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大明1630 >

第159章

大明1630-第159章

小说: 大明163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监军的太监自称得了风寒闭门不出,他作为宁夏镇总兵,当地的最高军事长官,如果不能早晚出来巡查一次,提振一下人心,只怕不用城外的鞑子攻城,城内就自己垮了。

    “将主爷,就差北门了,外边风大,要不我们先回去吧!”中军看杜文焕忍得辛苦,心中不忍,低声问道。

    “不怕,我撑得住!”杜文焕的声音就好像低微的很,就好像风中的残烛,但他的眼睛却亮的惊人,亲兵头目看着不忍,不禁扭过头去。杜文焕将四门巡视完毕,方才下得城来。他回到住处刚刚躺下不久,中军就兴奋的跑了进来,兴奋的说:“将主爷,援兵到了!”

    “什么?”杜文焕苍白的脸上现出一片病态的绯红,他勉力坐起身来问道:“哪来的援兵?有多少人?将领是谁?”

    “援兵派来的使者就在外边,是个骚鞑子,口严的很。说没见到大人就能不说!“

    “他担了这个杀头的差事,嘴严也是应有之义,快扶我起来!”

    中军赶忙扶杜文焕坐起身来,又替他披上袍子。这才出去通传,不一会儿便从带了个身着皮袍的鞑子进来,正是格桑。格桑跪在地上向杜文焕磕了个头,道:“末将乃是延绥镇副总兵刘成刘大人麾下部将格桑,参见杜总兵!”

    “刘成已经是副总兵了?”杜文焕皱了皱眉头。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淡淡的妒忌,这也难怪他,刘成这升官的速度可以说是天怒人怨了,寻常人少说也得三四代人才能爬上来的仕途他只用两年时间就爬完了,更何况杜文焕自己刚刚吃了败仗,被围在孤城之中,两厢对比起来换了谁都心里不好受。他上下打量了会这个使者,只见其虽然自称是刘成的部将,但一身皮袍子,头顶秃发。两鬓留下许多小辫,身上还传来一股子膻气,活脱脱就是一个蒙古鞑子。按说明军中的鞑官多如牛毛,但服饰打扮已经与汉人没有什么区别,像这样打扮的他还是头一遭见到。

    “正是!”格桑答道:“我家将主在环县击破老回回与革里眼二贼,获首级千余人,俘虏两千多,洪制军上表朝廷,接替贺虎臣贺大人的位置,为延绥镇副总兵!”

    杜文焕没有说话。只能冷哼了一声,他虽然早已知晓这个袍泽的败亡,但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又是一回事了,他心头不禁又是几分恻然。过了好一会儿方才问道:“那刘大人麾下有多少兵马?人现在何处?”

    “禀告大人,我家将主现在正在灵州,至于统兵多少。”说到这里,格桑稍微停顿了一会,答道:“小人也并不知晓。”

    对于格桑的回答,杜文焕先是错愕。旋即苦笑了起来:“好,好,你家将主倒是个仔细人,也好,他让你来我这里有什么话要带过来的吗?”

    格桑磕了个头,答道:“杜大人,我家将主让我带话来让您好生坚守,切勿与鞑子有机可乘,以待时机——“

    “住口!“格桑说到这里,被中军官打断,他一脸怒气的呵斥道:”你这鞑子絮絮叨叨说这么多作甚,快说刘成何时渡河!“

    格桑却好似浑然没听见中军的喝骂,只是对杜文焕磕了个头:“杜大人,在下已经将将主爷的话待到了,您若是有什么回话还请示下!“

    那中军官平日里颇得杜文焕宠幸,见格桑根本不离他,顿时勃然大怒,他上前一步将右手按在刀鞘上拔出半截来,威吓道:“狗一般的鞑子,还不回话,未见老爷手中刀乎!“

    格桑冷哼了一声道:“格桑是狗不假,可也是将主爷的狗,轮得到你来教训吗?“说话间他已经抓住对方的右手,那中军官用力挣扎,可格桑的手臂便如铁铸的一般,哪里动弹的了。格桑冷笑了一声,从地上站起身来,手上一用力便将刀送回对方鞘中:”汝手中有刀不假,未见吾手中亦有铁?“

    “够了!“杜文焕喝止住中军官,他方才放任手下如此也就是想挫一挫刘成的风头,却不想这个鞑子使者这般难缠,再闹下去只怕反倒不好收场了:”你回去告诉刘大人,城中粮食军械尚且充足,但人心不稳,我在的时候还好,若是有个万一,只怕形势就不妙了。宁夏府乃是西北重镇,若是有失,天子怪罪下来,你我都是吃罪不起,还是要好生思量。“

    “是,大人,小人一定把您的话带到了!“格桑跪下又磕了个头,方才退下了。中军官恨恨的骂道:”狗仗人势的东西!“

    “住口!“杜文焕的声音并不大,但却充满了上位者的威严,中军官赶忙躬身谢罪,但还是低声嘀咕道:”这位刘副总兵当真奇怪,旁人就算手下有几个降虏也是以夷变夏,他倒好,反倒以夏变夷了!“

    “这个刘成不简单呀。”说话间杜文焕本来挺直的腰杆已经垮了下来,仿佛刚才那几分钟的对话已经耗尽了体力,那中军官赶忙将其扶住。他叹了口气,吩咐道:“你去告诉胡公公一声,援兵已经到了,让他莫要太担心了!哎。也只有指望这个刘成了!

    灵州,行辕。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刘成一手拿着烛台。一手拿着毛笔,按照脱脱不花的指点在地图上做下一个个标记,到了最后地图上已经斑斑点点留下了六七个标记,刘成将毛笔往旁边一丢,叹道:“这么说来。这几个渡口鞑子都有哨兵?”

    “正是!”脱脱不花答道:“末将已经亲自探查过了,比较大的几个渡口对面都有鞑子的探骑,不过应该还有些小的渡口末将没有查到,明日小的再去察看一番!”

    “嗯!”刘成点了点头,做了个让脱脱不花退下的手势。脱脱不花叉手行礼便退下了。刘成走到地图旁,又仔细看了看,叹道:“想不到这林丹汗倒也知兵呀!”

    “那是自然!”背后一个温软的身体靠了过来,却是敏敏:“咱们草原上哪天不打仗?他要连这个都不懂,早就让人给杀了!”

    “是呀!”刘成叹了口气,转身将少女搂在怀中:“按照杜国英说的。新兵操练完毕少说还要十几天,可也不能这样拖下去呀!”

    “你为何要这么急着渡河?”敏敏有些不解的问道:“格桑回来不是说了吗?府城安然无恙,林丹汗短时间内肯定拿不下来的。”

    “我不是为了府城!”刘成走到地图旁,沉声道:“林丹汗是东面渡过黄河进入河套的,防卫西面贺兰山几个山口和北面的那些堡寨肯定还有不少在守军手中,算下来也有两千多人。俗话说孤城不守,要是这般拖延下去,只怕这些堡寨会有不少人会投降的。“

    “那你的意思是要做点什么事情,让他们知道援兵已经到了?”

    “不错!”刘成点了点头:“不必全军过河,但至少要打一仗。再说要是将来杜文焕告我坐视不救的时候。至少我可以拿这个来堵他的嘴巴!”

    “哎!”敏敏叹了口气:“你们汉人的鬼心思真多,可惜多半都没用在正地方。”

    “是吗?那我看敏敏你的鬼心思也不少,莫非你也是我们汉人?“

    “呸!“敏敏白了刘成一眼,探头看了看地图。突然抬起头来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说:”你看要不在这里打一仗你看如何?“刘成向手指手指的地方看去,上面用墨笔打了个叉,旁边赫然写着三个字”乌古鲁“。

    乌古鲁,在蒙古语中是“河滩”的意思,这里本是黄河的一处浅滩,河水平缓。适宜渡河,位于都思图河的汇合处上游六十多里处。不久前林丹汗就是用骑兵突袭位于黄河东岸的几个堡寨,杜文焕率领守军追击佯败引诱其追击,而后伏兵四起大败明军。然后林丹汗便在乌古鲁用串联起来的充气革囊修建浮桥,堂而皇之的率领自己的数万部众进入肥沃的河套平原,使饥者得饱、瘦者得肥,而新败之余的明军只能躲在城墙之后坐视。林丹汗渡河之后就将自己的王帐设置在这里,并向右翼各部发出号令,让他们渡河一同在河套平原过冬。

    “哒哒哒!“

    刺耳的铜号与马头琴的声夹杂在一起,演奏者成功的用这两种粗糙的乐器模拟出急促的马蹄声,帐篷当中的舞者随着音乐的节奏,不断做出策马奔驰、弯弓射箭、挥刀劈砍的动作。帐篷四周的围观者们看的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激烈的欢呼声。这些怯薛的后裔们(察哈尔部并非原生态的部落,而是成吉思汗近卫军的后裔发展而成)普遍长着粗壮的脖子、矮而魁梧的身材,因为骑马而显得有些罗圈的腿。为了抵御草原上可怕的烈日与朔风,他们普遍在脸上涂抹了油脂,这让他们的脸更显得又黑又亮,仿佛被煮过的皮革。人们一边看着舞蹈,一边大口痛饮着用马奶发酵的饮料,大口咀嚼着半生不熟的烤肉,空气中弥漫着膻气与动物脂肪被灼烧的焦臭味,几乎让人窒息。

    “嘭嘭嘭!“

    一阵鼓声压倒了马头琴与铜号的声音,舞者们向两侧退去,两行少女走进帐篷来,开始歌咏起来,歌声的节奏很简单,每两句便会重复先前的节奏,只是调门要高上几分,歌词大意乃是称颂成吉思汗的武功,显然在这个时候有着特别的含义。在酒精与歌声的刺激下,帐篷里的人们发出一阵阵有节奏的欢呼声:”呼图克图、呼图克图、呼图克图(林丹汗的称号,即圣人、有福之人、长生不老的意思)!“

    林丹汗站起身来,这位察哈尔汗的首领、达延汗的嫡系子孙长着一张对于蒙古人来说算得上是白皙的脸,身材修长,颔下按照蒙古人的风俗留着浓密的呼吸,一双细长的眼睛里放出傲慢自负的光,他伸出双手下压,欢呼声渐渐平息了下来。林丹汗走到帐篷的中央,举杯高声道:“南朝之所以昌盛,乃是只一大明皇帝,众人皆尊其为首,上下一心。北边止我一人,却处处称王,如何昌盛?如今我将成吉思汗的九游白纛插在贺兰山下,让跟随我的部众饥者得食、渴着得饮,弱者得安养、穷者变富有,愿意跟随我的必得以昌盛,不愿意跟随我的必然灭绝!”

    帐篷里稍微一安静,随即便沸腾了起来。自从林丹汗率部西迁以来,虽然对蒙古西翼诸部胜多负少,但由于他对后金畏缩退却、又改姓萨迦派,不但原本只是遥尊其为主的漠北、漠西蒙古诸部,就连原本奉其为主的漠南蒙古诸部也纷纷远离了他,要么投靠后金,要么举兵相向。这让林丹汗手中的实力越发削弱,到了他入侵河套地区前已经只有部众六万余人,马五万余匹,加之崇祯四年、五年的霜冻来的特别早,许多牲畜冻饿而死,察哈尔部甚至弄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第二十一章 玛哈噶喇() 
却不想天无绝人之路,林丹汗对明军的胜利和对河套地区的成功入侵不但解除了原有经济上的窘迫,更要紧的是提高了他在草原上的声望。霜冻与饥饿是一视同仁的,不但落在察哈尔部,也同时落在了漠南漠北的其他蒙古部落的头上,如果某个人能够率领他们南下获得食物和牧场,那无疑他就是真正的英雄,如果恰好这个人还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孙,那就更不用说了。这次林丹汗表现出少有的灵活,他只向其他投奔的部落提出一个要求——承认他的蒙古大汗的地位,考虑到他的血统,绝大部分部落都会很痛快的接受他的要求。而在接下来的这个冬天里,他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这一块增加的实力——当然这有个前提,如果他能够击退明军的反击的话!

    对于这一点林丹汗还是颇有信心的,通过商人与逃犯的口他已经知道在明帝国的西北部分正在爆发一场激烈的内战,一方是官军,而另一方则是为饥民与为欠饷所苦的逃兵,这无疑牵扯了帝国边防军的主要精力。通过几次试探性的进攻,他从明军的举动判断出了河套地区的实力很有限——虽然第一线的边障与堡寨还很坚固,但第二线的机动兵力已经疲惫而又虚弱,就好像一颗煮熟的鸡蛋,虽然表面还坚硬得很,但里面只有柔软的蛋白与蛋黄。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林丹汗采取了游牧民族几千年来屡试不爽的战术,试探、撤退、再试探、再撤退,直到守军的耐心被耗尽,倾巢而出企图一举解决问题,然后将其引诱到某个利于发挥己方骑兵优势的地域,四面包围,然后用饥饿、干渴、箭矢而非白刃战解决问题。这次古老的计策又奏效了,大明的将军中了圈套,为了逃出生路,他们不得不将丢下沉重的盔甲和武器。逃进坚固的城堡,将富饶的田野与牧场留给敌人。现在察哈尔的勇士们也可以穿上坚固的铁甲,拿起锋利的武器,他们冲进农舍。收集铁器将其打制成箭矢,用豆子和谷子喂饱脱膘的战马,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心中已经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但仅凭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