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仙宋 >

第371章

仙宋-第371章

小说: 仙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刘太后仁慈厚道,当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时、刘太后将其由宫女晋升为宸妃。

    后来李氏病故,刘太后还以皇后之礼给予厚葬。这对一位宫女出身的人来说。也是备极哀荣了。

    过了若干年,刘太后逝世后,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

    言下之意,宸妃乃刘后所害。究竟如何,仁宗自然要查清。好在宸妃灵柩尚在,于是仁宗亲看开启宸妃之棺察视。

    宸妃遗体由于有水银保护,故其肤色就像活人一般,并非被人害死模样。再看她的冠服。确如皇后。这就证明当初宸妃确实因病而死,刘太后也确实将宸妃按皇后礼安葬。

    仁宗看到这一切,感慨地说道:“人言哪能相信啊!”

    由此可知,刘妃、李妃确有其人,但其事绝非传说的那样。

    但到了故事里,刘行则让他变了一个模样、完全就变成了后世里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狸猫换太子”那个故事

    “不对呀!刘哥哥,这故事不像是真的。”

    在刘行的牵引下,边走边听。当听完整个故事后赵金珠侧头俏生生地望着刘行道:“本朝之事,我十岁便读过许多起居注、还算是很清楚的。仁宗皇帝确实有认母一时。可是他与包拯做宰相和在陈州做官的时间根本对不上呀!”

    听到小公主的质疑,刘行微微一笑:“公主,故事是故事、历史是历史。故事是民间传说出来的,历史是胜利者书写下来的。你看过起居注,那该明白后宫之险恶不亚于朝堂、不亚于天下之争。”

    一言微停,接着刘行又道:“这个故事呢。严格地来说其实即便是个民间传说,歌颂了包侍制的清正廉明。可是这也说明了民间与宫内事不是一无所知,宫内所有的事也都必会成为万民关注之焦点。以至于最后被加以演艺、变成故事流传千年。”

    听完刘行这些话,赵金珠低下了头,暗暗想到:他这是何意呢?后宫险恶不亚于朝堂。连宗泽都说刘行其志非在夺我大宋江山、志非久居朝堂之上,那他肯定不会有后宫了。

    他这是在隐晦地告诉我,不要再想着做他的女人、去与师姐和种七娘子争夺相公的宠爱吗?

    历史是历史、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他这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是在告诉我,无论他怎样做、只要最终取得胜利的是他而非我那知其返回中原、却不知究竟身在何处的父皇与桓哥哥还有南朝的九哥,他便可以随意去书写历史吗?是在警告我,不要干扰他行事吗

    心中如此狐疑,赵金珠却短瞬间之后,在表面上装作一副懵懂地样子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宫闱之事历来都是民间最为好奇、最乐于写入唱词里去的事。可是刘哥哥,这故事除了说明民间认为包侍制清正廉明、忠君爱国之外,还有什么更深层的意义吗?”

    其实已将她心底里所想听了个一清二楚,刘行惊骇于她如此小的年纪,居然能这样快递猜出自己话语中的深藏之意,却也隐隐生起了一丝爱才之心。

    古有妇好奇才智,助君安邦定社稷。貂蝉一笑除董卓,昭君出塞安胡族。女人的才智如果可用,很多时候会让当权者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大意外。如果能将这小公主真正的收归己用,那于天下、于未来都将是一件大大的幸事。

    在意念中如此盘算着,刘行表面上却是再次微微一笑道:“第一,民心所向无非就是久唱清官谣,希望公主日后无论谁做皇帝,都能劝慰他多用清官、少用你九哥哥身边那汪伯彦、黄潜善之流。”

    话略一停,重新拉起她朝前走,刘行继续说道:“其二,我希望公主您以后无论是嫁给谁,都要切记家和万事兴、妻贤夫业兴的道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做出有违人伦、违背道德的恶行来。”

    “其三,防民于口、甚于防川。民间的故事往往表达的都是对美好事务的向往,也都经常会深藏以邪恶先哲都未必很了解的哲理。那是一种大智慧,来源于万民的大智慧。希望日后若是二圣归来后,再也不要出现因言获罪之事、就要公主多多策应和劝慰了。”

    接连说出三个理由之后,最后刘行遥望天边、语气变得深沉许多后说道:“女人不得干政,却经常会左右历史的走向。我只是希望公主你在听完这个故事后,能够明是非、懂哲理,知人性、守德行。”(。)

第590章 言说要隐去() 
一个故事,隐喻出三个道理来,表面上听着好像是刘行在尽一个太傅的职责、在教谕皇室子女。

    可是当这些话从刘行的口中说出来以后,从被亲兵搀扶着、仍然很是虚弱的薛式,到雷震与梁兴、再到种雁翎和杨凌儿等人全都是在心底里明白了一件事:一旦二帝归位,刘行这是已经做好急流勇退的准备了。

    古有范蠡使出美人计,帮助勾践复国后选择了归隐离去,最后变成了一代“商圣”并最终飞升天庭,成为了一方财神。

    后有留候张良,虽未在匡扶君主成功后选择归隐,却也是身在朝堂心在野、后半生都处于半清修的状态中,最后也是飞升天庭、位列仙班。

    刘行话语中表达出了归隐之意,一旁的薛式却猛地推开了身旁的亲兵、奔至刘行的身旁后慨然地问道:“刘太傅之意,是一旦二帝现身、无论谁做皇帝您都要选择归隐了?”

    微微点头、浅笑一下,刘行道:“不错,只要二帝复位,我便会携两位娘子远遁山林、去做逍遥自在的闲云野鹤。”

    “那这天下您就不想要管了?天道与天数,您也不改变了?”薛式正色说话中,用一只手从肩上绕过去,轻抚了一下伏羲琴。

    看到他那神色,刘行清楚他的意思,那是在暗喻自己如果放弃改天道、灭天数的志向,那么饿伏羲琴他便要收回。

    知其暗喻之意,又是浅笑一下,刘行道:“不在朝堂便不能去改天道、变天数吗?不受朝堂诸多所限。反而更利于我全心去与天庭斗、与六道斗。薛先生。您大可放心。朝权可放弃。天下不割舍、我是不会放弃改天道、变天数这个志愿的。”

    耳听到此言,才刚刚有了些精气神的薛式顿时再次变得无精打采起来。

    他低下头去,怅然若思中说道:“好,那便好,只要您不放弃宏愿、我全真一脉便有机会随您一同去逆转天庭的无良制衡,开创出一个真正平等的六道来。那样,我才对得起恩师的授业大恩、对得起全真六千弟子。”

    耳听到二人对话,一旁的赵金珠忽然拉了拉刘行的手。俏生生地望着刘行道:“刘哥哥,为何父皇和我大哥回来您便一定要归隐呢?以您今日之功,以您的才能,以您的本事。即便是我父兄回来了,有人复位了,您仍然可以做宰相、继续保我大宋呀?”

    听到她这番话,再看到她那副样子,刘行抬起另外一只手在她的额头轻轻抚摸了两下。

    接着面色暗了下去,语重心长地道:“你还小,这些事情你还不会懂。道不同不相为谋。我有你父兄根本不是通道中人。权不与外臣、贵可授武将,我是外臣、却掌握了当今我朝绝对的权利。远超过了你兄长那个皇帝的权利。”

    话稍做停顿,刘行抬头望向南方,重新拉着她起步朝前走起时说道:“在宗帅此番胡闹之前,我连个爵位都没有为自己来册封。以我这种言行举止与做派,无论是你父亲与长兄,还是你的九哥哥都势必容不下我的。”

    言至此处,刘行侧头看了一眼小公主,接着说道:“所以呢,只要二帝归来、我便归隐去求个自在,然后率江湖众义士去与那天庭斗法、落得个专心之为一事忙,才是上上之选。”

    大宋朝是一个对武将诸多猜忌的朝代,当刘行这番话说出来以后,赵金珠没有立即明白过来。

    但是跟在周围的雷震、梁兴,乃至于薛式和杨凌儿与种雁翎却都更加明白了刘行为何会说出一旦二帝归位便选择归隐的话来。

    刘行的什么出身?是将门子弟、是刘仲武的儿子。虽说刘仲武最早也该算是个文臣,但毕竟他生前岁月是在西军的时间远多于在朝堂、在衙门中的时间,早已被赵宋官家定性为“一代名将”了。

    而这样一个将门子弟,本身便已现在西军众将的子弟兵中拥有了一定的军心基础。再加上刘行在太原城是以文官出仕、一战扬名。能文能武这样一个人,自然在文臣之中也拥有了许多拥趸。

    赵宋官家为何防备武将,怕的就是武将重新上演当初赵匡胤那一幕“陈桥兵变”的大戏,将他赵家的江山给夺了去。

    那么赵匡胤当初为何能够那样轻松,只是通过一次兵变便能够迅速篡夺了柴家的江山嗯?正是因为赵匡胤和他那个弟弟布局多年,先得到了满朝文武之中大多数人心拥护和支持。

    虽说胡家父子想要结党争权,可是明眼人一看都能明白。只要刘行一天不与胡先生撕破脸,那老先生还是会在大多数事情的决议上,坚定拥护和支持刘行的。

    加上五大总督全是刘行一手提携,其中更是有刘锜与吴玠那样与刘行关系密切至极的人存在。

    于文武众臣之心上,二帝与康王不管是谁未来做了皇帝,都绝对容不下刘行这样一个人继续存在下去。

    更何况,正是刘行通过变法,将如今的皇帝变成了傀儡、将大权归于朝臣了。敢夺皇权归于臣,就算枪打出头鸟、三个赵家人也不会任刘行继续执掌朝权去与他们争权

    “可是这大宋若是没了您,且不说五大总督、便是各省巡抚与提督都不会心甘情愿地听从我父兄的勾调。”

    赵金珠短暂地低头思索,很快重新抬头望着刘行道:“而且我朝三千万之民心,尽然已归于您。军民不听君王令,您若离去岂不是会让我大宋立即陷入到内乱之中、您就不会担心吗?”

    听闻此言,刘行淡然笑道:“军民归心之人撒手归于田园去了,何来再言内乱尔?”

    笑容一收,刘行语气重新变得沉重道:“况且便是真有那一天,我也定然会先做好部署、绝不会让千千万万军民前赴后继开创出来的今日这大好局面因我的离去而被付之一炬的。毕竟,这天下安宁、才是万民之福气。这朝野团结,才是社稷发展之根本嘛!”(。)

第591章 又挖坑、禁绝故事谕公主() 
便是归隐,也要先做好筹谋、确保今日之成果不在日后被毁于一旦。

    当刘行这番话说出来以后,赵金珠那颗少女萌动的心不由得又是一阵莫名的悸动,在心底暗道:如此一个功高盖世、才干超群,修为高深、文武双全的小哥儿,为何偏偏会对我大宋江山随时都能造成威胁呢?

    若是他一心只做忠臣良将,不管是父皇归来重执印玺,还是大哥回来重新君临天下。再或者,是九哥哥北归继承大统。只要他是一心只想做个忠臣良将,我便是舍了身家性命也要为他求个万全。

    可惜呀、可惜,可惜这刘哥哥志不在朝堂。从他这些话中可以听得出来,如果真是与他道不同的父兄重执印玺,他必然带着两位姐姐去浪迹江湖。

    不再是率领千军万马驰骋天下的一代名相,却可全心去做个逆天改世的一代人皇。然而他若为人皇,日后我父兄又将如何与他并存呢

    赵金珠想事情的时候是低着头的,刘行一见她低下头去思忖起来,便意念暗启将她这些话全都听得了个真切。

    当听完这小公主心中如此思忖后,刘行重新拉起她向前走去时,口中说道:“公主呀,我是乘风归去,还是继续留于朝堂,我都不希望你做那馆陶、安乐之辈。若果一定要你个女儿家参与朝政,我倒和希望你能做一个别样的太平公主。”

    “馆陶跋扈、太平专权。刘哥哥,你说的那个安乐是何许人也呀?”耳听到刘行这似教谕,更像是忠告的话。小姑娘却突然对“安乐”之名来了兴趣。

    见她如此发问。一转头再看到她一脸惊奇的样子。刘行反倒是一愣中问道:“你不知道唐朝的安乐公主吗?”

    怔怔地点了点头,赵金珠道:“不知,因为后宫藏书我博览良多,并未见到有那一本书中记载了你说的那个安乐公主。”

    “唐史中也未曾记载?”刘行更加惊讶,追问了一句。

    刘行这追问之言才落,跟在身后的种雁翎上前一步、轻轻拉了拉刘行的衣袂道:“那安乐德行太是败坏,后宫给皇室子弟看的那些书中,早已将其事尽皆删去。”

    耳听此言。刘行恍然大悟。那安乐公主所作所为,确实不能给皇家子弟看。不然的话,万一出来几个不学好的皇家女子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