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农夫三国 >

第176章

农夫三国-第176章

小说: 农夫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枣祗在许昌,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就下令,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后来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屯田制得到广泛地推行。枣祗首倡屯田制的实施,使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生产,在短期内得以恢复并稳定了下来。失去土地的农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来,许多荒芜的农田也被开垦,政府也积存了大量的粮食。“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禀皆满”,使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屯田制的实施,不仅为曹操解决了令人头疼的军粮问题,而且还为他争取了大量的人口,从而加快了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枣祗也因此被提升为陈留太守。但可惜的是,枣祗不久就因病去世。事隔多年,曹操对枣祗还念念不忘,追封枣祗为列侯,并让他的儿子袭其侯位。

    由枣祗首倡实施的“屯田制”,是在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急剧膨胀的历史条件下,封建国家同豪强地主争夺对无地流民的控制权,限制豪强地主无限度地夺取土地而采取的一种特殊制度。它不仅在当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先例,为后来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所不同程度地仿效,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枣祗不幸早死,后来曹操怀念其功绩,追赠他为郡太守,同时下令给他的儿子处中封爵,并祭祀枣祗。曹操在《加枣祗子处中爵并祀祗令》中说,大兴屯田的结果是“丰足军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这是枣祗的功劳,是“不朽之事”。对枣祗的功绩给以充分的肯定。

    枣祗对农业生产很有研究,他深知民以食为天,主张治理地方,必须以农为本,注重农桑。他任东阿县令期间,正值东汉末期。由于董卓之乱和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大片肥沃的上地被废弃荒芜,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当时,不仅老百姓难以维持生活,就连各军阀的部队也都普遍缺乏粮晌。袁绍的军队在河北靠采摘桑椹充饥;袁术的军队在江淮靠捞水草、摸蚌蛤维持,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景。有的军队因没有粮食而散了伙。枣祗在这种混乱异常的情况下,潜心发展农桑,使得当时的东阿,家家植桑养蚕,户户粮食满仓。东阿如此富庶,惹得当时的一些军阀垂涎三尺。袁绍曾三番五次劝说枣祗归附于他,并以高官厚禄相许。枣祗深知袁绍的为人,便屡次之回绝了。公元194年,曹操失去兖州,无立足之地,因得到枣祗和东阿军民的接济与支持,才转危为安。这样以来,枣祗深得曹操的信任和器重。枣祗在发展农桑上是当时屈指可数的人物,特别是后来在帮助曹操推行屯田制度上,更显示出杰出的才能和超众的卓识。怀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在当时军阀混战、逐鹿中原的年代,深知若想打败强敌,完成统一大业,就必须做到强兵足食。

    公元196年,曹操迁都许昌后。傅着手发展生产,推行一种新生产方式“牛输谷法”。规定官府把耕牛租给佃农使用,佃农便以租的耕牛多少,交纳谷粮(或赋役)。这在当时,虽然也是一项可行的办法,但不能尽快收到较大的效果。东阿县令枣祗看出了这一问题,便向曹操提出了实行屯田的建议。枣祗的屯田制方案一提出,便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最起劲的一个要数军祭酒候声了。他认为屯田制不足取,于官于民都无利。实行屯田是和朝廷唱对台戏,是异想天开。曹操在屯田问题上犹豫不决。枣祗没有被朝中多数官僚的非议所吓倒,到处游说,宣传屯田制的主张。他不止一次地对曹操说,实行牛输谷法是广种薄收,漫天撒网,效果不大。若是遇到水旱之灾,更是收不成东西。唯有实行屯田,集中大批人力与物力,集体耕种和收获,当年就能得到较好的收成,能较快改变军队粮食不足的现状。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曹操权其利弊,终于采纳了枣祗的建议,并把枣祗由东阿县令提拔为屯田都尉,还配备了懂作农业生产的韩浩做他的助手,具体做这项工作。为了避免臣僚再发议论,曹操下了一道命令。令中说:“安定国家的根本大计,在于强兵足食。过去秦国的执政者由于重视了农业生产而统一了全国,汉武帝因实行了屯田政策而巩固了西域的边防,这是前人留下的好经验。”同时广泛招募流亡的农民,把一些无主的土地租给他们耕种,进行屯田。在枣祗和韩浩的精心管理下,屯田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收获粮食百万斛。就连那些反对屯田的人,也都伸出大拇指,称赞屯田确实好。因此,曹操下令,所属郡县,都要配备一些值农业生产的官员,广泛实行屯田。

    数年以后,北方大半个中国,由原来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景象,变为“仓储积所在皆满”,不但解决了军粮问题,为曹操征伐四方,平定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使得大量流离失所的百姓,重返家园,安居乐业。(……)

252。虎狼() 
    一秒记住【。。l】,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邓季病重的消息传开后,四方多有反应,特别是临近的诸侯们,或有图谋。

    郭图、辛评皆劝袁绍遣偏师防公孙瓒与黑山,自家领大军南下,只是上次试过后,袁绍忌河内坞堡遍地,又有精兵虎视,已不敢轻进,并未采纳。

    冬季兖州瘟疫亦渐平,濮阳城内,兖州牧曹操招幕僚们议事。

    颍川之文采风流,群士已纷纷出仕诸侯,多于袁绍、曹操两家,戏志才亡故后,荀彧先荐郭嘉与曹操为军师,又推荐出自己的堂侄荀攸。

    荀攸干才亦极佳,不愧荀氏之名,曹操见之大喜,任其为汝南太守。

    只是去岁大饥荒、今岁瘟疫过后,汝南现亦如陈留、颍川一般,已残破得紧,可谓已是十室九空,曹操只令之前投奔的李通、赵俨等驻守,招揽流民屯田,待生机恢复,荀攸这位太守却随留在侧参赞军机。

    待得幕僚谋士到齐,荀彧先语道:“自邓季移圣驾归雒阳,名为奉君,实幽囚天子于宫内,朝事尽废,此实为国贼,天亦不容,使疫病收之!贼辈非可为明公盟,敢请图之,救汉室于水火!”

    风度翩翩的美男子郭嘉在旁皱眉,曹操已先摇头道:“文若忠心为国事,可当吾辈之表率!然慕安虽病,河南尚有雄关精卒在,上下一心,亦不可轻之,倘若贸然毁盟,当招兵败,坏我兖州!”

    荀彧尚不甘心,又努力劝道:“昔日董贼逞淫威,明公于关东首起举义,便有四方诸侯响应,从者如云。名望尽归明公,可见汉室方为正朔!今邓季行不臣事,亦当复如是,为国为民,明公岂可畏难不行?”

    大义名分下曹操不好辩驳。改由郭嘉出头道:“文若语正,然我兖州亦需观大势而动,非前者可比!今关东诸侯自相攻伐不休,天子受辱久也,何人尚肯西向?”

    董昭点头附和道:“然也!此道未变而世情已变,且邓慕安虽病。河南未乱,非我等此时可图。”

    得董昭支持,郭嘉又道:“今明公只独有兖州,处中原四战之地,若不早它图,恐终有覆巢之祸!四邻中。袁绍、邓季势大,正当与和,暂盟与之相安勿犯;刘表、张济互为表里,荆州水路纵横亦难取,幸其等守家有余,尚无外侵之举,可置之不顾;只余刘备。名虽有豫徐之地,实则不过数郡,其军又多为新卒,近才与袁术敌过,民疲兵乏,正可图之,消我兖州之东患。若得徐豫定,再复取袁术之地,江北得安,方可与袁绍、邓季相持也!”

    “奉孝所言实为长久之计!”之前荀彧言语。作为侄儿的荀攸未能赞同,却因身份不便去反驳,此时才出声符合郭嘉。

    曹操如今处中原四战之地,周边邻居中袁绍、邓季两家皆强,不是现在的曹操能冒犯的。若贸然往攻,一败就有可能失去兖州基业,倒不如先往东去取最弱小的刘备,待兖豫徐三州在手,有了战略纵深,再图其它。几人说得确实有理,只是都未将天子危难放在首位,只以兖州私利为先,荀彧独木难支,便不再吭声。

    见荀彧不语,程昱才道:“伐刘备自为正途,然邓季已病重,若其终不治,河南恐将有变故,内乱起时,却为明公之良机也,亦不可不顾!”

    邓季今虽才有三郡之地,然而治下的人口、钱粮、精卒却着实可观,若能得其生死,收三郡地为己用,比得徐州可不知要强上多少倍去。曹操、郭嘉、荀彧、荀攸、董昭等尽同意程昱之言,不过前提是邓季不治而身死,方可得见机行事。

    沉吟一下,郭嘉建议:“不论伐东西何者,皆需待来岁春,邓季染伤寒,无论如何拖不过开春去!明公或可先遣使往雒阳谒天子,以尽臣节,亦探河南之虚实。若邓季好转,再复结前盟;若有生变,便当尽力往取!”

    荀彧跟上,赞道:“此为上策!”

    两手准备最佳,曹操便应允,又说:“袁本初处亦当遣使再缔盟约!”

    与袁绍、邓季两大强邻相伴,兖州确实难过,不得不小心翼翼。

    荀攸再插上道:“若遣使往雒阳谒天子,需得尽显诚心,否则失其意。然我兖州初定,屯民方得稍安,钱粮尚不敷自用,如何有税赋解往雒阳去?”

    “便有钱粮,解往雒阳亦仅肥邓慕安,朝中何得用?”曹操绝不愿做损己利人的亏本事,想想后才道:“朝廷钱粮自有河南给付,想无需我等费心。只御驾仓促出长安、奔安邑,才为邓季接往雒阳,料后宫、百官今皆缺绫罗锦绣,又无使女内监用,邓慕安所属多粗鄙辈,田丰直臣,顾不及此等事,不如挑州中少孤者献入宫为近侍,再运绸缎给用,以二者为贡,如何?”

    曹操提议之物,便是被邓季等夺去也无关大局,又多能讨天子、朝官欢心,倒是极佳的。郭嘉、荀彧便一齐称善。

    计议妥当,曹操便令自屯民孤儿中挑选出俊美清秀的少年男女三千人出来,虽时间上已来不及,未能将少男们阉割掉,不过想来送到雒阳后自有人会代劳,只要天子知晓这些人是兖州献上的,知道自家有心就成。

    如今麾下多有豪族举家相随,兖州自也不缺华美的绸缎,挑出数车,由董昭领近千军士,一并押运往雒阳去。

    往河南途上,曹操委任的新陈留太守张杨,亦学河内般开始建造起坞堡防兵贼祸,可惜人力大为不足,又被疫病困扰,进程极慢,大半年时间才得建好十余个,冬季严寒又复停下工。董昭领队过时,所见几个屯田点连坞堡的大半连基石都还没有造,工程可谓极慢。

    原来被邓季逼迫往汜水关以东诸县暂居的豪族,多已迁往曹操治下,可惜他们数量本就不多,部曲又大逃亡,无济于事。

    一路所见,尽都还不如人意。待行到汜水关下时,暂代驻守的韩齐不敢自专,急遣使往报田丰、贾诩。

    董昭一行名为往雒阳求谒见天子,真实用心却昭昭大白,田丰、贾诩等一听便尽知。此时邓芝已先遣快马回报,张机正在来的路上,邓季病情应该能有转机,若不放董昭进来,倒还显得自家等心虚。

    为此,田丰令韩齐放入其等来。

    待董昭入雒阳,绸缎死物尽被运往宫内去,三千少年男女却与董昭一起,尽数拘押于校场内,先由荡寇军看顾着,免得串联,是否献与宫中却待以后再说。

    张机与一干荆州医匠被邓芝强行带往雒阳,自然愤怒不已,不过细胳膊拧不过大腿去,人家有兵马,他这几个手无寸铁的良医丝毫反抗不得。

    万幸《青囊经》已经到手,路途中得暇时,尚可翻看一二。此书虽亦可称医术宝典,医家万金难求,可惜翻看过后,并无对治疗眼下最要紧的伤寒之症有半点增益,张机方才知河南军先前的话语都只是托词。

    待到雒阳,又复知晓张氏全族已为太史慈所掳,正在后面跟来。

    为治疗一人,对方强盗、诈骗行径实在下作得紧,可惜两手操着全族人生死,张机本又有医德的,无论对方身份如何,总也算是病患,没有弃之不治的道理。

    只是仔细查看过已持续高热月余、昏迷不醒的邓季,张机摇头道:“若初染疾时,经我手或可有五六分得治!今却已拖延时久,病入脏腑,再难得生机也!”

    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