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丝路龙船 >

第1章

丝路龙船-第1章

小说: 丝路龙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念奴娇》兴宋重洋浩瀚,千帆渡,护我龙船安定。宝岛琼崖,细安身,满腔恢愎壮志。十万残兵,湟湟百姓,翘首望故乡。烽烟处处,乱世豪杰何觅?蒙元气吞如虎,铁骑踏亚欧,霸道撼天。崖山新政,借丝路,巨舰通连五洋。再复皇宋,岂惧征途险,华夏必兴。此生不负,男儿铁血胸襟!
 104860

第1章 游击丞相() 
天空中到处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阴暗云彩,连带着让整个漳州城内外的百姓心里也都感到阵阵的压抑。现如今蒙古人的军队早已占领了整个中原,就连江南半壁也有大半沦入了所谓的大元朝治下。

    这漳州城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落入蒙古鞑子的手中吧?如今的漳州知府胡林汕站在漳州城北门的城楼上,神情肃穆遥望着远方,说不定哪一刻就会有大队的蒙古骑兵和归附大元朝的汉人降军来进犯漳州了。

    胡林汕今年三十七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幼时读书少年中举,及至进士及弟出仕一方,能在朝廷风雨飘摇百姓人心湟湟之际还将漳州城经营的颇为稳固,城内兵甲粮草也算齐备,胡林汕的能力还是极为出众的。

    可即便是这样,胡林汕自己知道在平素镇定的表情下,自己的心中又是如何的迷茫。站在城头北望,胡林汕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等待的是什么?南来的会是响应朝廷号召而来的义军还是大元朝的兵马?在这浩荡的天下大势之下,靠着自己这漳州城内的数万百姓五千兵丁又能做些什么呢?

    恍惚之间胡林汕不禁又在脑海中思索起这这几年来的形势,自去年元军攻入临安城,年仅五岁的恭帝在全太后的带领下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归降了大元朝。

    惟有性格坚毅的杨淑妃在殿前禁军统领江万载父子的保护下,悄悄带着自己的二子广王赵昰和卫王赵昺逃出临安,一路南逃后在陆秀夫、张世杰和陈宜中三位大人的护送下,终于在福州安定下来,敦请广王赵昰登基,建年号景炎再继大宋皇统,并传檄天下号召天下汉人起兵拥护朝廷反抗元朝。

    虽说大宋朝廷的正统还在,可是看看如今的天下大势,消息灵通的士绅豪族们都知道这大宋的天下恐怕是难以为继了。短短的数年时间里,大宋换了三任皇帝其中两个还是几岁的娃娃,就这样还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

    而大元朝自1264年9月忽必烈发布《至元改元诏》,取《易经》“至哉坤元”之义,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12月18日,忽必烈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从大蒙古国皇帝变为大元皇帝,大元国号正式出现,忽必烈成为元朝首任皇帝。

    而许多“聪明”的儒家仕子们在看到大元的崛起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也就顺势在忽必烈重视汉人儒家传统重用儒家学说全盘继用大宋原有的行政官员和行政框架的政策下纷纷归顺了大元。这也让大元治下的中原地方在十年间慢慢的恢愎了平静,大元朝在中原的统治也越来越稳定了。

    现如今,大元朝内左右丞相之下,越来越多的汉人仕大夫们堂而皇之的在天命所向的招牌下大摇大摆的站在了大元朝的金殿上。如董文炳(忽必烈称其为董大)、刘秉忠、张弘范等人更是深受忽必烈重用,官居二品大权在握。

    什么蒙古鞑子与汉人势不两立的说法在这些汉人眼中早就荡然无存了。更不用说原来金国境内的汉人了,他们对于大宋的威胁甚至比人口稀少的真正蒙古人更大的多。

    而现在对偏安福州的大宋朝廷最大的威胁就是大元朝镇国上将军、江东宣慰使张弘范,一位出身金国境内后来归降蒙古人的汉人后代。

    “唉!”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回顾过蒙人的势力后胡林汕再想想如今自己的家国,江山沦陷朝廷细弱,这大宋的天下还有挽回的余地吗?还有谁人能有这个能力和号召力,再组织起兵马来为朝廷光复天下呢?

    左丞相陈宜中大人声望、能力自不必说,惜乎过于文弱不愔武事只能在朝中忙于案牍之事。太傅张世杰大人文治武功都极为不凡,如今朝廷能在福州安居片刻也全靠太傅大人操劳,张太傅忠心不二能力非凡自不必说,可是性子过于暴烈却难得众人之心。想来也惟有右丞相文天祥文大人文武又全,坚忍不拔且有容人之量心胸广阔,才最有可能是这样的中兴能臣吧?

    只是可惜文丞相不能坐镇中枢总揽全局,如今还正在前方与蒙古人转战不休,虽说在蒙古人的强大攻势下文丞相不停的败退游击,可是却败而不溃总是能迅速再次组织起兵马反复偷袭蒙古人,其中也不乏一些小的胜利。漳州和身后的福州能有现在的暂时安静,不也全是文大人在前方征战之功吗?想到这里,胡林汕强打精神抬头远望,真希望文丞相的兵马能快些到来啊。

    也许是漳州知府的预知能力确实不凡,就在胡林汕刚刚想到希望能看到文丞相的兵马时,一面残破的大宋旗帜就突兀的出现在了漳州城北门外。随着旗帜的临近,一支衣甲破败不堪的军队也随之出现在了胡林汕的眼前。

    人数不太多看来也就是七八千人的样子,如果不是那一面高高处在队伍最前方的大旗清楚的表明了这支军伍的身份,胡林汕恐怕还会把这些人当做乱世里最常见的流民乱匪了。

    当看清队伍最前方旗帜下那寥寥几个骑在马上的首领,特别是最前一骑那位脸色青黑却神情坚毅的中年人时,胡林汕还是忍不住激动的大声高呼了起来。

    “城下可是文丞相当面,下官漳州知府胡林汕有礼了。”一边高声打着招呼,一面回头吩咐身边随从迅速去打开城门、安排粮草和大军进城驻扎诸事。而胡林汕自己也快步从城头下来,亲自到城门外迎接右相文天祥一行。

    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风雨飘摇之中的大宋在蒙元大军的步步进逼下连连败退。自新皇赵昰即位后,数十万文武百姓一路败逃,现在总算是暂时在福州落脚得到了数月的喘息之机。

    福州的朝廷暂时得以喘息片刻,可是身处江南西路赣州总领军民拼命阻击蒙元追兵的大宋观文殿大学士、右丞相文天祥却刚刚败退至福建漳州城内。

    正月里,元军追兵在大元江南西路宣慰使李恒的指挥下攻破汀州,这也让文天祥不得不再次将自己的帅帐又一次的后撤。

    年轻时的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素来以丰姿美仪著称。可连年来操劳国事下的殚精竭力和这数年来率领军民与元军的无数次搏命交锋,让这位忠心耽耽的能臣在此时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上,已经是额头皱纹深布、脸色青黑两鬓斑斑了。

    与迎出城外的漳州知府胡林汕一番寒暄后,文天祥一脸疲惫却强打精神与胡林汕一起安排兵马驻营诸事。

    如今国运惟艰,蒙元势大铁蹄席卷中原,不过好在大宋朝廷在江南士绅百姓的眼中却仍然是天下正统。得知大宋右丞相领军到此,漳州城内外的百姓士绅们毫不犹豫的纷纷将家中积存的米粮和各种用得上的军需物资送到了府衙再由胡林汕组织漳州府的差役按需分配至军营驻地。

    虽说是近万人的兵马,可是在胡林汕的组织安排下却在短短的半个时辰里就让一路奔逃的兵士们都吃上了热乎乎的饭食,等到军卒们吃完饭来到休息的地方简单的被褥也分发到了将士们的手中。

    看到漳州城内的差役百姓在知府胡林汕的指挥下如此迅速的将近万军队的所需安排的井井有条,文天祥也不禁对胡林汕的能力另眼相看,在乱世里能将一府政事打理的这么稳当,这位胡知府是位人材啊。

    “胡大人治下有方,若是有朝一日朝廷恢愎,本相定当向皇上举荐贤材啊!”文天祥一边微笑着夸奖胡林汕,一边与胡林汕一道回了漳州府衙休息。

    静坐在漳州府衙内的书房中,与胡林汕一番长谈后,把目光从挂在书房墙上的地图上收回来,一手无意识的轻抚着已经斑白的长须,哪怕再怎么心志坚韧,文天祥还是忍不住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这些年来,数次的兵败逃亡险死还生,可是大宋的国事却仍然看不到一丁点起色。漳州城离福州并不远了,如果不能尽快的收复赣州以与漳州互为犄角组成一道牢固的防线,组织起一支兵强马壮的军队,恐怕朝廷在福州的安稳日子就又要到头了。可是盘算着现在自己手中掌握着的残存兵力,文天祥却再一次长长的苦叹了起来。不到一万人的残兵败将,军备残破兵器奇缺,军心焕散,别说反攻赣州了,如果一旦元军追至根本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啊。

    民心可用,物资也暂时得以补充,希望皇天庇佑,如能在这漳州多休整些时日,招募勇士重整军心反攻赣州也未必就不能成功。

    坐在书房内想到此处,压下心中颓废之意,文天祥重新振作精神,命侍卫召集文武部下开始筹备召募兵卒、收集粮草和兵械诸事。

    (本章完)

第2章 逃难皇帝() 
福州城人口众多,经济极其繁荣,为宋朝六大名城之一,人口超过六十万,仅城内人口即超过十万。不仅农业高度发展,还是整个大宋造船业的中心,可以说得上是货通四海、富甲一方。

    原本因为元军的步步进逼应该一片萧条景象的福州城,却随着朝廷迁居而畸形的更显喧嚣繁华了。原本就热闹非常的福州城内如今在大街小巷里不时的就能看到身着朱紫的高官显贵和身跨骏马顶盔贯甲的军中将领。而追随朝廷一路南逃的无数豪门世家更是让福州城越发显得拥挤不堪。

    好在如今主持福州城内外政事和防务的太傅、录军国事张世杰大人和左相陈宜中、枢相陆秀夫大人皆是干练能臣,而禁军统领江万载父子治军有方,一万兵甲森严的禁军将士们有效的维持着城内的秩序,否则这福州城就乱的不成样子了。

    即便如此,除了随身的家人和财货,身边只剩下五七个忠心下属的知府、剌使依然满大街随处可见。仅剩下寥寥十几二十个忠心亲兵的将领也同样在到处托人找门路希求能得朝廷重视,重新求得委任再领取些银两、兵备以期重整军伍东山再起。

    朝廷迁居福州,城内一万禁军不说,城外还驻扎着数万各地汇集而来的勤王大军。虽说是让城内外的老百姓们感到不胜烦扰,不过有一个好处却是不容否认,那就是原本城内城外为数众多的混混们全都夹紧了尾巴藏到了各自的窝内不敢露头。

    福州城内的普通百姓们在见到了寻常几辈子也不可能见识的无数高官显贵备受折腾之余,却是不用再受这些二流子们的骚扰了。

    此刻福州城北门外不远处的一处贫民聚集区内,一条狭窄杂乱的小巷子里,一处门脸不大的小宅子里现在正聚集着五个十七八岁上下的青年。全是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年轻汉子,只是脸上却都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丝市井气息。而明显是五人中头领的青年,脸上那一条自左眉梢斜下来到嘴角的刀疤让本来勉强算得上英俊的脸庞平添了一股凶厉气息。

    这五个青年都是原本在福州城内有名的小混混,平日里仗着身强力壮欺行霸市自在惯了,眼下却是只能窝在老大家徒四壁的老宅子里猫了起来。无事可做的兄弟五个,也只好弄来了一点小酒,将就着配些花生米和白菜萝卜喝酒解闷。

    兄弟五个边喝边聊,自然就把话头全聊到了如今城内的朝廷和城中诸多官将身上。因为在城中禁军的压制下只能闷在家中,一众小混混们不由的就将一肚子怨气撒在了禁军身上,边喝边骂的闹腾开了。

    听着身边四个兄弟们骂骂咧咧的混话,坐在上首的刀疤脸青年却只是沉默着一言不发。等到四个兄弟觉得有点奇怪都把视线转到自家老大头上时,刀疤青年仰头干了杯中酒忽然站了起来。

    眼神明亮的从四个兄弟脸上一一扫过后,刀疤脸青年沉声说道:“兄弟们,乱世出英豪,咱们兄弟在这福州城内的好日子是过不成了,不管是这朝廷在这城里长久的呆下去也好,还是蒙古人的追兵过来也罢,咱们再想像从前一样在城里过自在日子怕是不成了,你们都想过以后要怎么办没有?”

    听了老大的话,四个原本就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又能有什么好见识,你一言我一语的胡说了一通,却是连投靠蒙古人的建议都冒出了好几回。

    “呯”的一声,刀疤青年将面前的酒杯用力的摔在了地上,随手一个大嘴巴子就甩在了排行老三的青年脸上。

    “老三你他娘的说什么混话,咱们平日里是算不得什么英雄好汉,偷鸡摸狗的欺行霸市的事谁他娘的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