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升职记 >

第383章

大明升职记-第383章

小说: 大明升职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祥真人暴起发难里应外合,而且他又从女真人这边借到一支上百人的精锐武力,石佛口这边又是仓促无备,结果不到一个时辰整个石佛口控制在普祥真人的手上,王氏子孙一个也没跑掉。

    而现在王好贤已经明白普祥真人到底是打着什么念头:“普祥小贼,老神仙饶不了你,咱们教里迟早要收拾你这个叛徒,你别激动!你先别激动,你先把刀子放下来再说!”

    看到普祥真人的刀子随时可能扎进来,平时刀枪不入神通无穷的王好贤一下子就慌了神,他平时装神弄鬼胆大包天,但是他这种人最清楚装神弄鬼背后的真相,普祥真人这一刀下来,王好贤肯定就活不了。

    现在普祥真人冷笑一声:“王狐仙还是现在没想明白?干不干!”

    王好贤面如死灰,他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到这一步,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这是生死关头:“普祥,你何必步步紧逼,大家原来日子不是过得很好吗?何必做这等死无葬身之地的事情。”

    “你不干,有人干!”普祥真人直接把寒光闪闪的钢刀直接架到了王好贤的脖子上:“到底干不干?”

    旁边的金焰不得不为普祥真人的布局暗暗叫好,他原来对于普祥真人与山东闻香教并不看重,毕竟闻香教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数目虽然众多但是连兵甲不齐全,仓促起事虽然能给大明朝制造很多大麻烦,但是闻香教缺马少粮连武器都备不齐,金焰并不认为山东闻香教的起事会引发怎么样的波澜。

    而普祥真人直接拿下石佛口之后,金焰才真正重视起闻香教来,徐鸿儒攻取石佛口之后可以说是收获良多,别的不说,光是窖藏的白银就有数万两之多,除此之外还有米豆逾万豆,良马数百匹,兵甲逾千件,教众数千人。

    当然所有这些收获加起来还不如王好贤一人的价值,虽然山东闻香教尾大不掉,甚至可以说是山东香教徐鸿儒一系的教众占了整个闻香教的一半还多,但是控制了石佛口,就至少多控制了十几万教众,这一次闻香教起事的规模与范围必然会成倍增长。

    对于大金国来说,这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金焰不由笑了起来,笑得有点狰狞:“王教主,您是不想活了还是不想干了?”

    对于王好贤这种装神弄鬼的神棍来说,无胆鼠辈是最好的形容词,明明知道这是一条死无葬身之地的死路,但是现在只要能活下来,张好贤已经顾不得那么多:“我干,我干……这可是杀官造反啊,这是要掉脑袋!”

    普祥真人却是冷笑一声:“小神仙,你不干的话,现在就要掉脑袋了,你放心,你就是掉脑袋了,我们闻香教中还是会有老神仙转世!”

    说到这,普祥真人格外得意起来。

    在另一个时空,闻香教纯粹是徐鸿儒一系的独立行动,以王好贤代表的闻香教主流并没有参与其中,虽然闻香教同样受到了徐鸿儒起事的波及受了相当打击,但是大部分教门组织仍然是保存下来,在整个清朝不断暗中活动,甚至连王氏家族的教门传承都一路传承到乾隆、嘉庆年间。

    可是现在普祥真人既然控制了石佛口,就等于控制了整个闻香教教门,这次起事的规模必然成倍扩大,也难怪他一脸喜气,而一旁的金焰已经迫不及待地问道:“普祥,你们什么时候动手,我们大金国可是提供了一切便利,甚至借了半个牛录的精锐给你,你该动手吧?”

    普祥真人却是笑着说道:“别急别急,你总得让我们把石佛口整合好再慢慢动手吧!还有,我还得借用你这半个牛录的精兵对付柳小魔!”

    说到这,金焰就冷笑一声:“你也说要对付柳小魔,结果却到了石佛口,这回对付柳小魔,不会让我们杀到紫禁城吧?”

    普祥真人大笑起来:“这一回是真要对付柳小魔,不要太着急,我有一百种收拾柳小魔的办法!”

    金焰看了一眼普祥真人:“好!需要动用我们的时候,随时可以来找我们,你知道怎么找我们!”

    对于普祥真人与女真人的谋划,别说是柳鹏,就是萧夜这位侦缉总管现在都是暂昌一无所觉,毕竟现在龙口的情报方向首先放在了辽东,其次也是山东省内,根本没想到北直隶石佛口发生了这样惊天动地的一幕。

    事实上,就算龙口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很难出手干涉,毕竟龙口的势力主要局限于山东省内特别是东三府境内。

    现在柳鹏正在与谷梦雨谈论着另一件大事:“王老知府的身后事准备怎么安排?我是不是要在那边多呆几个晚上?”

    他说的是黄县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万历进士、致仕知府、按察副使王道一仙逝了。

    王道一与琅琊王氏对于龙口来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虽然双方的矛盾这些年来就没停过,但正是有了王道一的支持,龙口能才走到这一步,而且王道一的最后岁月都是呆在玲珑帮着龙口镇守这座金山。

    只是谷梦雨却是摇了摇头说道:“恐怕你连一个晚上都呆不了,刚才姚姐姐刚刚跟我说了一件大事,非得你出面主持不可!”

    “怎么了?”柳鹏觉得谷梦雨的神情太严肃了点:“不会朝廷又准备加辽饷了吧?”

    “比那个还要糟一些!”谷梦雨告诉柳鹏:“不但要准备加辽饷,而且熊经略还提出山东海运额征至少要增加到六十万石!圣上与郑娘娘对姚姐姐寄以厚望,希望她能把这件事办好。”

    虽然有所准备,但是柳鹏还是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蒙了:“加了辽饷还不够,还要把山东每年额征加到六十万石?”

第609章 顶一顶() 
“没错,整整六十万石!”

    谷梦雨苦笑道:“当初夫君说陶道臣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当时真有点不信了,可是现在来看,陶道臣真是遗祸无穷啊!”

    这何止是遗祸无穷,简直就是罪恶滔天!

    去年一年山东海运是一万三千石,年初登莱两府认为七到八万石就足够了,甚至十分乐观地认为不到六万石就够了,当时陶道臣与山东巡抚都认为登莱每年海运十万石并为永制,就是辽东方面也认为十五万石就够了。

    到了李巡抚转任饷臣,也不过是把海运指标提升到二十万石,接着户部加码到三十万石,但是好歹是分派到青济登莱四府,可是现在这三十万石的指标还没完成,户部又根据辽东熊经略的要求把山东每年海运增加到六十万石。

    这可不是六千石,六万石,而是整整六十万石啊!

    而且按照过去的经验羊毛出在羊身上,户部与饷臣根本就是把任务压下来,根本不考虑地方州县的承受能力,甚至连地方州县挪借户部起运银两的问题都强调专款专用,绝不肯通融处理。

    一想到这一点,柳鹏只能苦笑了:“皇上对我们登莱的信心太足了吧?”

    虽然说是山东全省海运额征之数,但问题是这六十万石的主要任务还是会分派到登莱两府,毕竟登莱两府跟辽东只有一海之隔,交通最为便利。

    “这已经不是信心太足的问题!”谷梦雨苦笑了一声:“恐怕明年为了争一把盟剑会闹出很多条人命来。”

    六十万石加上加征的辽饷简直是泰山压顶,让柳鹏都觉得承受不住,他只能苦笑一声:“本来还想好好把王老知府的后事办一办,我过去多呆几天,现在的话恐怕不行了,咱们得先找王老巡抚出面把这事顶回去。”

    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都是龙口的有力盟友,只是琅琊王氏与王道一与柳鹏历史最久,双方反而时时都有利益冲突,而太原王氏与王继光却与龙口没有太多利益交集与冲突,所以双方的合作反而更为愉快。

    就象柳鹏出面请王继光先把这件事顶回去,这件事对地方对缙绅还是升斗小民都是好好多多,虽然肯定不能成事,但是这么出面顶一顶,王继光绝对愿意配合柳鹏。

    何况与在利益上斤斤计较上的王老知府,柳鹏觉得王继光更高明一些,自己在龙口不管推广什么东西,太原王家总是第一时间配合甚至主动提出要求。

    就象前次的百剑盟,王老知府自视甚高,根本不谈百剑盟的事情,而王继光王老巡抚一听说有百剑盟这么一回事,根本不把自己当成前任四川巡抚,直接就亲自找上门来要一把盟剑。

    只是他虽然敢上门来要盟剑,柳鹏却不敢给,毕竟这可是前任四川巡抚,东三府排在第一位的头号缙绅,自己必须弄清自己有几斤几两才行。

    不过这六十万石对于龙口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因此柳鹏当即又问道:“对了,姚姐姐去哪里了?”

    谷梦雨当即答道:“姚姐姐已经帮我抢米去了,机会难得,怎么也要前面垫支的款项赚一部分回来!”

    只是说到这,谷梦雨有点迷惑不解地说道:“这朝廷真以为我们登莱是大白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啊!”

    柳鹏不由摇了摇头说道:“我只能多难兴邦,反正这事得尽量拿出办法才行,这可是一年六十万石啊!”

    一年六十万石,三年就是一百八十万石,十年就是六百万石,而且这还是考虑朝廷不继续加征的情况,如果朝廷加征的话,或许会一路加征到百万石以上,反正按照朝廷的办法,羊毛出在羊身上,根本下拔银子,而是由山东自行解决这批米豆的召买本金问题。

    而徐应元现在听到风声的时候就直接炸了:“老子真不干了,老子这就找陶朗先这贼子,问问他闯下这么天大的祸事该怎么收场!”

    徐应元作梦也没有想到这三十万石的指标还没有完成,朝廷已经直接压下来六十万石的任务!

    他觉得连三十万石的任务都办法没完成,何况是接下去的这六十万石,这是根本不给人活路,只是宋知县却是第一时间冲上去拖住了徐知府:“知府大人,知府大人,这事得长计议,这又不是道臣决定要海运六十万石米豆。”

    “可就是他开的头!真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说不定朝廷觉得他陶某人办事得力,要继续给我们登莱加担子,觉得六十万石还远远不够,一百万石才好!”

    宋知县只能拖住了徐知府说道:“可是您就是砍了道臣,也没办法解决这六十万石的重担,而且还是年年六十万石啊!”

    比起来万历四十三、四年的大旱来说,宋知县觉得这一次的六十万石之数至少能勉强应付的任务,但问题是一年征六十万石也就罢了,年年征六十万石就太可怕了。

    年年征六十万石就等于年年遭遇一场空前大旱,因此宋知县这话徐知府能听得进去,他当即问道:“那你说应该怎么办?”

    “怎么办?”宋知县当即说道:“现在的关键是召买的价钱与本金应当怎么办?”

    这实际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也是登莱两府到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万历四十七年朝廷与山东有司达成了一致,一石米银三钱八厘,一石豆银两钱,除此之外每石米豆额外加脚力等价二钱三厘,但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强制召买,这个价格已经与市场完全脱节,以致召买必须变成了强征。

    所以宋知县觉得米豆召买的价格必须进行调整,除此之外召买的本钱来源也是一个大问题,现在登莱两府能动用的就是东三府的新旧辽饷,除去已经解部的两万两白银,只有六万多白银的份额用于召买。

    但是这批辽饷事实只存在纸面上,所以只能用召买的名义强征米豆,但是空额依旧很大,只能把应当起运户部的起运银强行扣下来,但依然是严重不足,只能继续向北海钱庄借款。

    但是北海钱庄的政策性贷款现在是卡得越来越紧了,眼见这条路也走不通了,徐知府就觉得朝廷与户部在这件事必须通融处理才行:“米豆价钱得涨,朝廷也得拿出真金白银才行!”

    而宋知县倒是说了一句:“实质我觉得数字既然达到六十万石,那有些事朝廷必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可能放宽才行!”

    徐知府突然明白过来:“宋知县,你是说盖州那边?”

    宋知县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对,盖州与北信口!”

    盖州套。

    赵经历现在得意洋洋,所谓春风得意就是形容他现在的情况,他告诉手下这帮兄弟:“朝廷已经根据熊经略的要求下部令了,登莱每岁海运辽东六十万石,这六十万石大部分都归我们盖州,只有一部分会运到北信口,兄弟们想不发财都行!”

    只是下面还有人说酸话:“经历老爷,若非你当初那么一折腾,咱们现在就能发财了,不要六十万石,不要三十万石,二十万石就能发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