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亚夫眨一下眼睛,思虑缜密地说:“从孝道来讲,这是大孝的体现;从军事角度来说,这是一条不平常的甬道。”
“此话怎讲?”皇上眼睛里流露出惊异的神色。
“如果甬道一旦修成,梁国的骑兵朝发睢阳,夕至长安,京城尽在囊括、掌控和倾覆之中。”
“呃,朕明白梁王的用意。”周亚夫的话提醒皇上,他倒吸一口凉气:老三呀,老三,你表面上说尽孝道,实际想给朕来突然袭击,你真能生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看来得尽快让你回到封地,省得在京城兴风作浪,招惹是非。
等群臣走后,皇上拿定主意,拿起朱笔,在竹简上批示:卿孝敬太后,诚意可嘉,然修筑甬道,耗资亿万,烦扰天下过甚,朕以为不妥。卿在京逗留时间较长,有违祖制,宜早返封国,教化民众。
写完后,皇上看了一遍,没发现错误,派遣使者拿着诏书,到梁王的行宫宣读。
梁王接到诏书,犹如五雷轰顶,顿时傻了。等使臣走后,他拿起诏书,狠狠地摔在地上:“为何孤的运气总是这么差?”
正在烦躁不安之时,两个谋臣公孙诡、羊胜走进来,看到地上的诏书,慌忙捡起来,粗粗一看,也是嗟叹不已:好好的一条计策,直接被皇上扼杀于摇篮之中。羊胜看着梁王的脸色,气愤地说:“咱这个计划理由冠冕堂皇,可谓天衣无缝,为何皇上直接否定?而且否定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理直气壮。这中间到底发生什么?到底是谁在给皇上出谋划策?”
梁王突然醒悟,说一声是啊,到底是谁坏了孤的好事,快派人去查,查个一清二楚。
带着这个问题,两个谋臣走出王宫,托人去查,很快查清。他们急忙返回宫中,把情况禀告梁王:“臣等已调查清,是袁盎、周亚夫等十几个大臣出的馊主意。”
“袁盎,周亚夫,孤与你们势不两立。”梁王听说两次计策,均被袁盎、周亚夫中间作梗,而被皇上取消,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亲手杀了二人。
公孙诡看梁王的情绪坏到极点,心想这样下去不行,这样下去会坏大事,尽管这两次计策都是他谋划的,他也痛恨不已,但理智告诉他,还是要从长计议:“小不忍则乱大谋,大王还是暂时忍耐为好。”
“是啊,诏书在此,谁敢违背?只好退一步。”
听着两个谋臣的劝告,梁王逐渐冷静下来,气哼哼地说:“让下边准备一下,几天后返回睢阳。”
在即将离开长安的几天里,梁王拜别窦太后、皇上和长公主,当然了,他忘不了在太后处说周亚夫一通坏话,说周亚夫狷介傲岸无人臣礼、见死不救用心险恶等等,太后在他的多次唆使中,对周亚夫形成很不好的看法。
一切处理完毕,梁王怀着满肚子烦恼,领着自己的随从,离开长安,怏怏而归。
第340章 心思缜密()
其实,梁王在争夺太弟位之前,韩安国曾告诉他,长公主与王娡联姻,目的为了把刘彻推到太子位,好让阿娇当太子妃。
在京城的日子里,梁王亲自参与刘彻与陈阿娇的婚礼,婚礼隆重热闹,考虑到皇帝与长公主的关系,他上了两份同样的厚礼,一份是皇十子刘彻的,一份是外甥女陈阿娇的。
刘荣被废之后,梁王也知道皇上的心思在皇子身上,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了实现帝王的伟大梦想,他多次进言窦太后,想让皇上与他订立兄终弟及的约定。梁王的想法当然与皇上、与长公主的想法矛盾,不仅皇上不同意,而且长公主也不支持。这是他不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最后不得不怀着怅惘的心情,灰溜溜离开京城。
梁王走了,但太子位仍然空缺,花落谁家?谁主沉浮?在谜底揭开之前,人们都在拭目以待,其她的嫔妃也有眼红眼热的,也有用尽各种手段争取,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皇上为何不急于揭开谜底呢?因为他知道,太后在这件事上有她自己的想法,对他执意要立儿子心中不痛快,一部分大臣对他废黜太子刘荣心中也不是很痛快的,这其中有手握兵权的周亚夫,有影响巨大的太子太傅窦婴,周亚夫持反对态度,窦婴干脆采取不合作态度,跑到蓝田终南山别墅息病假,还有相当一部分诸侯和大臣,尽管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心中想什么,只有天知道。
皇上经过六七年的历练,已成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为扫清障碍,保证刘彻顺利登上太子之位,皇上觉得有必要改组朝中的阁僚。
在皇上的心中,周亚夫是一个有能力统率百万之兵的军事奇才,叱咤风云,纵横驰骋,临阵决战,无人能敌,真乃一员良将。同时,皇上发现他性格耿直,脾气较大,捋龙须,逆龙鳞,爱犯上。细柳营驻军既是治军严明的典范,也是顶撞上司的最好见证,幸而文帝豁达大度,眼光独到,不仅没治他的冒犯,反而把他擢拔到车骑将军的重要位置,临死前叮咛皇上:要在国家发生战乱时重用他。他是一个优点明显,缺点也很明显的人,对于他的优缺点,皇上非常清楚,扬其长,避其短,格外包容。但他毕竟掌握全国最高军权,皇上的安危取决于他一念之间,万一他在关键时刻反水,历史将重新改写。
现在是国家太平时期,皇上不需要太尉,也能直接掌控军队。如何使周亚夫丢掉军权而不闹情绪?这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有现成模式:明升暗降。当初灌婴从太尉升至丞相,废除太尉之职,就是采取的这个模式。
到了二月份,皇上想成熟,决定免去陶青的丞相。陶青看皇上主意已定,知道辩解也是无谓的辩解,不如顺水推舟:“陛下,臣任丞相以来,愧无建树,幸蒙陛下包容,得以滥竽充数数年。”
尽管陶青建树不大,但比较听话,一切唯皇上马首是瞻,从来没有逆龙鳞的行为。在即将免职之前,皇上还是给他留了一些颜面:“卿体弱多病,难以胜任丞相之职,免职之后,回去颐养天年,延年益寿。”
“谢陛下。”陶青磕头谢恩,然后退回原位。
皇上看了周亚夫一眼,平静地说:“卿平定叛乱,立有大功,也该升官,你就当丞相吧。至于太尉一职,朕以为暂时不设为好,朕先管上一阵子再说。”
周亚夫先是一惊,从他封侯到现在正好八年,完全应了相士许负的预言,难道冥冥苍苍中定数难改?他在惊讶的同时,心中还是比较高兴的,毕竟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看皇上正朝他微笑,赶紧跪下来,磕头谢恩:“臣谢主隆恩,只是臣性情愚直,说话难听,屡惹陛下生气,恐难胜任。”
皇上微微哂笑道:“卿才能高是不假,脾气大也是真,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卿也不能求全责备,朕对卿是信任的,倚卿为长城,畀予重任,要扬卿之长,避卿之短。望卿一展胸襟,燮理阴阳,调教天下,外御强敌,内抚百姓。”
“臣唯有肝脑涂地,方能报答陛下知遇之恩。”周亚夫明白,由于自己在废黜太子刘荣的时候反对态度坚决,皇上害怕他作乱,因而采取明升暗降的手腕,削掉他的兵权,以确保帝位不受任何威胁。尽管他在战场上机诈百出,无所不用其极,但他对皇上从来没有异心。他觉得看透不能说透,这句话无论如何不能说出口,说出口就犯傻了,另外没有必要为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辩解。想到这些,他磕了几个响头,一表忠心。
大臣方面做了妥善的安排,但母亲的心结并没有完全解开,为赢得窦太后的支持,皇上与长公主商量,决定由她出面,与太后作一次长谈。
长公主带着使命,坐车来到长乐宫。自从太子刘荣被废黜,栗妃被打入冷宫,她的心情非常愉悦,常常想:栗妃呀,栗妃,如果不是你当初心胸狭隘,刻薄歹毒,给本宫对着干,你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累及自己的儿子,活该!后来,她看到梁王怂恿窦太后,要立他为太弟,心里埋怨太后:一心扑在小儿子的身上,真糊涂,必须与皇上站到一块,不能让他实现心愿。由于皇上和大臣的反对,由于窦太后的觉醒,这中间当然包括她的作用,梁王什么也没有得到,灰头灰脸离开京城。她的心头猛然放松,真想跑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扯开喉咙,纵情歌唱。
当长公主熟悉的脚步声在窦太后的寝宫响起,窦太后脸上的皱纹绽开笑了:“宝贝女儿,你是上天赐给哀家的使者,曾给哀家带来无限的快乐。来,坐在哀家的身边。”
长公主坐在母亲的身边,拉着她的手说:“母后,女儿虽不能像长弟君临天下,统御万民,虽不能像小弟镇守藩国,雄踞一方,但女儿能守在母后的身边,帮你说说知心话,享受人间的天伦之乐,岂不是其乐陶陶?”
窦太后满足地说:“看见你们姊妹仨出息,哀家心中说不出的高兴,先帝若知道的话,定会含笑于九泉。”
“母后对二弟的事想通了吗?”
“哀家早想通啦,哀家疼爱阿武,可也没想伤害皇帝,你们都是哀家身上掉下来的肉,只要过得平平安安,哀家才会放心。”
“既然阿武所谋不成,母后是否考虑过,长乐宫哪位皇妃更适合做皇后?哪位皇子更适合做太子?”
“哀家不愿意考虑这些事,皇上说是谁就是谁吧。”
“这么大的事,母后不满意可不行。”
窦太后掰起指头,数着说:“栗妃吧,外表漂亮,但心胸太狭小,已成往事,不说她了。”
一提起栗妃,长公主掀起鼻孔朝天,嗤笑说:“栗妃徒有其表,其实是个蠢货,罪有应得。幸亏皇上及早发现,掉头快,否则的话,大汉历史将会出现第二个吕后,将会重演‘人彘’的故事。”说着,她故意问道:“程姬、贾夫人和唐儿如何?”
“差强人意啊。”窦太后摇摇头。
“王娘娘如何?”长公主稍停片刻,明知故问。
“女儿好眼力嘛,王娘娘颇识大体,与人无忤,誉满后宫,当然是最佳人选。再说,皇十孙刘彻聪明透彻,又有梦日入怀、高祖托梦的吉兆,如今成了你的乘龙快婿,哀家还能说什么呢?你心里的那些小九九,哀家心明如镜。只是”
“只是王娘娘在入宫前,已经嫁人。母后,不是女儿说你老人家,人家这个伤疤,你数叨多少遍了,老祖母在伺候高祖前,不也是魏王豹的妃子吗?都什么年代,还在追查人家卑贱的身世,英雄不问出处嘛!”
窦太后毕竟经历吕后、文帝两朝,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再说了,长公主是谁呀?是她的亲生女儿,不相信女儿,相信谁呀,想到这些,她满脸含笑说:“丫头啊,看得出,是皇上让你来征求哀家的意见,你们两个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不过呢,你们的儿女结成亲,也是亲上加亲,珠璧联合,成为大汉朝最美满的婚姻。哀家没有理由反对皇上,你告诉皇上,不要犹豫,抓紧办理。”
长公主握着母亲的手,激动地说:“母后,你真是一位伟大而又圣明的母后。”
母女谈话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长公主见到皇上,把经过说明,皇上高兴地说:“只要母后点头,下边的戏好唱了,不能因为这件事让母后心中不如意,咱做儿女的难免会落下欠考虑的名声。”
“陛下考虑周全。”长公主不得不佩服皇上心思缜密,驾驭全局的能力越来越强。从皇宫里走出来,忘不了顺路跑到绮兰殿,给亲家母王娡通报一声,王娡连声夸奖她做得好,此时的亲家母各有所需,关系亲密无间。
第341章 一荣一枯()
一切按照皇上的意志向前进行,到了四月份,又是一个郁郁菲菲、香气四溢的季节,皇上觉得一切都水到渠成。
乙巳日,曾经为了个人荣华富贵而不惜抛弃丈夫和女儿,在宫中长袖善舞、与人为善、深得皇上宠爱的王娡,顺理成章被立为皇后,二十天之后,也就是同月丁巳日,她的儿子刘彻被立为太子,儿媳陈阿娇被立为太子妃。
选择谁来辅佐太子?皇上动了一番脑筋,他首先挑选为人敦厚、忠实可靠的中尉卫绾为太子太傅,挑选学问渊博、满腹经纶的兰陵人王臧为太子少傅,曾参加过平定七国叛乱战争的陈人郑当时、北地著名将军公孙浑邪的儿子公孙贺为太子舍人,濮阳人汲黯、司马安为太子洗马。
风云变幻,世事难测,短短的几个月,形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薄皇后被废黜,栗妃被幽禁,刘荣太子被废黜,梁王争取太弟位功败垂成。
很少有人能想到年仅七岁的刘彘,后来被皇上改名为刘彻,能在众多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