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帝王 >

第397章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397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崧又道:“武艺是没有止境的,诚然他与个人的悟性有关,但更与自己的努力与否有关,训练场上多流汗,疆场拼杀少流血。尔等继续训练吧。”

    朱由崧的重要讲话,引起了热烈的轰动,军将们倍受鼓舞。

    朱由崧带着小柳是,刘肇基,宋献策等离开了步兵训练营群,又转到特战兵训练营地。

    特战兵战时执行特种任务,其实就是特种兵。

    小将张环正在教3000军兵射箭,这三千弓箭手全部是从无数弓箭手中选出来的,射得准射的远,是初选的目标。

    射箭先练力,张环正在对他们进行体能训练,举盾扔石锁,主要是训练臂力和爆发力。

    特战兵的火枪营训练基地,同样有名老外正在传枪,正是原先的荷兰驻台海军司令范佩西,火枪营本来由慧英负责,现在她被抽调到走,和柳春红配合锦衣卫到关外营救汤若望。

    现在,不管是御营的火枪营,还是特战兵的火枪营,均是由老外亲自执教。

    由于大明和荷兰政府已经签订了条约,结束敌对状态,巴滕斯和范佩西就更卖力了,他只有教出成绩来,大明陛下才会满意,然后他们的日子才会好过,他们现在就盼望着五年后回国。

    朱由崧又来到了白杆兵营,重新挑选的苗子,有一大部分来自四川石柱,还有一部分是使枪的,马金花正在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使用白杆枪。

    工程兵和爆破兵分别由刘芳亮和田见秀负责,朱由崧也看了一遍这将近1万兵将的训练情况。

    回到京城皇宫,朱由崧屈指一算,李全他们离开京城,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把卢九德找来询问李全的情况。

    现在锦衣卫和东厂全部由卢九德负责。李全等人到关外的活动情况,有厂番专门负责搜集传递情报。

    卢九德也时刻关注着李全等人的活动情况,听到陛下召见他,赶紧跪倒在地,详细向朱由崧奏报……

    盛京即后世的辽宁省沈阳市,现在再次成为大清的京师,这几年大清几易京师。

    最初他们的京师并不在盛京,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之后,在兴京称汗王,建立后金政权。这是他们最初的都城,又叫赫图阿拉城。皇太极建立大清之后,才定都盛京。

    后来大清入关,多尔衮把顺治帝接到了北京,北京一度成为大清的都城。但不足一年,便被朱由崧又赶出了关外,因此大清的京师又回到了他们的东北老家盛京。

    这三易其都,不可一世的清鞑子受到了教训,他们可以臣服朝鲜,征服蒙古,但是大明这条苍龙,是不可能轻而易举缚住的。

    多尔衮觉得自己当了一回李自成,急匆匆进了北京,又急匆匆的逃出北京,何其之像?

    多尔衮带着残兵败将,回到盛京,一筹莫展。一个朱由崧就对付不了了吗?

    摄政王多尔衮把索尼,巩阿岱,锡翰几个辅政大臣及洪承畴宁完我这些汉臣找来商议对策。

    索尼认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这次尽管失败,不算什么。可以在积蓄力量,卷土重来。

    宁完我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野战八骑铁骑所向无敌,但是,明军善于守城,火炮不可小觑,必须大规模的购置火炮。

    多尔衮皱眉了,吃了败仗,损兵折将,大清连年征战,国力损耗太大,哪里有那么多银子?

    洪承畴一笑:“摄政王爷,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自己造炮?”

    “自己造?”多尔衮不屑的看了洪承畴一眼,“你造还是我造?”

    “都不是,而是这个人造,他叫汤若望,原来他是德国的传教士,崇祯发现他是个军工天才以后,只有恩慧加以重用,现在卑职已经把他带过来了。”

    “人现在何处?”多尔衮眼睛闪着贼火似的光芒。

    “就在卑职的府上,只是这个人有些不识时务,不愿意为大清效劳,还需请王爷进一步运筹。”

    (本章完)

第794章 孝庄和多尔衮(二更)() 
    听说这个德国佬不愿意为大清国效力,洪承畴打算让他想想办法,多尔衮轻蔑道:“此等小事,还用得着本王出马,宁完我?”

    “臣在。”宁完我赶紧躬身施礼应诺道。

    很明显,宁完我把自己当臣,把眼前的这位摄政王,已经当成昔日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了。

    现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已经不在了,顺治还是个懵懂少年,清朝的大权就落在了摄政王多尔衮的手里。

    而且现在没人和他争权,肃亲王豪格已经死在战场上,豪格的几个老婆也被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瓜分。

    豪格的铁杆儿支持者,鳌拜也命丧沙场,大清已经没有人能制约这位摄政王多尔衮。当年不看好多尔衮而支持豪格和鳌拜的两旗精英很多都转了向,支持了多尔衮。

    大清皇室内斗暂告一段落,当然现在是多尔衮完胜,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因此在宁完我的眼中,多尔衮现在就等同于大清的帝王,他随时都可以废掉小顺治取而代之。

    “洪大人现在可是我大清的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你可有办法让这个汤若望为我大清效命?”

    多尔衮这几句话说的洪承畴脸一红一白的。

    宁完我当然也听懂了多尔衮的意思,洪承畴曾经是大明朝堂之中位极人臣,崇祯帝最信任的人,宁锦之战被俘之后曾经誓死不降,但是现在,在大清朝堂之中也身居要职。何独一个汤若望耶?

    “臣愿意一试。”宁完赶紧再一次躬身施礼。

    “不是一试。”多尔衮刷拉一下把身子转过来,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宁完我,让宁完我不敢抬头正视,“我给你三天时间。”

    在多尔衮眼中,宁完我不难啃下这块骨头。当年的洪承畴不也是不肯投降吗?对付洪承畴宁完我有的是办法,难道对付一个汤若望就没有办法了吗?

    现在范文程这条走狗不走了,在这些没有节操的汉臣当中,宁完我一人独大,不但是弘文馆大学士,还是秘书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太子太傅,已经是三朝老臣的他,人生又得到了一次改变。

    宁完我的汉奸人生几起几落,现在又是一个起伏。曾经发誓不再做狂吠之犬的他,又开始嚎叫起来。范文程的变节,大清从关内又退到关外。宁完我想要独善其身,他必须还得向主人继续表示忠心。

    鞑子对他也不薄,一方面提拔重用的,一方面提防着他,防止他成为范文程第二,在这种情况下,走狗不走能行吗?

    不过多尔衮给宁王我出了一个难题,当年劝降洪承畴宁完我功不可没,但也是费了一番神思的,三番五次的忍受了洪承畴的狮子吼,宁完我终于一眼看出玄机,让皇太极的侧妃亲自捧茶送盏,洪承畴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但是现在不同了,难道还能让这个侧妃来喂德国佬吃喝吗?

    当年的侧妃已经成了现在的太后,他就是顺治的生母孝庄文太后。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就算是太后慈祥,恐怕多尔衮也不会同意的。

    但是宁完我还不敢不接旨。

    “奴才领旨。”

    离开了摄政王府,宁完我快步追上了洪承畴

    “洪大人请留步。”

    “哦,宁中堂,有何见教?”洪承畴身材消瘦,颧骨突出,顶戴花翎,看上去有些别扭,特别是后面拖着的长辫子,像个尾巴。

    他把身子转了过来,对宁完我抱拳拱手施礼。

    “洪相国是明知故问吧?”宁完我的这张大枣核脸笑的像小笼包。

    宁完我和范文程把博大精深的汉人文化带给了鞑子们,现在的大清朝,跟明朝的机构设置基本上差不多了。兵部尚书跟一国的宰相地位差不多,何况洪承畴又挂了个太子太保衔兼职右都御史衔儿,因此宁枉我称他为相国。

    “宁中堂可是要折杀洪某了,在中堂大人面前,洪某不及一布衣也,安敢以相国之称?”洪承畴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两个人彼此打躬作揖,谦虚了好一阵,才话入正题。

    汤若望的问题,宁完我问计洪承畴。

    “中堂大人是在笑话在下吧。汤若望只愿意在此传教,其他的什么都不愿意做。在下要是有招儿,堪遭摄政王爷白眼乎?”

    说话间,两个人来到了洪承畴府。

    在一处院子里,宁完我见到汤若望。

    这个个头高高,满脸胡子,一身汉服的汤若望,对宁完我不屑一顾。宁完我开始游说了,把当年游水洪承畴那一套本事拿出来了,死皮赖脸不怕挨骂,祖宗奶奶家族三代,让汤若望随便问候。

    但是汤若望始终不为所动,只有一句话:“给我个地方,我要办学收徒,要不然就把我送回北京。”

    汤若望不是中国人,当然也不会忠于大明。但是他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已经是半个明朝人了。大名有吸引他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作为一个基督教徒,他愿意把教义留在这个伟大而古老的文明古国,并传承发扬下去。

    客居大明多年的生活,他也接触了很多亲密的朋友,有官场上的,还有民间的。徐光启就是其中之一,两个人曾经一见如故,交流,数学,农学,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知识。另外,大明的皇帝崇祯帝,也算是对他不薄,还让他在明朝为官,官舍教堂,让他得以收徒讲学。

    汤若望作为回报,和徐光启等人研制火器,一次就为崇祯帝生产了几十门红衣大炮。这些红衣大炮,拉到关外的战场上,曾经把满清鞑子轰得七零八落。

    后来鞑子入关,崇祯帝被逼自杀。鞑子推行血腥的奴役政策和杀戮政策,并把汤汤若望强行掠走掠走,损毁他的教堂,杀了他的教徒,烧了他的教义。

    在这种情况下,汤若望当然对满清鞑子充满了仇恨,对大明朝感情颇深。

    虽然洪承畴及时制止了鞑子们的野蛮行为,并对他以礼相待,但是汤若望依然对满清鞑子没有什么好印象,当然也不愿意为他们办事,在汤若望的眼中,满清鞑子不过是塞外偏邦,是野蛮的代名词。特别是现在他们又被驱赶到了关外,汤若望对他们,更是嗤之以鼻了。

    宁完我始终是无功而返,不敢来见多尔衮,只好来见顺治帝和孝庄太后。

    (本章完)

第795章 狩猎(三更)() 
    大清的国都盛京跟曾经的京师北京,设置的机构,建筑的模式,特别类似。大概是多尔衮他们从北京跑回来之后刻意修建,想用这种办法慰藉曾在北京的辉煌日子吧。

    慈宁宫。年仅十岁的顺治帝,圆顶的皇龙冠,童稚的脸上,一双黑溜溜的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背后拖着长长的辫子,一身得体的小龙袍,正在拜见他的圣母皇太后。

    “儿臣叩见母后。”

    孝庄皇后是个雍容华贵的女人,刚至而立之年的她,仍然漂亮得像个一二十岁的大姑娘,不过一身珠光宝气的她,有着母仪天下的威严。

    “皇儿起来吧。”看到自己的儿子一天天的变化,那张小脸,那动作举止,越来越仿像向他的父皇皇太极,孝庄皇后的脸上挤出一丝笑意。

    “苏麻拉姑给老佛爷请安。”顺治皇帝身边一个论姿色一点也不次于太好后的宫女也跪拜在地。

    “苏麻,起来吧。”孝庄皇后看到她也是很亲切。

    叫苏麻拉姑的宫女跟孝庄皇后一样,也是蒙古科尔沁人,孝庄皇后当年嫁给皇太极的时候,苏麻拉姑可是娘家人的陪嫁。

    如今已经十几年了,主仆情深,苏麻拉姑,没有把他当下人看待,一直把她待为亲人,不过,这个苏麻拉姑一直牢牢记着自己的身份。

    “皇儿,你的功课可有长进?”

    “回母后的话,昨天先生还夸儿臣了,夸儿臣博闻强记,过目不忘。”

    孝庄太后,脸上一喜,“哦,是哪个先生,宁中堂还是洪相国?”

    宁完我和洪承畴,一个太子太傅,一个太子太保,现在他们俩都是顺治皇帝的老师。

    “两位先生都夸儿臣了。但是母后,儿臣更愿意学武。”

    “为什么?”孝庄太后故作吃惊道。

    “儿臣要要向父皇一样驰骋疆场,儿臣一定要御驾亲征,打败大明的弘光帝,把都城再迁到北京。”

    孝庄太后听到这话非常高兴,仅一年内,入关又出关,简直是他们爱新觉罗的耻辱,作为一个女流之辈,她无时不刻不为这一刻准备着。然而,她的皇儿太小,尚不能担此大任,她又是一个女流,摄政王多尔衮可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别看当初是他把顺治推上了皇位,但是他的私心是很明显的。那是在豪格和鳌拜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