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曲端也从一开始的惊吓中恢复过来了,赶忙上前说道:“洪大人,他们池家兄弟依仗权势,武断乡里,勾结匪徒。滥杀无辜,甚至袭击押送捐税的撤退,杀死三十多个衙役,证据确凿,大人若是不信,大可查阅案卷便是。”
“是吗?”洪承畴笑了笑,他才懒得与曲端争论案子的细节,毕竟他堂堂一个延绥巡抚,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屈尊来管这么屁大个暗自?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起个由头,把刘成这枚棋子抓在手里。这对接下来与杨鹤的斗争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你们几个先退下吧,本官有几句话要和刘大人单独说说。“
曲端看了洪承畴一眼,驯服的走了出去。待到众人都走出亭舍,洪承畴笑道:“刘游击,你知道吗?我今日来宜川,其实不是为了这池乐山的案子,而是为了找你。“
刘成听到这里,心中一块石头反倒落了地,沉声答道:“洪大人是为了我杀贺人龙的事情来的吧?“
洪承畴闻言一愣,他没有想到刘成居然能够看出自己的来意。但转念一想刘成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游击,若不是做下这件大事,自己堂堂一个延绥巡抚又怎么会来找他?猜到这个倒也不奇怪。不过这也不是坏事,反正也没有第三者在场。说话起来反而方便。
“刘游击倒是机敏过人呀!“洪承畴笑道:”不错,我便是为了这件事情来的,刘成,可是杨鹤令你杀贺人龙的?“
“洪大人,贺人龙被杀的原因,杨制军给朝廷的折子里可写的明明白白。你自看便是,又何必来问我?“
“是吗?“洪承畴笑了起来:”你可知道杨鹤虽然是三边总督,但并无擅杀之权,就算贺人龙有过错,也得将其拿下细细审问之后再加以刑罚。贺人龙一没有阵前投敌,二没有抗命不遵。杨鹤派你将其攻杀,已经犯了大罪!杨鹤在位的时候倒也罢了,若是他一去职,接下来就要找你了!“
依照洪承畴的预料,当他把话说到这一步的时候,刘成就应该瘫软在地,任凭自己揉捏了。但让他惊讶的是,刘成依旧是那副老样子,好似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威胁。洪承畴不禁暗自恼怒,冷声道:“怎么了,刘游击,你不怕朝廷的法度了吗?“
面对洪承畴的威胁,刘成冷笑道:“洪大人,你开口朝廷法度,闭口法度,莫不是你便是朝廷,从你嘴里出来的便是法度不成?“
“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没有什么意思!”刘成冷笑道:“只是看到有些人在背地里玩些小手段,破坏招抚大局,觊觎高位。表面上却装出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指斥别人这个不对,那个错了,有些好笑罢了!”
“大胆!”洪承畴用颤抖的右手指着刘成:“你给我把话说清楚了,你说的那个‘有些人’到底是何人?”
刘成冷笑了一声,却不回答洪承畴的问话,朗声背诵起来:“——若能去杨鹤之职,西北之事当由我公当之,封侯之事何足道哉——”,他背了大约两三百字才停了下来,向洪承畴问道:“洪大人,你还要我背下去吗?”
洪承畴脸上平日里原有的那种矜持的微笑早已荡然无存,铁青色的脸上全是惊恐与暴怒,他上前一步指着刘成一个字一个字的问道:“你从哪里看到这信的?“
“洪大人这么聪明,一定猜得到的!“刘成笑道。
“是贺人龙?他没有把这些信都毁了?“洪承畴厉声喝道:”该死的东西,竖子不足与谋!“
“洪大人,您这就是在说笑话了。“刘成笑道:”贺人龙他又不是傻子,这些信可是他的宝贝,将来满门的富贵都指着这些玩意,怎么能都烧了呢?我找到这些信的时候,可是放在一个檀木盒子里,和一些珠宝放在一起,保存的好得很呢!“
“该死的东西!“洪承畴骂道,他突然上前一步,向刘成伸出右手喝道:”刘成,信呢,快拿出来!“刘成冷笑了一声,将头扭到一边去。洪承畴收回手去,目光变得阴冷起来:“刘成,莫非你想凭借那些信要挟本官不成?我告诉你,你这是自寻死路,这件事情不是你一个小小游击能够掺和的起的,里面的水深的很,老老实实交出信来,我就当做前面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刘成笑道:“我自然知道这水深的很,就算是把这些信丢出去,也没法把天捅破了。只是洪大人的手段实在是厉害的很,我若是把信交出去了,说不定哪天洪大人觉得我知道的太多了,找个由头把我给斩了。”
“你以为这信能救你的命?”洪承畴冷笑道:“我现在让人把你拿下,然后派人去你的住处细细搜查,难道还能逃出我的掌心?”
“洪大人您又在说笑话了,我既然知道这些信是什么东西,又怎么会放在身边?实话和你说吧,这些信我早就交到一个好友那儿,只要我平安无事便好,若是出了什么差池,他就会把这封信送到杨文弱那儿,洪大人您可以想一下会有什么后果。”
洪承畴的瞳孔立即缩了一下,就好像一只即将扑食的眼镜蛇一样,他死死的盯着刘成,而刘成也毫不示弱的对视,两个人就这样对峙了几分钟,终于洪承畴转开视线,冷哼了一声:“刘游击,你想要怎么样?”
“洪大人,卑职只想自保!”看到洪承畴的态度有所软化,刘成态度也变得恭敬起来:“眼下陕西民变再起,杨鹤去职已经是定局,我不想陪着他一起完蛋。”(。)
第一百一十四章 兴隆寺()
听了刘成这番表白,洪承畴的目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由阴冷变的温和,又从温和流露出几分欣赏,突然他笑了起来:“陕西民变再起,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机会,刘成你这等人杰便是封侯也不是不可能,何止是自保呢?”
“多谢大人夸奖,刘成愧不敢当!”刘成躬身拜了一拜,问道:“那那个池乐山的事情呢?”
“这等劣绅,诬告朝廷命官,罪加一等!”洪承畴脸上露出一丝鄙夷的神色:“像这等恶徒连朝廷命官都敢诬告,可见平日里行事何等跋扈,一定要严加处置,不然民何以堪!”
“大人所言甚是!”刘成笑道:“如今西北形势危如积卵,正需要洪大人这样的人物主持大局呀!“
“哦?“洪承畴笑了起来:”据本官所知杨鹤待你不薄吧。网“
“洪大人,杨制军的确待我不薄,但坦率地说,纵然没有贺人龙擅杀神一魁、不沾泥这桩事,他的招抚方略也无法平定西北乱事,多一个刘成,少一个刘成无关大局。”
“想不到刘游击对西北乱事也有所见地呀,何不说来让本官参详一番。“洪承畴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嘲讽的笑容,显然在他眼里,像刘成这样一个区区游击是没有什么资格讨论这么高层次的问题的。
“西北乱事,简单来说就是连年天灾,加上辽饷之事,民不勘命,老弱填于沟壑,强梁之徒啸聚山林。边军又多年断饷,不堪用命,反倒逃入乱民之中。教其行军布阵之法。杨制军以招抚之法不是不可以,但须有耕牛种子、划分田土,以为其安生立命之基。但现在朝廷之力。十有七八在于东虏之事,无有钱粮贴补。田土又多为缙绅大户兼并,招抚之法便成了井中之月、充饥画饼,如何能成?”
“嗯,我听说刘游击你在鄜州清理军屯,修筑陂塘,练兵筹饷,将三千多降卒安置的很好,为何说这招抚之策是镜花水月呢?”
“大人。西北土地贫瘠,像鄜州那等河流纵横之地并不多,若是像榆林那种地方,我再有本事也搞不出花样来。而且末将也是不知砍了多少人的脑袋,方才闯出一条路来,其中机缘巧合之处甚多,并非能推而广之的。”
“能提拔你这这等勇于任事之人于行伍之中,杨鹤也算的上是慧眼识人了。“此时洪承畴的话语中不再有先前的嘲讽味道,他开始用一种崭新的眼光打量这个年轻武官,武将能带兵打仗不稀奇。可能够从缙绅口袋里压榨出银子养兵,还不是纵兵抢掠,这在明末可是难于登天的事情。洪承畴自己可是深有体会的。
“你拿那个池家兄弟开刀,便是为了这个?“
“不错,杨制军令我杀贺人龙之后,便让我节制其部。但贺部欠饷甚多,军心不稳,我便许诺补足所欠军饷……“刘成将自己在宜川所作所为细细讲述了一遍,到了最后洪承畴微微颔首道:“这么说来那池家兄弟倒也死的不冤,你若不杀他们,又拿什么立威?若不立威。便没钱发饷,士卒就要离散。嗯。杀的好,杀的对!”说到这里。洪承畴笑道:“刘成,你是个有才干、有胆识的人,可是如今光有这些不够,李广才气过人,可也飞将数奇,难得封侯呀?”
刘成听到这里,如何还听不出洪承畴的招揽之意,赶忙躬身道:“洪大人若肯收留,末将自当效命。“
“嗯,好,好!“洪承畴笑了起来,在他看来眼前的这个刘成与贺人龙并无什么区别,都不过是自己的一条走狗罢了,他年少时博览群书,最佩服的便是汉高祖刘邦,认为做大事之人须得虚怀若谷、善于用人,才能成就大业。季布曾经击破刘邦,逼得高祖多次于窘境,但等到刘邦为帝后,却接受夏侯婴的谏言赦免了他;雍齿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背叛了他,可后来在投降刘邦之后,刘邦为了安定群臣人心,便封其为什方侯。刘成虽然曾经与自己作对,但那时他在杨鹤手下,自然听命于杨鹤行事。此人又抓着自己的把柄,一时间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自己若是当上三边总督之位,就要面对杨鹤未能解决的问题,人才只会嫌少不会嫌多,不如将其招入麾下,以为己用,过去的那些旧事就不必记得太清楚了。
亭舍外,曲端与池乐山不敢站得太近,距离那亭舍足有二三十步远,只能隐约听到亭舍内传来的话语声,这不但不能解除他们的疑惑,反而让两人的心中增添了更多的担心,都怀着同样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事情的结果。直到洪刘二人走出亭舍的时候,曲端心里的石头方才落了地——洪承畴站在前面,刘成紧随其后,两人脸上都满是笑容,一副言谈甚欢的样子。
“既然有刘游击与曲县尊这等良才在,宜川的事情我就放心了!“洪承畴笑着对曲端、刘成两人说道。
“大人谬赞了,下官(末将)愧不敢当!“曲、刘二人赶忙躬身称谢,洪承畴又与两人寒暄了两句,才笑呵呵的告别而去。
“洪大人,洪大人——“池乐山抢上前去想要说点什么,立即被两个亲兵推搡开了,他也不知道在亭舍里发生了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自己已经完了。他木然的看着洪承畴的背影,心底已经冰凉一片,但奇怪的是,此时的池乐山却丝毫没有想逃的心思。
片刻后,送别完洪承畴的刘成走到池乐山面前,微笑着上下打量了一会对方,突然拱手笑道:“对不起!”
池乐山只觉得后心一疼,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京师,兴隆寺。
随着咚咚的木鱼声,十几个僧人在两侧的蒲团上念诵着《金刚经》,观音菩萨像前的香炉上飘出淡青色的烟气。大堂上弥漫着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
王承恩恭谨在香炉上插上三柱香,又磕了三个头,虔诚的双手合十礼拜。此时的他只穿着一身青衣。除了颔下无须以外,看上去就是一个家境殷实的普通读书人。在烧完香后。他走到门旁的功德箱旁,从怀中取出十两银子来,放到功德箱旁边的一个僧人面前:“这位师兄,承恩前些日子有些不方便,出不得宫来,这是这几个月的份子钱,还请收纳。“
那僧人看样子与王承恩很熟,笑嘻嘻的接过银两。一边在旁边的名册上记录一边笑道:“王总管何必如此客气,您是何等的身份,几两银子的小事派个小太监跑一趟腿就是了,何必请自来。“
“师兄这话就说差了,进了这兴隆寺里哪有什么总管,公公?都是些寄居此地的畸零人罢了。“王承恩说到
这里,叹了口气:”我们这些人外边再怎么光鲜,内里也不过是个残废,早晚都是要来这儿的,要是连这个都忘了。那也太愚了点。“
原来古时太监往往出身贫寒,自小净身入宫,又身无长计。没有后代,一旦年老体衰不能做事被驱逐出宫就只有死路一条,甚至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因此在明朝初年在宫中就出现了一种公益组织,太监们在年轻的时候拿出一部分钱交给这个组织,而这个组织则负责其丧葬养老之事,比如今天北京著名的电子产业聚集区中关村,在清朝末年就是太监公墓(中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