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三国-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陈平认定一点,兵不在多,在于精。
张昭的话,再次得到印证。
用粮召集流民,用兵俘虏黄巾,人口可得也。
陈平始终保持爱民爱兵的形象,谨遵张昭的话,在兵车行的路上,吸引了大量的流民。
随着流民的不断加入,虽然粮食在减少,陈平所掌之兵,所御之民,却越来越多。
到达东阳县时,陈平手中的兵已过七千余,流民更是达到了万余。
这本应是意气风发之事,但看到东阳县城的一切后,陈平那颗火热的心,变得冰凉。
这就是东阳么。
陈平驻马而立,看着眼前的一切。
首先是城门,那木制的城门,已失去一扇,而另外一扇,则是破了四五个大洞。作为防御最强的城门,现今以成这般模样,看来东阳县,已被黄巾完全攻破。
跨过城门,青石铺成的道路依在,但道路两旁的集市,却再无一人。
丝丝的青烟从房屋的废墟中冒出,黑黑的焦痕印证了以往的繁华。
几只野狗不时从废墟中穿过,叼起一两块碎骨,吃的津津有味。
放眼望去,整个东阳县城,一片衰败与萧条。
陈登口中那繁华的东阳县城,现在变成了这般模样。
黄巾之潮涌过,东阳残破。各小士族与地主,在这黄巾之乱中,就此湮灭。土地沦为无主之物,平民不是加入黄巾,就是成为流民。
战争留下的残酷,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它无法修复,只能重塑。
“推倒重建,所有的尸体全部掩埋,所有的土地重新分配。此刻正是春耕之时,吾等需早日规划,不要误了时令。”
双腿以能站起的张昭,看着残破的东阳,对陈平说出了他的建议。
“现东阳之况,可谓如火如荼。不知子布兄,有何规划乎。”
张昭闻陈平之问,言道。
“仁孝敬天为先,增长人口为要,发展工农为急,土地盐铁为公。”
其一,仁孝敬天为先。
遵循大汉国制,以仁,孝,治理东阳县。而敬天,其实是敬百姓。
民心,就是天心,民意,就是天意。
张昭能将民放在第一位,这让陈平十分感慨,也同时对张昭的内政能力,给与肯定。因为陈平非常清楚,得民心者,得天下。
其二,增长人口为要。
推倒重建,必须增加人口,有了人口,才能发展,才能建设。此乃重中之重也。
其三,发展工农为急。
工,农,二业,可以说是重建东阳的重要保障。
在陈平的强烈要求下,工之业,由张昭为主,墨家胡鞅为辅。
农之业,由农民为主,官家为辅。
这些原本是农民的流民,对于田地,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
陈平绝对相信,只有农民,才能打理好农田。任何外在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
其四,土地盐铁为公。
将东阳县的土地,除士族地主外,全部归于公家。
施行屯田制,分民屯与军屯,提供农具,种粮。种得粮食,一半归于农民,一半归于官家。
擅开私田者,擅种私田者,一经查出,以公田算。
士族地主捐公家粮者,按捐粮多寡,给与官职和奖赏。
盐,铁,归公家所管。任何东阳县士族,擅自煮私盐,开私矿者,绝不轻饶。
张昭说出的四条内政,全部说到了陈平的心坎里。尤其是第四条,这土地,盐铁,乃经济动脉,必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陈平发现,张昭提出的这四条内政,可当作发展的总方针了。
陈平握住张昭的手,万分感慨道。
“子布兄,汝真乃齐之管仲也。由此四政,东阳之民,可安也。”
“兄长之策,就是那规划也。子布兄,汝现为东阳县丞,这钱粮及流民分配,皆由汝定。平亦会调吕岱,领一千精兵,辅助子布兄。”
陈平面色诚恳,语气真切,除了分配官员之责外,给了张昭最大的权利。
金全无,粮一千石,这是陈平留给军伍的最基本吃食。
而剩下的所有金,所有粮,全部留给了张昭。
陈平用种种行为,向张昭明示,发展东阳县,我陈平无条件支持。
因为陈平知道,东阳,是他的根据地,也是将来的发家之地,无论如何,都要重建东阳。
与张昭商讨了最重要的四政之后,陈平就率领六千兵,出了县城。
陈平按陶谦部署,在县城通往各乡的要道,进行封锁。
陈平知道,均是流民组成的六千新兵。在没有训练下,不足以派往各乡镇。
只能封锁要道。先护住县城,再层层递进,从乡到村,一步步控制整个东阳县。
至于其他两县,也就是北阳县与阳都县。陈平还没有能力顾及。以东阳的现状看,想必其他两县,也被黄巾攻破矣。
但陈平还是派出二十骑兵,去两县侦查情形。
万一城中的兵卒挡住黄巾,也好接管城防。
自从当了三阳县尉,陈平就有了目标。那就是完全掌控三县之地。清除三县内的所有黄巾。
陈平在封锁要道的同时,将练兵视为重中之重。
陈平谨遵之前的练兵体悟。练兵之眼,兵之耳,兵之速,兵之力。
如遇到小股黄巾或山贼,正好拿来练刀。
军队是打出来的。这句战场名言,陈平深信不疑。
只有经历了战场厮杀的老兵,才能算百战精兵。
陈平做出了最保守估计,这六千兵,只要在战场上存活一千,就是值得的。
用人命练兵,陈平完全不介意。
六千新兵,换一千身经百战的老兵,陈平还是愿意的。
况且俘虏黄巾,可得人口。攻打山贼,亦可得财物辎重。
人口与财物,对重建的东阳来说,非常重要。
所以在封锁要道,苦练士兵的同时,查找周边的山贼与黄巾,成了陈平的主要目标。
目标,很快出现了。
派出北阳,阳都两县的探马回报。
其一,北阳县已被黄巾攻破,同东阳县一般,黄巾烧杀抢掠。
县令被杀,前县尉被斩,官府被烧。北阳县城,与东阳县城一般,死城矣。
但探马途径北阳县开阳乡时,有一小将,姓臧名霸者,屡立奇功,率五百兵甲,借助低矮城墙,先是破了两千黄巾,后是剿了一千山贼。
其二,五万黄巾军,以包围阳都县城。正在日夜攻打。五阳之阳都,危在旦夕也。
(本章完)
第42章 诸葛家族()
两则消息,让陈平一喜一忧。
臧霸的出现,让陈平大喜。
臧霸何许人也。
他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名将,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官拜镇东将军,封开阳侯。乃镇守一方的大将也。
让陈平没想到的是,现在的臧霸,只是一开阳乡尉。身为三阳县尉的陈平,正是臧霸的直属长官。
臧霸,一定要拉拢,此等名将,如白白放过,岂不可惜。
陈平率先处理了臧霸的事情。
陈平令。
“令,开阳乡尉臧霸,率军伍开往东阳休整。”
“令,张昭吕岱迎接臧霸,对臧霸所部供予粮草与军备。”
指令发出,夹带着两封印信,在陈平的再三叮嘱下,传令兵马不停蹄,分别送往张昭与臧霸处。
处理臧霸一事,先告一段落。
对于陈平来说,现在最要紧的,是应对第二件事。
足有五万余黄巾军,包围阳都县城,正在进行轮番攻伐。
探马言。
“五万黄巾军,携油盐米粮,赶车马牛羊,持农具铁器,正奋不顾死,争先恐后要冲破县城。”
探马的回报,让陈平紧皱眉头。因为陈平从这折汇报中,分析出很多问题。
其一。足有五万黄巾军。这应该是琅邪郡内,甚至整个徐州地区,人数较多的起义军了。被称为黄巾主力,也不为过。
其二。那牛羊牲畜,车马米粮,必是抢夺之物。手持农具,由农民组成的黄巾军,已经衍变成一只烧杀抢掠的军队。
其三。奋不顾死,争先恐后的攻打县城,说明黄巾军士气高昂。
而他们的目的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破城抢掠。
想必攻破东阳与北阳县城,也是这支黄巾军所为。
陈平面临一个选择题,那就是,救,还是不救。
如果救,六千新兵对五万士气高昂的黄巾军,陈平完全没有胜利的把握。
率军攻打,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到时损失惨重,只有自食恶果。
如果不救,阳都城有极大的可能被攻克。陈平也犯了失职之罪。
如被陶谦得知,那后果不堪设想。要知道现在的陶谦,还在琅邪郡城。阳都县城发生的事,他早晚会得知。
陈平思前想后,看来只能救了。
但这救,也有很多方法。
攻打敌军是救,骚扰敌军是救。拖延时间也是救。
攻打敌军,这一条已被陈平排除。鸡蛋碰石头的事,陈平是不会做的。
骚扰敌军,应该可以,但是效果,恐怕微乎其微。
骚扰敌军,必须有快速的机动能力。
陈平的兵,以步兵为主,那五十骑兵,充当着巡逻,探查和传令的职责。在机动能力上,等于和黄巾军持平。
如骚扰不成,反而会自受损失。
看来只能是拖延时间的救。这种救,是自救。
拖延时间,减慢步伐,待阳都县城被攻破,黄巾军烧杀抢掠之后,再出现不迟。
走一个形式,照一个过场,再一撂了之。如陶谦问责下来,也有了理由不是。
那县城中的百姓死活,完全与陈平无关。
城破百姓死。我陈平率兵攻打也是死,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个道理,陈平还是知道的。
这五万黄巾军,早晚会与徐州大军相遇,让陶谦率领的大军攻打他们,是最好的办法。
陈平再度发令。
“令,留一千兵卒继续封锁要道。陈平亲率五千兵,前去救援阳都县城。”
“令,传令兵带陈平印信,火速前往琅邪郡城,将此消息告之刺史陶谦。”
陈平十分郑重的给陶谦写了信。
“平初临东阳,观之,乃一死城也。北阳城亦如此。探马来报,阳都以被太平道所围,危在旦夕。”
“平谨遵刺史大人令,身为三阳县尉,率五千兵卒,迎战五万黄巾。”
“平自知不敌,但无惧也。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乃平之愿尔。”
“平誓死亦要拖住黄巾,待大军到来,灭之。”
陈平冠冕堂皇的写完了信,感觉一下子轻松了很多。看着奔向琅邪郡城的传令兵,陈平长长的吐了口气。
“阳都进军。日行二十里,夜行十里。途中制木盾木枪,相互对打,以炼体魄,造成轻伤者赏,造成重伤者罚。伤口多着赏,伤口少者罚。”
陈平面无表情,发布了一道互相伤害的命令。看似锻炼士兵的拼杀能力,实则是应对陶谦的检查。
所有士兵皆挂彩,一副刚刚大战的样子,这是陈平最想要的结果。
就这样,陈平带着五千新兵,一路互相伤害,痛苦声不断。
陈平发现,这样训练新兵,真的有奇效。新兵的攻击与防御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走走停停,用了一白日,终于走了一半路程。
行军太快了,这是陈平的想法。要到达阳都县,起码得三天才行。
天色以黑,陈平选好位置,令众兵卒休息,然后等待着探马的回报。
行军慢,是陈平刻意为之。但探马的侦查,绝对要快。
陈平分批次的,派出两路骑兵,一路是侦查都阳县城的情况,另外一路,就是探查琅邪大军的动向。
任何一方有情况,探马要在第一时间,向陈平汇报。
陈平要结合双方走向,来改变行军速度。以应对发生的一切。
琅邪探马言。
东海郡城被黄巾占领,刺史大人亲率大军,兵发东海。琅邪城门紧闭,守军占城不出,无南下阳都之意。
探马的这则消息,让陈平大喜。
陶谦率大军以兵发东海,那阳都城的一切,他应该完全不知。
陈平写的亲笔信,已在路途之中。
在出发之前,陈平对传令兵再三嘱咐,一定要将信件,亲手交给陶谦。
当陶谦看到了信,再让琅邪守军救援,这一来一回,恐怕晚矣。
于此同时,琅邪郡城紧闭城门,不来救援,陈平可利用这个机会,陷害那琅邪守将。将自己要负的责任,全部推与郡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