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红颜-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拉纳喇氏被诸贝勒以努尔哈赤有遗命为由,逼她殉葬了。
皇太极出于内疚,将丧母的多尔衮与多铎兄弟接到宫里来居住。庄妃博尔吉特氏比多尔衮小不到两岁,都是情窦初开的年龄,都是孤单的孩子,不知从哪天起庄妃博尔吉特氏与多尔衮有越来越多说不完的话,喜欢与依恋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萌芽。
和多尔衮相恋还有一个客观原因:皇太极并不是如电视剧里那样很宠爱庄妃博尔吉特氏,皇太极最宠爱的妃子是庄妃博尔吉特氏的二姐宸妃,后来宸妃的去世也加速了皇太极去世的时间。
一个女人嫁了一个这样的老公,既得不到地位,也得不到爱情,还有什么幸福可言?从这个角度而言,博尔吉特氏多少有些让人心疼。这样一个优秀的女人,婚姻是苍白的,感情是空虚的,大把的青春与热情无处安放!姑且让她和多尔衮相爱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一点。所以,并未获得丈夫宠爱的庄妃博尔吉特氏,跟年纪相近的多尔衮产生超乎伦常之外的感情倒也是顺理成章的。爱有多深,不敢乱说,十几岁的女孩见过的像样男人加上皇太极也不过就是那几个,她迫切需要一份被人肯定的关心与重视才是最重要的吧?所以嫁给皇太极12年的庄妃博尔吉特氏一直无子,直到26岁那年才生下福临,也就是后来的多情皇帝顺治。
公元1643年,清军入关的前一年,皇太极突然驾崩,于是继承人成了棘手的问题。由于皇太极未立遗诏,所以引起各路人马争夺,其中最大的两股势力,是多尔衮跟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庄妃博尔吉特氏取得皇后地位,同时亦把她那无比的智慧和冷静发挥得淋漓尽致!多尔衮对庄妃博尔吉特氏必定是有感情的。谁也不能知晓几百年前的某时,庄妃博尔吉特氏与多尔衮有过怎样的交心话,总之,这个叫多尔衮的男人他放弃了皇位的争夺并协助庄妃博尔吉特氏一起把幼小的福临推上了帝位。
崇德八年,福临在沈阳继位,第二年改元顺治,博尔吉特氏成为皇太后。七岁的福临没有能力处理朝政,国家大权实际掌握在多尔衮手中。那时天下只知有摄政王多尔衮而不知有顺治帝。他如果要废顺治而自立,简直是易如反掌。之所以没有那么做,除了对一个女人的爱还能有什么解释?没得到手的女人总是很好的,多尔衮一生都走不出对博尔吉特氏的迷恋就是因为他不曾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过她。这使得她在他的心里就是最美好最高贵的,世间万物,包括江山都比不上眼前这个女人的一声叹息与微笑。
孝庄太后本来就是很聪明的人,在宫里这么多年的生活更练就了敏锐的政治头脑和一流的待人方式。作为一个女人,她可能也是爱多尔衮的。只是,大清的江山还有儿子显然比多尔衮更重要,所以此后对多尔衮的好更像是为了牵制多尔衮而软硬兼施地用权用谋,于公于私睿王多尔衮这样的男人都应该和自己成为一条绳上的蚱蜢才是最好,不是吗?
野史上说后来皇太后下嫁给了睿王多尔衮,当然我倾向于没有嫁,但不过无论怎样,这两人之间肯定也是一笔剪不断,理还乱的糊涂账吧!
在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的辅佐下,顺治掌权11年,为清朝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他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夜里因病归西,年仅24岁。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世间最痛的哀伤。孝庄太后没有在眼泪中消沉,不久立顺治8岁幼子玄烨为帝,自己成为太皇太后,继续辅佐小皇帝玄烨,为大清朝康熙时期的兴盛奠定了一定的基石。
孝庄皇后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哪里,要做什么,你想混的比别人好或不被排挤,就只有站在他们的头上。如何能站在他们的头上,只有我们加倍去拼搏去努力。当然,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你要明白,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一个人努力,自然不如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人和你一起努力。若是有机会踩着别人的肩膀成功,这样的借力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这个借给你肩膀的人是男人,那么他必定是对你有所图,爱是其中一种。你当然可以喜欢他,但千万要有耐心,一定得吊住他的胃口,这样,你才好吃定他。
第99章 董鄂妃——快乐是掩饰悲伤,对每一个人微笑()
在清朝历代帝王后妃的情感传奇中,顺治帝和董鄂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是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故事里,顺治都是一个痴情的人,对他的董鄂妃至死念念不忘。可真的如此吗,痴情是痴情,不过是自以为是的痴情罢了。
先说董鄂妃,她是满洲正白旗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十八岁被选秀入宫。据现有的资料来看,这个董鄂妃面容清秀妩媚,有点像江南女子,多愁善感柔情似水却体弱多病,典型的翻版林妹妹。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但这样一位祖先在马背上打天下的天子,却不爱马背上的杀戮,他极其热衷写诗练字,仿佛才情还可以。是否也正因为那些诗词歌赋的悄然浸润,这个少年天子的心里便滋生出一片莫名的柔情与愁绪?
身为天子,顺治的爱情生活是不幸的。他的能干的母后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在他14岁的时候,把自己的侄女立为皇后。一个自己根本没看中的女人,以顺治的性子必然觉得这样的日子了无生趣,这样的结合注定没有快乐,更别谈长久。两年之后,顺治就将皇后降为了“静妃”。
九五之尊,有无数人逢迎,有无数人争宠,却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地走进他的心里嘘寒问暖。真正是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生性忧郁空有柔情的天子,他的寂寞疯狂滋长。十九岁那年,这个叫董鄂氏乌云珠的女子出现了。那一天,天空像一匹蔚蓝的缎子,微风拂拂,细柳摇曳。那一次他和她的目光交织,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惊喜,是原来你在灯火阑珊处的恍惚若梦的心跳。
美丽女子董鄂氏进宫了,少年天子福临终于等到了他想要的女人。他和她可以彻夜不眠只为写诗作画,他可以为她细致地画眉一天又一天……寻常夫妻的幸福与甜蜜也就是这样吧?她是他的妻,他是她的夫,知足,喜悦,爱情,终归是一样没少地来到顺治的身边。
然而,以上的幸福大概只是顺治满足,他想要的女人就是这样的,温婉贤惠,知书达理,诗情画意。可是上面说过董鄂妃性情是安静的,像林黛玉。是的,她仿佛能给皇帝无限的爱与理解,她也是最懂皇帝的那一个红颜。可是,像她那样一个心思细腻柔情万种的女子必然也有着百转愁肠,那个叫顺治的皇帝喜爱她却可能从来也没懂过她。
所以,作为女人,我从未羡慕过董鄂妃。细读历史,在被皇帝宠幸的表面下,其实她的个人生活很不幸。顺治是个疯狂痴情但并不懂得爱情和尊重人的小男人。他的高高在上,他的喜怒无常,他的任性随性,注定他绝对不是董鄂妃可以信赖依靠的男人。
什么叫快乐?对于董鄂妃来说快乐就是掩饰自己的悲伤对每个人微笑。可以说董鄂妃是偌大后宫中最可悲最劳累的女人,她谨慎谦卑的性格导致她对所有人疲于奔命去应酬,终于压垮了自己。
对皇上,她扮演好妻子和好姐姐的双重角色,尽心尽力地服侍,竭尽所能地关爱,还动不动就“脱簪谢罪”。对皇太后,她扮演好媳妇,贤嫔妃,乖下人的三重身份,不光膝下承欢,还替奴才们当值伺候。对众妃,她更是体现了墨家的“兼爱”思想,皇上赏赐的东西她分文不要,全都分给后宫的嫔妃,谁生病了她都去问候甚至服侍,她还经常劝皇上后宫雨露均施——谁让那个皇帝视她为知己为良友,她便一直牢记在心,努力去做个好知己好红颜并因此而心力交瘁。一个女人活得那么操心操肺胆战心惊,她不短命谁短命?
如果董鄂妃不是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和顺治的性情,不会那么年轻就去了。所以我固执地认为,她是死于心力交瘁加上对未来深宫生活的深深绝望,身体素质差或悲伤儿子的死只不过是所有原因的之一或之二罢了。
第100章 沈宛——要有多勇敢,才敢念念不忘()
沈宛,吴兴才女,是烟雨江南里如水般玲珑剔透的女子。才华,美艳,温婉一个都不少。她不仅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还为后世留下了才情惊艳的《选梦词》,留下了对那个清朝才子纳兰容若的柔情与怀想,她的才华最终没有淹没于数百年前那场风花雪月的往事里。
让沈宛百转千回的男人纳兰容若想必大家都熟悉。纳兰容若,是一个上天宠爱的男人。父亲是宰相,锦衣玉食,鲜衣怒马,众星捧月,是真正的贵族。尽管他不屑于这样的世家身份。他有满腹才华,他是清朝第一词人,这样的浊世佳公子多情,才高,俊朗,也清高。
沈宛的身世不得而知,流落于烟花地的女子多半有伤心的过往。不过以她的斐然才情,气质定当不俗,应该是家道中落后流落风尘的吧。因为流落风尘却洁身自好,满腹才情,喜欢以文会友与江南才子结交,所以,应该是沈宛先对纳兰容若动了心吧?
那时的纳兰容若处于丧妻的哀痛里,写了很多悼念亡妻的佳作。沈宛对纳兰容若的才华倾慕已久,熟读纳兰容若的悼妻词后,她更是被这个才子的一往情深所打动。
一个年轻英俊的贵族男子已经很吸引人了,倘若他还才华横溢,温文侠义,痴情不渝,风度翩翩,那他简直就是天下所有女人的梦中情人了。沈宛喜欢他是顺理成章,一点都不奇怪。
为了能认识纳兰容若,沈宛很努力地结交纳兰容若的朋友,几经周折终于有个友人把江南的沈宛带到了京城和纳兰公子见面了。
沈宛和纳兰容若就这样相识于秋风迷人的京华。那时的纳兰容若刚过三十岁,才子佳人相会,数不尽的缠绵,说不尽的耳语。
江南的沈宛因为爱留在了北方的京城,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就这样不期然地发生了。这是必然的结局,毫无悬念。
因为沈宛的出身,即使她的确是个才女,但永远只是“江南艺妓女词人沈宛”。以纳兰家的显赫地位怎么能接受这样一个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汉族女子呢?
于是,风云名利场,家族恩仇录,矛盾、反抗、愤怒、力争,纳兰容若像所有为爱痴狂的男女一样为自己的爱情战斗着争取着。
捱到最后,终于捱出了一点点的希望,但容若和沈宛的爱情早已遍体鳞伤。两个人静静地对坐着,连互相拉一拉手的气力都没有了。容若就这样和沈宛在一起了,但他仍然有了一个续弦的妻子官氏,所以沈宛的身份很尴尬,名不正言不顺,她甚至不能住在相府之内。
纳兰容若为沈宛在外面购得一小屋,美其名曰“鸳鸯社”。沈宛没有有怨言,她是甘心的,甘心做他的一个没有名分的女人或者是情人,红颜知己,甚至连小妾都不算。
无论如何,他们毕竟没有分开就是天大的幸福了,从不相识到热恋,徘徊在似苦又甜之间,千言万语都不如彼此渴望的眼。如果时间允许,沈宛一定可以让纳兰容若少些忧伤多些快乐;如果时间允许,纳兰容若也会觉得这个女人是能懂自己的知己。这样的如果终究也只是如果,快乐的日子总是留不住,在沈宛与纳兰容若刚体会到什么是惺惺相惜,相濡以沫不到一年时,纳兰容若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一病不起,于七日后的五月三十日抱憾而逝。
从沈宛的“雁书蝶梦皆成杳”和容若的“明月多情应笑我”可以体会出两人的爱与伤痛有多深。
容若对沈宛肯定有爱的成分,不过更多的是怜惜,是欣赏。我想,自从原配卢氏逝世,纳兰容若就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世人都没法理解他失去心爱妻子的悲苦,这时候他需要的是一个有才华有耐心,能沟通心灵的女人。这时候,沈宛出现了,至少她是一个能读懂他寂寞与悲苦的人,这样一个红颜知己和知音比一个妻子的名分是不是更难得?
纳兰容若走后,沈宛伤心欲绝,带着自己和纳兰容若的遗腹子离开了愁绪万千的京城,返回属于自己的江南。从此她把万千柔情都化在后来的词作中。归根结底,沈宛和纳兰容若的这场爱恋如烟花般绚烂也如烟花般短暂。这样的爱情很凄婉,沈宛的后半生很孤单。
但凡女人,无关美丑,都希望这一生能被某个男人好好收藏妥善安放,免她受惊,免她颠沛流离,免她无枝可依。可甜美生活本来就是少数人才有的,这样幸运的女人通常都是别人,所以大多的女人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