能帮我建厂房啊!再说就算把机床装上了,现在也根本没足够的动力电可用,我看最快也得等水电站投入运行之后才行。”
建设部的几个技术骨干今天并没来这边,在场这些人里只有陶东来在建设部还挂了职,于是这替建设部解释的工作就落到他头上了:“这水电站工程想快也没法啊,现在虽然劳动力是够用了,但那水泥和混凝土总得要花时间等它们干透才行,这事急也没用。”
颜楚杰长叹一口气道:“昨晚上说那么热闹,定了要上后膛炮,我开完会回去兴奋得根本睡不着,结果到最后还是只能用这种粗笨的老式火炮。”
陶东来拍拍他肩膀安慰道:“行了,这些老式炮造出来也不是白造,以后用来培训炮兵,练练基本技战术还是不错的,等火炮换代了还可以卖给大明兵部嘛。”
这两门炮本身体积不大,工业部的人很快完成了探伤检测,没有发现什么异状。至此,火炮的现场验收阶段算是告一段落,下一步就是拉去野外进行试射了。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骚乱,军警部预设的靶场并不在田独的二号基地附近,而是放到了胜利港东边,田独河入海口的那一大片沙洲上。上次海盗来袭之后,颜楚杰曾带队去那地方追剿逃脱的海盗,发现这块地方地势平整,又没有人居住,朝东的一方都是山岭,很适合用来设置靶场。于是在他的提议下,军警部就将这里作为了近期的火炮火枪试射靶场。
出厂前最后还将两门炮过了一下秤,都在220公斤上下,重量相差不到200克,相比这个时代的同口径火炮重量往往相差数斤乃至数十斤的铸炮水平,冶金车间这帮新手已经可以堪称大师了。
冶金车间几个本地劳工用手推车将两门炮和三十多发炮弹送到码头搬上了船,不相干的人便各自散去了,接下来还要去靶场的基本就只剩下军警部和几个化工小组的人。
之所以会有化工小组的人在,是因为他们必须去现场看看赶制出来的火药究竟使用效果如何。化工组比冶金车间的人稍微幸运一点,他们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得到了军警部的通知,试制火炮发射火药,一帮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紧赶慢赶,还是赶在火炮试射之前如期上缴了五十公斤颗粒式黑火药,并且为了便于使用,按照每包250克进行了分装。
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而言,丝绸无疑是最适合做火炮发射药包的材料,不过目前穿越众还没有大量进口丝绸的渠道,没法使用这种昂贵的商品来制作药包,所以只能暂时以粗纸代替。但就算这样也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了。要知道现在大明最厉害的炮手也只不过是凭个人经验,在发射前大概判断需要装药几斤几两,而并没有将火药定量定装,制作标准化药包的概念。
当然,现在化工组拿出来的产品威力如何,暂时都还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计算数据,真正的使用效果还是要在实际发射中才能体现出来。但至少在火药颗粒化和定装化这两个方向上,化工组已经大大领先这个时代的同行们了。
使用标准化的定装火药除了在战场上能够节约火药,节省时间,提高火炮发射速度之外,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是为了确定火炮最理想的装药量。所谓的理想装药量,就是当炮膛内的火药全部燃烧完毕的时候,正好推动炮弹飞出炮口。如果装药太多,火药还没充分燃烧完毕,炮弹已经离膛,那么实际上是浪费了部分火药。如果装药太少,火药烧完的时候炮弹还在膛内,那么炮弹与炮膛的摩擦会使得出膛的初速降低。
考虑到火炮的不同发射角度对炮弹施加的重力影响会有变化,这个理想装药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就更加需要定装火药包来简化火炮发射的操作流程。
第二个作用是借助理想装药量,可以制定出实用性极强的射表,即射击角度、装药量和射程之间的关系。实战中炮手们只要直接参照火炮射表,调整射击角度和装药量,便可以有效命中某个距离上的打击目标,而定装火药可以说就是为这种火炮战术而生。有了这种战术之后,炮手开炮时不用再凭经验碰运气,他们所要做的就是确定射界范围,然后根据射表炮击目标即可,火炮在战场上的真正杀伤力也将因此而大大加强。
这种通过调整装药量来计算射程,发挥火炮性能的方法其实早在16世纪的欧洲就已经出现,欧洲的铸炮师甚至还会在出厂的火炮上附装一把专门用来测算火药量的比例尺。明朝末年葡萄牙人向中国出售火炮的同时,也输出了他们的火炮战术,派出一些火炮教官到明朝军队中传授这种较为先进的作战理念。不过掌握了这种技术的炮手立刻就把它当作了保住自己饭碗的独门秘术,导致这种“高级技术”根本就没能在火炮部队中广泛传播开来。
随着火炮一起抵达靶场的,还有木工房送来的炮架一个。因为昨晚半夜才确定火炮的尺寸,所以最近生产任务繁重的木工房只赶出来一个炮架。但这个炮架的坚固程度却是让军警部十分满意,单单是其重量就达到了近两百斤,下面装了四个实木车轮以便于移动。蔡弘展更是拍着胸脯打了包票,如果炮架在试射时散了架,他就立刻辞去现在的木工工头职务。当然众人对他的赌咒发誓并没有放在心上,穿越众就这么一个当家老木匠,真要是把他辞了上哪儿再找人来坐镇木工房。
为了测定火炮射程和精度,军警部的人一大早已经来这里设定了不同距离上的土制标靶。从300米起,直到1000米的距离上,每隔百米远便有一条半米高,三米长的土墩作为标靶和距离标示。土墩上用白色的石灰做出了标识,隔着老远也能清晰地看到。而在火炮架设位置的背后,特地用土堆出了一个反向的小斜坡,以便于火炮发射后的炮架能自行复位。
在火炮架设位的侧后方,还挖出了一道半包围的U型战壕,这是为了安全考虑,让观察员们在火炮试射时进入战壕,能够有效遮蔽住身体。
看看差不多都准备就绪了,陶东来便示意颜楚杰可以开始火炮试射了。今天负责试射火炮的炮手,除了颜楚杰亲自上阵之外,还有曾经有过前装火炮发射经验的王汤姆、乔志亚和摩根三人。
第66章 试炮()
要说这种前装式的火炮的操作,穿越众大多在各种影视作品里看到过,但真论实际操作,却挑不出几个有经验的人。整个军警部八十几号人,连海军、空军的退伍兵都有,居然就没一个正经八百在炮兵部队有过服役经历的人。就算是北美帮这三个号称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也只是曾经在全美枪会的活动中有过那么两三次的发射经验而已。
不过这也难不住准备充分的穿越众,有人早就从大资料库里查到了17世纪前装火炮的标准操作程序,现在照葫芦画瓢,慢一点按部就班的来就是了。
饶是如此,木工房送来的一大堆长长短短的木杆还是看得在场的人们有些眼晕。这些木杆都是按照军警部的要求,木工房连夜赶制出来的火炮装填工具。有蘸水熄灭炮膛火星用的刷子,有擦**膛水分用的刷子,有清除炮膛残余药包的钩子,有填塞火药和炮弹的装填杆,还有点火用的长杆,零零总总功能各有不同。
四名炮手先分好工,然后按照操作步骤,模拟操演了好几次,确保每个人都记清了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之后,才开始准备正式试射。其他围观人员都先下到了避弹战壕里,只露出肩膀以上的部分看着他们操作。
“先按零度角射击吧。确定了平射射程,才好调整角度。”作为指挥员的王汤姆其实也没什么把握,但还好他知道这种滑膛炮的新炮测试程序是怎样进行。
“射角零度!”颜楚杰大声宣布。站在战壕里的记录员立刻记下来,稍后射击数据将用来统计命中率和计算射表。
“装药两包!”颜楚杰继续大声告知射击参数。这个装药量是冶金部和化工部联合计算出来的,是纸面数据上的最佳装药量。但实际效果还有待试射来证明。
“装弹!”
球形铸铁炮弹从炮口被塞入,然后摩根用装填杆伸进炮膛,将炮弹和火药包一起压实了。
“准备射击!”
王汤姆用铁锥从点火口伸进去刺破了药包,然后在点火口灌满火药,装好火绳。
“射击!”
负责点火的乔志亚将点火杆头的火捻凑到了点火口的火绳上,只见点火口迅速向上喷出一股火花,然后听到轰然一声巨响,炮口喷出浓密的白烟和火光,炮身连同炮架一起猛然往后退去,在炮位后面小斜坡的作用下慢慢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