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仙国帝尊 >

第22章

仙国帝尊-第22章

小说: 仙国帝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一夜长谈之后,昊天离开太白楼策马赶往皇宫,那高高的宫门之外,十几位或身披重甲,或身着儒衫的人已经等在了那里,这些都是昊天手底下最为忠心的谋臣和武将,其中就有龙骧铁骑四大统领之一的萧破军,有陷阵无敌的轩辕武,有当朝太宰兼中书令李林甫、还有当今禁军大统领蒙毅等人。

    “参见并肩王。”见到昊天之后,一群人赶紧躬身,齐声开口,从他们眼中,或多或少都带着对昊天的敬畏,虽然此时的昊天只是一个不到十八岁的少年,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文韬武略,却让天下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位千古罕见的霸主,值得他们誓死追随。

    “事情都处理完了吗?”昊天端居马背,开口询问。

    “禀王爷,盛京城内乱已全部镇压,赤焰军主将严嵩已被萧大统领斩杀,其余将领要么投降,要么战死,聚众闹事者,均已伏诛,多位皇室之人欲图制造混乱,图谋不轨,现全部收押天牢,听候王爷发落。”李林甫率先开口,他虽然说得很平淡,但是今日的皇城,却为此几乎血流成河,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那些真正足以对昊天构成威胁的皇室成员和大臣们,只要不选择臣服的,差不多都死了。

    昊天微微点头,他很清楚,想要完全的掌控这座皇城,首先要做的,就是清除内患,特别是皇室之人,如果不来一次大清洗,估计皇城之内天天都不得安宁,他需要一次血腥的杀戮,来震慑那些不服从他的人,至于会死多少人,这不是他需要考虑的,古往今来,朝代的更替,哪一个新皇的登基之路不是用鲜血来铺成?他虽然并非无情,但也很清楚,仁慈,是绝对不属于一个皇者的,该杀的,他绝对不会心软。

    “禀王爷,帝都各大城门城防已全部稳固,而且均已换上王爷的亲军,城外虎牢关撤离的各路大军已全部退走,只有素王赵阜和殷王赵崎共帅一百二十万大军驻扎于北方山海关外,似乎在伺机而动,我们是否应该派兵出击,将其一举消灭?”蒙毅也站了出来,他主管镇守皇城之事,不过在昊天的王旗之下,城外各路诸侯的军队全部退去,几乎就没他什么事了,所以他能做的,只是一些必要的换防工作,撤走原来的城卫军,换上昊天带来的军队。

    听完蒙毅的禀报,昊天微微摇头,淡淡说道:

    “赵阜和赵崎不日之后应该会北上占据渭水城,与渭水大军汇合,就看他们是选择雄踞一方等待时机,还是带着那一百二十万大军前来与我们拼死一战了,不过本王估计他多半是不敢来的,毕竟皇室最后那点家底儿都在他手里,他若再败,这大夏皇室,就真的名存实亡了,这是他不敢赌的,所以,暂时不用管他。”

    说完之后,其他那些谋臣武将都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所以昊天夹了夹马腹,大声道:

    “走吧,随本王入宫,面见皇上。”

    说完,他跃马扬鞭,踏过宫门,扬长而去,其他谋臣武将纷纷上马,紧随其后,这一幕马踏宫门,宣示着并肩王真正的入主了这座传承了数百年的皇城,大夏的天下,从今日起,真正的改换了旗帜,也改换了它的姓氏。

    wxi7

第四十五章:摄政王() 
第四十五章:摄政王

    “宣并肩王晋见。”

    大夏皇宫,金銮殿上,皇帝赵圣德高坐龙椅,文武百官分列朝堂左右,随着司礼监一声尖锐的大喊,整个朝堂之上,所有的官员们都下意识的低下了头颅,变得颤颤巍巍起来,连呼吸都被刻意的压制,生怕发出丝毫的声音。

    哒!哒!哒!……

    厚重的战靴踩踏着光滑的玉石地板,发出沉重而清冷的声音,一道身披黑色重甲的身影自下方的白玉石阶一步步走来,当他走到殿门之前,人们竟是有了一种大殿之内光线为之一暗的感觉,尽管相比起那高达十丈的殿门,这个人的身躯是那么的渺小,可是他身上似乎有一道庞大的阴影,将所有人笼罩在内。

    他,正是声震天下、威名远扬的并肩王,也是导致皇城之中血流成河、死伤无数的屠夫,更是当今帝都唯一的主人。

    此时的昊天,身披战甲,腰佩长剑,稳步踏入大殿之内,朝着上方的赵圣德微微拱手,淡漠而威严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响起:

    “臣昊天,参见皇上。”

    剑履上殿!上朝不趋!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可是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个人敢出言指责,甚至没有人敢露出哪怕一丝愤懑的情绪,他们全都静静地低着头,想知道皇上会有怎样的反应。

    然而皇上并没有任何的表示,他看着此时的昊天心中只有畏惧,连说话都很困难,只是说了一句平身,便再也没有开口,随后旁边的司礼监便拿出了一道圣旨,直接开始宣读起来:

    “陛下有旨,并肩王听封。”

    昊天微微颔首,示意正在听。

    “并肩王不远千里挥师北上,护卫皇城,勤王有功,更兼扫平皇城内乱,铲除朝廷奸佞,此乃社稷之臣、国之柱石,适逢天下大乱,周边列国蠢蠢欲动,藩镇诸侯拥兵自重,属从之国割据称王,特命并肩王为武威大将军,总领天下兵马,平定内乱,扫除外敌。”

    当司礼监宣读到这里的时候,满朝文武心头都是一颤,武威大将军,相当于兵马大元帅,这可是全国最大的武将官职了,前兵马大元帅宁王赵秉桓刚死,没想到皇上竟然直接把这个职位封给了并肩王,这摆明了肯定不是皇帝自己的意思,那么显而易见,如今的皇上,只怕已经做不了大夏的主了。

    就在众人心思百转之间,司礼监继续读道:

    “并肩王乃先帝亲封,与天齐平,有监察天下和辅正皇室之权。朕身体抱恙,虽心系天下,却力有不逮,故请并肩王暂代朝政,领摄政之权,万望勿辞。”

    此话一出,全场瞬间一片死寂,封武威大将军他们可以接受,也在预料之中,但是竟然让并肩王暂代朝政,领摄政之权,这不是明摆着的要直接让位的意思吗,难道皇帝陛下疯了不成?

    短暂的震惊之后,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现在的大夏,真的已经不再是皇室的天下了,并肩王称帝,不过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这已经是无法改变的定局。

    “臣,遵旨。”昊天沉声回应,并接过了太监送来的印信,赵圣德以身体不适为由,率先退朝,于是朝堂之上只剩下昊天一人站在那里,文武百官全部拜倒在地,高声呐喊:

    “并肩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

    昊天成为了大夏真正意义上的主人,但是他却没有第一时间称帝,而是继续扶持赵圣德做傀儡皇帝,只因为大夏气运如今还在赵圣德的身上,所以赵圣德不能死,也不能直接退位,否则天下万民民心丧失,气运也会跟着消散,他就算强行称帝,也只能一点一点的重新积累气运,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利用赵圣德为中转站,再次将天下气运凝聚起来,然后再转移到他的身上,等气运彻底凝聚之时,便是他称帝之日。

    摄政之后,昊天开始梳理朝廷各大机构,培植心腹,招贤纳士,从南方跟着自己一路征战的人,只要是战功卓著者,皆封列侯,文武百官,只要是心甘情愿的效忠于他的人,也都接连擢升,很快,朝廷内外以及中原各大州府都已经换上了昊天的人,短短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原本糜烂不堪的朝廷已经焕然一新,变成了铁板一块,只不过新的朝廷却再也不是大夏的朝廷,而是并肩王的朝廷了。

    而且昊天还减免了多数地区的税赋,拨发了大量的钱粮救济贫困地区和遭遇天灾人祸的灾民,很快,并肩王贤德之名,便传遍了中原各处,那大夏皇宫上方的金色气运,也慢慢地开始再次浓郁了起来。

    不过这些都是南方和中原的气运,东西两郡依旧还在各路诸侯的手中,虽然虎牢关一战已经灭到了一些藩镇,但仍然还有不少根基深厚的王侯割据一方,不服从昊天的命令,他们很清楚昊天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对于朝廷的旨意一概不听。

    摄政四个月后,昊天御驾亲征,带领麾下四十万龙骧铁骑征讨各路诸侯,山海关则是换上了六十万普通士兵,殷王和素王并没有直接竖起反旗,毕竟昊天依旧还举着大夏皇帝的旗帜,若是他们这个时候进攻山海关,能不能攻破且不去说,在天下人眼中他们就等同于谋反,昊天有足够的理由去征讨他们。

    相比起山海关外的两位老王爷,这东西两郡的各路诸侯都不成气候,但毕竟是经营多年,根深蒂固,若不能以雷霆之势彻底铲除,便始终是王朝之中的疥癣之疾。

    此次御驾亲征历时两月,东西两郡仅存的几路王侯全部伏诛,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人们再一次见识到了龙骧铁骑的可怕,他们仿佛依稀看到了当年并肩王带着八十万龙骧铁骑纵横天下的场景。

    这段时间以来,西楚发兵进攻燕齐之地,打得不可开交,原本对大夏虎视眈眈的大魏,却被后唐和东汉联手牵制,甚至还多了一个一夜之间复国的南越,以这三国为开端,其余小国也开始对大魏骚扰不断,如今的大魏天子年幼,虽然上官婉儿颇有手段,但毕竟是一介女流,并不能够让朝中所有人信服,因此朝局混乱,国势动荡,给了周边列国以可乘之机。

    正是因为西楚和大魏都自顾不暇,因此原本应该岌岌可危的大夏反而平稳度过了内乱时期,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是运气,但在有心人眼里,却不得不感叹,并肩王这一手合纵连横,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wxi7

第四十六章:离去() 
第四十六章:离去

    又两个月后,并肩王以不尊朝廷号令、公然抗旨为由,征讨素王赵阜和殷王赵崎,山海关六十万守军和四十万龙骧铁骑踏出关外,与殷王和素王一百二十万大军战于渭水河畔,并肩王以一己之力亲手斩下殷王和素王的头颅,威震敌军,一百二十万大军只战死了不到万人,其余尽皆归降。

    随后,周边小国如樊国、象国、比离国和青丘国等,纷纷派遣使者,重新向大夏朝廷纳贡称臣,恢复了数百年前对大夏的臣属身份,至此,大夏王朝内乱终止,外敌全部肃清,天下百姓无不歌颂并肩王之功德,四海之内无不震慑于并肩王之威严,九州大地,只知大夏王朝有并肩王,而不知有夏王。

    景安二十八年四月十六,大夏皇帝赵圣德宣布禅位,诏曰:

    “朕在位一年,便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今瞻仰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昊氏,伏睹并肩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七皇五帝无以过此。今朕欲效古之贤能,不私于厥子,禅与并肩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王其毋辞。”

    并肩王听诏之后却辞而不受,自称德薄,请求另选贤能,然而夏王接连降诏三次,并肩王不得已方才接受禅位,皇帝亲自奉上传国玉玺,文武百官尽皆拜服。

    并肩王登基之后,改国号为大秦,改年号为武威元年,大赦天下,免税三年。

    ……

    云州之地,位于九州大地南部,以秦岭为界,与中州相隔,东至明江,西连大漠,南方却是蛮族所居的十万大山,而十万大山再以南,则是充满了各种各样仙魔传说的无边海域,那个世界远比九州之地来得庞大,也更加光怪陆离,许多寻仙问道之人前仆后继,接二连三的闯入无边海域之中,但是能够回来的,却寥寥无几,那茫茫海域无穷无尽,谁也不知道彼岸在哪里,一旦出海,便是无根之萍,要么被怒浪狂涛吞没,要么成为海中妖兽的血食,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然而今日,又有人即将出海远行,而且不止一人。

    昊天身着一席云纹长袍,背负双手,静静地看着海面上那艘楼船渐渐远去,在他身边站着的,是白色长衫的后唐国主李誉,他们的目光都始终落在远处那楼船之上,在那里有两道互相依偎的人影,这二人对他们来说都是生命中的至亲,如今出海远行,此去茫茫无尽,不知何时何日才能再见,甚至还能不能再见都是未知。

    楼船之上,有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靠在他怀里的,是一个雍容典雅的绝美女人,那男子眉目如剑,英气逼人,不怒而威,便仅仅只是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天生王者的感觉,然而此时他一双虎目之中却含着温情,目视着远处岸边的少年,而他怀中的女子,早已是泣不成声。

    “为什么一定要走呢,留下来多好。”后唐国主李誉看着楼船渐行渐远,没有了往日的潇洒不羁,神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