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回北魏 >

第85章

重回北魏-第85章

小说: 重回北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钗铮畔铝舜睬吧凑屎痛傲焙蟛懦隽朔考洹�

    “见过殿下!”陈夫人手持灯烛,与两个婢女上前礼拜道

    “夫人多礼了。”拓跋慎示意陈夫人起身后道:“今日庐陵王送了些女婢,夫人若有暇可明日去挑几个留在左右跟随,后寝洒扫事多,夫人平日一人恐不能照顾周全,还是找些援手好。”这两个跟着来的婢女本是给了李彪等人的,人手不足的时候借用一下也无妨,不过既然来了新人,以后就不用她们来帮忙了。

    “是,殿下。”

    拓跋慎点点头:“还有一件事正要告知夫人。孤今日赴庐陵王邸,得知尊夫故主萧丹阳已于戌亥故去。”陈敬当初进建康就是投奔的萧顺之,按两汉魏晋以来的规矩,萧顺之就是陈敬的举主。而且陈氏母子也就这两三天才离开萧家,所以拓跋慎这才多嘴说一下。

    陈夫人听了,上前一步屈身拜道:“先夫初入建康,萧公不以陈门孤弱,辟先夫为属吏,于陈门实有大恩。今先夫早亡,不能为萧公送丧负土。还望殿下能许妾与小郎明日去致哀,庶可稍慰感激之情。”

    拓跋慎微微点头,说道:“夫人所请,为义之所在。岂有不允!”说着对刘腾道:“刘卿,你明日备好车,亲送夫人母子前去。”

    “是,殿下!”

    。。。。。。

    次日卯时庐陵王邸外

    庐陵王仪仗卫队数百人或持王旗,或持戟矛排列在门前正道上,正门前正停着一辆驾四马的四望车,这辆车车身高大宽阔,只说车轮就差不多有成人高,从车顶上放下的两层白色轻纱将车四周遮的严严实实,即便是靠近车前的卫军也无法看的清晰。

    军士们已经在这里等了两刻时左右了,长时间的无聊等待让他们心中焦急起来,不时看向正关着的王邸正门。

    “吱呀”一声,王邸左侧门终于打开了一道门缝,随即就见两个壮汉将门左右推开。二十几个婢女手持着青色布障依次从门中出来,最前的几个婢女绕到四望车对面,两两一对将布障竖开,其余的婢女也依次展开布障相连在一起,将四望车紧紧围起来,布障直到王邸左侧门前。

    萧子卿身穿朝服在前,身侧跟着庾王妃和妹妹萧灵媛,其后分别是王邸和萧灵媛的婢女。绕过前屏影壁之后,萧子卿几人走到左侧门下。

    萧灵媛停下脚步,转身看看影壁,眼中流露着不舍之情。

    昨日萧子卿去接她出宫时,就跟她说过次日一早就要送她回宫的话。当时因为满心欢喜,没有多想回宫之事,却没想到时刻过的这般快。想想昨日出宫到现在也不过区区八九个时辰,玩的尚未尽兴就又要回宫了。

    萧子卿见小妹眼色,知她心中所想,可是出宫之事偶尔为之尚可,想要常常出来是不可能的。又鉴于刘宋文帝第二子刘浚与其第四皇女海盐公主乱伦之事在前,即便是他这种同母兄,想要邀妹妹登门一次都没那么容易,他昨日接萧灵媛出宫也是用了宴请拓跋慎的名头才得了允许的。

第141章 萧邸“小怨”() 
“阿妹,启程吧!若是回的晚了,日后再要出宫,为兄也不好再去求告父皇陛下”

    萧灵媛听了萧子卿的话,不豫之色稍缓,眼中不舍之情也淡了下来,点点头道:“全凭阿兄”说完转身裣袖对着庾王妃屈身行礼道:“阿嫂在上,小妹拜辞!”

    庾王妃还礼道:“阿妹好走”

    萧灵媛跟随萧子卿走下门阶,十几个跟随出宫的长衣宫女趋步上前,走到四望车左右立定,其中两名宫女登上车阶,分开纱帘。萧灵媛又对萧子卿行礼之后才缓步上了车,进去之后宫女们放下纱帘才下车。二十几个手持布障的婢女也收起了布障回到门下。

    萧子卿回过头对庾王妃点了下头,接过家仆递上来的马鞭,几步走到马前抓住马缰,翻身上马,“啪”一声甩了个鞭花说道:“走吧!”

    旌旗猎猎,戈矛反射着初升的阳光,几十个手持武器与王旗的卫军做为前导向石坊的路口起步出发。萧子卿回头看了一眼妹妹的坐车,透过几层纱帘,只能看见妹妹的身影轮廓,却见不得一丝真颜。

    轻轻鞭打一下马臀,快步走到前面。这里是建康,又有卫队在此,不怕发生什么意外,萧子卿也就没有守在队伍中。

    再说萧顺之宅前,十几个家仆身着丧服,头戴丧巾,分立在门前。门阶下站着萧家次子萧敷和三子萧衍站在门前,时不时招呼着一个个闻讯赶来吊丧的亲朋故旧。邸中也不时传出一阵阵语音夹杂不清的哭嚎声。这是萧顺之长子萧懿和前来哭吊的亲朋故旧的哭丧声。丧客哭吊,丧主要陪着一起哭。

    萧衍一身丧服,眼圈灰暗,面色不振。这四五天来,萧衍整日里衣不解带的侍奉汤药,一天中只能睡两三个时辰,身体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刚刚将一位亲旧送进去后,两兄弟结伴出来,便见一队全副武装的卫军走了过来。两兄弟看见萧子卿的王旗,赶紧下了门阶,绕过凶门柏历之后,走到路边静待。这种亲王仪仗也不是经常会用到的,只不过别人用了就要正经对待,萧家兄弟也不得不下来恭迎。抬起头看着打马走上前的萧子卿,萧衍想起昨夜萧子卿倚栏醉酒之事,心中有些不安。不知道萧子卿这是路过还是专程上门拜访(找事)的。

    萧子卿在马上望萧邸看了看,听着里面传出的哭嚎声,低头看着在路侧的萧衍兄弟,勒马上前,萧衍兄弟正准备见礼,就听萧子卿说道:“听闻两位郎君家尊昨夜故去了?”

    萧敷见萧子卿连马都不下,又发此明知故问之言,不禁微有气怒之色,也懒得再施礼,说道:“正是,家父乃于昨夜亥时初刻故去。”

    “哦!”萧子卿以马鞭轻轻敲击着手掌,微微笑道:“孤曾听人言,说人于临终之时,多有追忆忏悔前愆之事。萧君昨夜可说了什么?”

    萧敷面显怒色,厉声问道:“殿下此言何意?”

    “论语有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孤素来知而不闻。特相问尔。”

    萧衍抓住萧敷的手,安抚一下二兄,看着萧子卿说道:“家父临终,自是有善言佳训戒我兄弟。”

    萧子卿看着萧衍片刻,问道:“有何佳训,不妨说来。莫不是间人父子,离人亲情?”

    萧衍面不改色,拱手答道:“家父遗训,岂念鄙陋?不过教导我兄弟敦睦五族,忠勤侍君。若有恃宠而骄,干犯国法者,身当其任则不避门户。”

    “哼!利言巧辩”

    “启禀殿下,公主殿下小有不适,还请殿下早些返宫。”一个宫女从后面疾趋上前,打断了萧子卿的话。

    萧子卿憋了一眼小宫女,知道小妹这是担心他在这里起冲突。今日是萧顺之的小殓日,闹大了传到皇帝耳中,他免不了一顿训斥。

    正在此时,三辆打着官旗,外附牛皮的牛车到了萧邸前停下,一个身穿绿色官服的官员跳下车,朝着萧子卿所在的地方跑来。

    “下官满敬见过殿下。”

    萧子卿看着这个叫做满敬的小官,喵了一眼随他来的五辆车,说道:“你是何人,来这里做什么?”

    “下官山阳满敬,现于凌室任凌室长一职。昨夜宫中有令,命下官每日封冰三车,赐予萧太守(萧懿)。”

    凌室,是先朝时期,在乐游苑覆舟山背阴之处修建的藏冰库,每到冬季,朝廷都会派人去深山凿取冰块,取来的冰都会藏在凌室中,以待来年夏季所用。这些冰既要供应建康宫,也经常被作为赐物赐予外臣。

    昨夜萧赜听闻萧顺之去世的消息后,连夜派人出宫,前往凌室传令,每日送三车冰给萧懿,直到萧顺之入葬为止。这些冰都是给萧顺之存尸之用。

    萧子卿见此,无心再逗留于此,挥挥马鞭扬长而去。

    萧敷看着远去的萧子卿,恨声道:“萧子卿如此轻狂无礼,对子辱父,欺人太甚。先父为朝廷尽心尽力,勋劳著于竹帛,岂能容此辈如此污蔑。我兄弟便当去司马门前哭拜以诉委屈,定让此辈亲来请罪。”

    萧衍道:“如此即便称心,也要遭小人讥笑。再者,萧子卿为人狷狂不知收敛,早晚要惹下大祸,还怕没有机会吗?大丈夫何计小怨?当复大仇!”说到这里,萧衍语气稍缓道:“阿兄即便不忿,也要先去告知大兄才是。”

    萧敷看着萧衍,心中讶异。以他的本意,不过是想要萧子卿低头,没想到三弟似不以此为满足。

    。。。。。。

    将萧灵媛送到建康宫后寝外时,已经是辰时二刻了。萧子卿赶到式乾殿东斋复旨,问过之后才知道皇帝今日交寅时时才睡下,现在还在休息。无奈之下只能到永福省中旧居闲坐,跟几个还没出宫居住的弟弟说话聊天,直到巳时中,估摸着皇帝应该起了才又往式乾殿去。

    “殿下,陛下正在召见太子,沈领军诸人也在,殿下可要进去?”值守殿外的小宦道

    “孤奉命前来复旨,岂有不进之理?你可去通禀一下。”

第142章 妇人之仁() 
萧子卿等经过传报得到进殿许可后,脱去朝履,结下腰中沉木剑,交给小宦放在殿外的剑架上。

    整理了一下衣裳躬身走入殿中,微微抬眼看见皇帝萧赜居中面南而坐,太子萧长懋坐在皇帝右下位。在皇帝身侧后,还放着一个高一丈余的大屏风,上面挂着一张地图,正是田猎讲武场地的布局图。

    皇帝下首左侧文臣中有大司马太傅豫章王萧嶷,尚书右仆射西昌侯萧鸾,司徒竟陵王萧子良,吏部尚书徐孝嗣,都官尚书江敩,度支尚书崔平仲,御史中丞沈约等人。右侧武臣中有领军将军沈文季,右将军薛渊,护军将军安陆王萧子敬,镇军将军陈显达,左卫将军江夏王萧锋等八九人分坐。

    “臣侍中中军将军萧子卿参见陛下!”萧子卿拜道

    萧赜点点头,挥挥手示意萧子卿起来,萧子卿起身长揖后才走到右班,跪坐到薛渊上手位上。

    “幕府山夏苗讲武之事,北使作何回复?”

    “臣已传其诏旨,北使自言明日赴旨前往。”

    萧赜点点头,对领军将军沈文季说道:“前日以卿往幕府山营武帐,树旌门,封围场,诸事皆备否?”

    沈文季从袖中取出一张疏章,双手奉上道:“臣文季奉陛下诏,已遣台兵步骑五千随右卫将军王玄邈往幕府山南围场驱兽已毕。武帐乃立于宣武场北岗之上,宣武场内四面旌门封表已毕。只待陛下驾临。诸般准备,臣皆已书画于表中,请陛下亲览。”

    萧赜从邵胜之手中接过沈文季的表疏,展开看了起来,这封表疏中详细说了说安排的军士人数,围场范围,参与讲武的军主以上武将的数目等等。

    萧赜合上表疏,说道:“治兵,夏苗,本为两事,历朝以来无同举一时之理。今日以虏朝皇子为使之故,故而同举此二事以威北虏。一则使其见识中国之威盛,二则使黔首知朕强兵固本之本志。”

    “围场既已完就,可解封山之禁。只勿使百姓误入围内即可。若有都下百姓欲前往观睹盛况,不需阻挠,朕当与百姓同乐。”

    说完这些后,萧赜又对右仆射萧鸾道:“田猎之日,当于武帐设宴,并及大飨士卒。宫中庖厨不足,卿可在群臣中征集。酒肉之属,亦不可稍有短缺,若有不足之处,可开朕宫中府藏补之,务使三军将士称意”

    “是,陛下。台中前日已发下文书,征发隶役赴幕府山备办诸事。午后臣再与尚书台省各部僚属一同前往视察。建康县,秣陵县也遣下了文书,嘱其明日务使县境井然。夏苗阅武公文各发到省部曹,昨日下值前,诸省曹按制检择奉驾臣僚,合中书,门下,散骑诸省并勋散群官,共得三百三十七人,宫门送驾之官一千二百二十三人。”说着也从袖中抽出一道厚达两寸左右的名录奉上:“奉驾臣僚,臣已录成名册,请陛下亲览。”

    萧赜将萧鸾上呈的名录粗略翻了翻,放在案几上,问道:“太史令可有回奏?”

    “有奏,太史令李湮所言,两三日内当无雨水,无碍于武事。只是”

    “还有何言?”

    “李湮上奏,方今盛夏,本当多雨,而建康近三旬无雨,实为异常。只恐本月雨水或有滋蔓之事。”

    萧赜沉默了一会儿,皱着眉头说道:“朕亦以此忧之。”说着抬头对萧鸾道:“待明日夏苗之后,卿可急发民役官军,疏浚清溪,(秦)淮水,加固后湖长堤,勿使朕宫中官署为鱼鳖所聚,又为士庶百姓之患。”

    “是,臣回台既使省曹发下征役文书。”

    。。。。。。

    萧子卿走出殿外,穿好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