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大明1630 >

第103章

大明1630-第103章

小说: 大明163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莫不是在奉承我!“刘成大笑了起来。他很清楚由于各种原因,自己的所作所为无论是以现代还是古代的道德标准来衡量,都与良善有相当的距离。虽然说做了不少实事,但双手也沾满了许多无辜者的鲜血,而且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话,直接或者间接死于自己手中的生命至少还要以十万计,后世不被评价为大魔王就不错了,如何还敢说是善人呢。

    “刘大人,郑某今日所言皆是出自肺腑,无有一句虚言!“郑千里肃容道,他见刘成还是不太相信,便举起右手指天发誓道:“郑某方才若是有半句假话,当横死异乡,不得入土。”

    “先生这是何必呢,在下相信还不成吗?”刘成有些尴尬的劝解道,毕竟明末还是一个抬头三尺有神灵的时代,自己逼得郑千里发下这么恶毒的誓言,的确是有些过分了。

    “无妨!”郑千里道:“刘大人,你在鄜州的所作所为我也有所耳闻,凭心而论也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过这些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只要事情做了,便是大善。纵然有一二差池,也远远胜过那些束手旁观、只会指指点点的庸夫。”

    对郑千里的话语,刘成越听越是觉得耳熟,若是将其换上一套中山装,戴上一副黑框眼镜,他几乎以为面前坐着的是刚刚参加工作时单位里那个酷爱做报告的党委书记。他下意识的接口道:“成绩与错误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十根指头有长有短,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说到这里,刘成才发现自己说漏了嘴,赶忙掩口不说。

    “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郑千里眼睛一亮,击掌赞道:“这个比方打的极妙!世人皆有十根手指,长短不一,若是要人做事只有成绩,没有毛病,岂不是要人十根指头一般长短?哪有这等荒谬的道理?“说到这里。郑千里叹了口气道:”只可惜朝堂之上的诸位大人们却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刘成听到这里,不禁对眼前这个刑名师爷又高看了几分。须知后世史家对明亡原因虽然有诸多分歧,但有在一个观点上却是有共识的——从万历后期开始,明的中枢权威就患上了一种叫做党争的顽疾,即无论是谁当上了首辅,他就成为了敌对派别谏官们攻击的靶子,稍有差池就成为千夫所指,只有黯然下台了事。久而久之,在位的辅臣们第一个考虑的并非是如何推行政事,去除积弊。而是少犯或者不犯错误,应付政敌的攻击。这样一来国家又如何能不衰败呢?虽然党争这一现象并非只在明朝出现,但与汉、唐、宋等其他出现党争的朝代不同的是,明王朝的统治结构是科举产生的文官一枝独大,其他王朝文官党争,还可以用外戚、勋贵、皇室、内官、将门等其他成员来暂时的替代,而万历之后的明王朝却做不到,司礼监虽然号称内相,但与汉唐动辄废立天子。执掌政事的汉唐前辈来说还差得远。究其原因,还是要归功于明太祖朱元璋,他为了打击相权干脆废除了宰相这一官职,又极大的提高了谏官的地位和权力。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文官相互制衡,打击相权。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相权倒是被打压下去了,终明朝三百年,除了张居正算半个权臣。就也没出现过能威胁到皇权的人物。可他那些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后代们离开了文官的辅佐,就没有能力亲自执政。最后弄砸了他留下的大明帝国。

    “我看先生见识深远,为何不靠个功名,岂不是远远胜过为人捉刀?”

    郑千里笑了起来,突然道:“刘大人,我可是常州宜兴人。“

    “宜兴人又如何?“刘成被郑千里这句没头没脑的话给弄糊涂了。郑千里见状,赶忙解释道,原来明朝建国的时候,南方的经济水平远远超过北方,这样一来假如南北统一考试的话,那么每年的进士就几乎都是南方人了。为了南北的政治平衡,明政府就搞了个古代的分区考试制度”南北卷“,即事先将每年的进士名额分配给不同的区域,确保每个地区都能有一部分士子考上。不难看出这样一来对于同样水平的士子来说,在南方考上的难度要远远高过北方,象宜兴这种经济文化水平在南方都是拔尖的地方,考上个秀才可能比陕西那种穷地方考上举人还要难的多。像郑千里这种家世、学力都不是非常出色的士子,与其费尽力气三年又三年的苦熬,还不如早点凭借自己的学问在外面找个工作养家糊口要紧,这也是为什么明清两代幕府师爷这一角色多半是出自江苏浙江一带的原因。

    “原来如此,倒是可惜了郑先生的才学。“

    “这倒也无妨,科场之路坎坷的很,满腹才学,却一辈子还是个生员也是大有人在。好歹我现在也是衣食无忧,已经胜过许多人了。“郑千里笑道,但刘成却看出笑脸底下满是掩不住的不满,显然这位颇有见识的刑名师爷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并不满意。对于这一点刘成十分高兴,像这样有才能士人越是不得志,自己才有招揽的机会呀。想到这里,刘成笑道:”郑先生说的也是,场中莫论文嘛,不过这进身之阶也不一定只有科场一途呀。“

    “刘大人的意思是——“郑千里是何等机灵的人,哪里听不出对方的言下之意,他稍一思量,便笑道:”现在敝东家与刘大人乃是一体,在下为东家办差便是为刘大人办差,至于以后嘛,来日方长!“

    刘成心知对方是个处事极为小心的人,不过没把话说死便说明还有余地,反正只要自己局面打开了,便不怕他不来投靠想到这里,刘成笑道:“好,好,来日方长,来日方长!”

    “这就是延安府了!”池乐山舔了舔已经裂开一条条口子的嘴唇,向不远处耸立的城门望去。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变了一副模样:蓬乱的头发、一件脏的已经看不出颜色的破袄,腰上用一根草绳束紧,脚上只有一双破草鞋,露出被冻的乌青乌青的皮肤来,手中拄着一根当拐杖用的树枝。从外表上看去,池乐山已经与城门两侧随处可见的逃难灾民没有任何区别了。

    正如杜固所预料的那样,池乐山从陡坡上滚下来后第一件事情不是尽快逃走,而是找了个破窑洞躲了起来,以避免敌人的追击。池乐山在窑洞里躲了一天一夜,弄了点草药敷在伤腿上,到了第三天早上才上了逃往延安府的路。依照他的计划,池乐山打算先到学政那儿,把所发生的一切告诉学政,并暗示对方若是愿意出手相助,自己便愿意倾囊相谢,反正现在那些钱财也都落入那个叫刘成的丘八头手里了,只要能够替兄长报仇,池乐山什么都愿意做。

    正当池乐山沉浸在仇恨将雪的快慰当中时,传来一阵叫骂声。被惊醒的池乐山往声音来处看去,却是几个衙役正在将饥民从城门口赶开,好在墙壁上张贴什么东西。受好奇心的驱使,池乐山往那边走了过去。由于人群拥挤的缘故,待到池乐山走到城门口的时候,那伙衙役已经贴好了,却是一张悬赏告示。池乐山刚刚看了两行,不由得大吃了一惊,原来这张赏金为二十两银子的告示悬赏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怎么会这样?”废了偌大力气才拖着一条伤腿从宜川走到延安府,为的就是恳请官府替自家平反昭雪,可到了延安府自己却已经由一个有功名的秀才相公沦为杀人越货、放债取利,蓄养恶徒,武断乡里、十恶不赦的通缉犯,那种精神上的打击不问可知。(。)

第一百一十二章 偶遇() 
池乐山好不容易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将那告示细细看完,可他却忘记了自己此时是一个逃荒的贫民打扮,却盯着墙上的告示看个不停,这在识字率不足一成的古代社会里实在是太过怪异了。这很快就引起了守在悬赏告示旁的衙役们的注意,当池乐山发现情况不对时,他的脖子已经被一根冰凉的铁链套住了。

    “你们要干什么,快放开?”池乐山一面奋力挣扎,一面大声叫喊道。

    “干什么?”衙役头目冷笑了一声:“鬼鬼祟祟的,定然是个贼人,快给我拿下好好审问!“

    “我不是贼人,我是良民!“池乐山竭力将铁链从自己的脖子上弄下来,可那个衙役头目熟练的拉紧了铁链,其余的几个衙役也没有闲着,狠狠的用刀鞘和拳头猛击着他的躯干和胳膊,随着脖子上的铁链越勒越紧,他的反抗渐渐变得无力起来,最终倒在地上剧烈的抽搐起来。

    “好了,别打了,打死了不好问话。“衙役头目舒缓了下急促的呼吸:”先搜搜他身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印记符信,眼下到处都是贼,可千万大意不得!“

    最年轻的那个衙役应了一声,就在池乐山身上搜索起来,突然他惊叫道:“大哥,我在他身上发现这个!”他张开紧握着的右手,原来是一锭银子。

    “给我看看!”衙役头目一把夺过银锭,凑在眼前细看起来,这是一锭松江银,铸造成马蹄形,底部的印记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清晰,沉甸甸的手感给人十分踏实的感觉,衙役头目本能的咽了一口唾沫,问道:“是从那厮身上搜出来的。”

    “正是,这厮身上肯定有问题。”那个青年衙役兴奋的鼻尖都涨红起来:“这锭银子至少有十两,寻常逃难的农民身上哪里有这么多银子。”

    “还给我。这是我的银子!”地上的池乐山艰难的伸出右手,那锭银子是他带在身上原本打算用来在县衙里打听消息时用的,幸运的是从陡坡上滚落时居然没有掉落,这已经是他身上唯一的财产了。

    “你的银子?”衙役头目突然笑了起来:“把这家伙一定是流贼的奸细。把他拉到老爷哪儿去领赏!”

    众衙役应了一声,将池乐山从地上拖了起来,却不想池乐山奋力挣开,将那衙役头目扑倒在地,一口咬住对方的耳朵。那衙役头目顿时如杀猪一般惨叫起来。四周的衙役们的拳脚如雨点般落下,而池乐山却只是将衙役头目压在身下,死死的咬住对方的耳朵不松口,场中顿时如同一锅滚粥般乱作一团。

    洪承畴坐在轿子里,身体随着轿身的起伏而上下起伏,这让他觉得有点轻微的不适。作为一个文官,洪承畴的骑术已经算相当不错了,虽然还无法骑射冲杀,但乘马长途行军还是没有问题的,他选择乘轿的原因并非是为了舒适。而是为了让自己处于一种隐秘独处的状态。洪承畴一直认为在这种状态下自己的思维会更加缜密,可以想到许多平时无法顾及到的纰漏。

    作为眼前陕西乱局的操盘手之一,洪承畴是在贺人龙被迫自杀后的第四天得知这一切的,不难想象他得知这一切时的惊讶。洪承畴原本可不认为杨鹤会采取如此果敢的行动,他甚至有点后悔自己先前的选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贺人龙杀死神一魁与不沾泥这一事件的影响逐渐显现开来,洪承畴慢慢可以确定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招抚大局已经不可挽回的被打破了,自己登上三边总督的宝座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甚至贺人龙的被杀对自己也是一件好事——没人能让一个死人说话,自己在背地里做的一切已经随着贺人龙一起被埋葬在黑暗中了。

    至于本书的主人公。此时并没有得到洪承畴特别的注意。这也难怪洪承畴,在他看来杀死贺人龙的直接凶手是杨鹤,而刘成不过是握在杨鹤手上的一把刀罢了,在大明高级文官的政治游戏中。武官不过是一把用了之后便丢掉的弃刀,谁又会对一把刀子投以太大的注意力呢?此时洪承畴的主要精力已经花在自己登上三边总督之位后如何建立自己的班底,解决大明西北乱局上了。

    突然,轿子突然停住了,洪承畴的上半身向前倾斜了一下,这将他从思绪中惊醒了过来。他揭开轿帘,低声问道:“怎么回事?到了吗?“

    “禀告大人。“中军官禀告道:”就要到延安城了,不过前面乱作一团,好像是几个衙役与乱民打起来了。“

    “嗯!“洪承畴将轿帘放了下来,作为延绥巡抚他并不需要理会这点小事,但不知为什么,这次他又将轿帘挑了起来:“你过去把人带过来,我要问问。”

    “是,大人!”

    池乐山被泼了一盆冷水,惊醒了过来。他这才发现周围已经站满了衣甲鲜明的将佐,当中站着一名身着圆领官袍,双雁补子的官员,正冷冷的看着自己。他赶忙从地上爬了起来,朝对方躬身行礼,用颤抖的声音道:“宜川县秀才池乐山参见大人。“

    “秀才?“洪承畴眉头微微一皱:“那你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为何与衙役当众殴斗,难道不知道礼法体统了吗?”

    “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