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拳术天王 >

第3章

拳术天王-第3章

小说: 拳术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5年的正宗太谷饼,只有鼓楼和喜蓉两家,而且销路都没有打开。

    后世在淘宝上卖得一塌糊涂的鑫炳记,现在还没出现。

    张上之所以有这个信心挣十万,是因为前世有人实践过了。

    只跑了一个县,把整个县的小卖部跑一遍,让老板试吃,就可以上货。

    两个月,挣了8000块。

    那只是一个县,两天的时间就够了。

    如果整个暑假马不停蹄,十万都是少的。

    而且这条路子,是长久之计。

    第一次记下电话,老板缺货就会给你打。

    往后都不用自己跑,自己家开了快递公司,邮点东西还不是小菜?

    当然,这挣的也是幸苦钱,每日奔波,四处给人摆笑脸,这个苦,少有人吃得了。

    勤劳的人,老天爷对他不会差。

    张上近期的目标,就这样定下了。

第3章 父是平淡人() 
放暑假的最后一天。

    张上从桌兜里掏出一沓信纸,右手拿笔,习惯性在指端转圈,左手食指和拇指叉开,托住下巴,陷入沉思。

    该写个什么类型的书呢?

    废材悔婚流?

    系统流?

    洪荒流?

    异界流?

    这个时候,也就属异界文最火爆,尤其斗气,法师,地精、西方巨龙之类,是人们从没有接触过的新鲜词汇。

    因为去年的新人王跳舞,凭借恶魔法则一书成神,掀起奇幻的西方世界之旅。

    接下来就属网游流最火。

    一本从零开始,实体书卖爆,最早的一波老书友,绝对看过这本。

    再不行,写个贯穿网文历史的纯装逼打脸流?

    只要是,“装逼打脸”是绝对脱不开的字眼。

    张上记得他最早看过的纯粹装逼打脸文,叫疯狂内功。

    机器人来到地球,身上的武器可以把地球毁灭30次。

    各种装逼各种炫,牛逼轰轰吊炸天,当时看得真真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就是那主角。

    后来还看过各种版本的“龙傲天”。

    网文发展到后世,装逼打脸的极致就是“炸天帮徐缺,帝霸李七夜,逼王陈北玄”。

    甚至有一本完全抄袭陈北玄的书,在十里剑神断更期间,达到了均定过万,月稿费八万块的程度,可怖可惧。

    却终究不敌逼王回归,这本抄袭的书黯然被封。

    流派很多,可适合05年代人们观念的,还需要细细揣摩,既要开创先河,又得被大众所接受。

    像后世流行的黑暗流,在这个年代写,绝对被骂得狗血淋头,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开化到那个程度。

    正在思索着,陡然间闻到一股臭干子的刺鼻味道。

    同桌何婷婷趴在桌下面,伏着身子,自桌兜里掏出包装袋,从里面挤了一片四方形的臭干子。

    见张上在看她,姑娘用芊芊手指抹了抹自己的嘴角,怕沾上辣椒,坏了形象。

    接着又把臭干子递给张上,示意让他吃。

    微笑着摇头拒绝,张上已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了。

    2016年的新人王美食供应商,火得一塌糊涂,均定四万,当然,也有张上的一份贡献。

    这不是主要的,真正把美食带火起来的,是央视2012年发布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看完这个,不流口水都服你。

    贯穿整个华夏民族历史的,“吃”绝对算一个。

    张上的目标很简单,一书成神。

    灵感狂飙,想也不想,在信纸顶端写下几个字“舌尖上的美食”。

    字迹歪七八扭,已好多年没有动过笔了,平时写网文都用电脑打字,把当初苦练出来的好字丢个干净。

    “就它了。”张上目光炯炯。

    一般人想写这个题材,不跑遍大江南北,吃遍黄河两岸,真真写不出来。

    这个年代,百度可没那么发达,只要输一个菜名,什么材料,怎么做,事无巨细全都有,甚至大部分都出了视频。

    这个时候想写美食,也只有张上这种“明明没去过,却硬是知道的人”才能写。

    张上再来前,有一大爱好就是旅游。

    大江南北跑过十多个省,跟着大学时的吃货室友,走到哪吃到哪。

    即使毕业后,也依旧保持每年出去旅游一次的习惯。

    钱多钱少,总得看看外面的世界。

    想好了题材,先得把大纲写出来。

    大纲越细致,后期遇到的卡文情况越少,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奋笔疾书,如有神思,整个晚上连续几节课,张上都在码字中度过。

    转眼九点半,到了下学时间。

    回到家里,瓦房低矮,窗外的枣树把月光挡住,让屋里愈发黑暗,即使明亮的电灯泡,也照不明灰暗的角落。

    “粥给你热过了,烙饼在盘子里,就着土豆丝吃吧。”杨芯在看电视,这台黑白电视,总共就三个台,其中一个演康熙微服私访记,看得津津有味。

    “我爸还没回来?”

    张上拿碗给自己盛了一碗粥,老妈做的烙饼很薄,很好吃,把土豆丝卷在里面,不比街上的鸡蛋灌饼差。

    “回来了,去茅房了。”

    正说着,张志伟掀起门帘进来,把手里的手电筒放在桌上,一脸的疲惫。

    爷爷住院,跟在医院里吃不好睡不好,回来第一天,又整日奔波。

    老张,瘦了些。

    “爸,我给你揽了个工作,挣个外快。”

    “你?”张爸不信。“你能把成绩考好点,少叫我操点心,我就歇心了。”

    “今天我在班里看见一份报纸,上面有招工启事,顺风快递招快递员,送一件两块钱。”

    “两块钱?那谁干?太谷这么大,只城里,南北跑一圈得半个小时,一天挣上十来块钱,开车不够油钱,骑车子累个半死,吃得多了?”

    张爸坐在老旧的沙发上,靠着扶手,和老妈一起看电视剧。

    “可不是这么算。”张上回忆起来:“城区以外的不送,让他们自己来拿。城区以内的,货都是成堆送的。比如农大,一天只要跑一趟,给货主发个短信让出来拿,有几件就是几件的钱。”

    张上记得很清楚,2017年双十一,老妈在的申通快递,光农大,一天就是一千多件货,3000块,只要跑一趟就行。

    而且双十一回货是连续好多天的,这钱好挣不?

    这是申通一家快递,一个学校的收入。

    整个太谷,张上准备搞的六家快递,如果真的都拿下,不吹不黑,那是垄断。

    送快递只是小头,来邮东西的才是大头。

    太谷的企业不少,少说有二十家,食品厂,各种厂家。

    据他所知,前世,网上卖火爆的荣欣堂太谷饼,和申通合作,每个月走货的钱,要给申通将近七万块。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网购雄起,快递业蓬勃发展,这个数字呈几何增长。

    张爸思索了一下:“那也不行,送快递得知道地址,人家写个什么什么小区,你找不见,怎么送?”

    张上笑了:“爸你可谦虚了,太谷还有你找不见的地方?”

    这话,让张志伟脸上一红。

    他跑出租车有几年了,别的不说,太谷这犄角嘎达,只要你能说出地名,没有他不知道的。

    可送快递,在这个时代人们的认识中,真比不上开出租车的面子大,谁不想体面一点?

    “爸,你先熟悉一下门道,将来咱们在太谷开个快递分部,您也就当老板了。”见张爸不给回应,张上接着劝:“而且这只是兼职,有人用车,您还是出去跑,没人用车就送快递。”

    张上这是钻空子。

    这个时候,快递的管理还没那么严格,能招上快递员很不容易。

    只要你不把货私吞,总公司也懒得管你,送慢点就慢点,没办法的事情。

    张志伟没话说了,只是乘张上低头喝粥时,仔细看了看儿子,心里多出一些莫名的感慨。

    爷爷住院,又借了不少钱。

    张爸是个要面子的人,只开出租车,收入明显不够。

    这快递,还是送了吧。

第4章 狗眼看人遭报应() 
暑假,这天中午。

    “爸,咱们太谷的两个太谷饼厂在哪呢?”张上问。

    “问这作甚?”蹲在地上,背靠土炕床沿,舒服的吹一口啤酒,扒拉两口饭,舒服。

    “我打算暑假找个活儿干,两个月总不能歇着吧,听说那俩厂子招人呢,我去看看。”

    张上坐在椅子上,喝了口面汤。

    “嗯?”张爸抬头,实在没想到儿子有这种觉悟,懂事了。

    想了想,说:“一个在去聚仙楼的路上,你注意看路两边,有个巷子,进去就是。另一个在铁三局,你在那绕一绕就看见了,厂门口有牌子。”

    “知道了爸。”张上点头,心里做着打算。

    饭后,张爸在炕上眯眼睡了二十分钟,就又出去跑出租,得给孩子攒学费了。

    等到两点,杨芯去上班,张上洗了把脸,扫视一圈屋子。

    黑漆漆的,大中午就得开灯,不然看不清。

    只要下雨,屋里阴冷潮湿到让你一进门,就能感觉一股凉气扑面,瞬间春秋转换,即使这样,这一家人也要将就住着。

    “等我。”张上目光深邃。“两个月。”

    骑车二十分钟。

    在铁三局附近绕了好几圈,走街串巷,最后问街上坐着的老奶奶,才找见鼓楼太谷饼厂子。

    说是厂子,其实只是一个大院子。

    老旧的双开铁栏杆门,刚刚能让面包车进去,门上面用铁丝拧悬一块木板牌子“鼓楼太谷饼”,要多简陋有多简陋。

    推车子进去,几间低矮的平房,四五辆自行车散乱停着,平房里传来机器的“嗡隆隆”声,很响。

    见有人进来,靠大门的屋里,姑且说是传达室,出来个老大爷,白色汗衫,洗得有些发黑了,脸上胡子拉渣,很朴实。

    打量张上一眼,看他的“玛莎拉蒂”两眼,平和问道:“小伙子,有事?”

    “大爷,您贵姓?我家开了个小超市,想从咱们这进太谷饼卖,管事的在么?”把车子停好,锁住,张上问。

    “叫我刘德顺就行,你家在哪开的,是专卖店,还是捎带的卖?”老大爷招手,示意张上进屋里说。

    六月的北方,已经热起来了,大中午的太阳底下暴晒,不是好玩的。

    进到屋里,简单的一张单人床,床单散乱,水泥地忐忑不平,露出被踩黑的砖块,粗糙的立柜,上面摆着有些年代的黑色电视机,画面模糊,能将就看。

    “我家开的是专卖店,在榆次开的,正装修呢,我在咱们太谷五中上学,我爸让我过来打听一下。”张上满嘴胡诌。

    “榆次?那房租不便宜,比咱太谷贵多了,咱们太谷饼利润小,专卖这个护不住本钱。”

    刘德顺从床底下掏出交叉凳递给张上,凳面是几条牛皮带,凳子撑开,牛皮绷紧,就能坐人。

    “我爸想的是开了这个专卖店,然后往榆次周边的超市、小卖部、商场上货,让大家一起卖。我们这个专卖店当中转站,超市想拿货就去我们那拿,不用跑太谷来,有点远。”

    “这个想法好,我们厂也在招代理商。”刘德顺眼睛明亮,眼看这厂子不景气,他也急,却无可奈何,销路打不开。

    这个年代开超市和小卖部,货源要自己去拿。

    你想进货,得找到厂家才行,或者从二道贩子手里拿货,利润少很多。

    哪像后世,别人的货物要在你超市上架,得求着你,我看好你的货,你才能摆架子上卖,甚至得给我交保证金。

    开小卖部都不要自己去进东西。

    送货的人来了,你把东西给我摆在架子上,摆整齐喽,我看顺眼喽,你才能上货。

    着急起来,见货架子不干净,你还得给我拿布子擦两下。

    而鼓楼太谷饼这犄角嘎达,张上这本地人都找不到,更别说外地人了,也就能在太谷卖卖,其他县市根本没上货。

    “刘大爷,您这太谷饼出厂价多少钱?”

    “给我个你爸的电话,我和他谈吧?”刘德顺怕张上做不了主,这孩子一看就没断奶,还在上学呢,初中生。

    “我能做主。”张上语气有些重,接着说:“我不准备上了,我爸这店也是给我开的,谋个出路。”

    刘德顺将信将疑,低吟一句:“也行。”

    反正从他这儿拿货,都得现金现结,不赊不欠,这也是厂子没发展的另一个原因。

    这年头还有不让欠钱的厂子?

    谁会从你这进货?

    张上在17年的时候也打算开个小卖部,打听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