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风起北方 >

第119章

风起北方-第119章

小说: 风起北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会少走很多弯路。

    正是因为这件事的耽误,原定的在第二天就要返回山东的赵天一,只能多留了两天;这一留就到了九月十八日,王士珍到德州时他还在广州湾的东山岛济南造船厂。接到司令部发来的电报,知道王士珍到了山东来找自己,赵天一这才恋恋不舍地告别刘义和船厂,从临时简易机场坐上自己的专机,飞回德州。临上飞机前,赵天一提醒刘义:在岛上修建一个完好的机场。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一六五章 赵天一的打算()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一六五章赵天一的打算

    从济南机场下飞机,赵天一坐上照一好的车子只奔黄河岸边,在渡过黄河到达禹城县以后,就利用县城的电话通德州司令部联系,告诉他们自己将在明天、也就是九月十九日上午赶回司令部。在电话里面,赵天一和王士珍通了话,向他告了罪,请总长多担待;王士珍等了也不过才一天时间,对赵天一这个司令官还跟随普通士兵一起训练,观察士兵的训练情况这么一个做法很是高兴。想当年,自己的小站练兵时,不也是经常到普通士兵中间走动,随时了解基层士兵的训练情况吗!这么一想,王士珍对赵天一更多的是长辈对下一代的关爱和欣赏,哪里还会生赵天一的气。

    果然,在第二天上午见到赵天一时,王士珍着实将赵天一夸赞了一番,“健行身居高位,还能够亲自到下面去体察军情,这种表率在我军中已不多见。想起当年我和总统一起训练新军时,也是和你一样;可是现在,你看看华符(冯国璋)、芝泉(段祺瑞)他们,哪里还有一点当初带兵的样子;做上了都督、将军,都变了”!王士珍说的爽,在一边的赵天一可是听的心里面发虚。这样子的欺骗老爷子,可不是他的真心;但这也没办法,这种事情可不是谁都能告诉的!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这里已经离开了山东半岛,属于华北平原的地界了,京杭大运河就从城南穿过。赵天一远征军司令部并没有设在德州城内,而是设在城南六公里大运河不远的于官屯火车站上。自从民国一九一二年津浦铁路(天津…浦口)开通以后,德州就成为铁路上重要的一环,让“九达天衢”的美誉再次实至名归。

    到司令部大厅落座以后,王士珍也没有太啰嗦,简明扼要的将袁世凯要求远征军提前出兵的事给赵天一做了传达,并将袁世凯亲笔写的新交给了赵天一。在赵天一看完信沉思的时候,王士珍开口说话了:“健行,总统是受了英国人的逼迫不得不写这封信,让你提前出兵。但是在我看来你完全没有必要按照总统的意思去做,只要你出言反对,我相信总统一定不会把里怎么样,反倒让他有了应付英国人的借口、何况我们和英国人签订的出兵时间并没有到,你的部队训练也没有完成。这次南下,我乘火车一路走来,中途也曾下车到河北境内的几个师里面看了一下,他们的部队连基本的队列都排不好,其它的训练肯定也好不到那里去。臧致平的四十三师除了他自己原先第十四混成旅的部队之外,据说很多新兵才进行过一次实弹射击。何丰林的第四十四师也差不多一个样子,唉!想想都头疼”。

    臧致平、何丰林,包括后面提到的齐燮元等,都是原来北洋系统中军队的师参谋长、旅长或者团长,这次远征军组建,有十个师的师长位置由北洋系统中的人担任,包括了赵天一的义父吴佩孚在内。因为不属自家人出身,这十个师长除了吴佩孚之,外其他人对赵天一这个司令官基本上都不怎么搭理。所以在军队训练上也不按照司令部的要求做,全是按照自己的一套在做。这也是赵天一为什么没有将他们列入自己的战斗部队,只充当防守后勤部队的原因;资历,在中国这个社会,永远是制约人的一道门槛,哪怕是到了后世,这玩意还是高、中、低层做官的一大法宝。

    听了王士珍的话,赵天一知道老人是为自己好;对于这位被称为北洋三杰里面头好人物对自己的关爱,赵天一怎么能感受不出来!中国人,自古就不缺乏仁人志士贤达慧者,只是他们要么生不逢时要么遇人不淑,终究没有能够在历史画卷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浓浓一笔。王士珍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爱自己的国家民族,忠于自己效忠的对象,可惜的是,缺少了几分运气和时机,没有跟对正确的人,所以尽管才高八斗最后还是成就有限。赵天一的部队打败日军的进犯以后,立即引起了王士珍的关注;很早就跟随袁世凯在朝鲜和日本军队打交道的他,很清楚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和顽强性。而经过日俄战争锻炼的日本陆军,变得更加的强大和不可对抗。但就是这样强大的一支军队,败在了赵天一这位年轻人指挥的山东军队手里,让王士珍不得不刮目相看。

    随后和赵天一接触,经过多次的谈话聊天,两个人从军事谈到民生,从国内谈到国外,王士珍越发认定赵天一不简单;等他派人从山西了解到赵天一发展山西的一些事迹以后,更是对赵天一欣赏有加、赞不绝口。这也是他在袁世凯面前,只要是有关赵天一的事情,都会帮忙说话的原因。这次出兵欧洲,远征军司令官这个职务,王士珍是不同意由赵天一来出任的,主要是从安全角度去考虑的;但英国人、特别是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点名要赵天一出任,王士珍也没有办法只能同意。但他给赵天一去过一封信,告诉赵天一,形势不对时让他自己放弃部队也要活着回来,可见他对赵天一的重视不是一点点。

    “聘老,谢谢一直以来你对健行的支持,更谢谢你对健行的关心;说实话,欧洲的战争其实我们去了也不会有多大改变,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定会取得胜利,意大利国从三国同盟里面退出来加入协约国就是一个例子。与加入欧洲战争相比,我在乎的是这次大战过后,我们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列强对中国的态度改变。软弱的满清,留给我们太多的耻辱,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加上无数巨额的赔款,将本就民不聊生的国家,害的更加的破败。这还不止,日本、俄国还盯上了我们的国土,时时刻刻都在想怎么样从软弱的中国身上再割一块肉。聘老!你说我还看的下去等的下去吗?所以我才鼓动聘老您支持出兵欧洲,我也愿意亲自挂帅去欧洲指挥作战。

    这次欧洲之行,只要我们在战场上取得英法军队都不能取得的胜利,才能让列强在战后的对华立场是发生改变。再说了,总统作为一国之首脑,既然已经发话要我出兵,如果不动,难免给那些对我掌控了数十万大军心怀不满的人找到发难的借口和机会,到时候反而更加不利。所以,这兵还是要出的,不过也不能这么地便宜了英国人,这一次,必须要英国交还1%的海关关税;这方面,还要聘老多费心协助外交部交涉,单凭陆部长他们,可能还拿不下”。

    坐在一旁的王士珍听完赵天一的话一脸平静,但他的内心里面已经是翻江倒海一般;赵天一刚才那番热血沸腾的话,深深地刺激了这位前清官员。虽然心里面不愿意承认,但已经发生的结果告诉他赵天一说的都是事实。从赵天一的话里,王士珍听出了一个爱国青年发自肺腑的呐喊,这种声音也同样感染着五十多岁的他。从感悟中退出来,王士珍对赵天一说到:

    “健行,我终于没有看错人!既然你已经想好了,那就放手去做,在老(北洋)军队里面我这张老脸还是有几分薄面,我会给那几位我熟悉的师长写一份信,让他们到欧洲之后全力配合你的指挥。没想到,我老了之后,还能看到朝廷的军队走出国门到外域去作战,相信你的虎贲之师一定能够杨我中华之威!我这就赶回北京,向总统报告你的决定,相信总统看到你如此顾全大局一定会很高兴。英国人交涉海关关税的事情,我会和总统、陆总长等人商议之后开始,这个你就放心”。

    说到最后,王士珍突然有些不怀好意的一笑:“健行,什么时候和七小姐完婚,我可听总统说这事他都提了几回了,可你一直在推脱,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不好来,趁现在没有外人,给我这个媒人说一说是怎么回事”?没想到正谈正事的王士珍会来这么一出,赵天一都有些转不过弯来。看到王士珍还在笑,赶忙开口到:“这。。。这件事不是聘老想的那样,我只觉得我和小帧都还年轻,再说了我自己还有一大堆事情没有完成。虽然不能说‘匈奴未灭何以成家’吧,但至少要等到我从欧洲打仗回来才行,要不然我心有所想对指挥不利”。

    之所以这么回答,确实是袁世凯对赵天一和七女儿的婚事催了好几次了,婚虽然定了,但没有结婚袁世凯总认为不踏实,赵天一这个年轻俊才可不能便宜了别人。前几次的拒绝已经让老袁同志有些不高兴,如果王士珍这次回去告诉袁世凯赵天一还是不同意那肯定让老袁更不高兴,所以就先说应该时间,欧洲仗打完回来就结婚。赵天一知道欧洲的战事要到三年后的一九一八年十一月才能结束,那个时候自己也已经有二十二岁,完全可以结婚了。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一六六章 讨价还价()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一六六章讨价还价

    回到北京的王士珍,向袁世凯报告赵天一有条件的同意提前出兵,不过这个“有条件”是针对英国人而不是政府。看完王士珍递交上来的赵天一给他的信之后,袁世凯对自己这个准女婿的心思也大概猜到了几分,笑骂到:“这个赵健行,肚子里面的弯弯道道还真不少,不过他要是真的能够做到,对我们来说绝对是好事;这样吧聘卿,你就和外交部陆部长他们商量一下,看怎么样去配合健行和英国人谈。百分之一的关税对我们来说也不少了,这么多年来所有关税全部是由英国人在把控,能要回来这些也好啊!不过聘卿啊,婚事是不是有些晚,我担心这欧洲的战争一时半会儿还结束不了;这小子一去也许要等一个两三年,那时候会不会太晚”

    想了一下,袁世凯似乎是自言自语,又好像是对王士珍说话,“也罢,就让复帧等个一两年也不迟;只是。。。。。。”。说到这里,袁世凯没有再往下说,因为他想到了自己称帝的事情,准女婿不再国内,对自己来说少了一点帮助,但只要能让英国政府支持自己称帝,这一点就不算什么。到现在袁世凯心里面,都认为赵天一这个准女婿是支持自己称帝的,这主要是受了大儿子袁克定的欺骗。赵天一只是向袁克定表示不会出面反对,但他却向父亲坦言赵天一支持他称帝;这就让袁世凯产生了误判,还以为赵天一是支持他的。略一思索,袁世凯抬头对王士珍说到:“朱尔典先生一定会对我们的决定感到高兴,你马上去使馆告诉他一声,也好让英国人放心”。

    接到消息的朱尔典自然高兴!他很是当着王士珍的面把袁世凯和他领导的中国政府夸赞了一番,并表示英国政府对中华民国政府的支持只会越来越大;当王士珍向他委婉地提出中国方面还有一些要求时,朱尔典也很是大方的说到:“亲爱的总长阁下,我刚才说了,英国同中国的关系非常的友好。这一次贵国能够按照我们的要求提前出兵,很是让我们感到高兴;我相信阿斯奎斯首相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只要我们能够做到的,一定会满足阁下的要求”。

    看着一脸笑容的朱尔典,王士珍心头突然想起以前和赵天一在一起谈话时他说过的一句话“天下没有白吃的饭”,英国人今天如此好说话,还不是因为我们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不知道这个驻华特使在知道了我们的要求以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于是他缓缓说到:“谢谢特使先生的好意,先生也知道我们这次出兵欧洲有三十多万军队,不说弹药供给,只说粮食这一项,以每人每天一点五斤的最低消费量计算,一天需要的粮食最少也要二十二万五千公斤,一个月就将近七百万公斤。以山东省的粮食价格来算,小麦每五十公斤价格为大洋三块三(民国一九一五年山东省小麦就是这个价格),这样一来,我们只是在粮食方面的支出每月就高达白银四十五万两。

    如果加上其它的军服鞋帽马料饮水士兵的军饷等等,一个月的消耗就超过了一百二十万两,一年就超过了一千五百万大洋;这还不算贵方帮忙提供了大量的军火装备,否则这一数字还要更高。公使先生在中国这么多年,应该很清楚我国现在每年的总收入的来源是什么?收入数额有多少?

    当然,如果举全国之力来满足远征军的需要的话也不是不够,不过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