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回北魏 >

第61章

重回北魏-第61章

小说: 重回北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在地方经营有家业,但是他们在朝堂上吃得开,路子也多,郑家比不了他们。所以这么些年来,对于均田的上议者李安世,他父亲一直耿耿于怀,心存不满。

    “李安世这只狡狐,他这是闻到了肉香,跟着上来想要分一块呢!”郑羲轻拍一下桌案,愤声道

    “大人此言何意?”

    “你自己看。”郑羲将李安世的信递给郑懿,郑懿起身接过,看了起来。

    “这”郑懿很是惊讶:“李刺史这是何意?李悦祖女比四娘儿大一岁余,如何能做四娘儿的妾媵?”

    “此人狡如狐兔,此次为殿下平赵郡事少不得他援手,他把冯商的罪证送给了李冲,为父便是想隐瞒也不成了。罢了,为父先去李冲家中,看看李安世到底有什么定鼎之策!”

第101章 朝议() 
皇宫皇信堂

    皇帝将手中的两道疏章递给张瑁,由张瑁转给广陵王羽,看了几个弟弟和冯诞,李冲等人道:“这是清河公,赵郡太守冯商所进疏表,昨夜传入宫中。诸卿都看一看。”

    张瑁躬身接过表章,再将之送到广陵王羽,颍川王雍,始平王勰,北海王祥等人面前。在座之中,除了皇帝这四个弟弟,还有侍中冯诞,李冲,高闾等人在场。

    七人轮流交叉将两道疏表看完之后,又将之奉还给皇帝,各自将两表之中所书之事琢磨了一下其中异同,等着皇帝问话答复。

    皇帝将两道疏表放于案前,看了看下面的诸臣道:“赵郡太守冯商疏劾清河公越职擅权,侵害郡政。诸卿有何见?”

    广陵王等人互视道:“观之两表,冯商之言或可商榷,清河公越职是真,要说侵害郡政却过了。清河公以诱人自焚之罪索拿三光寺十余罪僧,此事彼等皆已俯首待罪,冯商表中也这么说了,可见并非屈枉。若说擒拿贼首,本当由郡守县令而行。只是当日清河公与高邑侯臣李悦祖等同去赴会,冯商并不在场,得此贼情,激愤之下下令索拿,亦人之常情。再者,清河公也曾派人通传冯商,又将僧显等辈交付于冯商方出寺门。索拿罪僧出于情,付于冯商出于矩,也不能说是害政。以臣之间,陛下可派人小责即可。”

    北海王祥待广陵王羽说完后,点头道:“臣亦同广陵王意。僧显所为,着实人伦泯灭,无人不嫌其恶。即便臣等在场,也要将此辈擒拿。正所谓小过不掩大德。擒凶为大德,越职乃微瑜尔!”

    “广陵,北海二王所言,臣不敢苟同!”高闾拱手,高声道

    高闾本来就对皇帝委派拓跋慎去南朝之事不满,只是当时皇帝执意如此,他也没有办法阻止。今日又见拓跋慎擅用私兵,对他这种心怀保守之人来说,这种干涉地方政务之举更为过分。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清河公内托皇子,外为国臣,岂有不知在其位谋其职之理。僧显之行诚然当诛,只是清河公擅用护军,围寺缉人,使内外俱不得出至于午未之交。如此扰民之行,岂可以大德二字开脱。”

    广陵王羽之前说对拓跋慎小责,也是其本心之论。一则此事本就或大或小。他与拓跋慎又无私怨,平时拓跋慎对他也算执礼甚恭,再者不过是索拿一个罪行暴露,自承其罪的恶僧。若是这时候他落井下石,恐怕外面会对他议论纷纷,说他身为长辈,不能慈爱子侄。是以才给拓跋慎小小开脱一下。只是没想到高闾竟对此事反应如此激烈,拿着古人的话来堵他和北海王,这就事关脸面了,他岂能服高闾的话。

    你高闾做事,难道就是一板一眼,进退有礼的不成?谁还没个小过失的时候,哪有这般得理不饶人的?你都快入土的人了,怎么还这么老顽固!

    “高令公览诸表,当知当时为法会之期,赵郡内外士女云集,何止千人,三光寺中只僧众百余,若不围寺隔绝内外,申以实情,则一时人情疑惑。若有恶徒走脱,散布流言,则一郡啸然。以此观之,以护军隔绝内外,正妥善之举。小民或有一时小难,然终无伤害之事。且除此恶僧,也可使郡民免受欺隐,徒耗钱财。”

    “广陵王此言差矣!以兵困民,怎能说是安民之举?”

    “礼有经,有变,有权,苟能利民,权之即可。”

    高闾听了广陵王的话,气的嘴角边的苍白胡须直抖个不停。转过头不再跟广陵王多费唇舌,对着皇帝道:“臣位居中书监,有话不敢不说。清河公勒兵羁人,有违国法,私审犯僧,有背国律。请陛下勿以私爱宽刑。”

    “高闾,你此言欺君太甚!”北海王站起身,指着高闾喝道:“陛下于清河公,何有私爱之说?今日我等陛见,难道不是为了商议赵郡之事?陛下至今一言未发,你怎敢以私爱有诬至尊?”

    高闾也是脑门微汗,他刚刚说完话,就暗暗懊悔不已。心中暗怪自己口不择言,把心底不该说的想法说了出来。

    说起私爱,高闾心里面一直感觉皇帝对二皇子有偏爱之情,虽然在表面上,皇帝维持着公正,内里却偏爱二皇子,对二皇子的关怀比对大皇子多了不少。尤其是四月幽禁大皇子之后,给他的感觉更是如此。这些事让他深感担忧,怕皇帝有废长立幼之心。所以刚刚被广陵王激怒之下,一时间口误。

    高闾起身跪伏皇帝面前,稽首道:“臣无状,一时胡言犯驾,请陛下治罪!”

    “高令公一时糊涂,实乃无心之失,还请陛下念高令公数朝老臣,宽恕其一二”冯诞也适时在旁求情道。

    皇帝对高闾刚刚说的话,心里面也很不舒服,他虽然狠狠责罚了拓跋恂,但是现在并没有废长立幼的想法。只是又觉高闾的话微微刺到了他,若非顾念他年老,真想惩办他一番。

    “高卿起来吧!朕召来诸卿,本为决赵郡之事。怎么事情没有论出结果就争吵不休?”皇帝又对冯诞,李冲道:“南平王,李尚书也说说吧?”

    冯诞昨夜就已经和父亲冯熙商量到深夜,准备在今日借着赵郡的事,对拓跋慎发难,如果能让皇帝把拓跋慎废职,召回朝问罪最好,若不能,让皇帝对拓跋慎产生疏远不满之情也为良策。不过他也没想到,今日在座的除了他,高闾也对拓跋慎很不满,上次高闾去谏阻皇帝,他还以为只是高闾只是出于臣责,就事论事。今日听了高闾误言“私爱”一词,这才明白,原来高闾是个可以争取之人,所以才为高闾求个情。

    “臣少读书,不知世务,然得陛下厚爱,忝为侍中奉驾陛下,是以不敢有话不说。”

    “以臣愚见,清河公位居上公,本无干涉郡务之权。赵郡擅兵,虽是权宜之计,然冯商所言,亦不为无理。冯商位守赵郡,为朝廷职守一方,其职不可谓不重。今清河公假兵行政,使郡守不堪守职,以至远近犹疑观望,咸谓朝廷无制以重威,郡县诸官无颜以理民。”

    冯诞抬眼扛看着皇帝微微皱眉,接着道:“本朝内外诸官,悉仰待陛下裁夺,以匡王制。臣妄揣,若不能持论公正,使郡县心口俱服,则于治无利。盖因强兵假政,人心不服。小民不谙大义,又喜道听途说,好妄言天家。若不严责以抚人情,恐堕皇威。”

    好毒啊!这是要把二殿下彻底废弃啊!

    李冲看着冯诞,也不得不佩服他这一番言语,简直是颠倒黑白,听起来又颇有道理。若是按冯诞的意思,惩罚二殿下以免除一时因道听途说而出的流言蜚语,那二皇子将要在天下子民面前声名扫地,回朝以后也只能幽居深宫,即便日后做了储君,也会让人口服心不服。

    “南平王此言,臣不能苟同。”李冲起身行礼道。

    “若因小民不明真情,以至攀转物议有诬皇子,则更应昭示明白,岂有遮遮掩掩,惩无辜之人以塞物议之理?南平王自言不读书,难道连这个道理也不明白?”

    李冲从袖袋中取出一道疏表,双手奉前道:“臣昨日得相州刺史李安世所上疏表,托臣转奉陛下,请陛下御览!”

    张瑁上前就李冲手上的疏表转呈于皇帝,皇帝接过后看了起来。

    冯诞没想打李冲竟然会拿出李安世的奏表,更对李安世会掺合这件事感到不解。在他看来,李安世延请拓跋慎去李家做客,不过是尽地主之谊,他是没有理由去为拓跋慎援手的。

    却不知李安世所为何意!

    冯诞微抬着头,看着皇帝的脸色。

    “砰!”皇帝就疏表怒拍在案上,怒声道:“冯商竟敢欺朕父子如此!鼠辈以为朕之刀不利乎?”

    冯诞见皇帝少有如此愤怒,面色微愣。皇帝看见冯诞诧异的面色,将李安世的疏表扔到他身前道:“那冯商在京城每每以你家家奴自许,赵郡之职也是你保举。你自看看。”

    冯诞被皇帝的疾言厉色惊吓到了,哆嗦着手将李安世的疏表拿起来翻看,脸上也不由微汗。

    原来里面是李安世收集的,自从冯商去赵郡之后,数次贪污府库资财,又在朝廷的赋税之外另加名目征收税外税,将之所得据为己有。更让冯诞惊讶的还是冯商次子劫李悦祖女,却被拓跋慎所阻以致箭创之事。

    该死!这种大事竟敢欺瞒我父子,好胆!

    冯诞心中大恨,他若是知道还有这件事,怎么也不会借此发难。如今却是里外不是人,只怕皇帝会对他心有芥蒂。

    贪污府库财物,私加税目的事不说,只说劫李家女这件事,即便冯商没有公报私仇之心,只是就事论事,只时机不对这一点,任谁看了都会怀疑他居心不良。

    哎!此人实在不堪大用啊!我父子为其所误啊!

    “臣为冯商所蒙蔽,误信冯商之言,几误清河公,请陛下治罪!”冯诞当机立断,立马低头认怂,磕头请罪。

    皇帝看冯诞态度还好,又知冯诞不是什么有心机的人,今日前面那番话,多半也是别人教的,又念他昔日在太后面前多次回护他,心中的怒气也消了很多:“卿日后识人举人,要慎之又慎。不要再有今日之失,使奸人徒坏我君臣之情!”

    “臣不能忘陛下良言!”冯诞稽首谢道

第102章 情与礼() 
赵郡平棘李家

    今日距离三光寺的法会已经有二十日了。原本预定的暂住三日之期因为法会的事耽搁到现在还没有启行。

    拓跋慎独自站在观景楼上,凭栏而立看着城内此起彼伏的民宅。在他的身后的书桌上铺开一副画了三分之一的仕女图,边上是几卷书籍,还有几支细长的木炭,笔墨和饮具。而原本侍奉在一边的陆光和刘腾都被他打发走了。

    这些时日,拓跋慎对于朝廷是否追责他擅动羽林军的事也摸不准,说一点不担心那是假的。他倒不是后悔,只是不想就此灰溜溜的回京。他出来本就是为了避避风头,若是因为被地方官员反制而回到京城,他就成了全平城的饭后谈资了。

    对于跟冯商闹到反目非他所愿,实在是这个冯商太过分,竟然想以他擅动羽林军的事来胁迫他,要他去做中间人跟李家讨价还价。

    冯商想得到是好,若是他去做中间人给冯商说好话,李家当然会给这个面子,可他凭什么去给冯商这个面子?冯家他都没打算低头讨好,何况一个冯商。再者,这个中间人他也不想做,为了自己的一点事丧失处事公正的原则为他所不取,冯商这等小人也不配他放弃原则。

    。。。。。

    身着曳地长裙的李娘子走在回廊间,两个侍女昔怜和昔珠轮流提着一个方型竹篮在身后跟着,竹篮中放着李娘子母亲卢氏做好的竹实肉羹。这些竹实是昨日所得,因为竹实甚是少见,所以卢氏才亲自为丈夫和女儿下厨做调羹,顺便又为拓跋慎准备了一份儿,让女儿送过去。

    李娘子绕行在回廊中,看着在观景楼上凭栏而立的拓跋慎。自从送三光寺之后第三日,从祖李安世在回相州之前,亲自嘱咐她要多多招待皇子殿下。这件事对她来说可算是有些为难的,外客向来都是家中长辈来招待,没有让她一个闺阁女儿来招待外客的道理。只是想着皇子殿下难得来一次,以后都未必能再见几次,也就答允了。

    拓跋慎正想着京城的旨意什么时候能到赵郡的事,听见楼梯传来登梯声,转身看去,却见李娘子当先上来,身后几个侍女也陆续上来。

    “殿下安好!”李娘子肃礼道

    “李娘子安好!”

    这些天,李娘子经常会来拜访,闲谈,有时候二人还会一同出行游玩,是以比起初见时亲近很多。

    李娘子挥手示意昔怜将竹篮之中的竹实羹取出。

    “这是家母今日所做的竹实羹,做得多了些,家父家母吩咐我送一些予殿下。竹实号为凤凰之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