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233章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233章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彧的关系。

    刘彧才不管那么多,就算吴喜表现得再乖巧无毒,也难逃厄运。

    碰巧有人报告指控萧道成在淮阴私通北魏,刘彧于是想出个一箭双雕的计策,用银壶装酒加上封条,派吴喜送给萧道成,试探萧道成的忠心。

    吴喜十分看重此次任务,认为是挽回大局的好机会,一路小心翼翼地护送着酒壶北上。

    萧道成听说吴喜前来,却感觉异常恐慌,认定这是壶毒酒,当时就打算逃命。

    吴喜眼见事情要搞砸,赶紧把实情告诉他,说这是皇帝出的一道测试题,只要你坦然喝下,啥事都没有,如果敢推辞或是逃跑,朝廷大军立刻开拔。

    萧道成两眼圆睁,哪敢用自己的生命冒险,还是决定逃跑,朝廷大军真的来了,大不了干一仗,也不失豪杰之名。

    吴喜郁闷极了,最终想出了好办法,当着萧道成的面,先喝了一杯酒,萧道成这才放下心,咕咕咚咚把剩下的酒一饮而尽。

    吴喜高兴地返回京师,并向刘彧保证了萧道成的忠贞。

    可惜吴喜到底没弄明白刘彧的本意,事情是绝无可能如此收场的。

    就在吴喜忐忑地等候回复时,刘彧忽然派使节邀请他到宫中一叙。

    吴喜的心情瞬间更忐忑了,但也不敢违逆,只得赶快入宫。

    两人见面的场景倒是让吴喜大吃一惊,刘彧仿佛又回到了刚当皇帝时候,胖乎乎的大脸笑成了花,眯着小眼睛亲自迎接吴喜入座,之后又一起用餐,席间不时开着小玩笑,好像两个老朋友一样十分亲密。

    吴喜不禁有些惭愧,自己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刘皇帝还是那么和蔼可亲的,甚至还赐给他一道名菜带回家里让妻子儿女一起享用。

    然而就在他回家不久,菜还是热的,宫里太监带着毒药到了。

    吴喜之死注定在国内又引发一阵轩然大波,刘彧担心失去控制,又下发了一道有趣的诏书,向得力助手、中央禁军总监刘勉,解释了诛杀吴喜的原因:“吴喜轻浮狡猾,变化万端,专会欺骗人心。从前有亡命徒攻击县城,刘子尚派精锐部队三千人讨伐,两次都被击败,刘骏让吴喜前往,吴喜只带了数十人抵达县城游说群盗,群盗竟然立即归降,诡秘蛊惑人的才能如此可怕!我称帝后,让吴喜东征,他只带了三百人,竟能直入三吴,经过两次搏战,自破冈以东,直至大海,共十郡,全都荡平,人民听说吴喜前来,都望风自退,不敢对抗,如果不是对三吴人民积有深厚的恩情,怎么能使他们如此心服?像吴喜这种人,绝不会尊奉正统君主,而坐视千年难逢的良机流失。譬如吃药,当人发冷时,应服热身之药,当人发热时,应服退热之药,并非忘掉他的功劳,而是为了大局着想,迫不得已。”

    刘勉并非皇室成员,为人也很谦和,不露锋芒,而且刘彧总是要用人维续他的统治,所以刘勉得以幸免于难。

    另外还成就了萧道成。

    471年7月22日,刘宋撤销南兖州,把淮阴划归北兖州,征召原南兖州督导官萧道成回京。

    萧道成的左右亲信认为朝廷正在诛杀大臣,劝萧道成拒绝,但萧道成经历了上次的假毒酒事件,却已发现了其中的隐秘,说道:“你们对当前的形势没有看透,皇上只因太子太小,所以把弟弟和有可能威胁到太子地位的人逐个翦除,我一向与京师没有过多接触,本不在他的名单里面,但现在如果稍微延迟观望,只怕也会受到猜忌,应当立即前往。”这么说完,忽然正襟危坐,严肃地说:“以我看来,这个政权势难长久,大祸可能随时发生,还需各位与我同心协力,在未来难以预测风暴中存活下来。”

    刘彧确实不会对萧道成动手,就像当初桓玄用刘裕一样,刘彧和桓玄面临同样的处境,有些人是注定不能用的,只能退而求其次,用一些貌似没什么威胁的家伙。

    可惜人性本无差别,任何一个人当掌握了某种机会,注定不安本分,尤其刘裕和萧道成这种在军营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物,手上既有权力,在能更进一步的时候,又怎么会退缩。

    萧道成进京后,便被任命为散骑侍从官、太子宫左翼卫坠子司令,也是从此时开始,他才算真正走到历史的前台。

    萧氏从汉朝便崭露头角,但之后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直到东晋后期,萧家的大龄女青年萧文寿嫁给了穷困潦倒的刘翘,终于让萧氏有了上进的机会。

    按说这样一对夫妻本没什么过人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底层的典型,刘翘祖上n代倒是汉朝皇室宗亲,但年代久远,早已没有半点优越可言,至于萧文寿,虽然家族背景还算可以,并不至一文不名,但萧女士自身条件略感抱歉,二十多岁还嫁不出去,后来经人介绍,和刚死了老婆的刘翘结为连理。

    本来二人是打定主意,凑和着过一辈子算了,但刘翘的前妻有个儿子叫刘裕,后来阴差阳错地当了皇帝,于是一家人的命运就此改变。

    刘翘家族卑微,族内没几个人,所以刘氏并未因此受多大福利,至于萧氏,那就不同了。

    虽然刘裕的遗嘱特别交待不许母后干政,但这明显是一纸空文,人情社会是绝无可能因为一个死人而发生任何改变的,更完全不能阻止萧氏的强势崛起。

    萧氏可是大族,有了皇亲国戚这一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源,族内许多青年才俊便陆续走上历史舞台,萧文寿的侄子萧思话率先跳了出来,成为家族的老大哥,族人萧承之也紧随其后,借着萧思话的力,一步步发展壮大,到了萧道成这一辈,萧氏在遍布国内各个领域,实力雄厚,只是缺乏一个冒尖的机会而已。

    刘彧的举动无形中扫除了萧道成的政治敌人,为萧道成后来独掌大权创造了条件,而兰陵萧氏也由此开始书写各样传奇。

    兰陵在今天山东临沂境内,是萧氏的祖籍,后来因为衣冠南渡,全都迁到长江以南,晋帝当时侨置了兰陵郡,所以萧氏仍属兰陵。

    (本章完)

第414章 皇上和尚() 
佛教的春天真的是到来了,北方政权的统治者甚至想要出家,南方的统治者也不甘示弱,大量兴建寺庙,以此彰显对百姓的“恩德”。

    在刘彧看来,支持佛教,就是普渡众生,世人就要感激他。

    471年底,刘彧把他当年的湘东王府捐出来,作为寺庙,命名为湘宫寺,装潢建设极其壮观,富丽堂皇,本来准备兴筑十层佛塔,因不能成功,只能兴筑两座,各高五层。

    即便预期打了对折,在刘宋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毕竟对国家造成不小的负担。

    新安郡长巢尚之解除职务后,回到京师,晋见刘彧总结工作,刘彧得意地对他说:“你去过湘宫寺没有,那可是我最大的功德,用了不少钱。”

    高级散骑顾问宫虞愿,恰好也在场,脱口而出:“那不是陛下的钱,那是多少平民百姓卖儿卖女、多少妻子女儿卖身的钱,佛陀如果有灵,会慈悲为怀,哭泣哀叹,罪恶高过佛塔,有什么功德?”

    虽然真相如此,世人也皆已看透,但当着刘彧的面指出来,这种魄力到底没多少人拥有,甚至听别人说出来,也觉如坐针毡。

    虞愿说完之后,在座的人全都脸色大变,刘彧也涨红了脸,当场让人把虞愿赶出殿外。

    以刘彧的小爆脾气,虞愿能活下来实属不易。

    别人就没这种待遇了。

    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景文就一直活在恐惧之中。

    王景文也就是王彧,是刘彧的大舅子,原本刘彧的名字还是从王彧那里找的灵感,但因刘彧当了皇帝,王彧的名字反倒犯了忌讳,不得不改成了王景文。

    刘彧大开杀戒之后,王景文深感忧虑,尤其是妹妹当众得罪刘彧之后,王景文屡次辞让官职,急流勇退,可是刘彧照顾自己的声名,屡次拒绝其请求。

    这并不代表刘彧就能放过他,包括长期在地方坐镇的孝昌侯张永,都是刘彧的肉中刺,虽尚未撕破脸皮,刘彧却已有了行动的准备,悄悄编写歌谣在民间散布:一士不可亲,弓长射杀人。

    一士便是王,弓长即为张,刘彧还是很有才华的嘛。

    王景文并没有煎熬太久,第二年3月7日,正在家里和客人下围棋,刘彧的使节到了,还送来一封诏书和一堆毒药,诏书上说:“我跟你多年老友,为了保全你王家一门,所以作此决定。”

    这种结果对于王景文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心里更多的是放松,而非恐惧,所以当客人询问诏书的内容时,王景文如实奉告,脸上也没有丝毫异样。

    可是客人显然震惊到了,力劝他寻机应变,岂能如此稀里糊涂地牺牲性命。

    王景文苦笑道:“我知道你们的心,可我家中老幼男女有一百多口,他们不该为我的原因而受伤害。”

    客人已无心继续棋局,王景文于是研墨书写奏章,回复刘彧的诏书,然后饮下毒药而死。

    此时的刘彧已然病入膏肓,所以极力剪除他认定的一些对太子有威胁的大臣,因他死后,皇后王贞风势必临朝主政,王景文凭借国舅的威严和权势,非当宰相不可,而王氏家族强大,注定不为刘彧所容。

    杀掉王景文不久,刘彧越发着了心魔,有天晚上梦到有人向他报告说豫章郡长刘愔谋反,半夜猛然惊醒,连夜派人前往郡城把刘愔诛杀。

    到这种时候,刘彧身边真正值得依赖的人几乎杀尽了,地方上也清洗了一遍,对他来说,除了不能多活几年,其他再无遗憾。

    4月17日,宫里同时发出数道诏书,任命江州督导官、桂阳王刘休范为最高监察长,政府右副行政长官褚渊为护军将军,中央禁军总监刘勉为政府右副行政长官,褚渊、刘勉、政府最高行政长官袁粲、荆州督导官蔡兴宗、郢州督导官沈攸之同时接受托孤遗命。

    褚渊与萧道成的交情很深,所以特别把萧道成推荐给刘彧,刘彧于是再下诏任命萧道成为首都西区防卫司令官、兼皇城警卫区司令官,与袁粲共同参与朝廷机要。

    就在当天晚上,刘宋明帝刘彧病逝,享年34岁。

    第二天,10岁的太子刘昱即位,大赦天下,袁粲和褚渊共同主持朝廷政务。

    袁褚二人本来打算革除积弊,力行节约,早日让国家经济复苏,但刘彧生前的亲信阮佃夫、王道隆等人,依然掌握权柄,背后的政治势力仍旧庞大,贪污受贿的污浊政治环境没能得到改善。

    值此新旧交替之际,国内的暗流开始肆意涌动,一场大乱即将爆发。

    蔡兴宗为人刚直不阿,王道隆等人不愿他一直扼守长江上游,于是用皇帝的名义下诏,调任他为立法院副总立法长,改任自己人沈攸之为荆襄等八州军区司令长官、荆州督导官。

    新皇年幼,无论中央还是地方,人人都知局势必有变化,多数都在暗中观察,等待机会谋求更高的富贵,蔡兴宗突然接到调职的诏书,断定是有人别有用心,自然不肯轻易就范,推辞不肯就职。

    而沈攸之却很喜欢这次的任命,一向自负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做番大事业,把郢州的战士战马,以及精良武器,全都带到新的任所荆州,然后借口讨伐境内蛮族,动员全州人力招兵买马,加强战斗训练,经常戒备得好像大敌已至,还加重人民的田赋捐税,制造武器铠甲,原来应向朝廷缴纳的军用物资,则一律留下上,没多久便积存战马二千多匹、船舰几近一千艘、粮食钱库都十分充实。

    许多读书人和旅客商人经过荆州时,沈攸之下令把他们扣留不放,各地流氓无赖和亡命之徒,有投奔荆州的,则敞开胸怀接纳,大量储存人力资源,为将来起事做足准备。

    然而沈攸之性情过于凶暴,动辄对手下的人鞭子相向,又对境内的蛮族各部落过分勒索,禁止五溪蛮捕鱼贩盐,不得人心,无论汉人还是蛮人,都对他颇有怨言。

    汉人部属不敢拿自己的仕途冒险,蛮族们没那么多顾忌,纷纷起兵叛乱,在当地大肆抢掠,一直推进到武陵城下。

    武陵郡长萧嶷,是萧道成的次子,派卫队长张英儿率军击破蛮族各部落军,勉强平定了蛮族叛乱,但荆州的局势已然动荡,整个刘宋国内更是处在剑拔弩张的境地,未来究竟会如何演变,时间会给出圆满答复。

    (本章完)

第415章 明帝之死() 
沈攸之还没找到时机出手,另一个人抢先蠢蠢欲动起来。

    刘彧眼中的那个傻乎乎的弟弟刘休范,一般人看来也是无毒无公害的,毕竟像那种性格木讷、吐词不清的人,无论身份贵贱,都很难引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