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媳妇儿,我们一起种田吧 >

第7章

媳妇儿,我们一起种田吧-第7章

小说: 媳妇儿,我们一起种田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是把这来喜给笼络了,通过他,将来不愁和外院的那几个管事拉上关系。所以听来喜说完那几个管事后,她就把话题扯到了来喜身上,问他家里头还有几个人,是不是秦府的家生子,还有说亲了没有等语。

    来喜倒是个爽快人,也没什么心眼儿,就一五一十地跟吴氏说了些自己的事儿。他是秦府的家生子,他爹在帮着秦老爷管府里的车马,娘在内宅的厨房里帮忙,家里头还有个妹子也在秦府里头做三等丫鬟。至于亲事倒还没有说,主要是没有合适的,府里头到年纪的丫鬟这两年倒是有两三个,但是已经被夫人配给了别的人。他家里头在秦府的奴仆里头不算是条件好的,适龄的配人的丫鬟自然轮不着他。

    “我那女儿今年也有十五了,也还没有说亲呢。”吴氏听我安笑着不经意地说道。

    来喜一愣,这句话是?他虽然是性情爽快的人,但却并不笨,吴氏话里头的意思倒是能听出来几分。难道这妇人想把她的女儿许给自己?他大着胆子这么一想后,可又觉着不大可能,再怎么样,这妇人是良籍,她的女儿想必也是良籍,自己是贱籍,又是家生子,要婚配也得是配府里头的丫鬟的,又怎么能娶个良籍的女子呢?

    吴氏说完这话又假装神情哀戚地长叹了口气道:“哎,要是我那女儿也能进你们府里头做丫鬟就好了,我们这小户人家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她跟着我们可是受苦啊,我这当娘的心里不知道多难受……”

    说到这里,还从袖子里头扯出一方帕子来装着拭了拭两边儿眼角的泪。

    来喜瞧她说着这话时,手腕上两个锃亮的银镯子晃来晃去,甚至在她低头擦泪的时候,瞧到她头上戴着黑油油头发髻,上头插着几件银头面,再看她身上也是穿着簇新的豆青色袄子和袄裙,看起来委实不像个家里头过不下去的人。

第11章 卖身() 
不过,后来他转念一想,这年头不把女儿当回事儿的人家多了去了,更别说眼前这位赵家姐姐的亲戚小门小户的,想将自己女儿卖到秦府里头来做丫鬟,那身价银子比别处要多,就是那工钱也比别处多,她有这想法很正常。想到此,他很快就明白了吴氏说前番话的意思,只要是她女儿进了秦府做丫鬟,那就和自己的身份一样,自己也就能娶她了。

    “这位嫂子,若是小的能帮上你的忙一定帮,只不过……”来喜大着胆子偷觑着吴氏慢慢说话,后面的话他没有说清楚,心想,要是真是眼前这位妇人有通过让自己帮着她女儿进秦府的意思,那么她自然知道应该怎么接话。而且他还想,这种忙他要是能帮上,因此而得个媳妇儿的话可是大大地划得来。自己爹娘听了怕也是会欢喜的。这一年多来,家里头他们常念叨的就是如何给自己在这府里的丫鬟里头说个媳妇儿。现如今倒有门姻缘撞了过来,实在是意外之喜,可得好生把握住。

    装模作样擦着泪的吴氏将眼前这位小厮的话听在耳中,忍不住心中偷乐,心道,果然这一脸精明相的小子上当了。

    压着心中的得意,吴氏抬起头来面儿上又换上了一副感激的神色,连忙道:“要是小哥你真能忙我家桂儿进秦府去讨条生路,我定将她许配给你。”

    原来自己未来的媳妇儿叫桂儿,这名儿可真好。这会儿得了吴氏肯定的答复,来喜想当然地咧嘴笑起来,那笑容的弧度甚大,甚至弯到了耳根后面

    。

    接下来,他又笑着问了一句,“但不知桂儿姐姐的容貌如何?”

    吴氏笑答:“和我大侄女儿梅儿的相貌相差不大,两人很是相像。”

    心里却对眼前这其貌不扬的小厮鄙夷不已,也不瞧自己是什么样身份的人儿,还这般好色。但另一方面,这小子有这样的贪心才更容易上钩儿,这也让她觉得自己这一招是出对了,想来自己的女儿桂儿是有极大的可能性进秦府了。只要进了秦府,就和这小子一拍两散……

    来喜闻言简直是大喜过望,那赵家姐姐的容貌他也偷偷瞧见一眼,端的是月宫仙婢一般的人物,就那么一眼让他魂儿几乎失了半个。退出来后,心咚咚乱跳,小半个时辰不曾平复哩。自己未来的媳妇儿和赵家姐姐容貌相似,那定然也是一个美人儿吧。哎,今儿个出来办差真是撞大运了,天上掉个貌美的媳妇儿下来。这媳妇儿可得抓住了,万不能丢了。

    接下来小厮来喜便立刻爽快地答应了帮吴氏的忙,在秦府里头去问一问何处需要丫鬟的,但凡得了信,立刻来通知她。随后吴氏和来喜又互相向对方介绍了自己姓氏,家里人的情况等。到最后,来喜已经将吴氏当成了岳母,只差最里不曾喊出来而已,但言语间已经甚是殷勤了。

    所以,等到赵莲儿扶着娘亲慢慢出来,好容易坐到马车之中时,居然见到吴氏,两母女吃惊不小,便问来喜吴氏跟着去干嘛。来喜自然是要袒护自己的准岳母大人了,立即便将吴氏要去的理由说出,随后吩咐车夫把车赶起来。

    张氏母女听完来喜的解释,赵莲儿便说:“不需要大伯母跟去,我能照顾好我娘。”

    来喜却坚持,“还是多一个人妥当。”

    此刻马车已经开始跑起来,又不能将面有得色的吴氏给推下去,张氏母女心里再不舒服也没有办法,只能沉默着坐在马车里,心里头不免怪这秦府派来接人的小厮多事。

    没多会儿功夫,马车已经跑到了南门上的秦家大宅前,赵莲儿扶着娘亲踩着车镫子下车,在来喜的带领下从府里的西角门进入大宅中,再顺着廊子东拐西拐,走到了一间挂着厚厚棉帘子的屋子前。等到来喜先上去一步掀开帘子,让张氏三人进去,然后他再放了帘子,又紧走几步赶到三人前面对屋子里坐着的秦安躬身道:“小的已将赵家姐姐的娘亲,妹子,还有大伯母都带了来。”

    秦安便点点头,挥手让来喜先出去。等来喜却步退下去后,秦安这才看向张氏三人道:“请赵梅儿的娘亲出来说话。”

    这个时候坐在屋子中间黄铜大火盆旁边小杌子上的赵梅儿也见到张氏等三人进来,便立刻站了起来,望着张氏颇有些激动地喊了声“娘“,又走过去低声问她,“您怎么亲自来了,这要是再受寒了可怎么好?”一面说着一面到她身侧去扶着她手臂。

    张氏发觉这才一会儿没看到自己的女儿心里已经像是空了一块似的,这会儿看见她眼里已然湿了。但此时在秦府管家跟前,她也知道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然会让别人不快,给人一种人家是强买自己女儿的感觉。

    马牙婆此时也站了起来,看向张氏向她介绍秦安,说他是这府里的管家,代表秦府跟她签赵梅儿的身契。

    张氏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便强撑着向秦安蹲身道了福,然后说:“我是梅儿的娘亲,来替她签身契。”

    秦安嗯了一声,随即吩咐身边儿立着伺候的一个小厮即刻出去把在秦府间壁住着的本坊的老人年逾六十的何老丈请来,请他做中人,签赵梅儿的卖身契

    。在等何老丈来的过程中间,秦安便把赵梅儿的卖身银子是多少,以及以后在府里的待遇和月例银子等都对张氏说了。最后指着赵梅儿脚上的那双新棉鞋说:“你瞧瞧,我这才让人替你女儿换了双棉鞋,你且把心放肚子里头,以后你孩儿进了府,吃穿不愁,还有不少的工钱,咱们秦府不会亏待下人。”

    张氏方才进来只顾着看女儿了,倒是没见到赵梅儿脚上的新棉鞋,这会儿听秦安说了,便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到了一双鞋面儿上还绣着几个蝴蝶儿的新棉鞋穿在自己女儿脚上,看大小也很合适,抬起头来,又见到了梅儿抿唇笑着。此时,她的心才真放下去几分,至少从眼前看来,大女儿梅儿甫一进府,便被人善待,而她脸上也有了真实的笑意,让自己这当娘的心稍微好过一点儿了。

    于是张氏便又向秦安欠身道谢,说多谢他看顾自己女儿,以后还得请他多多关照几分,不胜感激等语。

    秦安连说了几个“好说,好说”,别的也就不多言了。

    等到去接人的小厮接了中人何老丈来,秦安便让人去把府中平时早备好的写有身契的文书拿来,在上头填上赵梅儿的名字,籍贯,年纪等,又在下方写上买卖人和中人的名字,年月日,还有身价银子等。然后拿起来读了一遍,问张氏是否确认无误。待让张氏点了头,最后让她在上头按上拇指印,就算是签好了赵梅儿的身契。

    待赵梅儿的卖身契约签好,秦安便吩咐人去捧了身价银子和给马牙婆的中介银子来,一共三十两,托盘上头规规矩矩的摆放着六个五两的银锭。他拿起其中一锭递给马牙婆,马牙婆满脸堆笑地接了谢了秦安,将银子放到自己腰间的荷包里,退到一旁。接着秦安便让小厮把那余下的二十五两银子捧到张氏跟前请她收好。

    看着眼前白花花的二十五两银子,张氏说不出是欢喜还是苦涩,只是心绪复杂。

    “莲儿,拿帕子出来包好。”张氏虚弱地吩咐赵莲儿道。

    赵莲儿依言将自己袖中的一方旧帕子抽出来,铺在小厮捧着的托盘上,将那五个小银锭放进去,仔细包好,打上结,再递给自己娘亲。张氏接过银子,却不急着收,因为她忽然想起一件事,这吴氏跟着来见了自己得了银子,想必一出去就要向她讨银子的,自己手里头都是五两的,到时候怎么给她?这要是拿到钱庄里去分开,还得给人几个钱呢,不如这会儿管这好心的秦府管家换五两的碎银子。

    于是她又把这包银子的旧帕子重新解开,让大女儿梅儿从里头拿出一个五两的银锭出来,向秦安请求,问他可否帮忙将这个五两的银锭换些一两的碎银子?秦安本来见张氏收了银子,正要叫人来把赵梅儿带到鲁妈妈那里去的。此时听了张氏的恳求,因为怜悯这病重又新寡的妇人,略一沉吟也就答应了,唤了个小厮过来,让他拿着这五两银子去外账房换五两的碎银子过来。

    不一会儿,那拿着五两银锭的小厮去而复返,手里头拿着个旧荷包,说这里头装着五两的碎银子,三个一两,一个二两的。秦安接过来,转手就把这荷包递给了张氏,一旁换银子的小厮又说:“这些碎银子都是上等子秤称好的,一点儿不差。”

    张氏接了,打开荷包看了看,随即嘴中谢了秦管家并这小厮;将荷包和帕子里包着的那二十两银子一并装入自己袖袋中。在她身后的吴氏见她换银子也早就知道了这病歪歪的弟妹的心思,她是怕自己以分不开为由将三个五两的银锭拿了去,不找给她哩。别说,她一见到那白花花的可爱至极的银锭,心里就存了这心思。此时被张氏先一步断了这想头,心里好生不快。

第12章 还债(1)() 
“好了,都散了罢。”秦安对着屋子里头的马牙婆等人挥了挥手,又转脸对张氏说:“跟你孩儿还有啥说得赶紧说,我这就让人来带赵梅儿去见鲁妈妈了。”

    张氏道:“多谢秦管家。”

    秦安嗯了一声,负手自往外头走,马牙婆和吴氏还有屋子里的两个小厮便也跟在他身后出了屋子。等到屋子里只剩下张氏母女三人时,张氏便一把将女儿的双手握住,切切道:“梅儿,这进了秦府,以后就得靠你自己了

    。记得要少说话,多做事儿,啥人都得防着三分,切勿太过心善,不该你管的事不要管,见了什么也只当没见着。你也知道咱们间壁的那魏娘子家的女儿进周府做丫鬟是何等不容易才在那府里立住了脚,去年过年那阵儿回家看望魏娘子,咱们当时让她家里头去拜年,你和莲儿都在,她说过的那些大户人家为奴要谨记的话。如今还言犹在耳哩,今儿个我把这些话在你跟前再提一回,你可记住了?”

    张氏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又是好一阵气喘咳嗽。赵梅儿见状心里自然是心疼娘亲,忙帮她抚背,嘴里温声道:“娘,你这病还没好,强撑着到这里女儿已然担心得不行,又说了这许多话,那病定然是又得加重了些。方才你说得那些话我都记在心中了,定然按照你所说去做。你放心回去吧,回去后好生养病,再把大伯母借的银子还了,和莲儿好生过日子。有了银子,这瞧病抓药吃饭穿衣都不愁了,你的病好了我在秦府里头才会安心。”

    说完这些,赵梅儿又对站在一旁的赵莲儿说:“莲儿,回去后好生伺候娘亲,姐不在,以后就麻烦你帮着照顾娘和理家了。”

    赵莲儿眼里头包着泪,重重点头嗯了一声,随后道:“姐,你也要好生顾好你自己个儿,家里头,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娘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