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轮回闯末世 >

第179章

轮回闯末世-第179章

小说: 轮回闯末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后来交趾的刺史士燮,就几代人割据交趾,一直到三国后期才为东吴所灭。

    恰巧当时的益州刺史郤俭盘剥百姓,整天就知道捞钱,结果怨言四起,朝廷上下都说郤俭实在不像话。

    加上并州的刺史被杀,凉州的刺史也被杀,各地暴乱四起。刘焉的设立州牧的观点,就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

    既然益州刺史名声很臭,那么,由有清名的汉室宗亲刘焉出任益州牧,代替天子管理一方,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当时谁在掌权呢?大将军何进。

    何进为了收揽人心,采纳了刘焉的建议,任命刘焉担任益州牧,同时任命刘表担任荆州牧,刘虞为幽州牧,三位宗亲担任三个大州的州牧。

    这三个人中,刘焉和刘表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唯独刘虞忠于汉室,没有割据之心。

    可是,有割据野心的刘焉和刘表,倒成就了二十年的霸业,而忠于王室的刘虞反倒很快被公孙瓒杀害。

    人世的善恶结局,往往就是这么无情。

    汉朝,是炎黄古代国运最长久的一个封建王朝,两汉共计405年的国运,远远超过了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

    然而,再长的国运,也有终结的时候。

    到了汉灵帝时期,汉朝因为宦官和外戚争权夺利,加之皇帝本人骄奢淫逸,甚至公开买官卖官,导致国力衰败、危机四伏。

    发生于184年,也就是最近的黄巾起义,更是给了汉朝沉重的打击。

    令人欣慰的是,汉朝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几乎每一次发生内忧外患后,统治者都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查漏补缺,继续苟延残喘。

    汉灵帝并不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但他最终还是幸运地平定了黄巾起义。

    汉灵帝做梦都没有想到,黄巾起义没有做到的事情——摧毁汉朝基业,却被一个汉室宗亲做到了。就是刘焉。

    在汉灵帝时期,刘焉耳闻目睹朝政混乱、王室衰微的状况,甚为担忧。

    他注意到,在平定黄巾起义时,各地刺史、太守获得了由朝廷授予的军权,独揽地方军政大权,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朝廷。怎么办呢?

    188年,刘焉向汉灵帝提出了一个建议。

    “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刘焉借口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所以,要任用清廉的朝廷重臣担任州牧,到地方去镇守,安定天下。

    汉灵帝也对刺史、太守等人权力过大感到忧虑不安,听到刘焉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批准了。这就是著名的“废史立牧”政策。

    没想到,“废史立牧”政策的确抑制了刺史、太守等人的权力,但他们的权力并没有收到朝廷来,而是造成了一股更大的割据力量——州牧。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如袁绍、曹操、袁术、刘表、刘备、吕布等,几乎都是从州牧起家,或者有担任州牧的经历。

    如果说,刺史、太守等人还能够受到朝廷控制,而州牧就基本上不听朝廷的话了。

    以至于到了后来,曹操居然敢公然绑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长达24年之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朝四百年基业的毁灭,三国割据局面的形成,都是拜刘焉“废史立牧”这四个字建议所赐。

    就连提出“废史立牧”建议的刘焉本人,也成为这个政策的受益者。

    当时,他自告奋勇充任交州牧。走到半路上时,听到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心里一股激灵,马上向朝廷打报告,申请去做益州牧。

    朝廷找准,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封为阳城侯。

    在那以后,刘焉父子在益州苦心经营20多年,将益州变成了他们的独立王国。

    当中原陷入连年战乱的混乱状况时,唯独益州独善其身,基本上没有遭到战乱影响,成为一片难得的“桃花源”。

    连诸葛亮都忍不住赞为“民殷国富”,向刘备提出夺取益州的战略建议。

    于是,刘备和刘璋反目成仇,大举进攻益州。

    经过两年多恶战,终于迫使刘璋投降。

    刘备成了新的益州牧,并7年后在成都称帝,立国号为“汉”,年号“章武”。

    正如侍中董扶所预言,益州果然有了天子之气。

    只不过,这天子不是刘焉,也不是刘璋,而是外来的刘备——假如刘焉地下得知,该作何感想?

    本章完

第325章 四世三公() 
或许是出身士族世家,大汉刘氏皇族外戚,姐姐是吕雉的缘故。

    吕素素对于宁凡讲的东汉王朝覆灭原因十分感兴趣。

    宁凡投其所好,在讲完刘焉之后,继续讲使得大汉分崩离析的士族大豪门袁家。

    董卓为什么能够成功掌权?因为当时的宦官势力刚刚和朝中的外戚势力火拼,两败俱伤之时,董卓捡了个大便宜。

    而董卓之所以有捡便宜的机会,能够带领大军名正言顺的离开凉州驻地,来到京城,那还要感谢袁绍。

    若非是袁绍一再要求大将军何进剿灭宦官,并且告诉何进,如果担心出事,自己不想动手,那可以邀请诸侯入京,借助别的诸侯之手来除掉宦官势力,董卓根本不可能有入京的机会。

    袁绍的出身可不简单,四世三公,当时最大的士族大豪门。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记载:

    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烜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

    三公,是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职位,东汉时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

    后来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

    从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称为三公。

    汉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

    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汉末虽是三公鼎立,但仍以大司马权力最大。

    新莽时,沿袭了西汉三公制。东汉初仍设三公官,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

    东汉末年,在天下众多诸侯中,要说哪一家可以取代汉室王朝,袁氏则有很大的可能。

    袁氏四世三公,袁绍、袁术两兄弟各自有各自的地盘,加起来占天下的一半,袁术暂且不说,今天来说一说袁绍。

    袁绍实为大汉帝国的真正掘墓人,将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一齐埋葬,最终摧毁这两根支柱支撑下的汉室皇权。

    彻底颠覆大汉王朝,这便是大汉帝国头号阴谋家,袁绍袁本初的用心。

    经过一次次“党锢之祸”和竭力打压,世家大族和东汉皇室早已离心。

    只是东汉士族以儒学传家和养望,直接对抗皇权,”忠孝义“这关在其意识形态上过不去。

    所以依托皇权的宦官集团也每每能占据上风。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族,是世家大族精英人才的杰出代表,他弱冠年华就浸淫帝国官场,负天下士族之望几乎整整二十年。

    当曹操还立志做大汉征西将军的时候,袁绍就已经处心积虑在怎么终结这个四百年王朝,并取而代之了。

    其之后一步步策划,都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

    汉灵帝死后,外戚集团首脑,何太后之兄长,大将军何进杀死宦官蹇硕,接管西园上军后。

    本已取得持续百年的外戚加士族对阵宦官之战的新一轮对决胜利。

    袁绍定要鼓动其将所有宦官赶尽杀绝,连何太后这等全无政治经验的妇人都知道不妥,又怎会是任何政坛老手的谋划?

    需知是年袁绍可不是二十出头的愣头青,而是年近四十岁的中年成熟男子。

    杀尽两千宦官,看似举手之劳,可想想东汉王朝百余年来,多少天下名士、三公大将军尽折其手。

    后世大唐王朝大明大王又有多少声名赫赫的大人物尽败于此辈,说白了无非投鼠忌器,顾忌其背后的皇权。

    当时汝南袁氏的首脑,名义上是袁绍的叔父,太傅袁隗。

    可是论名望论能力,难道袁隗能高过二十年前的陈蕃么?

    陈蕃轻易就被宦官们击败了,袁氏却能将宦官集团一举剿除,正因他们有一个胆大包天、无视皇权,不惜砸烂一切、哪怕天下因此大乱的野心家。

    宦官首领张让最后的哀泣:「我等灭绝,天下大乱啊!希望陛下自爱!」

    确实是一句精准预言,被削除了百年来最得力助手的大汉皇权,已是何等虚弱不堪了,赤裸裸呈现在袁绍董卓这等野心家面前。

    不惜玉石俱焚、快刀斩乱麻一扫而空,一举就让宦官集团销声匿迹在政治舞台近五百年。

    单单此举就足以让袁绍拥有极重要的历史地位了,又岂会是大众通常印象中的“寡断”之人?

    袁绍单凭自己所掌控的势力,其实就足够对付整个”十常侍”宦官集团,他力主请董卓大军进京。

    就是为了把整个中枢朝局彻底砸烂,让整个天下彻底分崩离析,然后自己起兵,握有讨伐逆贼的大义名分。

    然后去依次扫荡各地诸侯,最终牢固掌控天下,建立一个全新皇朝,这就是袁绍的真实目的。

    因为从前王莽代汉的前车之鉴,和光武帝刘秀复国的成功范例,所以袁绍才拟定了这样一条先大乱而后大治的路线。

    把起家地点放在河北,而非袁氏的大本营河南,最终目的就是效仿和重履刘秀的帝业之路。

    在袁绍原本的构想中,他也应当一如之前的秦末之汉高祖刘邦、西汉末之汉光武帝刘秀那样成就帝业。

    然后开启一个历史上崭新的儒家王朝和士族时代。

    刘邦和刘秀顺应当时历史大势,是以起兵后势如破竹无往不利,英才贤士尽皆来归。

    一个四年灭楚定河山,一个三年入主洛阳成帝业,既为人和,亦属天时。

    然而,袁绍的两面性,便在于他既是深谋远虑的优秀政客,亦是个优柔寡断的不合格军阀。

    他在大一统帝国的朝堂浸淫太久了。

    哪怕曹操、刘备和孙权加起来,在汉末朝堂那种游戏法则,也绝对玩不过袁绍这种职业政客。

    可作为政客的决断策划和作为军阀的决断,绝不是一回事。

    史载曹操比汉灵帝大两岁,袁绍和曹操年纪也大致相仿,他半大辈子谋划的,都是如何去谋夺汉灵帝这个同龄人的江山。

    反而对砸烂整个棋局以后,如何重新收拾局面,想的太理想化,或者是相信了两汉王朝关于刘邦刘秀如何得民心然后得天下的官方记载。

    本章完

第326章 袁绍之败() 
袁绍的先天条件很好,家里面几辈都是做官的,做的都是大官,就是所谓的四世三公,袁绍不是嫡长子。

    但因为长的很帅,又很会说话,他爹和叔父都很喜欢他,不到二十岁,就做了濮阳县的县长。

    而曹操是太监的后代,袁绍这点就比曹操强多了。

    后来董卓进京,把持朝政,想废掉少帝,立刘协为帝,袁绍这时候还是很英勇的。

    据理力争,董卓气的拔出宝剑,袁绍也是如此,天底下只有你董公厉害吗,我的剑未尝不利,说完就离开洛阳。

    后来天下诸侯反对董卓,袁绍还做了十八路诸侯的盟主,非常风光。

    但是在救援汉献帝这一条上,袁绍差了曹操一筹,曹操把皇帝接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从这方面看,袁绍的政治眼光起码是比不上曹操的。

    后来袁绍占据冀州,又攻打公孙瓒占据幽州,直至拥有冀州、青州、并州、幽州。

    天下十三州,他自己占了四个,手下兵多将广,谋士众多,达到了实力的顶峰。

    但是官渡之战,袁绍一败涂地,拥有这么强实力的袁绍为什么会失败呢?

    首先说兵力,袁绍手下的将领和曹操相比还是弱了一筹,颜良文丑虽说被吹嘘的很厉害,但是被关二爷斩于马下。

    其他的也就张颌和高览算是名将,但是在失去了颜良文丑后,袁绍手下能独当一面的将领就比较少了。

    虽然兵力较多,但是从整个三国来看,并不是谁兵多谁就能赢的。

    然后在看袁绍的谋士。

    说起来,袁绍的谋士各个也都是很厉害的,四大谋士,审配、逢纪、郭图、许攸,还有田丰、沮授。

    从这里来看,袁绍手下的谋士和曹操相比是不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