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帝王 >

第103章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103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崧携着她进了最豪华的一处宫殿,在那里用膳之后,朱由崧牵着贺宣娇细嫩的小手坐在龙榻上。

    朱由崧看着她如花的小脸微微一笑,“娇儿,从现在开始,你的任务不是战场杀敌了,而是为朕造人了。”

    听了这话,看朱由崧迫不及待的样子,贺宣娇当然知道这位帝王要干什么了,但是这才是午后,那事不等到晚上?光天化日的,她很难为情地羞红了脸,但还是逆来顺受地侍候起了皇上。

    朱由崧这货也真够奇葩的,从昨天折腾到现在,十个时辰了,见到美女,还这么不知疲倦,****竟然还这么浓,男人,食色性也!

    (本章完)

第203章 两路用兵收复失地() 
傍晚时分,各地的勤王之师陆续开到淮安。

    最先开到的是扬州和镇江的四万人马,接着是泗州方向的兵将开到了,这一路人马最多,竟然有六万之众,三路人马十万帝师这开到淮安城外,扯地连天,淮安城四周全是兵山将海了。

    其实这十万人马大部分是黄得功的部众,是数日前黄得功从凤阳、滁州、和州、寿州、泗州等地的守军中提调的兵马,只有新上任的镇江总兵黄树澄带来了一万镇江兵,剩余的这几员带兵主将全是黄得功麾下的总兵或副总兵,这都是卢九德和黄得功这些天运筹调度的结果。

    这十万人马可不是空着手来的,而是押来了两万名俘虏,这些都是淮安外围原刘泽清的部属,当十万帝师压境时,这些淮安兵将得知刘泽清已经吹灯拔蜡,被朱由崧的斩首动给咔嚓了,这些兵将全都无条件归顺了朝廷。

    一面命部众安营下寨,黄得功带着陈献策、黄树澄、丘铖等几位总兵见到朱由崧拜谒在地,并乞领勤王迟到之罪责。

    朱由崧哈哈笑道:“卿等平身吧,尔等战功赫赫,何罪之有?”

    二更时分,徐州和开封的两路勤王之师也开到了淮安北城之外。请旨之后,卢九德命这八万人马安营下寨,看好俘虏,遂和河南巡抚陈潜夫、河南总兵官袁枢、徐州总兵张杰等提马进城见驾,马脖子上还挂着两颗血淋淋的人头。

    在东平伯府前门,灯球火把照如白昼一般,朱由崧连夜接见了这位刚分开没几天的卢公公和河南巡抚陈潜夫及两位总兵官,三人依次跪倒见驾,并献上冯至善和姚文昌的人头,然后奏报战事经过。

    三个时辰前,在百里之外的淮北荒野中,冯至善和姚文昌被徐州和开封的两路人马困住,六七千残兵败将被八万大军分割包围。日暮西山,晚风萧杀。一场混战,姚文昌战死在乱军之中,走投无路的冯至善横刀自杀,余者五千之众全部投降。

    朱由崧听完奏报,赞许地点头,又褒扬了他们几句,只留下太监卢九德在宫中伺候,因为他还要问及河南的一些战况,让其他兵将回营休息了。

    至此,刘泽清这一镇军将彻底覆灭,朱由崧斩首行动空前成功,战果丰硕,刘泽清共有十万兵将,在朱由崧的运筹努力下,先后共有八万余人马归顺朝廷,包括刘泽清在内,连同其主要党羽冯至善、姚文昌、李化鲸等,仅有一万多人马在这次斩道行动或削藩之战中成为牺牲品。

    相比高杰和刘良佐,这次削藩最凶险,但无疑也最为成功。

    第二天始,朱由崧传令严肃军纪,不得扰民,违令者一律就地斩首。二十万大军齐集淮安一带,军令不严等于害了百姓。

    由卢九德和黄得功负责,整编这八万俘虏,派出李全救济灾民,修缮房屋,为难民送吃送喝,送医送药,以这种方式补偿或者慰藉城中百姓的战乱疾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朱由崧所做的这些是亘古未有之事,老百姓昨天还在骂这些军将,现在手捧着粮米和衣物,都痛哭流涕地感念这些军将了,李全和小红当然不敢把这些恩泽全部贪污,说这是陛下的意思,让他们感念皇恩。

    有几个被诊治之后的老汉在老妪的搀扶下,柱着拐杖艰难地来到东平伯府大门前,当街跪倒,叩谢隆恩。

    朱由崧闻报后亲自出来,把老人拉起好言宽慰,并派人把老人送到家中,此举令打扮得花枝招展跟在朱由崧身后的侠女贺宣娇也不禁动容,暗叹陛下爱民如子,真乃千古仁君!

    刘泽清及其党羽已经覆灭了,整编军队、清扫战场、掩埋尸体、救治伤员、修缮城防、安抚城中百姓等等战后事宜当然用不着朱由崧事必躬亲,交给这些忠心耿耿的军将臣子们去干足矣。

    因此第二天,卢九德奏请朱由崧启驾回京,毕竟离开京师已经有一些时日了。

    朱由崧看了一眼娇美如花而又英武不凡的贺宣娇一眼笑道:“不慌,刘泽清如此煞费苦心为朕建了这样华丽的宫殿,朕要不多住两天,怎么对得起他?不过应该下道旨意,火速传往京师,得让内阁和六部的爱卿们放心。”

    卢九德应诺着布置去了。

    朱由崧在淮安又住了两天,不过这两天他没闲着,除了与贺宣娇上床激情之外,就是总结四镇削藩,分析眼前的局势,为下步的打算定调。

    现在四镇军将不听朝廷的问题解决了,算上四镇的军将,再加上京师及河南的军队,朱由崧现在绝对控制下的军队接近四十万,现在光聚集在淮安一的兵马就达二十八万。

    朱由崧掐指一算,从穿越到现在也不过四个多月的时间,短短的四个来月他完成了这副躯体的原主人一辈子都没敢涉足的重雷区改造,清洗厂卫,铲除京师乱党马士英、阮大铖等,四镇成功削藩,这些历史积弊稍有不慎涉足者都会粉身碎骨,哪一项可都称得上鬼斧神工的大工程,可谓是帝绩赫赫。

    想想这些来之不易的辉煌战果,朱由崧很是得瑟了一阵子,不过他头脑是很清醒的,通过河南总督卢九德、河南巡抚陈潜夫和河南总兵袁枢等人,朱由崧了解到李自成的农民军和满鞑子在潼关一带鏖战正酣,那位年仅七岁的小孩蛋子已经从盛京来北京当帝王了,三十五的岁摄政王多尔衮已经把正要大举南下的豫亲王多铎的主力从河南调往潼关跟李自成决战去了,现在河南大部和整个山东基本上是一些清军汉奸在支撑,这与后世从书本上得的基本上一致。

    这些勤王之师既然来了,就不能让他们就这么回去,现在是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于是朱由崧传旨,令扬州和镇江的部分兵将回防,因为这次勤王这两地的兵马受命后倾城而出。这些重镇要塞缺兵少将可不行,何况眼前人马又够用。

    朱由崧又传旨命黄得功为东路军征讨兵马大元帅,整编以后,让他统兵十万从淮安北上,收复山东。令河南巡抚陈潜夫为中路军征讨兵马大元帅,总兵官袁枢和郑隆芳等随军听用,连同河南的兵马加上改编以后的三万淮安兵马也归其调度,也是十万兵马,这路兵马出开封向北向西收复河南北部和西部的广大地区。

    连整编队伍,带调集粮草等军用物资,两路军马朱由崧给他们十天的准备时间,十天后必须开拨,至于两路兵马所需的军粮饷银,一部分可就地取才,因刘泽清、李化鲸、冯至善、姚文昌等这些军中大佬的丰厚积蓄地产等全部充公了,朱由崧的老办法是仍然抄他们家。

    另一部分等他搬师回京后再拨付,朱由崧命令这两路大军年底以前也就是两个月内务必把河南和山东并入南明的版图。

    现在是十月下旬,举国大考就要开始了,先是文科取士,接着就是武科,朱由崧在淮安总共呆了三天,第四天一大早便启驾回京了,刘肇基、贺兆雄父女、李全等统领五万帝师随行护驾。

    (本章完)

第204章 王铎进京() 
朱由崧搬师进京,京师轰动,内阁首辅高弘图提前几天就接到朱由崧从淮安传来的诏书,这才知道这位功夫帝王乔妆改扮,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嚣张跋扈的东平伯刘泽清就这么完蛋了?

    高弘图简直不敢相信,身为帝王的朱由崧亲自入龙潭虎穴执行斩首计划去了,而且取得了成功,一向不守法度的数万淮安兵将现在已经彻底忠于陛下忠于大明了,现在四镇军将被洗礼一遍,几十万军队上至侯爵总兵,下至兵头小卒,全都对皇命莫敢不从了。

    这件事在百官中迅速传开了,朱由崧搬师进京这一天,高弘图沐浴更衣,率六部九卿十三科道等高官出城相迎。老百姓也自发涌上街头,南京城万人空巷。此时,京师还有不少进京赶考的举子,有文举也有武举,也都争相涌上街着,想一睹这位传奇帝王的真面目。

    短短的几天,东平伯刘泽清覆灭,朱由崧的斩首行动已经传开了,而且传得神乎其神,现在整个南明帝国都知道了,都想看看这位功夫帝王的真龙风采。

    整个南京城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在东城门通往皇城的大街上,站满了执勤的朝廷侍卫,以保证街道畅通,东城门口还铺上了大面积的猩红地毯,李国辅在金皇后的授意下,城门口两边摆满了朱由崧喜欢的奇花异草,这些都是朱由崧带着金皇后在御花园赏花时赞赏最多的花木。

    当朱由崧的延跸出现在南京东城门外时,李国辅命人鸣响了二十响礼炮,震动宵汉。

    朱由崧坐在逍遥马千里一盏灯上,看着如山如海欢迎的人群,尽管这种场面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此时的朱由崧仍然很激动,向两边频频挥手。

    这时,以高弘图为首的百官跪倒在城外的官道两边。

    朱由崧下马了,让众卿平身。浓妆艳抹、仪态万方的金皇后带着侍女婵儿被宫女和太监簇拥着也过来迎接圣驾,朱由崧把欲下跪的金皇后拉起来,当着百官和皇后的面,朱由崧把贺家父子叫过来介绍引荐,并称颂绿柳山庄这次勤王救贺的不世之功。

    百官都对这父女投来赞许艳慕的目光,金皇后和婵儿知道,皇上身边又多了个女人,好在二人没有吃醋的毛病。

    当晚,选侍婵儿侍候着朱由崧与金皇后同榻而眠,以多种方式表诉这十多天离别之苦,玩燕双飞只是他们君臣阔别重逢欢愉的一种方式而已。

    第二天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高弘图递折子要求陛见,这十多天自己不在京师,国政大事都落到了内阁头上,朱由崧知道这位高阁老肯定有要事逞奏。由于不是大朝的日子,于是传旨在西台召对。

    高弘图进来叩头,朱由崧让他平身,看他一把年纪了,令常随太监给他弄了把太师椅让他坐定。

    高弘图谢恩之后奏报,朱由崧一听原来是科考举子考试的大殿进行了修缮,因为往届的科举考试会试和殿试均在北京举行,现在北都沦陷,南都本是陪都,一些必设机构和建筑南都与北都基本上是一样的,但甲申之变以前,朝廷的中心在北都,南都很多机构闲置,建筑常年闲置失修。

    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南都又成了朝廷的中心,虽然对一些建筑进行了抢修,但皇城太大了,建筑也多,主要是时间仓促,到现在为止仍有一部分未修缮好,朱由崧决定在南京开科取士,举子的考试场地问题就提上了日程,总不至于让举子们露天应试吧。

    于是礼部选中了一座大殿,让工部牵头加紧整修,并给出时间表,整修工作已经于前几天竣工,但新落成的大殿门口上方的金字招牌,需要重新题字揭牌,别看是个招牌,却是国之大事,没人敢擅自作主,工部提请礼部,礼部推给翰林院,翰林院又逞给了内阁,高阁只得接了折子,刚好此时朱由崧凯旋进京,高阁老这才乞请龙意来了。

    朱由崧点了点头,为大殿题字揭牌小事耳,朱由崧做到了心中有数。

    高弘图接着开始奏第二件事,先帝时的东阁大学士王铎进京了,现在驿馆候旨。

    朱由崧对这个名字可不陌生,后世的学问再融合这副躯体的记忆,立马就意识来了一位干国栋梁。

    王铎,字觉斯,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能与王羲之相媲美,名气比黄道周还大,人称神笔王铎,他的画也很有造诣,特别是山水画以大气清新著称,另外他还工于诗文。总之这可是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学问家。

    这位天启二年的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即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但这一年初,因家中遭重遇大变故,王铎请旨回乡省亲,现年五十二岁的王铎几个月后处理完家中的不幸遭遇,可是大明朝此时经历了天崩地裂的变化,只剩下偏安东南的半壁江山。

    老主辞世,新君在南京登基,王铎在家赋闲的这几个月,对这位奇葩的功夫帝王之作为耳朵早就灌满了,这次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