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906章

第三极崛起-第906章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到莫洛托夫密电,斯大林脸色变了,美国人果然和中国人搞在一起,中国已经计划在库页岛建省,如果再拖下去,事情会非常麻烦,他立刻授意莫洛托夫,可以让步到黑龙江!

    其实黑龙江才是中国的底线,外兴安岭是争取,不过国际形势对中国有利,巴黎峰会并未被美国终结,首轮会谈已经取得成果,参会各国一致同意,在六月初,举行十二国首脑会议,确定南欧、亚洲和大洋洲自由贸易圈协定。

    在听到莫洛托夫用颤抖的声音说出割让黑龙江以南地区的话后,陈老总临时起意,决定继续施压,他和顾维钧低声说了几句,起身便走了。

    莫洛托夫有些目瞪口呆,不知道为什么,顾维钧看着他良久,说道:“莫洛托夫外长,你张口闭口割让,让陈部长想起爱辉条约。”

    听清楚翻译说出爱辉条约几个字,莫洛托夫脑袋仿佛被巨棒狠狠打了一下,疼痛无比,看来,中国人是不拿回外兴安岭不罢休了。

    五月十日,斯大林在华沙意气风发,华沙条约签订,除了南斯拉夫,所有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都同意建立军事一体化,并允许苏联驻军,这可是一次锐利的反击。

    然而,第二天,还未返回莫斯科,斯大林接到国内传来的消息,中国的远程喷气式轰炸机,在叶卡捷琳堡投下传单,白天、无护航,空军拦截失败!

    消息让斯大林懵了下,但让他更加发懵的是,华沙本地也有中国的消息,五月九日,中国再次进行了核试验,五万吨当量,这次可是明明白白的飞机投掷!结合国内消息,斯大林明白了,中国人威胁重新开战。

    他立刻飞回莫斯科,向莫洛托夫询问,在回电中,莫洛托夫告诉他,中国外交部通知他准备停止谈判,并在次告诉斯大林一个新消息,五月十一日,中国对外公布了大地一号远程弹道导弹实验结果,从赛尔乌苏发射的导弹,飞行了一千五百公里,落在中国南疆省的沙漠中。

    这个节骨眼上,真真要了斯大林的命了,一旦中苏战争重开,他只有调集大军应对,如果中国人动用一切力量打进来,哪怕只是前进一百公里,很多国家就会担心苏联没有能力保护他们,要是核弹,恐怕直接就会让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苏联核弹也到了最终组装实验阶段,美国人不会无缘无故投掷核弹,半年后,苏联核弹爆炸,什么都不怕了,但现在怎么办?中苏战争没结束,中国人随时都有可能投掷核弹!

    这一刻,斯大林确实后悔,低估了中国的实力,造成现在的困境,难道除了退让,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临时政府和联合政府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事情不用再商量着办了,接手国防部,彭老总大刀阔斧加速整编,他知道需要裁撤的大量是己方军队和起义部队,原蒙疆军队经过和谈时的精简,留下的都是精锐,他要做的,就是以原蒙疆军队为基础,进行混编。

    赵子赟已经搭好框架,剩下的就是往里合理的放东西,既然国防部已经成立,下属各机构也由三方人员构成,还有什么难办的,利用中苏停火这个机会,他强行推动北部军区整编,大量人员进入贝加尔湖地区,同样,很多人也离开此地,到了五月,彭老总硬是将北线大军整编城北部军区十二个师和三个集团军。

    二十七个师的兵力不过三十多万,比曾经集结的五十万大军少多了,但不管是陆军部,还是北方军区司令部,心里却有底多了!

    叶启杰现在手里有八个重装装甲师,一个坦克团和两个装甲团编制不变,陆航团也是一样的,火炮团比机械化步兵师多自行迫击炮营和反坦克营,防空团多一个地空导弹营,火力相当强横。

    三个集团军则各有千秋,萧克第一集团军有一个重装装甲师,四个装甲步兵师,是地面快速突击集群,陈明仁的第二集团军有两个空降师和三个空中突击师,属于战略空中突击集群,陈铁第三集团军有三个装甲步兵师和两个空中突击师,属于空地配合快速突击集群。目前,三个集团军都配属北方军区,叶启杰在与布塔其?朝克、周士第谈论起手下大军时,说他可以一路打到莫斯科!

    这话不算大话,只要制空权在手,后勤保障,没人相信苏军能够挡住这三十多万人。

    当然,机械化的缺点就是后勤相当庞大,为此,这一线被俘虏的苏军几乎全部被调过来,修建库伦到买卖城的铁路和公路,精简下来的人员也没有立刻送回去,作为守卫部队,监督苏军俘虏修路,有己方工程人员机械帮忙,苏军俘虏的日子不算太苦,不过一天也得劳动十二个小时以上,叶启杰才不管什么战俘条例,只要不杀人,不虐待就行,他的话很简单,别和我说战俘,说路!

    后来有文件曝光,在二战结束到中苏战争结束这段期间,赵子赟迫使超过五十万的日本和苏联战俘进行了艰苦的工作,中国北方有很多道路和资源挖掘都是这些人做的,其产生的价值不会少于一亿中国元。

    战俘问题,毛公等人一开始选择了回避,只是提醒赵子赟别太过了,直到临时政府成立,这件事才慢慢纳入正轨,进入遣送程序,不过此时,苏联和日本战俘,已经修建完库伦到买卖城的公路、铁路,远东大量被炸毁的桥梁,以及通往一些战略要地的公路,甚至修建了从延吉到伯力的复线铁路,挖出的矿石、煤炭,则不计其数。

    话说回国防部,完成北方军区和三个集团军的混编组建之后,彭老总让国防部宣传部门对外展示了一系列照片,告诉国人和世界,中国强大的国防军正在形成,中**队的融合非常顺利,今后再也没有中央、地方之分,只有国防军!

    看着北方军区地面钢铁洪流,天上直升机翱翔的远景,任谁都觉得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坚强后盾,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当然,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中国当下仅有的最强战力,有些师还在痛苦磨合和训练,不过谁管?民众只知道整编军队超过一百五十万,其他军区不会差太多,这百万大军,难说可以横扫世界。

    在公布了海军司令部设置之后,国防部公告了海外战区司令部建立,司令部设在台湾新竹,大名鼎鼎的第一师为海外军区直属部队,除此之外,海外战区还有四个旅的编制,主要是驻守济州岛、缅甸皎漂军港,以及未来有可能的釜山军港。同期,空军部队曝光,空军北方战区司令部设在赛尔乌苏,下辖第一到第五航空军,南方战区司令部设在广西玉林,下辖第六到第十航空军。

    至此,除了战略司令部和两个集团军外,国防军已经亮出了大部分家底。

    中国人秀肌肉,莫斯科压力巨大,从中国国防部公布照片的意图上看,其北方大军已经做好了进攻准备,天火喷气式轰炸机肆无忌惮的在苏联很多城市投放传单,怒斥苏联的侵略行为还不怎么,但在叶卡捷琳堡投下一个重达一千公斤的铁质炸弹模型,让很多苏联高层心惊肉跳。

    这暗示什么不用多说,政治局会议建议终止战争的声音多了起来,斯大林脸色阴沉,不过,他心里压力小很多,至少不会因为结束战争,让他的地位受到威胁。

    在中国给出终止谈判最后期限前一天,五月二十九日,莫洛托夫在会议上向陈老总提出,苏联割让外兴安岭以南地区,以此来结束双方的战争。

    按耐住心中的狂喜,陈老总淡淡道:“包括库页岛吗?”

    “包括。”莫洛托夫心如刀绞,他是第一个割让领土的苏联外长,耻辱将伴随他一生。

    “莫洛托夫外长,我还是要更正你说的话,是归还,不是割让。”

    事到如今,那里还在乎什么割让和归还,只是莫洛托夫咬牙不肯回应。

    “这是原则,不能改!”陈老总脸色严厉起来。

    莫洛托夫叹口气,斯大林只是说结束战争,外兴安岭为界,割让还是归还没有明确,他点点头同意了,不过强调,外兴安岭很长,范围大,希望中方不要在这上面做文章。

    能拿回来就好,陈老总当然不会做文章,他立刻拿出地图,“外兴安岭东,以乌第河为界”

第1195章 理顺军工() 
看着早已画好界限的地图,莫洛托夫苦笑,对方是早就想好了,不过还好,确实没做什么文章,否则顺着外兴安岭,一路上去,连勘察加半岛都是人家的了。

    “那其余地方,贵国是否撤离,回到原先的边界?”莫洛托夫小心翼翼问道。

    “自然是要撤回的,我们又不是侵略者,莫洛托夫外长,如果确认归还我国上述领土,我方将放弃战争赔偿。”

    闻言,莫洛托夫又是苦笑,这还是恩惠了?

    花了两天时间,莫洛托夫和陈老总就边界划定及撤军问题,战俘归还问题一一达成一致,六月三日,双方正式签署了这份被称为远东条约的终战协定。

    消息传出,这个锅炸的就比较大了,回归国土最大的是外蒙不假,但远东滨海地区是失去更长时间的国土,和外蒙回归还有本质上不同,那木海扎布大醉不起,近卫集团军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作为蒙古族人,他自豪。

    能从苏联人手里夺回失去百年的国土,民众看到了一个大国的崛起,一个梦想中华出现,这个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可以付出所有的一切,消息让中华大地沸腾到一百多度,比二战结束、内战结束还要让人兴奋,这个消息,也彻底击垮了抵达美国的老蒋,他知道,今生再也不可能翻身,赵子赟将会是超越神的存在。

    回想这些年,赵子赟从一个毛头小伙,硬是建立了华夏千百年来最大的奇迹,老蒋长叹一声,叫来小蒋:“给临时政府,发一份贺电吧。”

    小蒋吃惊的看着他,良久点点头,走了出去,这一刻,他发现他叱咤风云的父亲,老了很多。

    六月八日,毛公和顾维钧动身前往法国,出席巴黎峰会,这一次,是临时政府首次以一个国家的名义,参与世界性的会议,也向世人宣告了,临时政府国家主席,是最高领导人。

    世界各国,也由此看到中国的国家政权开始步入正轨,一种有别于各国的联合政府共同执政模式首次出现,她能否良好运转,并成为一种新的国家管理机制,还不得而知。

    当然,除了这种重大国际会议,从临时政府透露出来的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国家管理和国际事务,应该是总理府为核心的,因此,除了关注巴黎峰会外,外国媒体仍然紧盯着周公和赵子赟领导的总理府。

    从目前的情况看,赵子赟并未显露出更偏重何种事务,而周公则很明显偏重内政和外事,很多人猜测,赵子赟才是临时政府中的主导者。

    其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国内事务太过繁杂,尤其是很多事情还未理顺,周公和赵子赟商量后,决定由赵子赟花大力气把一个个环节理顺。

    这首先需要理顺的,便是军工,事关国家国防基础,不理顺影响极大,在毛公前往巴黎之后,赵子赟召集了全体军工的秘密会议。

    首要讨论的,便是竞争还是集中,不管是原蒙疆,还是延安,其军工都是集中制下的任务分配方式,这有助于力量的集合,但缺乏创新动力,赵子赟考虑的是形成竞争机制,不过遭到王卓然等人的激烈反对。

    反对的理由是拆分形成的竞争机制,在现在依然可以建立,军工不同于其他工业,生产等方面不能随心所欲,既然生产不能形成竞争,拆分的结果反而会造成力量的分散。

    叶弼亮支持王卓然的说法,他认为赵子赟设想的竞争体现在研究方面,如果拆分军工,生产和研究兼顾,会造成非常大的浪费,他提议,通过建立多个研究机构,来形成竞争。

    参会的除了原蒙疆军工高层人员外,还有延安的沈鸿、钱志道、刘贵福、刘鼎,以及内战结束后,意外被邀请到张垣的李承干、俞大维、郑家俊、庄权等人。

    某种意义上说,曾经的三方人员能够在这里开会,不仅仅是人才济济,也是军工史上的奇迹,只是其他两方的人员都没太说话,只是看着原蒙疆的人在争执。

    “我等被邀请参会,不好说什么,若要说想法,感觉还是卓然兄说的有些道理。”在被赵子赟询问有何想法时,曾经的兵工署长俞大维表达了看法。

    此时赵子赟才注意到延安和原南京的这些人基本没参与讨论,他笑了笑道:“邀请诸位参会,不是来听听的,未来中国之军工,要仰仗诸位的。”

    闻言,李承干吃了一惊,忙问道:“赵总理的意思是,我等还能从事军工?”

    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