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神级复兴系统 >

第246章

神级复兴系统-第246章

小说: 神级复兴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压力了。

    没有压力,也就没那么大的紧张感了。

    王耀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于是又给自己找了点事情做,他把《怜香伴》的字幕翻译过来,而且还翻译了好几个版本,英文,法文,德语,意大利语,俄语,还有阿拉伯语好几个大语种。

    就这么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等来了消息,演出定在了半个月后。

    有了时间众人的紧迫感又来了一些,排练时也正式了不少,道具什么也都赶制了出来,沈慧欣给王耀量身定做了一套戏服。

    是浅蓝色的丝质长衫,上面绣着素雅的荷花,袖子在摆动的时候还能呈现水波的错觉,让人目眩神迷。

    第一次反串青衣,对王耀也是一种挑战,说实话,当了十七年的男人,要去反串女人,揣摩女人的心态确实还挺微妙的,尤其是第一次试装的时候。

    穿上那件戏服,粘上假发看着镜子里梳着拧旋式的编发,王耀仿佛见了鬼一样,围在他身后的贺赛飞等人更是见了鬼的表情。

    孔萍吞了吞口水“我感觉的有点怪。”

    “要不还是算了吧。”王耀有些打退堂鼓。

    “小仙女啊你这是。”贺赛飞捏着王耀的下巴笑道“我觉得你这样更顺眼。”

    “唉,真是男人好看起来,没女人什么事情了。”茅韦涛笑着说道“小耀,以后谁再说你不好看,你就反串给他看。”

    “你们不觉得很奇怪吗?”王耀嘴角抽搐了一下“不像女人啊。”

    “你本来就不是女人啊。”贺赛飞翻了个白眼“只是说你好看,又不是像女人。”

    “那不是穿帮了?”王耀皱眉道。

    “不是得化妆了,你扮上就像了啊。”茅韦涛笑道“昆曲又不是越剧,昆曲还是得浓妆。”

    “可是我这个脸好像有点大。”王耀尴尬的说道“还是不像女人。”

    “大什么大,快点画。”贺赛飞拍了拍王耀的后脑勺,拉着孔萍和茅韦涛到了一边。

    “天啊,这丫简直就是个妖孽啊。”孔萍瞥了眼对镜贴黄花的王耀,低声叫道。

    “你是想说人妖吧。”贺赛飞笑道。

    “别闹啊,第一次反串青衣本来就心理压力大。”茅韦涛正色道“不过确实有些好看的过分了。”

    “就他这样出去到大街上,估计没人不信他是女人。”贺赛飞抿嘴憋笑“不过我怕我到时候会笑场,怎么办?”

    “我也觉得怪怪的。”孔萍抿嘴笑道“啊,怎么办?”

    “你们两个淡定点,别闹啊,这可是大事情。”茅韦涛满脸认真“就算是笑场,也不能在舞台上,这叫素养。”

    “你能保证不笑?”贺赛飞瞥了眼茅韦涛。

    茅韦涛语气一滞“我能保证,尽量。”

    “唉,这么多年在行里也不是没见过美女,怎么小耀一扮上,就觉得仙女下凡了呢。”孔萍嘀咕道。

    “还好外国人对咱们亚洲人脸盲,要不然这张脸上去唱戏,肯定都看脸去了。”贺赛飞笑道“唉,竟然会嫉妒一个男人,真是见了鬼。”

    “记得啊,别给他压力,等下正常点。”茅韦涛笑了笑。

    王耀的脸型是黄金比例的瓜子脸,皮相和骨相都很协调,再加上身上衣服带来的气质加成,确实有一种古代祸国殃民的美女感觉。

    而且这种美,带着一种阳刚,并不娇弱让人在惊叹美貌的同时,又有另外一种新奇的美感,这就是反串青衣的特色。

    崔笺云这个角色,带着一点强势,因为是读过书有知识有见解的女性,所以王耀在化妆的时候突出了眉眼,画得出挑一些,少些温婉,多谢凌厉,但是又不能锋芒过剩,昆曲虽然是浓妆,但是不至于京剧那种脸谱。

    王耀皮肤本来就白皙,所以不用上粉,只是打一层底,上些腮红让脸显得健康一些就好。

    画完之后王耀再看镜子里的自己,就认不出了,或者说上完妆之后他已经在心里默认自己是崔笺云了,看着也不那么怪异了。

    “如何。”王耀左右审视一下,转头对师姐们叫道。

    贺赛飞等人听到声音转头看来,集体沉默。

    王耀皱起眉看了眼镜子,在心里嘀咕难道画毁了?

    长发对于王耀来说是一个新奇的体验,尤其是配合人物动作的甩发,要不是他天赋好,还真的很难适应,不过这个东西还是得靠着身体记忆,所以接下来的拍戏王耀都是带妆彩排,奇怪的是,孔萍她们的话似乎少了很多,但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不过试戏还是很顺利,包括那几段故意的暧昧戏。

    演出举办地定在了澳洲的悉尼歌剧院,带队去的是国家的文化部的一位胡姓部长。

    飞机落地之后,让王耀有些惊讶的是,竟然有很多华裔同胞来接机,举着‘欢迎昆曲’的灯牌和条幅。

    PS:感谢纲吉小天使的500打赏~

第二百三十七章 熟人() 
第二百三十七章熟人

    澳大利亚是一个有些特殊的国家,是盖亚星上唯一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而且是开发最晚的一片土地。

    在十八世纪初期的时候,这块巨大的大陆还是生活着在丛林中与自然抗争的土著人类,在英吉利将这座大陆归到版图的时候,也没有开发这片大陆,而是把它当成流放罪人的地方,建立起了在澳大利亚的第一个殖民区。

    而悉尼这座城市的名字,就是纪念当时的内政大臣,悉尼而命名的。

    二战过后,澳大利亚从殖民地独立,正式成为了英联邦的一个独立国家,然而在这算起来从殖民到发展起来短短三百年不到的时间,澳大利亚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发达国家。

    而且这个国家是一个多文化,多人种,全球移民量最大的国家,尤其是华裔。

    十九世纪中期,澳大利亚发现了两座巨大的金矿,趋势了全世界打量的‘淘金者’来这里淘金,恰逢战乱就留在这个国家,久而久之,就成为这里的公民,而作为当时世纪第一大劳动力输出的华夏国,在这群‘淘金者’的比例占了大部分。

    所以整个澳大利亚的华裔,算是比较多几乎占了整个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十分之一,所以在悉尼的街头,除了建筑风格和格外让人目眩神迷的蓝天之外,让王耀觉得跟在华夏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飞机落在悉尼机场,机场接机的华人让王耀第一个感受到异国同胞的那种热情,同时也有微妙感,这种感觉不像是回家,更像是串门。

    这些华人都是当地唐人街组织的一些代表,还有更多的人等着过几天去给他们应援。

    组织代表是一位花甲之年的华裔大叔,长相像是四十多岁一样健康,普通话稍微有一些口音,但是并不别扭,就是偶尔聊天的时候会冒出两句英文单词。

    这些在悉尼的华人对于昆曲和戏曲的重视让王耀有些惊讶,当地不但又专业的剧团还是一些‘义务培训推广戏曲’的社团,像是大学生社团一样,而且推广的不止戏曲,还是华夏的一切。

    大叔跟王耀说,虽然远离祖国,但是他们依旧是华夏儿女,那里是他们的根,所以他们也要让自己的后代知道,自己的故乡是哪里,那里有什么,不要未来张着一张华夏的脸庞,却对自己的故乡一无所知。

    除了华人代表,还是悉尼当地的戏剧协会的代表来接机,因为个别需要,在演出没有结束之前,是不允许媒体采访的,所以这次倒是没有看到记者的闪光灯。

    接到下榻的宾馆后,胡部长带着王耀等人去跟这次联合国教科文的主办方见面。

    王耀还在里面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上次在柏林奚落了李卓的表演之后,又给王耀道歉的那个白人大叔迪蒙,虽然两人最后没有见面,但是他后来托人捎给了一封信,写着歪歪曲曲的汉字‘有缘再见’。

    没想到,竟然在这里见到了。

    “等等。”胡部长带着王耀和孔萍贺赛飞等人跟教科文组织的代表握手问号,迪蒙看到王耀后突然疑惑的打断众人。

    王耀对着他笑了笑。

    “香草美人?”迪蒙那双浅蓝色的眸子里闪过一丝惊喜,惊讶的叫道。

    王耀有些尴尬,点头致意“您好,迪蒙先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面。”

    “遇见熟人了?”教科文组织的代表是一位白人老者,名叫沙里。

    “就是我上次跟您提过的那个戏曲演员,在柏林闹出事故的那位。”迪蒙有些惊喜的介绍道,转头看着王耀“这次你也来?我记得,你好像是个越剧演员吧。”

    “额,来串个戏,华夏戏曲一家亲。”王耀笑着解释道“原来您的身份还不止主编那么简单。”

    “小伙子,迪蒙可是对你着了迷啊。”沙里笑着跟王耀握了握手“你的英语说得太棒了,就是不知道演出有没有迪蒙说的那么神奇,这次昆曲入选,迪蒙号召了很多票。”

    王耀一怔,有些差异的看向迪蒙。

    “迪蒙先生为我们这次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我还真不知道,你们认识。”胡部长笑呵呵的走过来说道。

    “他就是我替你们争取的理由。”迪蒙指着王耀笑道“我不是跟你们说过,有个华夏的小伙子给我上了一课,治好了我的狂妄。”

    王耀抿唇微笑不语。

    “这件事,你怎么没说呢?”胡部长笑呵呵的看着王耀。

    “我也不知道迪蒙先生还会记得我。”王耀腼腆的笑了笑。

    “怎么可能忘记。”迪蒙咧嘴笑道“我对这次的演出,真是更加期待了。”

    “好了,大家先去里面坐吧。”沙里领着众人到了里面的会议室。

    昆曲的代表们落座,另外一边是教科文的人员,准备开始访问,这些资料都是内部供应的,作为未来记录的素材。

    孔萍等人的英语能力有限,胡部长派了两位翻译给他们,王耀听了一会儿,觉得他们翻译的好像有些问题,对于戏曲一些专业的术语,有些模糊,于是就自己上阵了。

    胡部长微微挑眉,看了眼跟这些外国人交流毫无问题而且意外娴熟的王耀,不禁有些好奇,这孩子难道是从小在国外长大?

    胡部长能上位,跟上次李卓的事件也有一些关系,所以对于那件事情的主要人物都有些理解,虽然明面上是孔萍,但是背后越剧这边的影子他还是知道一些的,百花越剧团现在的地位正在稳步上升,茅韦涛的职称也重新评估过了,而且也申请了很多福利。

    因为《武训传》的影响现在是有目共睹的,所以组织对于越剧会格外注意,而监管这一块的胡部长,自然也上心,茅韦涛对待王耀的态度,这一路上他都敏锐的感觉到,有些过分了。

    迪蒙是时代周刊的主编,虽然不是大众部分,但是在整个媒体界都是有权威的,而且他还是教科文组织的成员,这次昆曲申遗,就是由他牵的线,而且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这么多年,华夏的不少文化项目都向申请,但是都是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所以国家对于非遗申遗的态度也就放了下来,毕竟京剧都失败了,也没指望昆曲能成功。

    但是这次有迪蒙的大力推荐,昆曲进入最终审核后,国家终于开始重视起来了,通过过年的这几个月的时间,最终拍板定下,昆曲的申遗成功。

    虽然看似这件事跟王耀这个孩子没有什么关系,不过里面的几个主要人物似乎都围绕着他,这点让胡部长很在意,而且王耀现在面对教科文组织的提问从容不迫的回答,也让他十分好奇。

    这次的访问是一个正规程序,教科文这边准备了很多问题,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访问后终于结束了,已经半夜了,结束后大家合了照。

    迪蒙走到王耀身边笑道“你真是一如既往的出色。”

    王耀笑了笑“刚才也多谢迪蒙先生提醒了。”

    “小意思,那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迪蒙笑道“最近在忙什么?”

    “没在忙什么,在学习。”王耀笑了笑。

    “平时也穿着戏服?”迪蒙看着王耀身上大氅问道。

    “这个不是戏服,这个是我们的汉服。”王耀解释道“民族服饰。”

    “哦?”迪蒙楞了一下“你们的汉民族的服饰不应该是长褂或者唐装吗?”

    “不是的,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民族服饰有好几个形态,我这个只是其中一个。”王耀笑了笑。

    “真漂亮。”迪蒙称赞道“我在华夏呆了四个月,考证你们的戏曲文化。”

    “您真的去了?”王耀有些惊讶,他以为迪蒙只是在报纸上简单的客套一下。

    “当然,我要为我的无知负责嘛。”迪蒙笑道。

    王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