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帝王 >

第173章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173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罪臣该死,罪臣该死……”孙之獬叩头如捣蒜,朱由崧的话也可能触及了他的心灵深处,眼泪都下来,可能是真悔恨了。

    “陛下,绝对不能饶了这个狗汉奸!”郑大木、刘肇基、贺宣娇、马金花、马宝、李柱石等等众将怒不可遏,牙碎目裂,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孙之獬你都看到了,以你所为死有余辜,即便朕能饶了你,恐怕众卿也难容你,但朕也不能出尔反尔,这样吧,进洛阳之后,你游街三天,朕便放了你,贬为庶民,永不续用。”

    “陛下圣明,罪臣叩恩皇恩……”孙之獬连后悔带害怕,但游街三天,贬为庶民,永不续用,这也比脑袋胜强百倍,只要能保住这条命就行,因此孙之獬仍然感激涕零地谢恩。

    “来人,把他押下去。”

    外面答应一声,进来两名甲衣卫士把孙之獬拖出营帐。

    “陛下,为什么不宰了他?”

    “游街三天,贬为庶民,这也太便宜这个狗汉奸了吧?”众将不解,或者说对朱由崧这样的处理不满。

    朱由崧狡黠一笑,“众卿莫急,朕会让他生不如死的,对这样罪大恶极的汉奸就这么宰了他那才叫便宜!”

    众将这才高兴起来,原来陛下早有打算,是啊,对这样罪行滔天的汉奸,别说就这么杀了,就算是凌迟,也难以赎罪,不知陛下要如何收拾他,但也不敢多问。

    这时李全、柳春红等人带着大批的脑袋也回来了,他们跟贺宣娇、马金花、郑大木等人一样,奉命带着人马守把各个地道的出口,以擒杀清军的漏网之鱼,现在完成使命了,凡是从地道能钻出来的清军无一幸免,一共斩杀了一千有余,他们带回来的脑袋全是清军的头领人物。

    朱由崧当众褒扬了他们几句,让军务司给予记功。

    这时捷报再次传来,郑鸿逵率一万人马轻而易举地取下了洛阳城。洛阳城基本上是一座空城,阿济格几乎把人马全拉来了,结果有去无回,郑鸿逵的人马攻下洛阳后,出榜安民,向朱由崧报捷,准备迎驾。

    朱由崧大喜,立即传旨起驾进城。一个时辰后,朱由崧率两万多人马,拔营起寨押着战利品,离开了西山密林这座临时的营地,浩浩荡荡开进了洛阳城。

    (本章完)

第343章 孙之獬的下场() 
现在的洛阳已经没有往日的繁荣,这座千年古城经历了太多的风雨,见证了太多了盛衰,远的不说,短短的几年几易主人,先是大明的军队控制,后是李自成的人马占领,接下来又受鞑子侵扰,现在又复归大明了,老百姓躲避战乱,城中人口锐减。

    不过这次鞑子们倒没怎么蹂躏这座古城,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时间,朱由崧也没有大规模攻城,因此这次没有经受战火的洗礼,朱由崧进城之后,城中秩序井然。

    然而城中的老百姓,经过几易主人,几经对比,他们的大明情结还是很浓的,尽管以前老福王和小福王在这里作威作福,鱼肉百姓几十年,但相比那些流贼和鞑子在这里犯下的罪行,福王小福王倒成了好人,而且现在的明军进城之后秋毫无犯,因此老百姓纷纷上街跪迎朱由崧。

    民心尚存,大明未倒。朱由崧很高兴,放马缓行,频频向老百姓招手致意。

    当晚朱由崧下榻在福王府旧址,这里早就整理好了,宫殿巍峨,金碧辉煌,这是这副躯体的老家呀,三身一体的朱由崧此时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朱由崧连夜拟了一份孙之獬的恶行罪证,朱由崧之所以这样做,是怕洛阳的老百姓不清楚这个大汉奸的嘴脸,因为这里离北京较远,等于将其罪恶来了个说明,完了之后交给太监安林,传旨明天开始,具体游行孙之獬的事让李全来做。

    从朱由崧进兵洛阳的第二天开始,孙之獬的噩梦便来了。

    一大早,有人便从死牢里把孙之獬提出来了,装进了囚车木笼。孙之獬现在显得很轻松,因为陛下说了,游行三天就放了他,贬职为民,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回山东家乡再混呗,反正自己是进士出身,这些年在京师为官先事大明陛下后奉鞑子帝王,现在又回归祖宗,家中颇有积蓄,日子虽然比不上当官老爷,当然要比一般的老百姓强过百倍。

    孙之獬被装进囚车木笼还在想这些事,但很快他发现今天的游行不太好过,两辆大牲口车拉着他,李全带着一支队伍保护囚车,一边有人敲锣打鼓,锣鼓鸣响,热闹非凡,老百姓都出来了。

    老百姓一看,一支明军押着一辆囚车徐徐而来,囚车上坐着一位五十来岁的囚犯,身穿白色囚服,前面的脑袋剃成了光瓢,后面留着辫子,都知道这是鞑子的标志,指指点点,议论声起。

    “老兄,这是谁呀?”

    “不知道哇,这不是个鞑子吗?”

    “对了,皇上最近在这一带打大仗,听说杀死的鞑子不计其数,包括鞑子的几个王爷,可为老百姓出了口恶气,这些鞑子早就该杀,但为什么独留这个鞑子,这是要押往刑场砍脑袋吧?”

    “好像是,这些挨千刀的直接砍了便宜了他们,应该多折磨折磨他们才好。”

    “看样子没少遭罪,你看他脑袋上有几个包,青一块紫一块的,那脸上还有好地方吗,还有你他的老鼠辫子都成什么样子,真是活该!”……

    这时看这里的老百姓比较多,李全一摆手,囚车停了下来。

    有个大块头的明军当当敲了几下锣,老百姓立马静了下来,大块头的明军扯着大嗓门喊道:“乡亲们,你们大概还不知道这位是谁吧,这就是汉奸孙之獬。”

    老百姓又开始小声议论了,“孙之獬?孙之獬是谁?”

    “汉奸?闹了半天这是个假鞑子?”

    “别说话,听这位军爷往下说……”

    大块头的明军继续道:“关于孙之獬的事,由我们李大人给大家说到说到他都干了些什么,大家注意听啊。”大块头说完恭恭敬敬地躲到了李全身后。

    李全从怀里将朱由崧昨晚拟好的孙之獬的罪行罪证拿出来,展开高声宣读:“孙之獬,字龙拂,山东人。天启年间的进士,庶吉士,继为翰林院检讨。投靠过阉党,因捧魏忠贤的臭脚而吃香。阉党魏忠贤倒台后,朝廷下令毁掉由阉党编写的以排斥、诛杀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孙之獬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痛哭,为士林所不齿,被朝廷削籍回乡居住。

    鞑子入关后,孙之獬俯首乞降,当了可耻的汉奸。而且他自己带头与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了辫子,并换上了满装,一心一意在山东等待满清主子的到来,鞑子为收揽人心,接纳并让他当了礼部侍郎。

    明朝的降臣上朝时仍穿明朝服饰,只是满、汉大臣各站一班。可是这个孙之獬为独得满清欢心,非要“标异而示亲”,上朝时他变得“焕然一新”,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当大臣们步入朝堂站班时,他很亲切地走进了满族大臣的行列。满族大臣都自谓高人一等,哪能容忍属下的汉臣孙之獬与之同班?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孙之獬自讨没趣,悻悻然走回汉班,汉臣恨他过于逢迎求宠,一个紧挨一个毫不松动,不让他入班。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

    这个孙之獬恼羞成怒,上疏对满清提出应下令让汉人剃发留辫,多尔衮竟然采纳了,现在北直隶一带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多少百姓无辜丧命,血雨腥风啊。这是个出卖祖宗的败类,帮着鞑子害死了我们多少同胞啊!”

    李全刚读到这里,老百姓都听明白了,有一个振臂高呼:“打倒狗汉奸,杀了这个狗贼!”

    “对,打死这个祸国殃民的败类!”一人带头,群情振奋,这就不光是骂了,也开始动手了,老百姓最是疾恶如仇的,有往孙之獬脸上吐吐沫的,有的往他脑袋上扔大粪的,不一会儿孙之獬没人样子了。

    李全叫停了众百姓之后,用清水把孙之獬冲洗干净,拉着他继续游行,老百姓跟着叫嚷,每到人多的地方李全便命令停下,宣读罪行,让老百姓出气。

    第二天也是这个程序,但孙之獬遭的罪比第一天更甚,第三天情况更糟,而且这三天饭也不让他吃,水不让他喝,现在这孙之獬便明白了,这哪是让他游街之后要放了他呀,这是往死里整他呀,因此第三天游行时,孙之獬破口大骂,本来他当官当习惯也看不起百姓,因此他先骂老百姓,接着骂李全这些兵将,又骂朱由崧出尔反尔,阴险毒辣。

    这下一李全可恼了,敢骂当今天皇上这还了得?本来打算当街将孙之獬凌迟处死,但一看老百姓越聚越多,人山人海,个个咬牙切齿,现在都知道这个孙之獬是怎么回事了。

    李全便记起了朱由崧的话,赶紧把兵将撤到一边,扔下孙之獬不管了。

    老百姓恨透了这样的汉奸,冲过去连撕带咬,孙之獬直学狗叫,满脸是血,头发和耳朵都没扯没了,有人拿来针线把嘴给他缝上,还有人更绝,弄来猪毛和狗毛扒光衣服往上身上硬种,最后孙之獬断气的时候简直没人样子了。

    带着兵将躲在旁边看热门的李全等人看得过瘾,一边看一称赞,陛下真是高明,孙之獬罪有应得,当汉奸害人,出卖祖宗这就是下场!

    (本章完)

第344章 朕的女人() 
朱由崧在洛阳呆了三天,这三天时间他做了不少事,其一就是收拾了大汉奸孙之獬。

    朱由崧之所以对孙之獬用这种手段,而没有用酷刑,他当然有自己的考虑,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用这方式处置了孙之獬,从某种程度了来说赢得了民心。

    因为朱由崧知道,千百年来,奸臣人神共愤,秦桧像现在还跪着向世人谢罪,提起高裘恐怕也是骂声一片。

    然而汉奸比奸臣更甚,因为这是忘本、背判祖宗的民族败类,投降夷族反过来再帮助夷族屠杀和奴役汉人同胞,必然是千夫所指,孙之獬就是其一,老百姓肯定恨之入骨。

    历史上,孙之獬就是死在老百姓之手的。清廷让他任礼部侍郎但看他毫无建树,为官平庸,便罢职为民。回到山东老家,正赶上农民起义,义军把他揪出来,折磨够以后把他剁碎了。

    朱由崧从这些史料上得知,老百姓对汉奸是何等的痛恨,既然如此,为何不将孙之獬之事公诸于众,让老百姓自己动手,痛痛快快地出一口恶气呢?自己要下旨把他千刀万剐也没这样来得痛快,因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乐不如民乐乐。

    这一招果然高明,不但平了民愤,还收拾了洛阳城零散扑地的民心。

    因为现在的大明特别在江淮以北,大明朝名存实亡,而明末腐朽多年,老百姓对朱家的江山希望大于失望,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农民起义呢,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曹操、老回回、大天王等几十股势力闹得轰轰烈烈,这些被统治者污为流贼,虽重兵镇压,机关算尽,但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最后崇祯帝还是裁到了这上面。

    占领一座城,重点要收拾心。具体拿洛阳城来说,先是老福王和小福王的封地,那个朱由崧父子鱼肉百姓,肯定没有民心,李自成来后,鞑子又来,民心肯定不稳。

    朱由崧占领洛阳后,先出榜安民,然后又用官方行为让孙之獬大肆游行,宣读孙之獬的罪证,最后又让老百姓亲自动手诛了这个大汉奸,出了恶气,洛阳百姓对这位南明帝王的好感与时俱增。

    鞑子来了是荼毒生灵,李自成的大顺军来了,虽然是迎闯王王不纳粮,但实际上李自成的军队纪律并不严明,像郝摇旗、刘宗敏之辈,军纪最差,抢男霸女的事时有发现,李自成有时也只能争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致于最后他们断送了李自成的满腔热血。

    相比之下,还是曾经是洛阳城的少主人现为南明帝王的朱由崧有作为,能让百姓高兴的人,百姓自然会记住他。

    朱由崧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犒赏庆功,在洛阳附近前后数次大战可称为洛阳战役,历时一个月有余,从伊水河大败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到伏击吴三桂,到设连环计释放平西王离间祖大寿,到缓兵计部署三大工程,诱敌入营炸死四大王,活擒杀孙之獬,全歼多铎炮营,攻取洛阳城,战战告捷。

    这次大战役共歼灭鞑子汉奸等清军八旗十三万,阿济格来的十万清军,包括铎从郑州战场撤调来的三万人马,十三万清军一个没跑了,特别是诱敌入营炸死四大王,就这一场战斗就歼灭了四万清军,对是对鞑子开战,歼敌最多的一次。

    军将们战功赫赫,当然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