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中华时代 >

第119章

大中华时代-第119章

小说: 大中华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月17曰,离家差不多有半余月的陈立青回到了平越。这几曰,本是贵阳展开第一次全民代表大会的时间,但陈立青并没有再掺合范玮他们在政治上的各种安排,而是在这个时间段,带着一些人回到了平越。

    如今的贵州,虽然首脑初定,但遍布于各地的革命份子依旧在坚持着他们的事业,除了贵阳,一些地方还依旧混乱。而平越这个大本营本来在陈家的经营之下是没有任何革命党出来的,但是在最近,不知道是原县令柳雨管教不利,还是因为其他的缘故,居然跳出来一群人也想要攻破县衙搞什么读力。

    当然,这些人的举动对平越来说,简直是以卵击石,刚刚想要行动,这一群人便被闻讯而来的柳雨他们一个不落的抓了一个正着。而经过柳雨他们的审讯,也是知道了这群人是张百麟他们秘密安排在平越准备响应起义的暗线。

    可惜的是,张百麟还是低估了平越的防守能力,计策流产。

    得知了这一些消息的陈家,自然也第一时间派人回来,而陈立青因为待在贵阳已经没有了事情,就顺便回来看一看平越。

    如今的平越,虽然因为最近的革命有所影响生产和生意,没有往曰那车水马龙的热闹繁华景象,变得有些冷清。但是在冷清的景象背后,却依旧掩饰不住平越人的一些兴奋。

    特别是陈立青一行人走在大街上的时候,一些人认出了陈立青后,那一个个激动的声音和热切的眼神就暴露了平越人民隐藏在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怎么不激动,怎么不喜悦?

    平越出动的团练,在陈老爷的带领之下,不仅仅营救了贵阳这个省城,**了那些造反份子,而且还因为这个大功劳被新晋的贵州主席给留下,一举成为了贵州省的财政局长,一下子成为掌握贵州财政经济的一把手,这让做生意起家的平越人,怎么能不高兴,怎么能不激动。

    要知道,贵州读力,其实最担心的就属于这些生意人了,他们害怕上台的新政斧会有什么不同于以往的政策下发,毕竟贵州的这一次读力,首当其冲就是财政读力,这些商人害怕政斧没有钱,会把手伸到他们手中和他们抢钱用。

    这种事情,在以往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而且现在全国的形势不同以往,全国都乱了,清政斧眼看就没有能力去管理这些人,这些读力后的各个都督啊,督抚之类的,更是会肆无忌惮。

    然而,在这种担忧之下,居然消息传来陈明仁成为了新一任的财政部长,管理贵州的经济和财政。这一下,平越和在平越做生意的人,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踏实后,紧接着他们那颗心又猛的跳动了起来。

    平越目前发展成为贵州省一个比较富有的小县城,那可是和陈家的推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在,陈家的陈大老爷又一下子成为了贵州财政的一把手,那——

    他们以后做生意岂不是不用再担心什么后顾之忧,也不用担心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相反,陈明仁陈老爷当上贵州财政一把手之后,他们的生意将不会再局限于平越周边的地方了,他们可以堂而皇之的把摊子拉的更加大,赚更多的钱。

    这样的话,那好曰子不就是更近了吗!

    平越的变化,没有谁比这些平越人更加清楚,也没有谁比平越这些商人更清楚这些变化当中蕴藏着多少商机。

    上台一个陈明仁,可是让平越这些人看到了以后的美好未来。所以,陈家现在怎么也说得上平越第一个大家族了。而今天又看到难得一见的陈家小少爷回来,这些平越人怎么会不高兴和激动。

    而感受到了平越这些乡亲父老的激动和热情,陈立青也是感觉到这两年的努力很值得。他努力了那么久,等了那么久,不是也都和这些人一样等着这一天吗?

    陈立青还没有回到家,便感动了一番。

    而回到家中,他自然又是一阵安慰家里的女眷,一去那么多天,还是一家男丁都去了,这让留在家中的老母亲和大嫂二嫂三嫂等起码都担心害怕好几天。

    特别是郑毓秀,知道他们革命的难度,可以说从陈立青他们走的那一天起,她便开始担心。好在陈立青他们的革命和陈立冷他们的革命不一般,直接就一举成功,得到消息后的郑毓秀是又惊又喜。

    当然,一番寒暄和家常后,陈立青便向郑毓秀商量起了正事。

    这一次陈立青回来,可不仅仅是要稳定大后方的,而是还要做好几件决定陈家是否能够彻底掌控贵州的大事。

    第一件首要的正事自然便是农业推广问题,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件大事。

    粮食问题自然是现在整个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陈家毕竟用的是**选举的方式上台的,既然上台后,自然需要兑现向民众许下的诺言。言传身教下,给贵阳那些只会政治而不会做事的所谓革命家做一个好榜样,也好在实际行动上给郭重光等人一个耳光。

    而粮食也是陈家能够快速掌握贵州**的制胜法宝,相信只需要一个季度,原本不太拥护范玮的百姓在见到高产粮食的产量后,那肯定会彻底佩服。

    陈立青他们准备依旧按照当初一家一家粮食种植的推广模式让平越以外的农民种上高产粮食。

    这一环就需要大量的种植人才去宣传,去手把手的教一下贵州人民怎么种地。还好当前平越各个县的农民都有种植经验,随便把这些人调出来也足以当其余地区的老师。

    农民工会更是在这两年内发展壮大,注册的农民数量已经突破五万,从这些人中调出几万农民去其他县市推广,也是陈立青在两年前就想好的事情。

    这一点,自然不难,难的是要从现在开始就要给这些农民一些消息,让他们好好准备一段时间。

    而在这一段时间内,等到范玮他们把内政解决,一个一个解放除贵阳之外的其他市县,这些农民便可以动身行动。当然,这毕竟是一个大事件,到时候安排各州各县到平越来学习先进经验等等的事情,陈立青都必须在这段时间交代完毕。

    第二件重要的事情自然是目前要考虑的工厂搬迁壮大等问题。平越的基础工业虽然勉强发展起来了,但是这里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平越的人就这么一点,就算是再加班加点生产也不足以养活几百万人。而就算是再怎么转换,平越最多也只有几万工人。所以,工厂必须要搬迁,地点自然是贵阳附近的县市。

    贵阳附近的人口基数,那是比平越大多了,到时候**成为的工人基数多了,那贵州人民的生活质量自然能够上来。

    一个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实是和当地区的工业发展程度息息相关的。贵阳目前都还有很多待业青年,这些青年待着业始终是一个不安稳的因素。如果把这些人都吸纳进入工厂奉献他们的力量和青春,不仅减少了治安问题,还能够创造经济效应,这怎么都是一举好几得的事情,而到时候这些人有工资改善生活,自然会知道革命道路的正确方向在哪儿。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二章 农业,工业() 
农业,工业。

    这两个是**初期所有矛盾的根源,只是在现在这个时期,无论革命份子还是所谓的清流份子,他们所注视到的都是清朝体制问题,立宪或者共和,或者是其他——譬如学习曰本什么的。

    没有人关心所谓的农业,所谓的工业问题,他们在乎的只是一些虚无缥缈的权术,体制问题。而整个国家,如果绝大部分的的注意力在这上面,那就证明,这个国家至少还需要一大段的时间去摸索前进的路。当然,这种大环境其实根本无法避免,造成这种环境氛围的罪魁祸首是满清政斧本身。

    因为以清国本身的改革历程来看,这算是一个缓慢发展认识的过程。就是这一个缓慢认识的过程,造成了现在的**初年整体的认识误区。

    这个过程,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觉察到工业的萌芽阶段。这个时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的时间。清国的一些聪明人,认识到了清国战舰和外国战舰的差距,所以就有以恭亲王为首的政治集团搞了一个自强运动。自强运动的初衷便是要让清国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也可以自己制造出什么战舰之类的,以夷制夷嘛。大方向算是对了,如果清政斧以这个为基本国策,坚持四五十年不动摇,没准清国的工业基础就起来了。可惜的是,这一项基本国策以一场很浅薄的甲午战争的失败而被评定为失败的决策。从而导致清国的一些人又搞了自我否定,认为单纯的工业,暂且不能让国家强大起来。

    而工业让国家强大不起来,那又是什么呢?

    凭什么曰本的工业基础还不如清国,但他们却发展起来了?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一些人又开始意识到这样下去是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一些人又对国家的基本政策产生了怀疑。

    这种意识就带来了一些人终于认识到学习工业可能只是一些皮毛上的东西,要想让清国强大,可能还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譬如英国曰本的制度?这一个时期,算是一些人的自我探索时期,年份也在甲午战争以后,在这一个时期,因为清国的一些认识还不太明确,导致他们也不太敢乱下政策,相反这一种无为而治反而让民间的工业起来了。

    清国的私人工厂,在这一个期间增加了几十倍!可是,民间工业刚刚兴起的时候,在1900年前后,一些清国人终于认识到清国与别国的差距本质其实是在方方面面的体制制度上,于是在一些有志之士的提议之下,这一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度上的改革。革命一词,也大概在这种时期出现,从而导致现在的**初年大家关注的革命都是体制问题,君主,或者君主立宪制或者是共和问题。清政斧也是在这一个阶段突然意识到了他们或许找到了正确的路子。从而也搞出一个什么十五年预备立宪的政策。这一个表态,就宣布清政斧也是认为他们的落后不是工业,而是体制上的问题,只要把体制改了,中国迟早会追上世界的。可惜的是,这样的决定,还有可能仍然是错误的。工业萌芽认识与探索时期,清国人就花了二三十年,然后迷茫时期,花了将近十年,最后在到探索体制的这段时期——这一段时期,那可就长了。至少,北洋时期的这个阶段,可以分化成为探索制度阶段,这一个时期政治活跃,言论**,其各种言论的繁华可以比拟春秋的百家争鸣。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学生,工人,还是领导,每一个都能讨论各种共和,**的问题,参与程度至少超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而在这个时期,各种党派,各地军阀的出现,也标志着体制探索问题达到了最高程度。这种全民讨论政治体制的时期,好么?历史证明,在这个寻找对错的阶段,国家工业发展迟缓甚至一度停滞。**初期,**海军吨位达到八十多万吨,可是直到**掌权,在1926年重新规划海军的时候,整个**的海军军舰的吨位反而只有六七十万吨。工业的代表海军军舰吨位不升反降,这意味着在这样一个探索制度的时期,人民的心思都跑在那虚无缥缈的制度问题上去了。直到抗曰战争开启,这个时候的**也才意识到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貌似太低。可是意识到有用吗?一系列的争论对错,消耗了中国人从1911到1937的黄金二十几年。以至于曰本人打来的时候,中国的土地只能够一步一步退让,原本富饶的土地,硬是要来一个悲壮的“焦土抗战”。一个探索制度的时期,人民的心思都跑在那虚无缥缈的制度问题上去了。直到抗曰战争开启,这个时候的**也才意识到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貌似太低。可是意识到有用吗?一系列的争论对错,消耗了中国人从1911到1937的黄金二十几年。以至于曰本人打来的时候,中国的土地只能够一步一步退让,原本富饶的土地,硬是要来一个悲壮的“焦土抗战”。

    这是谁之过错?

    若是用这原本二十几年的时间来发展工业,再不济我们中国人会被一个弹丸小国打的节节败退吗?而且,在这期间,不是还有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加速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曰本不也是在一战之后,那才彻底飞速发展起来的,他们在战争中获得了多少利润?

    历史上的悲剧,陈立青回来了,自然不会让它再一次在神州这片大地上上演。

    迅速掌握贵州,只是陈立青的第一步。

    接下来,他要让所谓的一些人看看,是制度的问题,还是总体方向错误的问题?

    中国是不是还得需要皇帝?曰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