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强国梦 >

第267章

明末强国梦-第267章

小说: 明末强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回回的部队获得了先进的军火,他们的队伍隐蔽在大别山区,这支乱民军队伍将成为大明朝廷的心腹之患,可惜现在还没有人认识到这个隐患的危险。

    老回回的队伍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牛金星和李岩都一力的主张老回回应该珍惜眼前居于大别山的优势,放弃流动的习惯,安定下来割地为王。现实的形势也教育了马守应,他现在也无处可去,于是老回回这一部乱民就在大别山安定下来。为了让手下的各部首领也能安稳的住下来,牛金星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杀富济贫的事情还继续干,否则粮食财富从何而来?但是“杀富济贫”的口号是不敢喊了,这个口号让中华日报批判的像臭狗屎一样,人见人憎,就连类似的口号也不敢提,因为那就像自己喊:“我是强盗!”是一样的。不喊口号也要杀富,当强盗就当强盗吧!几万人总要吃饭啊!

    但是大地主的土地分给当地贫民的是少数,大部分就非配到大小首领的手中。有了自己的土地,流寇首领变成了大地主,他们就要看好自己的家,守好自己的地。就这样,大小头领们也就安定下来。

    牛金星又把山区的乡村划分为农庄,按照各部首领的地位、势力分配给他们,这些首领除了自己的土地,还可以收缴当地的赋税,首领变成了领主。当然了,那个“老回回来了不纳税”的口号就不能在提了。这些首领们为了管理农庄,就找一些识文断字的来当师爷,于是师爷就成了基层的行政官员。

    各位首领都成了领主,老回回马守应的地位自然就要有个说道,否则如何体现领导的威严?于是不少人就劝老回回称王。部下的劝进是真心的,首领地位高了,他们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但是老回回还算明白,没敢称王。但是总要有个地位称呼吧?还是牛金星脑子灵,他说:

    “公侯伯子男,我们就选一个‘侯’吧!天下的侯爵多的很,在来一个也不显眼。我们现在占的地盘属于潜山和岳西,‘潜山’二字不好听,我们就用‘岳西’二字,称为‘岳西侯’,主公您看可好?”

    就这样,岳西侯诞生了!

    李岩又说:“我们的义军也该有个名称了,既然是岳西侯的部队,那就叫‘岳西军’。如何?”

    于是,岳西军也诞生了。

    为了管理数量众多的农庄,牛金星又设置了一个“正堂”的官职,衙门就叫做“正堂府”。他们现在占的地盘跨越了四个县,县城也占了一个,叫做“县”“州”“府”都不太合适,所以他就想出了一个“正堂”,首任正堂官就是牛金星。

    既然地盘、土地都是自己的了,那么就应该约束军纪了,起码在自己的地盘上要约束军纪,总不能自己抢自己吧?

    老回回这股势力进入大别山之后变化很大,他们从流寇变成了占山为王的小军阀。山贼、土匪没有这么大的规模,所以不能称之为土匪。他们占据一地,停止了流窜,因此也不是流贼了。他们还有了初级的政权模式,这就更像军阀,只是小一点,叫小军阀吧。总之与西北的乱民队伍有了本质的区别。

    。。。。。。

    在安东造船厂制造的两艘500吨客轮已经竣工下水,目前正在近海做测试性的航行,这两艘中小型的客轮是为运河航运准备的,为此,仿照长江航运开通的前例,国防军成立了运河舰队,和运河航运公司。

    运河舰队由黄海舰队负责组建,全部采用内河快艇,同样要组建一个陆战团,在各地码头驻军,还要成立保安镖局。从山东境内开始,部队向南北两个方向推进,建设站点码头,宣传运河航运的业务。

    运河上的站点密集,从南向北数,仅大城市的码头就有12个:杭州、苏州、无锡、镇江、扬州、淮安、济宁、德州、沧州、天津、北通州、京城,大小码头都算上就有数十个。这个时代运河的船是可以进入北京城的,但是国防军却是不敢在京城驻军,京城的码头只能建一个保安镖局。

    在运河沿途凡是还没有邮政业务的地点,同时要在码头上建立邮政所,办理邮件、电报业务。

    在去年成立的长江航运上,除了客运之外,还有货运业务,事实证明这种货运业务有极大的市场,它实际上融入了现代的物流概念。

    客人的货物,大到几千几万斤,小到几斤几两,都可以交付运输,货物的提取方法,有送货上门的方式,也有客户自己提取的方式,极大的便利了客户。在此之前,民众只能自己雇佣船只运输,或者委托亲朋好友携带。朱家的航运业务是开创性的,因此也赢得了巨大的市场。特别是航运和邮政、电报业务的配合,极大的方便了客户。

    长江航运的客货运业务这种模式,也同时会在运河航运上展开。

    此前开通的武昌到汉中的汉水航运,同样是生意兴旺,他们也已经有了汉水舰队,和对应的航运公司。在江南还有很多河流可以开展内河航运业务,都将逐步展开。但是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有国防军的水军、陆军的保护,军力不能到达的地方,是不敢开航运业务的。

    ………第312章完………

第313章:种草() 
汉中盆地是陕西的粮仓,明末小冰河时期的恶劣气候对它影响很小。这里水利资源丰富,上古时代这里就有了很好的水利建设,沟渠纵横,沃野千里。

    由于洪承畴的挽留,国防军在褒城建了一个农牧场,它引入了很多朱家的先进农业技术,和先进的铁制农具,使汉中的农业上了一个档次,更加繁荣了。汉水航运的开通便捷了人们的出行,带来了长江沿岸的各种商品货物,也带来了新的邮政、电报业务,便利了民间商业的发展,曙光贸易公司的商铺也开到了汉中,随之而来的还有曙光银行和曙光货币,总之,新鲜事物就太多了。

    汉中也有很多山地,开始引进玉米、地瓜等高产作物,从明年开始,这里也要实验朱万化新推出的水稻田养鱼的先进技术。鸡鸭、牛羊的集中圈养也引起了当地农民的兴趣。

    当地的官员对于褒城农牧场特别的关心,经常有官员到农牧场参观巡视。农牧场的总掌柜蒋连山猜测可能与巡抚洪承畴有关,因为在这几个月中洪承畴已经两次来到汉中,并且每次必到农牧场。他每次来到这里都会提出不少问题,并且问的很细心,就连温室技术都是到现场亲自观看。当这些信息传到大都督府的时候,朱家父子又是好费了一番心思。

    朱万化说道:“还是父亲原来说的话对,洪承畴这是在向我们靠近,但他意欲如何呢?”

    朱家父子没有猜测多久,洪承畴就来信了,信的原件还在路上,内容已经通过电报传了过来。说来也简单,就是请教如何应对陕北连年的干旱?使那里的农民能有所收获。

    粮食是根本,陕西只有一个汉中、一个渭河平原是好地方,其余的,特别是陕北,多年来几乎颗粒无收!没有粮食,神仙也是没有办法的。

    单单从这一点看,洪承畴的确是个好官。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绝对是真理,当英雄人物不能顺势而为之时,时势也会毁掉英雄。客观的说,洪承畴是崇祯末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就是被崇祯皇帝和庸庸碌碌的朝臣给毁掉的英雄。

    历史上崇祯十二年洪承畴被调任做蓟辽总督,实战经验丰富的洪承畴针对当时的敌我态势制订了合理的战略战术,简单的说,这个战略就是“稳扎稳打”,应该说按照他的战术战胜清军应该是势所必然的。

    为什么说洪承畴的战略方针正确呢?让我们简单地分析一下:

    影响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将领素质,这四条应该是比较全面的了。

    首先是敌我双方的军力,清兵的可战之兵大约十万,这十万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清军的军纪很严,清国集团处于上升的趋势,各旗之间能够很好的配合,很少互相掣肘,能够同心协力的作战,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洪承畴除了自己的洪兵之外,朝廷又给他调来了宣府、大同、密云等八位总兵,总兵力十三万,并且这十三万基本上就是大明的全部精锐部队了。

    单从兵力上说,双方旗鼓相当,谁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大明的军队到了明朝末年已经带有小军阀的性质了,骄兵悍将谁也不好指挥,包括洪承畴也不例外,他的命令是不能彻底执行的。

    针对这种情况,洪承畴只能把他们集结在坚固的城防堡垒之中,大家抱成团,缓缓的推进,以静制动。这种强兵悍将守城而战,那是无往而不胜的。假以时日,清兵自己的老窝也未必守得住,原因就是清国还是太小了,整体实力远远的不如大明。

    从政治上说,大明朝是日落西山,千疮百孔,皇帝刚愎自用,臣子互相倾轧,所以从政治上看明军是大大的弱势,这是洪承畴战败的根本原因。

    经济上双方半斤八两,都差不多,但是明朝幅员辽阔,动员全国之力还是远远的强于清国。

    为将者就不用说了,洪承畴和皇太极都是佼佼者,没有明显的优劣。

    从这个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双方在野战场上摆出决战的架势,明军必败!历史上就是这样的,总兵官王朴、总兵官吴三桂,这两个总兵官尚未交战私自带兵逃跑,并且冲乱了后队,致使全军大乱,十几万军队被清军斩杀一半,其余的溃散了。

    我们列一列这八位总兵的名字: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这八位总兵除了王朴是个窝囊废,其他各个都是能战之将。不要说洪承畴的洪兵,这几位总兵单独对上清军,都够清军喝一壶的,可以说各个是老虎!但是他们聚在一起,那就是一群绵羊了!

    但是如果按照洪承畴的战法,各军据守坚城,互相策应,以防守代替进攻。一旦遇到机会,就前进一步,步步为营,则清军就是失败的下场。

    洪承畴还有屯田一策,边驻军打仗,边种地收获粮食,做长远的打算,这都是极好的策略。

    但是,朝廷容不得他从容不迫的作战,史书上说是兵部尚书陈新甲力主速战,其实不能归罪陈新甲一人,我们的万岁爷同志就是第一个主张速战的,并且崇祯又不是平庸皇帝,非常自信,也叫做刚愎自用。

    促成他们这样焦躁也是有原因的:其一,缺钱、缺粮,旷日持久的战争朝廷应付不起。其二,内乱不止,李自成、张献忠已经成了气候,中原已经是一片糜烂了,朝廷等不得。

    于是皇帝派出的监军太监,一个一个的来到前线督促洪承畴速战,皇帝的圣旨一个比一个更严厉,杀头的暗示都有了,就差说他有异心了。万般无奈的洪承畴只好拉出队伍来决战!

    从这个结果上看,就像大家生怕死的太慢,一个一个的,争先恐后地挖坟墓,然后自己跳下去,迅速地走向了灭亡。

    呜呼哀哉!

    。。。。。。

    洪承畴看到朱家有很多先进的农业技术,于是面对着干旱的陕西,他束手无策时,自然会想到朱家,这个请教并不唐突。但是朱万化有那么万能吗?

    水利、灌溉对于黄土高原是无效的,那里的水利资源太贫乏了,打井的井深三四十米能见到水就不错了,所有的河流都是黄泥汤不能灌溉。

    两世为人的朱万化还是有办法的,起码后世有不少对付干旱的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改变那里的环境,绿化、植树、种草!但是,明代的人们能接受的了吗?

    那就只能因势利导了,权利的压制,再加上利益的诱惑,软硬兼施,方可奏效。

    虽然朱万化以前说过种草之事,对此朱大典还有疑问的,种草有用吗?

    朱万化答道:“暂时是没有用的。

    父亲,您也看过明史,小冰河期这个名词您也是知道的。不但过去几年干旱,这种天灾还要持续二三十年,什么干旱、水灾、虫灾都会接连不断。全年低温,农作物生长期不够更是致命。与其不收庄稼,莫不如干脆不种庄稼。种上几十年草、植树,让陕北的黄土高原变成大草原,变成原始森林,西北的面貌将彻底改观,那里还会干旱吗?如果真的能达到这个水平,黄河哪里还会有泥沙?黄河变清,那就让这条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河流,像长江一样造福天下!这条大河如果能够灌溉、行船,那就真是塞北像江南了。从这个结果看,陕西种草值不值?种一百年草,不收一粒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