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媳妇儿,我们一起种田吧 >

第100章

媳妇儿,我们一起种田吧-第100章

小说: 媳妇儿,我们一起种田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会,就对那年轻清客说,“你安抚一下其他人,我去见晋王殿下。”

    离开了慧园的陈衍气冲冲地和几个随从会合,打马出了胡同,沿大街走了一箭之地,他就策马站住了,暗自把刚刚自己的表现回味了一遍。发现没什么出错的地方,他就松了一口大气,一扬马鞭正要走的时候,他却突然瞳孔一缩,勒住缰绳一夹马腹往后退了两步。

    不知道什么时候,刚刚被他怒骂过的晋王府典簿邓忠正挡在自己跟前,后头还有几个健硕家丁一般的汉子。

    “陈四公子刚刚骂得可还痛快?”邓忠的眼睛里闪烁着阴冷的光芒,一字一句地说,“祸从口出的道理想必陈四公子应该明白,而且我也想附赠一句,别以为耍这样的小伎俩,阳宁侯府就能蒙混过关,天下谁人不知道你们这些勋贵府邸吃人不吐骨头,贪婪无耻搂钱”

    “要说搂钱,文官们似乎不比勋贵本事差吧?据我所知,邓典簿考中进士的时候,家里总共只不过水田二百亩,如今少说也有三四千亩,店铺数十间,这些都是从哪来的?”

    正愣神的陈衍陡然之间听到背后传来这个熟悉的声音,连忙转过头去,一眼就认出了罗旭,顿时大喜过望,急忙叫了一声师兄。而罗旭只是笑着冲他点了点头,随即就不紧不慢地上了前,也不看邓忠那猪肝色的脸,懒洋洋地说道:“邓典簿可要我再报一报你的履历和做官历年来的身家?”

    “你……”

    邓忠看了看身后的那几个人,忖度这会儿扛上威国公罗家并没有太大好处,他方才使劲吞下了这口气,恶狠狠地瞪了罗旭和陈衍一眼,厉声说道:“别以为你们能一手遮天”

    眼看邓忠带着人要走,罗旭顿时收起了笑容:“这京师里头,除了皇上,没人能一手遮天别以为皇上病着,你们就能兴风作浪”

    护国寺西门

    。

    这会儿出来时,杨进周那一身血迹的外袍已经换下了,也不知道智永和尚是从哪儿寻来的一件俗家衣裳,质料虽说不得上乘,可至少还合身。原本在正中山门那边等候的侯府马车,因得了内中传讯已经到了这边等候。然而,相对于大约知道一些事情经过的郑妈妈和几个丫头,这会儿候在这儿的侯府家人如陈

    正要转身的郑妈妈突然听见这声音,连忙扭过头,却见胡同另一边几骑人飞也似地疾驰了过来,为首的那个正是陈衍。她知道今天这位四少爷另有任务,此时见状不禁心里一突,待认出陈衍身后除了楚平那四个伴当之外,竟还有个罗旭,她更是莫名惊愕了起来。

    难道事情有什么变化?

    陈澜刚刚拢了拢斗篷要上车就听见陈衍的声音,也几乎和郑妈妈同一时间认出了策马飞奔而来的罗旭。这是自从赐婚之后,她头一次遇见这位威国公世子,心头一时百感交集,原是打算避一避,但想到周遭这许多人,她最终还是站住了。

    “姐”

    陈衍一个纵身从马上跳下,也不理会郑妈妈和几个丫头吓了一跳的表情,径直冲到了陈澜面前:“我从慧园出来之后,就被那个邓忠带着人堵住了。他当场撂下了好些狠话,幸亏罗大哥替我解围。他听说姐你今天在护国寺,说有要紧事,所以我就带了他过来。刚刚在山门那边,知客僧说了你打这边走,我们又赶到了这儿……啊,杨大哥你也在”

    连珠炮似的一口气说完,陈衍才发现杨进周竟然就在陈澜身边,吃了一惊之后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上前行礼见过。而他身后的罗旭瞧见这陈澜和杨进周并肩站着,虽不知道两人是约好了,还是偶尔撞上,心中仍是掠过一丝伤感,但想到自己此来的目的,他立刻竭力收拾了心情,又走上前了两步。

    “杨兄,三小姐。”拱了拱手的罗旭忍不住打量着杨进周,见他的左手软软下垂,而身上的衣衫有些不太自然,顿时心生狐疑,但紧跟着就移开了目光,“我今天过来是有一件要紧事说。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不若你们暂且停一停,借着护国寺的地盘说两句如何?”

    刚刚送人出来的智永听见这么一说,不禁感到头皮发麻。他几乎是以一个养尊处优的住持少有的敏捷一个箭步上得前去,抢在前头对罗旭说:“罗世子,杨大人和海宁县主似乎还有要紧事办,恐怕耽误不得一时半会。”

    智永的心思陈澜如何不明白。今天先是杨进周一身血迹地进了寺里,尽管只在西门停留,未进真正的佛门清静之地,可以智永的聪明,肯定能觉察到背后的棘手麻烦。而她和秦太夫人的商谈还不知道是什么结果,会不会牵累到护国寺也未必可知。现如今罗旭竟然也要借这儿的地盘商量什么事情,人家要推脱自然是显而易见的。想到这里,她就侧头看了看杨进周。

    “不如索性就请罗世子一道去镜园吧?”

    杨进周和罗旭相交不深,但仅有的几次往来,他也知道对方性子爽朗直率,再加上罗旭是陈衍的师兄,此时应是信得过,因而略一思忖就点点头:“也好,这儿距离镜园不过几步路,罗世子可否劳驾与我们一道走一趟?

第106章() 
此时又见识了智永和尚的不得不屈从;心里已经是百感交集。这大半年来家中的事情就没断过;而以往从来显不出来的三小姐陈澜;就仿佛一把钝刀经过了磨刀石反复打磨似的;逐渐焕发出了越来越显眼的光彩,实在是怨不得老太太这般倚重疼爱

    如今陈澜所在的竹林精舍,并不是从前她和陈衍到这里拜祭亡母时呆过的这一间;而是从前智永招待过晋王的地方。屋子并不算很大,布置得却整洁,小沙弥又早早烧好了寺中特产的泉水送上;因而这会儿她品茗看书,倒也自在。只是,眼睛看的是书;她的心思却根本不在书本上;早就把此前想好的那些话温习了一遍又一遍。

    淑妃的母亲秦太夫人并不是特别高调的人,每次前来只是提早一天和寺里打个招呼,甚至不拘初一十五,仿佛更重在散心而不在礼佛。能正巧赶上这一天,也多亏了郑管事长年在外交游广阔。由于其他权门的女眷家人并不在事先净寺的行列,她大可在大雄宝殿等等地方装作和那位太夫人偶遇,可无论是哪家女眷出来,都是仆婢环绕妈妈紧随,甫一见面要说道那些话却是几乎不可能的。

    所以,她只能在这里守株待兔,等着智永和尚把人带过来。

    等待之中,时间一点一滴过得极慢,只陈澜饮过两三杯茶之后,就再也没有多饮,倒是旁边的郑妈妈等得有些口干舌燥。就当满屋子的人几乎觉得时间停滞了的时候,外间突然传来了三声轻轻的击掌,赫然是早就约定好的。郑妈妈看了一眼陈澜,三两步到了门边上,将门打开一条缝之后,恰好看见一个小沙弥闪身离开的背影,这才慌忙扭过头来。

    “你们到泉水那边去。”

    撂下这话之后,陈澜便丢下手中的书看着身后的芸儿,见她招呼了宜兴郡主昨日才命人送来的长镝和红缨,两人一个捧着瓦罐,一个提着风炉出去,她就轻轻吁了一口气。

    等到出了屋子,早就勘察好地形的几个丫头直奔这精舍西边的泉水处,依着石桌石凳忙碌了起来。有的在石凳上铺设布垫子,有的摆好了风炉现烧水,至于芸儿则是不停地往来路那边瞧看,直到发现有人影过来,这才赶紧收回了目光,跟着两个丫头一块瞎忙一气

    。

    那边厢智永陪着秦太夫人一路过来,远远地早就瞧见了泉水这边的动静。尽管心里有数,可他还是尽量让脸上的笑容显得更加慈和自然,一面陪秦太夫人说佛理,一面留心陪侍在侧的那几个妈妈和丫头。果然,立时就有人发现了那边的不对劲来。

    其中一位较为老成的妈妈就直截了当地问道:“大师,今天这儿还有外人么?”

    看到秦太夫人往那边看了一眼,智永和尚便笑着答道:“都是太夫人从前说了,不要打扰了其他人家上香礼佛,所以每逢这时候,只是阻着山门不让那些男客进来,女客都是不禁的。更何况,那是海宁县主的丫头,上了早香之后想着咱们这儿的泉水好,所以特意多留了一会”

    “就是宜兴郡主先头认下的女儿,阳宁侯府的三小姐。”

    秦太夫人这才恍然大悟,微微点了点头就再也没说什么,只是继续往前走。然而,当远远路过的时候,她突然听见那几个丫头正在哼唱一首歌,那歌声婉转动听也就罢了,毕竟不是她曾经听过的,只那其中隐隐约约流露出的一个词,让她颇有些动容阳宁侯府那位三小姐似乎就曾在坤宁宫西暖阁里唱过那么一首歌,这才因此让皇帝爱屋及乌。

    于是,她便冲身边的一个仆妇打了个眼色,见其蹑手蹑脚往那边泉水去了,她才跟着智永进了另一头的精舍。落座之后,她难免有些心神不宁,向智永探问了几句,智永就少不得说起了从前晋王罗旭杨进周三人来这儿的那一次,晋王得知陈澜姐弟在此执意要会会,结果只有一个陈衍出来,陈澜却避而不见,她就若有所思地笑了笑。

    “说是亲戚,可终究不是正经的娘家亲戚,这位县主倒是知道避嫌,不像别人那般轻狂,也

    秦太夫人闻言莞尔。相比那些传了数千年的名茶,起自南宋的花茶从来算不得茶中上品,她也是因为生在福州,这于是和那些喜喝龙井毛峰六安瓜片的贵妇们格格不入。尽管由于这两日好些官员请立中宫和储君的事,她心下不是没有警惕,可最后终究还是好奇占了上风。

    那位能入帝后法眼,又让宜兴郡主收为义女的阳宁侯府三小姐,究竟是怎样的人?

    “既然是正好在这儿遇见,便是有缘,难得又是个见两个妈妈答应一声去了,及至门帘落下,秦太夫人才仿佛是记起什么似的,面色微微一变,随即遮掩似的对智永笑道,“这些年也多亏了大师一直往我家里送泉水,否则那些沏不出好滋味来。”

    “举手之劳,太夫人倒是记在了心上……谁不知道晋王殿下异常孝心,这玉泉水也常常往您府里送?”

    两边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门前的门帘再次一动,紧跟着,秦太夫人就看到一个少女随着自己带的两位妈妈进了门来,身后还跟着一个举止得体的妈妈。那少女一身秋香色的衣裙,头上不见多少珠翠,耳垂只有两颗丁香大小的玉塞儿,面色沉静,那眼眸中更是清澈见底。见其上前行礼拜见,秦太夫人这才恍然回神,只受了半礼就慌忙把人搀扶了起来。

    “我刚刚还觉得自己托大了,我年纪虽大,可终究不是县主的正经长辈,可偏偏人都派出去了,派人追回来也来不及了,我又不好意思。”

    陈澜只听说秦太夫人出身福建,后来嫁给了时任福建布政使的丈夫,丈夫调回京又跟着上任,结果那位秦老大人一路仕宦至太仆寺卿,再无寸进,而淑妃选入宫中则是因为先头太后答应选文官之女充实后宫。此时此刻,第一次见到秦太夫人的她不敢凭那些道听途说判断这位老妇的性情,只这句打趣却不得不答

    。

    有道是先入为主,秦太夫人虽由于淑妃的话心存警惕,可终究因为好奇心见了人,此时从此刻陈澜这么一说,她顿时觉得心情畅快,于是就笑了起来:“县主这恭维我这老婆子可受不起。京师之中,爱龙井毛峰老君眉六安瓜片的比比皆是,却少有风雅人说自己爱花茶的,我是难脱乡俗,可你这年轻姑娘若是不合群,那就麻烦了。”

    “我也不是单单爱***茶,只是不惯茶叶的苦涩而已,带了花香,入口甘润,喝着更清口些。”陈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才解释道,“从前不敢太讲究,但娘知道了之后,便一股脑儿送来了好些花茶。有茉莉、玫瑰、蔷薇、栀子、梅花……林林总总大约七八样,这大多是江南和福建那边炮制的上品。因权贵大多不爱,娘也不喜欢,如今给了我,她是物尽其用,我则是求之不得,正是皆大欢喜。”

    京师并不流行花茶,秦太夫人深知自己这点爱好要不是有个身为宫妃的女儿和身为晋王的外孙,也未必能让福建过来的海船特意捎带上那些***茶,因而原以为陈澜只是有心做了预备,专门在这儿趋奉自个。然而,此时陈澜说自己爱的是花茶,而不单单是***茶,她心里就不禁一松,却仍是开口问道:“那今天到护国寺来,你莫非还带了其他品种?”

    “红螺,你回去把那几罐都取来。”

    陈澜吩咐了身后的红螺,又看着秦太夫人说,“护国寺这儿的泉水满京师都是有名的,好茶也需好水来泡,所以我就带了桔花、木香、兰蕙和这***四种花茶,也想看看这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