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升职记 >

第174章

大明升职记-第174章

小说: 大明升职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蚕价大幅上涨,蚕农有利可图,自然会在第一时间扩大生产,张艺赫就信心十足地告诉柳鹏:“柳少,您放心便是,这次我们在诸城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您走一趟诸城,就给你准备了一千担平价山蚕茧。”

    这是给柳鹏送钱来了,但柳鹏的巡防队只要走一趟诸城,诸城的茧价至少能增加一成,所以张艺赫的说法并无不当,只是柳鹏却知道今年与去年不同,不仅仅是武装示威的问题,到时候肯定跟去年在青州道上一样杀出一个尸山血海来,如果用现代化的语言来进行解读,那根本就是一场小规模的局部战争。

    因此柳鹏当即开口说道:“今年我恐怕去不了诸城,我得亲自坐镇和丰仓,新麦马上要上市了,和丰仓这边肯定缺不了我,不过张老板您放心,我会放心聂远带队去跑一趟。”

    聂远?张艺赫觉得这个名字不大熟悉,会后不得不找人打听了一下:“哪一位是聂远?”

    这件事关系着张家的家业兴旺,张艺赫问了好几个人才搞明白聂远就是现在坐镇黄山馆的那位巡防队长,自已跟他也打过好几次交道,只是过去不知道他的名字而已,而且他也是柳鹏这个小团体里真正的老人。

    说是老人没错,但是问题在于聂远在龙口帮里的资历还是不够深,当年柳鹏搞龙联办的时候,是四个白役八个柴夫,聂远就是这八个柴夫中的一位,能不能算柳鹏真正的起家班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资历肯定比不上武星辰、丁子杭这些人。

    但是石山之战之后,这位聂远却是很快脱颖而出,在柳鹏这个小团体里上升得很快,没多久就带一批巡防队员负责坐镇黄山馆,虽然算不上自立门户,却也是巡防队的一员大将,至于其中的原因,大家都说他既有实战经验,又是龙口帮的老人,肯定能升得快。

    但张艺赫知道其余几个柴夫的位置虽然也不错,晋升速度却差了聂远一大截,据说聂远之所以升得这么快,听说是因为柳鹏觉得他忠实可靠,而且办事有分寸懂得进退,什么时候都不糊涂。

第310章 分心() 
不管怎么样,这个聂远在龙口都算是号人物,而现在柳鹏更是让他独立带几十号人马出去搞武装示威,算是真正的龙口帮大将,但这让张艺赫越发有点不放心。

    如果说龙口与巡防队的第一号战将,那自然非武星辰莫属,只是现在武星辰奉命跟着姚厂公去了京师,剩下的萧马熊、顾山河、江清月这些人也可以说是一等一的战将,但是现在柳鹏却是把聂远这么一个不算真正老人也不算新人的战将派了出去,张艺赫总有些不放心。

    为此他又找人格外打听了一下,去年柳鹏是把巡防队的马步队都拉了出去,今年却纯粹是以步队为主,这次聂远虽然也带大约七十人在东三府搞武装示威给王道一摇旗呐嚷,手下却只有二十名骑士,步兵倒有五十名,比去年的规模还要有所缩水。

    打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张艺赫是越发不放心起来,还好既然聂远要到莱州府与青州府搞武装示威,肯定需要张艺赫帮忙配合,因此聂远很快就找上门来,张艺赫一开口就问道:“聂兄弟,今年柳少是怎么一个章程?去年他可是亲自带着精锐健骑到诸城走了一趟,我们诸城是人人赞好,茧价涨了至少一成半,今年怎么柳少只派这么点人过去?”

    聂远当即拍着胸膛说道:“张老板,您放心就是,一切有我出不了错……实际今年是省里府里有交代下来了,要尽量和气生财,不要象去年搞出那么多事情了,搞得府里不好跟省里交代。”

    这件事张艺赫倒是知道,实际这是新任山东巡抚钱士完的要求,这位新巡抚不想把东三府搞成丝业战争的血腥战场,而且有好些有力人士在他面前进了良言,所以他第一时间就跟登州府这边打了招呼,说是让大家克制一些,尽量不要发生冲突。

    当然这些有力人士多半是临清郑家与衡王府的吹鼓手,尽量克制自然是登州这边吃亏,张艺赫不由有些失望:“这么说的话,今年的丝价要跌?”

    “和气生财,那只是不要搞出人命就行了!”聂远笑了起来:“知道柳少为什么让我去走一趟,因为我办事比较克制,比较稳重,一般情况不会搞出人命,但是我也是经历了好几场大战的老人,该出手的时候自然会出手。”

    这下子张艺赫就明白过来了,只是他还有点不大明白:“怎么不请江大小姐带队出去?”

    江清月可以说是巡防队的真正主管,她带队去莱州府与青州府可以说是名正言顺,聂远的资格似乎还有点欠缺。

    只是聂远笑了起来:“江大小姐还得帮柳少照看着和丰仓,今年的新麦马上就要上市了,现在柳少一刻也离不开和丰仓。”

    比起春蚕来,去年播下的冬小麦上市时间更早一些,而对于整个登州的粮食市场来说,新麦刚一上市,原来高昂的粮价立即开始下滑。

    只是在龙口过去收完了冬小麦之后就要抛荒了,现在却在陈别雪的带领之下,很多农民都尝试着种植一季大豆或是绿豆,反正这一季大豆与绿豆可以说是完全粗放型经营,甚至田地都没重新犁过一回就直接开始播种了,这就是华北的两年三熟制度,对于龙口的农民来说简直是白赚了一季的收成,因此柳鹏才一推广,很多农民就跟着播种绿豆和大豆。

    但对于整个登州来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仍着保持着几百年不变的一年一熟制。

    对于北方的农家来说,现在收获的冬小麦产量看起来不大,但意义特别重大,可以说是一年幸福的开始,有些时候也是一年灾难的开头,而在收获了夏粮以后,就要考虑解纳田赋地丁的问题,整个登州府都为此忙碌开来了。

    只是与过去不同,今年登州府的好多地方都开始流行起用谷家钱庄的庄票来解纳赋税,不管是本色还是折色,只要拿出庄票来,官府仓库的主管都愿意认帐,特别是在黄县这个柳鹏的老巢,庄票的流行程度甚至超过了柳鹏的想象之外。

    当然登州府很多地方都不流行庄票,而且收粮的时候要收真金白银或是米豆,但是这些不收庄票的地方,田赋地丁的征收工作完成得很差很快,用庄票的地方虽然没完成理论上的超高指标,但现在几乎都是提前完成内部制定的实际计划,不用庄票的地方却连三分之一的田赋地丁都没完成,为了加快进度,很多地方也改征谷氏钱庄的庄票,但也有些地方仍然是认死理不收庄票。

    但不管收不收庄票,县里往上解纳的时候都喜欢把庄票拿出来凑数,这个时候柳鹏掌握和丰仓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若是换一个位置,庄票的信用肯定就会受到很大冲击,但是柳鹏现在掌管着和丰仓,在这个问题他是非常用心,只要拿出庄票,不管是什么来源,柳鹏一律都认帐。

    对于县里的粮官、大户来说,这样的业务只要办过一次,就有一种再也离不开的感觉,过去到和丰仓纳粮的时候那是胆战心惊,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仓官训斥就不说了,而且仓官还会玩出许多花样来,明明一石上好的小麦,硬生生被仓官说成五斗浸过水的陈麦,甚至直接一翻脸不肯收仓。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仓官不肯收仓,百来号人几百头骡马几百辆大车一天下来人吃马嚼,不知道要花费多少费用,甚至考虑住在骡马店里的各种费用以及粮食暴露在露天之下可能承担的种种风险,那个时候真是上吊的心都有了。

    现在就好了,只要通过谷家钱庄的关系,人家收取了应收的一点费用之后,甚至连人都不用跑和丰仓,谷家钱庄已经把全套纳粮的业务帮你办好了,只要签个字,自己手上的新麦可以作为商品粮就近出售赚到更多的庄票偿还给谷家钱庄。

    当然,很多人都在看柳鹏的笑话,总觉得柳鹏这么搞最后肯定是会收不了场,他手上只有一堆又一堆毫无价值的庄票,和丰仓的米豆实物却是越来越少,先是在三四月份在市场上高价出售了一批,现在更是收了很多庄票入库却没有真正的钱粮米谷进来。

    这么搞下去,和丰仓内部肯定是库空如洗,可是每天都有钱粮米豆被起运与支取,而且最终和丰仓只要有个风吹草动,自然有很多人拿着庄票到谷家钱庄挤兑,他们偷偷笑话柳鹏:“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只是他们不但没看到挤兑的人群,反而看到大家都把谷家钱庄的庄票当作代用货币与支付手段来频繁使用,而且柳鹏在龙口囤积的粮食越来越多,庄票的信用也越来越强。

    虽然谷家钱庄只在府内开了四家分号,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谷家钱庄的分号,但既然和丰仓和登州府各地的粮铺米店都能把庄票当作真正的钱粮米谷来看待,那庄票的信用在大家的心底第一时间就建立起来了。

    实在是庄票太好用了,如果用钱,一贯钱差不多有三四斤重,买个小媳妇回家要花十五贯钱,十五贯就是五六十斤重,作为商人,一笔生意几贯几十贯绝对不算少见,一想到背着十几斤、几十斤甚至上百斤铜钱出门,商人们都觉得头皮发麻。

    如果用银子来进行支付,同样是受到成色、重量的影响,大家得反反复复秤来秤去算来算去,即使是几十年的老商人算起来还是脑子都炸了,最后还是一不小心就要吃了大亏,而且银子在登州这小地方是个稀罕物事,你愿意收银子,别人却只愿意拿一串又一串铜钱出来结算,点钱点到自己心都碎了不说很多时候都不知道扛回家来,而现在只要拿着一张庄票,你就可以走遍整个登州府都不怕。

    在这种情况下,商人第一时间就接受了庄票,商人既然接受了庄票的存在,愿意把他作为代用货币与支付手段来使用,那么整个登州府的有钱有势阶段也只能跟着接受了庄票。

    而伴随着新麦的进一步以及大量商品粮不断在市场上出售,掌握着整个登州府粮食产业的柳鹏第一时间就开始回购小麦,过去登州府的七万石夏粮冬小麦,有本色也有折色,还有征收的耗米以及形形色色的花头,说是七万石,不算折色,实征的本色都在二十万石以上,但真正落在官府手上的不过是十万石出头,现在柳鹏只需要把这十万石出头的本色补齐就行了。

    而现在柳鹏掌握着仓库、金融与粮店与海道,能从各地第一时间以非常合适的价格收购了大量小麦。

    而且他不仅仅在登州府内收购夏粮,哪里价格合适就到哪里收购,他甚至到南直隶与辽东收购了一批小麦,接着这些小麦通过海路源源不断地运抵蓬莱水城与龙口,很快把原来库空如洗的和丰仓充实起来。

第311章 不靠谱的金百万() 
陶知府对于和丰仓一直放心不下,但是负责钱谷的绍兴师爷亲自走了两趟和丰仓以后,看到今年入仓的新麦回头就对陶知府说道:“老爷,您放心便是,和丰仓这边肯定出不了事,咱们一年或许不止多出三五万石。”

    这让陶知府十分开心,他又亲自走了一趟和丰仓,亲眼看过了和丰仓入库的新麦总算是彻底放心了,拍着柳鹏的肩膀好好地赞了几句。

    只是这样的举动却让大家都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柳鹏在和丰仓的事情办得非常漂亮。

    不仅仅是和丰仓这边事情办得漂亮,在春蚕这件事情上,柳鹏这边也办得十分漂亮,虽然山东巡抚钱士完跟登州这边打过了招呼,但是柳鹏还是把聂远派出去给王道一助威。

    有了聂远的巡防队撑腰,王道一自然是有了底气,虽然他手上没有巡防队这么强大的武力,但他好歹是进士出身的致仕知府,既有声望又有门路,本来就召集了一大帮打手,只是不象龙口这边悍勇无比。

    两支队伍一会合流,一会散开,就在莱州府与青州府内搞武装示威,到处宣扬武力顺便恐喝对方在地方上的桩脚,而郑家也是同样派出强大的武力来向王道一示威,他们甚至还把衡王府仪卫司的正规军借了一部分出来。

    只是既然钱士完在上面打过招呼,那大家既然是见过了面,照样是和气生财,始终不曾撕破脸,反而相互打个招呼换个礼物,有些时候还相互划定了地盘,表示互不侵犯。

    这样的消息让张艺赫纠结起来,如果王道一与临清郑家达成了妥协,那丝价即便今年不跌,明年肯定也会跌,那他的发财大计只能是尽付东流了,搞不好连本钱都亏蚀个干干净净。

    只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让太过于失望,虽然是和气生财,相互克制,但是双方有着根本的利益冲突,王道一这边主张“东府丝东府收”,而临清郑家则是一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