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东汉重生 >

第422章

东汉重生-第422章

小说: 东汉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当公孙续,让贾诩把荆州,扬州和交州,都要执行自己的制度,并且大力发展良田,把良田国家化,世家和百姓都不得买卖,但是,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公孙续的政策执行的最好的地方,是公孙续的幽州,因为,那里是公孙续和公孙家的根基所在。

    所以,公孙续等南方他新占领的三个州,都秋收过后,公孙续就传令手下众文武,到荆州州牧府前来议事!

    荆州,州牧府的大堂之中!

    公孙续一身官服坐在了主位之上!而贾诩,赵云,夏侯渊,夏侯惇,马超,马岱,夏侯兰,都是分列两边,还有很多公孙续手下的文武,都来到了大堂,而典韦和许褚,一个护卫在公孙续的身后,另一个率领着亲卫,在门口警戒。

    等众人都跟主公见礼之后,公孙续一摆手,让众人免礼之后,公孙续这才说道:“好,都免礼吧,今天召集你们过来,是现在秋收已过,荆州,扬州和交州已经基本平定,现在是南下攻占益州的最佳时机。

    所以,凡是各军主将都要回去积极备战,各地郡守县令,都要在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以上,做好后勤粮草等事宜,一切军事民事都要按命令行事不得有误。

    在大军南下益州期间,如有贻误战机,擅离职守者,轻者斩立决,重者夷灭三族。”

    虽然,公孙续不是皇帝,正常来说,他没有权利把谁谁谁夷灭三族,但是,现在形式不同了,现在大汉天子已经废了,虽然,他还没有死,跟在曹操的身边,但是,自从东汉中后期,大汉的天子,就已经让这天下的百姓失望透顶了,就更别说是一个傀儡皇帝了。

    可是,就算汉朝让人在失望,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可惜的是出现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导致了汉朝有现在的结果,黄巾之乱,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已经让大汉名存实亡了。

    而现在这天下的诸侯,只剩下公孙续,曹操和那个半死不活的刘备了,所以,公孙续宣布的这些军令可不是开玩笑。

    等,公孙续的命令下达之后,众人就都下去准备去了,而公孙续又和贾诩在一起研究了一会儿。

    而公孙续现在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军事上面,而战略方向,也是向着南方向着荆州转移,所以,在后方就用不了那么多人了,相反公孙续这里才需要更多的文武,尤其是谋主。

    所以,在头两天,公孙续又下令,让程昱和荀彧立即赶奔荆州而来,在头一天,这两个谋主也是刚刚赶到。

    公孙续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另外,公孙续也不用他们跟自己出征,公孙续只需要他们在荆州坐镇就好,而北方,公孙续自然是交给了李儒,陈宫,高顺,张合和高览,还有公孙续起家的老部下,鲜于兄弟等人。

    益州,华夏古代地名,汉武帝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川西部分地区),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殷商时期益州是巴人和蜀人生活的地方。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

    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州治在雒县,在后来的几百年时间内,先后分置蜀郡、犍为郡、朱提郡、越帯ぁ櫩驴ぁ⒔ぁ⒂啦ぁ⒑褐锌ぁ⒐愫嚎ぁ㈣麂ぁ涂ぁ臀骺ぁ投ぁ⒁嬷菘さ瓤ぃ孪146县,属蜀地。位于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全国行政区划作了改动,把益州的治所定为雒县(即后世的四川广汉)。

    公元191年,益州牧刘焉徙治绵竹。

    公元194年,又将州治迁往成都,此后益州兼含成都别名之意。这一称谓几乎一直沿用至西晋末。但成都的城市名称却从未更改过。

    益州是当时最大的三个州之一,刘备占领此地并建立蜀汉政权。

    三国末年西晋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

    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期间这里一直是益、梁二州。其间十六国时期谯纵在此建立谯蜀政权。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此时益州仅为一郡之地。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改州为郡﹐益州改为蜀郡,置太守。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称为益州﹐州置刺史。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废除州、郡制,改益州等州为剑南道。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析益州地置蜀州。

    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剑南道设剑南节度使,益州属之。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州为郡,益州改为蜀郡,益州遂除。

    成都古称锦城,锦官城,芙蓉城。别称“蓉城“

    成都为古蜀国故地,蜀人创造了辉煌神秘、能与中原文明媲美的古蜀文明,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和成都的金沙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

    大约距后世两千五百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把都城从樊乡(后世的彭州、新都交界处)迁到此处,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定名为成都。

    秦灭蜀,改称蜀郡。西汉时成都织锦业发达,朝廷在此设置“锦官“进行管理,因此,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或简称“锦城“。五代时,后蜀主孟昶下令遍种芙蓉,成都又被称为“蓉城“。

    从西晋末成汉建立(四世纪初)到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成都的益州别名几乎就不用了。

    到五代十国的后蜀第二任皇帝孟昶时,由于在城墙外遍种芙蓉树,到花开时节,满城被芙蓉花所包围。从城外看,如同一座芙蓉城,所以蓉城的别谓自此形成。但是成都的本名却从没有变过。

    成都为蜀郡首府,又产蜀锦,皇帝置锦官操办朝廷的蜀锦供求,故又名锦官城。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

    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

    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第七百八十三章 大军西进() 
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

    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

    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杨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成都得名在古蜀国从北向南迁都时。统治者想借光周朝先祖迁都得兴旺的运气,且寄望于这个新地方能够早日成为其国家的政治中心。所以就取其成为都城之意,命之为成都。所以成都这个地方作为一个城自诞生之时,就叫“成都“了。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

    “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华夏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

    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汉代时云南可走水路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出孟加拉湾航行到印度。与印度洋航道连接起来。魏略?西戎传记载,大秦国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当由缅甸海岸登陆而达永昌。

    厄立特里业海航行记关于印度东海岸以东地方的描述也可以印证这条路线。英国历史学家哈威在缅甸史中说,公元前2世纪以来,华夏以缅甸为商业通道,“循伊洛瓦底江为一道、循萨尔温江为一道,尚有一道循弥诺江(即后世的敦江)经曼尼普尔乘马需三月乃至阿富汗。

    商人在其地以华夏丝绸等名产,换取缅甸的宝石、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欧洲的黄金等珍品“。

    巴郡是华夏古代的郡级行政区,辖今天重庆和四川两省部分区域。

    秦于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置巴郡。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为固陵郡。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郡治江州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巴郡废。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渝州为巴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改巴郡为渝州。至此,巴郡的名称不再使用。

    是华夏古代的郡级行政区划,辖今天重庆和四川两省部分区域。

    巴郡常与巴东郡、巴西郡等合称“巴“、“三巴“等。

    巴郡也与蜀郡合称“巴蜀“,至后世仍是对重庆(巴渝)、四川(蜀川)两地区的别称。

    秦国于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置巴郡,郡治江州县(即后世的重庆江北区)。郡初辖江州(治在后世的重庆江北区)、垫江(治在后世的重庆合川)、阆中、江阳、宕渠(治在后世的四川渠县)、符县六县,后陆续新置五县。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巴郡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仍置巴郡,次年,江阳、符县改属广汉郡。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剌史部,巴郡置益州刺史部、郡治仍为江州县,辖江州(即后世的重庆主城区、江津、璧山、永川、綦江、南川,治在后世的重庆江北区)。

    临江(后世的忠县、垫江、石柱)、枳(后世的涪陵、长寿、丰都)、垫江(治后世的重庆合川区)、阆中(后世的阆中、苍溪、仪陇)、朐忍(后世的云阳、万州、开县)。

    安汉(后世的南充、西充、岳池、广安,治后世的四川南充)、充国(后世的南充、西充,治今四川南部县)、宕渠(后世的达州、东乡、新宁、渠县、大竹、太平、巴州、通江、南江、营山)、鱼复(后世的奉节、巫山、巫溪)。

    涪陵(后世的涪陵、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十一个县。汉和帝时(公元89年到公元105年),增置宣汉(治今四川达州市),汉昌(治后世的四川巴中市)等三个县。

    巴郡辖十四个城:江州、宕渠、朐忍、阆中、鱼复、临江、枳、涪陵、垫江、安汉、平都、充国、汉昌等。

    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安汉令赵颖提议分巴郡为三郡:垫江以上为巴郡,治安汉;江州以下为永宁郡;朐忍以下为固宁郡。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

    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后世的重庆忠县)为永宁郡、朐忍(治后世的重庆云阳县)至鱼复(治后世的重庆奉节县)为。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郡治江州县。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鱼复令蹇允争巴名,刘璋改永宁郡为巴郡,固陵郡为巴东郡,巴郡为巴西郡,这就是“三巴“的来源。

    分巴郡置涪陵郡,治涪陵县,辖汉复县等五个县;置宕渠郡,治宕渠县,不久并入巴西郡。巴西郡辖阆中等九县,巴东郡辖鱼复等三县,巴郡辖江州等四县。

    南齐移治今重庆巴南区。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巴郡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渝州为巴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改巴郡为渝州。巴郡的名称不再使用。

    古代这里是巴国的领地,辖境在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贵州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等地,国都在今重庆渝中区,后被秦国所灭,设巴郡,采取羁縻政策,保留王侯地位。

    秦朝时设立巴郡,辖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

    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辖今重庆南部和四川东南部。

    到西晋时,巴郡辖只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