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从酋长到球长 >

第153章

从酋长到球长-第153章

小说: 从酋长到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地已经选取好,利用冬天砍伐的木头也都堆放在了选定的地方。

    这里距离夏城只有三里路,是一座天然的小山谷,两面环山,山都不高,只有三四十米的小山丘。

    山丘下是一片平整的草地,在春天的时候已经用火烧过,牛马践踏之后,草都变得低矮。

    小山谷大约二百米长款,这里将作为将来城邑盛会和三城交流的运动场。

    利用天然的地形,可以做出简单的露天场馆。

    几十米高的山丘,可以作为天然的高低错落的座位,这样就可以省下极大的工程量。

    奴隶们按照提前画好的线,将土挖成梯田的模样,两步宽一层,一共十五层,每层之间的高度差大约是半米。

    夯实之后,搬来石头,用石灰和黄泥每隔三十步砌出一道台阶,方便人行走。

    在梯田上,用木头做的简易凳子作为运动会的座位,供前来观看的族人和其余两城的人坐。

    一共十五层,每层可以坐下五百人,可以保证数千人都可以观看。

    陈健站在最上面的一处梯田上坐下,看了一下,发现视角还算可以。

    城邑不是一天建成的,奇观也不是一年就能建好的,以现在的人口只需要修建出这样的场地就足够。

    等到台阶和木椅子修好后,陈健又让奴隶用木头围好了没有山坡的地方,圈出了一个四百米方圆的场地。

    在两座小山丘的夹角处,修建了一座观礼台,石头砌出的地基高出地面三米,做成一个塔楼的形状,上面安放着三面蒙着虎皮的椅子,作为三位首领观看的地方。

    三面椅子的后面,修出了一排宽松的椅子,作为城邑议事会成员、首领、以及两城亲属的座位,用这种方式让族人逐渐接受身份的区别。

    下面的场地中央,用木头和石头搭建起了一个方圆二十米的圆形台子,作为将来的剧院演出舞台,在运动会的时候可以作为摔跤、角力、斗棍、击剑之类的比赛场地。

    陈健计划了一下这次运动会的规模,不需要很大,但一定要造成一种欢乐的盛况,让有余力有剩余产品的奴隶主喜欢上这种娱乐活动,形成习惯,也敦促这些奴隶主们拥有强健的体魄。

    运动,源于战争和狩猎。

    这一次运动会陈健一共计划了二十几个项目,就目前城邑的情况来看,至少能保证五个左右的胜利。

    运动会的奖品也在秘密制作当中,一定要展示出夏城的水平,能够镇得住那些人,同时也让得到奖品的人念念不忘,还要有很高的价值,从而起到一种鼓励的作用。

    夏城能够确保压制其余两城的项目有:骑术、战车、队列、掷弹。

    骑术比赛的规则是越过一些低矮的障碍,利用投矛穿刺终点的草人,这一项夏城基本可以确定战胜其余两城。

    战车比赛需要的场地更大,除了比速度,还要兼顾战争的作用,车左要在奔驰的战车上射中远处的标靶,车右要随时清理地上故意设置的陷阱和挡木,以让战车快速通行。

    队列和掷弹,这算是陈健执干戚而舞,用来威慑两族的。

    除了这几项,夏城并没有太多的优势,长短跑、负重冲锋、斗剑这些,娥城和卫城也一定是人才辈出。

    输赢无所谓,只要让那两族的人喜欢上这种运动会,最大的赢家还是陈健。

    夏城,要成为大河文化圈西北边陲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未完待续。)

第七十五章 远方的消息(二)() 
夏城的与众不同和中心地位,只是陈健的计划和梦想,即便卫城和娥城此时也未必承认这一点,更何况遥远大河两岸的其余城邑,和那些底蕴悠久的城邑相比,夏城还太年轻。

    但在一些人的眼中,夏城就是与众不同的美好,比如离开夏城半年如今走在回家路上的姬松,靠近家园的时候,话多了起来,不断地和身旁同行的一行人说着夏城的美。

    “如你所说,夏城还真的和别的城邑不一样,一年成村,两年成邑。呵,你现在离开了半年,也不知道会不会变的你都不认得了,哈哈!”

    草河下游通往夏城的河岸边,姬松听着旁边那人语气中的不相信和略微的嘲讽,有些生气。

    不过他相信陈健,也相信自己离开的这半年夏城又会有一些变化,所以他很自信地回道:“我也不知道,但想必和半年前肯定不一样了。还有几天的路就到了,到时候你可以自己去看看。”

    同行的人淡淡一笑,听出了姬松语气中的不满,不再多说,心里也期待着看到姬松一直念叨的夏城。

    姬松走的时候,夏城正在种冬麦,如今终于从草河下游回来,已是春末夏初。

    这一路他想寻求的答案没有结果,从草河到大河之间的广袤土地,走过了十几个城邑和聚落,看到的景象虽然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

    凡是摆脱了采集狩猎的城邑和部族,氏族几乎都已经解体成了家庭,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家庭这个概念的大小,氏族或许还有残留,却就像是清晨灶坑中的木炭一样,略带余温却终究要熄灭。

    姬松想要看到的那种:既种植土地拥有大量的剩余产品、又保留氏族公共劳动集体分配的情况,这一路都没有看到。

    火是热的,冰是冷的,这是不可改变的事。

    曾经的姬松不认为家庭和氏族崩溃如同火热冰冷一样是不可改变的,在他看来这只是白马黑马,所以他才离开了城邑去寻求一个答案,可结果很显然,这不是白马黑马,而是寒冰与烈火。

    半年之久,来去千里,松看到了许多的城邑,看到了草河之外的世界,也将夏城的故事带到了大河的两岸,于是他身边多出来一些随行的人。

    随行的人不是听完故事后来朝圣的,而是作为粟城的使者前来查看和通知这些西北边陲的城邑:大河两岸那种战乱征伐的年代结束了,十几个部族公推的首领已经出现,是该让离开华城十几年的娥、卫等姓氏回去朝拜纳贡的时候了。

    至于姬这个姓氏,很古怪也毫无名气,大河两岸的城邑思索了许久都没有听过这个姓氏。

    可姬松带去的马、青铜、小麦这些东西,却让各个城邑的首领不得不相信这样一个新的属于同文化圈、看起来似乎有和他们平起平坐资格的城邑,悄悄出现在了大河的一条名为草河的支流上。

    那些城邑的首领想的很简单,不管是娥姓还是卫姓,都不是大河两岸最强大的部族,但也绝不孱弱,能够夹在两城之间还能与之盟誓的城邑,也必然拥有相差不多的实力。

    娥钺的族人已经迁徙离开了大河十几年了,在一切靠走的年代中消息传播的速度很慢,以至于从娥钺那里听到故事的陈健还以为大河两岸仍旧是各个部族征战不休的场面。

    但七年前拥有华粟两族血脉的名为粟岳的人成为了粟城新的首领,第二年东夷诸部灭了两个城邑,粟岳联合三个部族出征斩首三千,俘四千,大胜归来,扶植被灭的两城后人成为首领,被五城公举为联盟首领。

    之后连年征战,平定东陲,威望日高,在两年前获得了十一城的支持,虽然不如当年华那般百城公推万心倾服,却也是二十多年中最有威望的首领。

    曾经统一过团结过,所以对于这样的结果,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氏族成员欣然接受,甚至隐隐期盼。

    日渐强大的粟城平息了几个部族之间的纷争,并且发出宣告,亲族之间再有争斗,由他来解决争端,若不接受,他就要携带各城联军惩罚那些征战不休的氏族。

    两个不服气的氏族尝试过,被十几个城邑的联军瓜分了人口和土地,剩下的便都服气了,大量的氏族首领带着礼物和贡品前往粟城,以表示接受新的联盟首领,有争端尽量在体系内解决。

    志得意满的粟岳希望恢复二十年前华城的荣光,重现那种百城相贺千族归心的场面,派出了使者去通知那些迁走的并不知道这个消息的城邑。

    名义很简单:邀请各位首领在立冬节的时候,参加冬狩。他要在那一天,名正言顺地成为真正的城邑联盟的首领,而非现在这种联合诸部的东方霸主。

    当年在华城的氏族首领为官的一共七十一族,华曾赐给他们姓氏和代表身份功劳的玉器,娥城的是一枚玉蛾,卫城的是一座玉山,用的是最华美莹润的玉石,代表着七十一族的地位。

    只有得到了七十一族的认同,才能成为真正的氏族联盟的首领,至于剩下的可有可无,那些边缘的部族都很弱小,真有人得到了七十一族一半以上的认同,剩下的部族也都会闻风朝贡的。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征战不休的这二十年间,没有一个七十一族以外的氏族拥有和那些部族平起平坐的实力,唯独不同的是当年的七十一亲族如今只剩下了六十七族。

    最终粟岳得到了十八族的认可或是臣服,但还不够,八名使者按照八个方位离开了粟城,前往那些迁走的氏族告诉他们:战乱结束了,你们需要一个真正的首领,结束这终日流血的、亲族厮杀的岁月。

    与姬松同行的,名为粟禾,名字源于从大河南岸一些氏族那里传来的一种长于水中的粮食。

    粟禾被派出的方向是西北,在大河岸边遇到了在他看来有些古怪的姬松带着一群半大的孩子,骑乘着一些他没见过的古怪牲口,正在那用木棍测量大河的宽度,好奇地聊了几句知道了夏城的存在,于是跟随姬松返回夏城。

    他没有将邀请首领冬狩的消息告诉姬松,因为他要亲眼看过夏城之后才能决定如何邀请。

    如果城邑看起来足够强大,那么首领是有参加冬狩的资格的;如果只是一座小城,他只需要告诉首领前去朝贡即可。

    旁敲侧击了一路,姬松大部分时候守口如瓶,粟禾却听够了姬松口中夏城如何如何的事,听得多了心中南面有些嘀咕,他是不相信一座城邑能够一年一变样的。

    越不相信,姬松心中的骄傲便越想让他相信,听得越多,粟禾自己也有些想要看看夏城。

    随行而来加上姬松带的那些半大孩子,一共七十多人,走的不快,可路在脚下向后延伸,总有一天要到目的地。

    走过荒无人烟的荒野,再一次看到人烟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排成行的粟米,这是娥城从夏城学来的种植技术,这里已经靠近了娥城。

    粟禾走到那片粟米田,奇道:“娥城的人怎么这么种地?”

    “这是从夏城学的,姬夏说这样可以通风,方便除草,你看,沿着垄沟走就可以把苗芽之间的草薅掉。”

    “这样种不是很麻烦吗?”

    “但是一亩地产量很很高。”

    “一亩?”

    姬松终于看到了熟悉的景色,心中欢畅,便让孩子们告诉粟禾多大的土地是一亩。

    粟禾家中也有土地和奴隶,默默算了一下,问道:“你们这样种,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

    “粟米夏城还没种过,我们都种麦豆,不过去年产量最高的一块地,大约能产二百七八十斤吧。”

    粟禾和姬松走了一路,知道斤这种源于一个女孩子的古怪计量单位,估算一下吓了一跳,问道:“不可能!怎么可能产这么多?你是不是在吹啊?”

    无意中粟禾学到了很多新的词汇,而这种抽象的词汇的确很容易抒发自己的情绪,比之以前那种大段的比喻要简短的多,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悄然改变了,此时脱口而出,满是惊诧。

    “不是吹,一百一二十斤的麦子,七八十斤的豌豆,你要不信,等到了夏城就知道了。”

    粟禾摇摇头,怎么也不相信一亩地能够产那么多的粮食,心想我当然要亲眼看看,再说麦子怎么能和豌豆种在一起?

    心中默默记下了这件事,还要再问几句的时候,远处传来了一阵悠扬的乐器声,清新优雅宛如天籁,粟禾半闭着眼睛听了一会道:“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比之丝弦要清幽,比之陶埙要锐脆,大善。”

    姬松听了一小段,心中忍不住起了波澜,这是乡音,是娥城的牧童在牛背上吹着简单的牧笛,音律如此熟悉,他曾听陈健吹过,离家半年的情愫在这一刻迸发,泪眼朦胧,看着远处那几个放牛的孩子,久久才回道:“那是骨笛,夏城的骨笛。”

    放牛的孩子们也注意到了他们,远远地喊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客人呢?”(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远方的消息(三)() 
“我不是客人,我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你的家在哪?”

    “夏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