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地中海霸主 >

第51章

地中海霸主-第51章

小说: 地中海霸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万工人。”

    “那是他们眼界不够,等本少爷当了首相,50万工人就不够了。”孔蒂尼微微一笑,“如果我手下有50万工人,再加上他们的家属、朋友、亲戚,如果投票您觉得我能当上首相不?其实,安东尼奥叔叔,我也不贪钱,将来等我控制这个国家后,我可以做主把产业送给国家——我要这么大财团干什么呢?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够用就好,1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间除了数字差异,还有多少享受上的差异?”

    安东尼奥恭维道:“少爷,您想得可真够伟大和深远!”

    “站在意大利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行了,有些事情对我们财团或许暂时不利,但只要对国家有利,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因为我从组建的那一天起,就是把联合集团当国策集团布局的,能看懂的自然懂,看不懂的人,他永远不懂!”孔蒂尼微微一笑,“思考和分析联合集团的脉络,不要从经济学和会计学的角度来看问题,而要从政治经济学乃至地缘政治学角度来看问题,这是联合集团和其他财团的不同之处,也是我和其他财团领袖的不同之处!像我这么爱国的人,意大利现在可是不多了啊!”

    安东尼奥忍不住笑了:少爷到底还有点小孩子脾气,这种洋洋自夸的脾气其他财团领袖那里也是见不到的,这气质倒是和领袖有点接近,真是个好接班人!

第十章 插手暴动(3)() 
看着从意大利回来的戈林在那喋喋不休地吹捧孔蒂尼的帮助——又是给钱,又是同意派人去参加训练,还坚定地表达了对党走社会革命路线的支持与赞同,施特拉赛就感到一阵别扭,颇有种被人晾在一边的感觉,事实也确实如此。

    孔蒂尼从来不待见施特拉赛,既不主动和他发生关系,对他发来的电报和其他请求也冷淡地予以回复或者拒绝,但对于阿道夫·希特勒和赫尔曼·戈林,却是出奇的大方,依靠第一笔10万美元的资助,国社党的声势和在当地的号召力有了飞速提升,这反过来成就了希特勒的威望;这第二笔10万美元资助和关于军事训练的许诺一出,又将巩固希特勒一系的力量。

    而这位联合集团的总裁现在不但在意大利声名远扬,在德国也是颇有名声,络绎不绝的德国工程师和工人南下投奔联合集团,连车费都是对方提供的,再加上20万美元真金白银毫不犹豫地掏了出来,比国社党通过其他渠道募集的捐款总数还要多,说明对方确实有钱、有地位、有魄力。施特拉赛至今都不明白孔蒂尼为什么不喜欢他,难道他就喜欢希特勒、戈林这种动不动就嚷嚷“社会革命”疯子而不是像他这样更成熟、更理性的政治家?

    这一点他猜对了,孔蒂尼不但自己经常发疯,而且就喜欢疯子,所谓成熟、理性的政治家他一个也看不上眼——注定要进垃圾堆的废物,理会他们作甚。

    希特勒抑制住满脸的兴奋,用尽可能平和的语调和戈林交代:“赫尔曼同志干得不错,对方有没有提出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

    “有一点,虽然说是帮忙,但我觉得是为德国人民解决困难更恰当,他最近要组建联合地产、联合建筑,需要大量市政、建筑、桥梁、土木工程师和技术员,然后还暗示可以多招募一些,正好让我们的同志可以夹杂在这个浪潮中混到意大利去。”

    “很好!”希特勒一拍椅子扶手站起来,“我们要尽可能多帮他输送一些,定1000人规模吧……”

    戈林小声提醒了一句:“魁首,暂定500。”

    “那就先500!”希特勒又交代道,“到了意大利,你要以身作则,踏踏实实把训练队伍带好。”

    “是!”

    “阿道夫,我觉得光派赫尔曼同志一人去不够。”施特拉赛想了半天觉得不甘心,“我认为还要派其他同志去。”

    “其他同志?”希特勒迟疑了一番后道,“哦,我也挑选了希姆莱同志,由他配合赫尔曼同志开展工作。”

    此时此刻希姆莱在国社党内部还认为是施特拉赛的人马,所以希特勒在挑选时把希姆莱也挑上了,希望能平衡并照顾一下施特拉赛的感受。不过斯特拉塞显然认为这样不够,他站起来道:“现在意大利的德国侨民特别是为联合集团服务的德国人及其家属差不多就有5000多人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去那里建立党的分支,然后……”

    他的话音还未落就被戈林冷笑着拒绝了:“您想多了,凡在联合集团工作的人员,只允许加入青年意大利联盟或墨索里尼首相的法西斯蒂组织,不允许加入其它党派,这是铁律,敢于隐瞒或偷偷摸摸加入的一律辞退。联合集团各产业都建设有青年意大利联盟支部,约定每月5号下午开展积极分子和成员的政治学习,重点就学习齐亚诺总裁和墨索里尼首相的讲话精神,突出学习’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原则!竭尽全力实现意大利富强。

    齐亚诺总裁不是个简单的商人,他是青年意大利联盟的领袖,同样也是政治人物,从他和社会党对决的场景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政治敏感性是非常强的。我们依靠他的资助,在他的地盘上训练,还想把手伸到他的组织和体系里去,你认为能承受住他的怒火么?”

    施特拉赛嘀咕了一句:“他这么霸道?其他人也不管?”

    戈林没理他,心想:这位霸道总裁的事迹你见得真算是太少了。这位小爷掌握着意大利第二空军,手下还有几百精锐到不像话的罗马近卫,挂4个部大臣助理,官司打得社会党出面求饶、马特奥蒂这样的老派政治家威风扫地,甚至连最高法院院长也被他一脚踹了下去……说他是意大利最有权势的二代也毫不为过。以前总说他是交通大臣的儿子,现在谁都知道霸道总裁的名声了,只怕过两年介绍交通大臣要反过来说是霸道总裁的父亲了。何况孔蒂尼早就有言在先——“要富强不要自由”,想要自由的人何苦去联合集团受气?

    更关键的是,霸道总裁对手底下人不坏啊,除管理要求严格些,各方面待遇都是意大利顶尖的,熟练工人薪水比同行高三分之一,工程师和技术专家高至少一半,大家都削尖脑袋往联合集团里钻,谁还会在入党这件事上较劲?再说,你一个联合集团员工拼命也要加入社会党,你是不是社会党派来捣乱的?

    按理说,这种完全一元化的企业内很容易滋生阿谀奉承之徒,这时候霸道总裁第二个让人看不懂的地方就显现出优势来了:除了报社媒体广告设计等领域用文科生,再搭配少量懂金融、会计的专业人才,其他全是清一色的工程师和技术团队,光会奉承手里没技术一天都混不下去,技术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不但本国一堆人看着,旁边还有大批来自捷克、奥地利、德国的德意志工程师们盯着,滥竽充数很容易被发现。偏偏工程师们技术越好越不会奉承,所以直到现在,外界胡乱攻击的乌烟瘴气压根就没有出现,联合集团给人感觉就是一台精密到极致的压路机,所到之处无所不破——偏偏驾驶这台压路机的是个文科的霸道总裁!

    希特勒笑笑,这些情况他早就清楚了,打心眼里羡慕这位意大利籍的本党第一号荣誉党员——看看人家干的,那才叫事业!所以自己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既然这样,我们就宜早不宜迟,迅速选拔对党忠诚、政治可靠的人员去意大利接受培训,时间确保不晚于7月15日,同时党要在组织上、思想上、行动上做好迎接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的准备……”希特勒踌躇满志地说道,“至于鲁登道夫将军这里,我会亲自去联络,党暂时需要一个头面人物!”

第十一章 拜见教宗(1)() 
马特奥蒂和社会党经过违宪一案打击后,声势大不如前,因为他们私底下接触了辞职回家的多纳多尼,后者没好气地告诉他们,那笔款子的交易被人发现了,联合集团手中握有明确证据,他怀疑社会党内部有人走漏风声。这消息吓得社会党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现在宪法法院审判的证据只是一般大而化之的干预与行政压力,而如果这个证据捅出去,难保墨索里尼不会以此为文章发起对社会党的大清洗,两相对比之下,目前的状态和处境还稍微好过一点。

    社会党不来杯葛,意味着墨索里尼与教廷和解的鸿沟开始被填平了,不过由于墨索里尼年轻时激进的反教宗态度,使得他对首先迈出这一步心存疑虑,这时候孔蒂尼就要当仁不让地充当马前卒去拜见教宗。

    教宗与意大利政府间的矛盾并非针对墨索里尼,实际是自古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公元8世纪,当时统治意大利地区的法兰克人领袖、矮子丕平将夺来的拉文纳的原拜占庭总督辖区交给教皇,换取教宗对法兰克帝国的支持,史称“丕平献土”,该措施构成了教皇国领土的最初源头。

    这些领土在后续上千年历史中陆续随着宗教、世俗、贵族、帝制彼此力量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版图顶峰时期是中世纪,随着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独立民族国家纷纷建立,教皇国版图开始陆续缩小。不过,不管是扩大还是缩小,所有教皇国版图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政治实体,它只是由若干以教皇为领袖的领地聚集,包括一系列封地、采邑、城邦、自由市等等,换而言之,不具备近代国家的民族特征。

    随着意大利民族主义运动兴起特别萨伏伊王朝逐渐统一,教皇国与意大利世俗政权之间的矛盾激化,所谓加里波第革命,实际上很大程度上革的是教皇国的命。到1870年,由于教皇国的领土基本已并入萨伏伊王国(意大利于1871年统一),教皇国政权名存实亡,管辖区域仅剩下梵蒂冈、拉特兰和贡达尔夫堡,不过当时担任教皇的庇护九世拒绝接受意大利政府教廷担保法的协议,即不承认教皇国领土已丧失殆尽的现状,使得天主教会在罗马的世俗权力也受到限制,统称“罗马问题”。

    (Ps:有关教皇国的问题洋洋洒洒可以写一部专著,政权与神权、宗教与世俗间的彼此纠葛构成了整个欧洲中世纪的漫长画卷,不是学习这个时期的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晕头转向,因为里面有很多看来言之凿凿的证据、文献其实是后人伪造的,要想清晰分辨很不容易,就连经典之作《剑桥中世纪史》里也有许多观点、论据是错误的,原版如此,大陆翻译后的版本缺憾更多,起码我到现在还没见过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能将这时期的情况完全弄清楚的,如果大家对自己的历史考据能力有自信,建议可挑战一下,郑重提醒:先学一点拉丁文,再学一点法文和希腊文,这样过关也许会容易些。)

    该问题成为每一位新教皇继位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长达半世纪未能得到解决。庇护十一世于1922年继位为教皇,他与历代教皇不同的是,他不但是米兰人,还在教会服务多年,亲眼目睹意大利完成统一的发展与民心所向,认为要恢复教皇国昔日权威和世俗权力是不可能的,便希望能与意大利政府之间实现关系正常化。

    而墨索里尼也希望法西斯蒂能合并意大利天主教党力量,同时实现意大利政府和教廷关系正常化有利于提高他的威望,故同样有迈出改革脚步的冲动。一位新继位的教皇、一位新上台的首相,彼此都想从这份“关系正常化”协议中捞取个人资本,而孔蒂尼恰好就在其中扮演了沟通桥梁。

    这座桥梁也不是那么容易充当的,首先这个人要有声望和能量,但又不能有过重的政治包袱——以往意大利政治家不是没有人希望加以突破,但都顾虑自身的政治前途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联合集团如日中天的表现和社会党违宪一案后,孔蒂尼已拥有全国性声望,但还不是个政治人物,谈不上损害民意和威望——可怜的社会党和马特奥蒂做了孔蒂尼的垫脚石;

    其次这个人要与教宗和意大利掌权政府之间都有良好的关系,齐亚诺家族是老牌贵族,算是教皇国圈子里的家族,现在又在意大利政府担任内阁部长,是墨索里尼的铁杆亲信,两边都能对这层关系予以认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而这个契机恰好是孔蒂尼提供的,他那篇《断裂与传承》不但在学术上阐明了意大利民族、历史与教宗之间融合一体,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在政治上也点明了新的历史时期,教宗和意大利政府之间继续维持这种僵化的固有逻辑是不正确,他文章最后一句话说的颇为画龙点睛——“教宗与意大利政府在地理上如此近(都在罗马),在感情上如此远,既不符合历史传承的需要,也不符合意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