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缉捕娇妻:刑警先生,我自首 >

第137章

缉捕娇妻:刑警先生,我自首-第137章

小说: 缉捕娇妻:刑警先生,我自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莘以墨摇摇头,没有在说话。

    严一之又指着另外一边的另一幅画道:“再看看这个。”

    “徐渭,汉族,绍兴府山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

    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非常贫苦,藏书数千卷被变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终于万历二十一年去世,年七十三。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443。第443章 确实不错() 
不过这家伙也确实不是个安分的,在写给许多官员的赠序中,他都喜欢议论政事,尤其是关于边防的策略。 当时张居正主持国政,对蒙古采取抚和的方针,徐渭对此表示赞赏。

    期间又过居庸关赴塞外宣化府等地,闻戚继光所云至辽东寻李成梁,教授其子李如松兵法,结识蒙古首领俺答的夫人三娘子。他在吴兑那里受到敬重,无奈身体不好,只得于次年春经北京回到家乡绍兴,注释郭璞《葬书》。

    徐渭六十岁时,应张元忭之招去北京,但不久两人的关系就恶化了。据张岱的记叙,张元忭是个性格严峻、恪守礼教的人,而徐渭却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

    张元忭常常以封建礼教约制徐渭,这使徐渭大为恼火。他曾对张元忭说:“我杀人当死,也不过是颈上一刀,你现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

    由于和老朋友的交恶,加上与官僚们交往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徐渭情绪郁愤,旧病复发,便于居京三载后重归家乡。此后,徐渭就再没有离开过山阴。

    据说在晚年乡居的日子里,徐渭越发厌恶富贵者与礼法之士,所交游的大都是过去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据说有人来访,徐渭不愿见,便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

    其中除在张元忭去世时往张家吊唁外,几乎闭门不出,他一生不治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此时只得靠卖字画度日。但手头稍为宽裕,便不肯再作。倒是一班门生和晚辈的朋友,或骗或抢,常常得到他的杰作。

    徐渭特别嗜蟹,许多题画诗记载了朋友们用活蟹来换他画蟹的经过。最后几年,徐渭身患多种疾病,大约画也不能常作,生活更为贫苦。

    《徐文长文集》中有《卖貂》、《卖磬》、《卖画》、《卖书》诸诗,显示出徐渭凄凉的晚境。

    直至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在穷困潦倒中去世,终年七十三岁。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这回是帕查一口气报出了徐渭的生平,这也是她之前跟严一之在一起养成的习惯,记得在云省的时候,两人没事就喜欢说这些。

    当时严一之知道帕查对这些有兴趣,可是高兴坏了,就差没把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倾囊相授了。不过他要是知道,帕查对了解这些东西有兴趣的原因是不想自己以后偷到赝品的话……

    这画面太美,莘以墨不敢想了……

    不过帕查看着一旁严一之满意的神色,确实满足的笑了。

    莘以墨对徐渭此人不想评说,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画确实不错。

    “菊花昂立,菊叶垂聚,花朵簇拥,生机勃勃。菊叶以大笔刷写,挥洒自如。旁依修竹,竹梢低垂,与菊花相呼应,饶有趣味。

    竹叶用笔潇洒,菊、竹下端衬以叶草,清姿逸态,淋漓尽致。笔墨干湿浓淡相宜相辅,一气呵成,韵味隽永,这画工,当真是……高!”

444。第444章 墨梅() 
莘以墨细细的看完这《菊竹图》,下了结论。

    严一之点点头:“你觉得这画,和徐渭的手笔比起来,如何?”

    “只强不弱”莘以墨突出四个字:“不过,哪怕是手法高超,想要模仿另一个人,也是会有破绽的。”

    严一之终于笑了一次:“说得好!不过你要是看了另一个幅画,只怕就不会这样说了”

    莘以墨不解,看向严一之。

    严一之朝身后的年轻人道:“去,把那副《墨梅》拿来。”

    年轻人领命离开。

    莘以墨微微蹙眉,《墨梅》?

    严一之似乎知道她想的是什么,对着她点头道:“你看了就知道了。”

    说起《墨梅》图,或许很多非专业人士都不太了解,更多的人想起的应该是小时候在课本上学到的《墨梅》一诗: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果然,就听那边的何小虎道:“《墨梅》不是王冕的一首诗么,怎么又跑出一幅画来了。”

    莘以墨看了穆旭尧一眼,见穆旭尧的嘴角抽了抽,于是笑道:“王冕要是知道,他的诗有一天会比他的画还有名,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当年学画。”

    莘以墨这话当然只是打趣,不过身后的修齐却当真了:“不会的,王冕这一身最爱的就是画梅,这首诗,就出自《墨梅图题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流清气满乾坤。”

    “原来是这首诗啊……”何小虎恍然大悟,她也想了起来,王冕是一位画家,记得小学课本里他就出现了好多次,简直就是榜样。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王冕的一生虽然传奇,却带着遗憾,他小的时候父亲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的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

    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投诉说踩了他的田,他爹怒了,狠狠地揍他,完了还是不改。

    他娘说:“他这么执著,你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因此离开家,到了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就着佛前的长明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却完全不怕。

445。第445章 风骨()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很惊讶,便把他收作弟子,学儒学。 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一样尊重。其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去奉养。

    后来想念母亲而回故乡,他买了头白牛,拖着母亲的车,自己则穿戴着古时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乡间的孩童争相观看讪笑,王冕也笑。

    著作郎李孝光想把王冕推荐做府衙小吏,王冕骂道:“我有田可以耕,有书可以读,难道还愿意整天抱着文卷站在官府里,让人奴役吗?”

    他常住在小楼上,有客人来了,门童来报,他要客人爬上去,客人才可以上去。有使者经过越城,在马上要求见他,他拒绝了。使者离开不到五十步,他倚楼长啸,令使者很惭愧。

    王冕多次考进士,但都落第了。他叹道:“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的,我怎么可以沉溺于此呢?”遂放弃了。

    他雇了艘船下东吴,过大江,进入淮,楚等地,游遍名山大川。有时遇到奇才侠客,谈及古时豪杰事迹,当即就一起喝酒,吟诗抒发慷慨悲愤之情,别人骂他是狂奴。

    当往北到了燕京时,住在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这里就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了,还当什么官?”

    那天将要往南归,碰上他朋友卢生死在滦阳,只剩两个幼女,一个书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办。王冕知道后,不远千里去到滦阳,取回卢生的骸骨,并带两个幼女回到她们家。

    王冕回到越城后,宣称天下即将大乱。当时国内无事,有人骂他狂妄。他说:“我不狂妄,还有谁狂妄?”于是带妻儿隐居在九里山。

    种豆三亩,一倍的粟。种千株梅花,桃杏五百。还在一块地种芋头,薤和韭各一百多。另外引水挖池,养了一千多条鱼。他搭三间茅屋,自己题名为梅花屋。

    王冕曾经仿《周礼》写了一卷书,随时带在身上,不给别人看。到了深夜就拿出来读,然后摸着书说:“只要我不死,拿着这本书遇上明主,象伊尹,吕尚那样的事业就可以达成了。”

    当风和日丽时,他就拿着纸写诗,写上千首都不停,都是很有气势的,让读的人无不激动得毛发耸立。客人来了也不需要宾主之礼,聊一整天也不累。有食物送来就吃,不用推迟。

    他很擅长画梅花,不逊于杨补之。求他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卷的长短决定需要多少米来换。有人讥笑他,他说:“我借此以养活自己,你以为我喜欢帮别人画画吗?”

    没过多久,汝颍地方发生起义,和王冕说的一样。

    朱元璋夺取了婺州后,即将进攻越城,物色到了王冕,请他为幕僚,任命为咨议参军,谁知只是一晚王冕就病死了。王冕相貌魁伟,有副美髯,为人磊落有大志,还没有实践就死了,令人惋惜。

446。第446章 作假高高手() 
几人说话间,那年前人已经拿来一幅画,递给了严一之。

    严一之小心翼翼的接过,在案上缓缓展开:

    “王冕的《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伤亭户》、《江南妇》等作品同情贫苦的百姓,蔑视权贵,轻名利。此外还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

    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亦善画竹,求者踵至。画梅学杨无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梅骨体,别具风格。

    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明史》有传,他既是元代诗人、又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中国绍兴诸暨人。出身农家。

    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

    不过他最出名的还是画梅,尤攻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格,尤其是这《墨梅》图。

    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

    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画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

    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想当年,要试试阴差阳错,我只怕也得不到这幅画。

    只是没想到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啊……”

    莘以墨点点头,目光直接朝画上的题字看去。

    王冕的画其实是很难仿的,不为别的,只着别具一格的风骨,便是很多人都难以企及的,虽然这风骨给王冕造成了遗憾……

    而且王冕擅长刻印,篆法更是绝妙,不说画了,就算是字迹,也很少有人能模仿出来。

    可面前的这幅画,要不是莘以墨已经知道《墨梅》图被调包了,只怕真会以为这是真迹。

    她的眼神在画轴,裱纸之间缓缓划过:“这做旧的工艺,也是登峰造极了。”

    严一之点点头:“要不是之前有位老友仔细研究过这幅画,我们恐怕也会被骗了。”

    穆旭尧眼神一凛:“这幅画的造假技术,已经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