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是大梁的东都,天下第一大城市,论市面的繁华,还在长安之上,城中卧虎藏龙,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权贵名流隐身街巷中。
所以宁是勤甘冒奇险也要讲洛阳囫囵收入囊中,绝不允许手下人给打坏了。
李德睦的独自李仲生,自父亲被囚后,他就留在洛阳城内,跟着老师安炳辉混日子,身边家将也有几人,日子倒也过得去,但忽然从人上人堕落为庶民,心里还是很失落的。
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在为李德睦奔走呼号,希望父亲能平冤昭雪,希望自己能重新过上人上人的日子,但大梁的江山已经风雨飘摇,对宁州这样的地方实力派早已无能为力,奔走无效,还花费了他几乎全部的积蓄,现在他的日子已经越来越难捱。
李仲生是希望改变的,十分渴望,所以当李红菱请他说服安炳辉去见宋驰伦时,李仲生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他老师现在有些自责,李德睦落难时,他主动来洛阳,可不仅仅是为了照顾好李家独苗,同时也肩负着为李德睦平冤昭雪的责任,这些年他东奔西走,用尽了人脉和心力,到底仍然是一无所获。这些天他一直在密切关注时局,眼下的变局或者是个机会,但自己直接去找宋驰伦未必有效,他过去打过宋驰伦的屁股,宋驰伦虽不至于因为此事报复他,但成见是肯定有的,这种成见会影响他的判断。
所以这件事必须另外找人帮忙。
安炳辉沐浴更衣,用熏香仔细熏染长袍,然后将长袍放在风口晾了一盏茶的功夫,穿戴整齐后他去了城中大相国寺,找到了寺院的主持僧圆灯法师,这个人过去是他的朋友,也是他的师长,遁入空门多年,但对时局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注。
他是个身在空门的红尘和尚。
不是他的心不干净,而且红尘万丈,和尚也难以免俗。
安炳辉一来,他便知道是为了什么,就直截了当地问他:“宁是勤能治天下吗?”
安炳辉摇摇头:“时至今日,洛阳尚在,可见有治理天下之心。”
圆灯法师问:“他的心性如何?”
安炳辉道:“会是个狠角色,百姓或者因此受益,当官的可就惨了。”
高僧道:“喜欢折腾当官的,未必不是好皇帝。”又问:“他信佛吗?”
老头摇摇头:“宁氏男子信道,但女眷都信佛。”
高僧道:“也罢,也罢,我苦口婆心说他,是否成,却要看天意。”
宋驰伦信佛,而且深信不疑,这跟他早年做过的一个梦有关。那时候他还是个书生,心中的志向是青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做御史,中年外放地方官,三千里路勤王事,老年回到长安辅佐君王,革新弊政,中兴大业。最后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死后留名青史,万代流芳。
但不走运的是,直到二十五岁,他连个举人都没考上。被乡人奚落为不举之士,苦闷之中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以笔为刀杀人无数,乃至冤鬼缠身无处可躲,危急时刻天空中金光外道,有金佛显灵,救了他一命。
他醒后请人解梦,人家告诉他以笔杀人,意指笔下仇怨太多,说明他这辈子仕途坎坷,若执意走下去,难免许多磨难,破解之道是投笔从戎,另觅一条新路。
宋驰伦就此投笔从戎,竟然顺风顺水,一路做到禁军将军,与陈敏、赵申功、顾永清、万世忠并称当世五大虎将。
但在他四十岁那年却突然身染重病,昏迷三天三夜,醒来后告诉家人,他夜走古道被无数冤鬼缠住,困了三天三夜,后得金佛降世,放出万道金光方才将冤鬼驱散,救得他的性命。
府中的幕宾里有精研《周易》者,告诉他金佛两次显圣意在点醒他早日皈依佛陀,他为将军,杀戮太多,孽债太重,若不能消除一身的杀孽,势必不能长久。
宋驰伦信了,从此皈依释教,说来也是奇怪,自打那时起他就一直顺风顺水,官越做越大,昔日万仞山五十万大军围攻洛阳,洛阳城如狂涛中的一叶扁舟,他自叹必死,谁知也能化险为夷,不仅自己没事,还官升三级,又封了侯爵。
这些都是佛爷的恩赐啊。
一心向佛的宋大将军持斋礼佛,跟洛阳城的很多和尚都很熟悉,其中最令他敬重的莫过于大相国寺的圆灯法师了。
这一日是盂兰盆会,搁在往日他都要请高僧法师来家里讲讲经文,但目下大兵围城,他也没有这个心思,正在家中闲坐,圆灯法师却不请自来了。
宋驰伦起身拜迎,圆灯法师道:“汝已大祸临头,可知否?”
宋驰伦大惊,忙请求指点迷津。
圆灯法师道:“东方昏暗,西方星明,真主已出,汝却执意抗拒,人岂可逆天?”
宋驰伦惊得面无人色,急忙请求破解之法,圆灯法师道:“择善从正便是破解之道。“
宋驰伦忙道受教,他毕竟与一般将领不同,他是读书人出身,是为儒将,对时局看的比一般将领可要敏锐的多。
大梁已经完了,自萧陞被王顺德逐出长安的那一刻就完了,如今这局面只是苟延残喘,灭亡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大梁灭亡之后,他何去何从,他不是没想过,但身为柱国大臣,深受萧家的恩惠,岂能说翻脸就翻脸,他做不到。
他是儒将,儒在将前,他把名声看的很要紧。
圆灯法师来的真是时候啊,假借鬼神之事,他日青史上的骂名或者可以减轻一二。
(本章完)
第250章 东征6()
宋驰伦连夜召集心腹和三个儿子商议,洛阳大势已去,众将心里都明白,萧翎蓉优柔寡断,宦官把持朝政,宗室骄横,外戚跋扈,文臣武将被贬抑的厉害,宋驰伦名为三军统帅,实际处处受到牵制,乃至一身本事得不到施展,早晚被当做替罪羊抛出去。
故而诸子、众将早有归附之心,只是宋驰伦不提没人敢动,而今见宋驰伦松了口,众人异口同声要投夏国。
宋驰伦决心遂定。在议论向谁投诚时,众人有了争执,宋驰伦长子宋森主张向李默投降,理由是李默是夏国仅有的几个有能力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眼下虽然处处被皇帝压制,但夏国江山尚未一统,皇帝只能压制,却不得不用他,他的话皇帝不敢不采纳。
大将汤霍道:“他这是挟功威逼主上,似这样的权臣将来未必有好结果,跟他接洽,岂非要连累咱们。”
宋森道:“进了夏国门,将来的造化还在乎咱们自己的修行。眼下要紧的是宁是敬是个滑头,其他诸将在宁是勤面前都没什么分量,只有拽着这个李默,才能得到咱们想要的。”
宋驰伦点头,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很让自己欣慰。
改日,遣长子宋森到李默营中谈判。萧震川劝李默将人送去宁是敬大营,李默道:“他既然冲着我来,必有他的考虑,贸然行事,只怕会吓走他,反而不美,我先跟他谈谈。”
宋森提出的条件很多,有些合情合理的,李默并不回避,都给予了正面回应,而另外一些条件,李默就觉得莫名其妙了,譬如宋森要求夏国能保留萧翎蓉的帝号,让他以外国国君之礼居住在洛阳,这就太过分了,洛阳归了宁家,哪还有萧家皇帝的容身之地,要想活命就得去帝号,俯首称臣。李默断然拒绝,表示萧翎蓉若肯称臣,他可以保证他本人和家眷的安全,其他宗室和朝中大臣的性命、财产也可以保全,不以国灭而轻贱之。
对于宋森父子入朝后的待遇问题,李默道:“宋将军乃当世良将,为保全洛阳而归朝,功勋盖世,默力保将军为禁军大将,地位不下今日。”
宋森大喜,起身拜道:“我父子的身家性命就靠大将军了,此恩此德,永志不忘。”
这些大事议决之后,谈判进行的很顺利,宋森答应只要见到宁是勤的手诏,便立即反正,将洛阳完好无损的交在李默手上。
李默未得授权而与人谈判,尺度还这么大,不觉心里也发虚,但他又想宁是勤要的是一个完整的洛阳,没有洛阳,一统中原就没有支点,扫平四海的伟业就不能实现,不妥协,怎么确保洛阳的完整?
所以自己做的没错。
萧震川进言道:“这些事宜快马报知陛下,至少也得知会主帅。”
李默辩解道:“宋驰伦已经决定反水,反相已露,分分钟都有危险,长安路远,至于主帅那边嘛,谁知道会不会有萧翎蓉的眼线,这个萧翎蓉当年为郡王时,曾在枢密院做过一段时间内史,当日梁朝内部帝后斗的很厉害,皇帝为了削弱太后,提出由宗亲领天下司,萧翎蓉一跃做了邹正德等人的顶头上司,在天下司里安插了很多羽翼。此事后来虽因太监们抵制而作罢,他安插的那些亲信大部也被排挤,但仍有不少党羽隐身期间,邹正德虽然投靠了咱们,但保不齐还有其他人效忠于萧翎蓉呢。还有皇城司,他们虽然跟萧翎蓉也有矛盾,但肯定不希望他败的这么快,若是有机会肯定会拉他一把,好让我们斗的两败俱伤。而今新朝初创,陛下开门用人,谁敢保证主帅身边没有他们的人?所以此事宜早不宜迟,免得夜长梦多。”
萧震川道:“话虽如此,然而将来若有人拿此事做文章,大人却是百口莫辩。”
李默道:“洛阳城中有百万军民,若能保全一城百姓,我便受些委屈又有何妨。”
裴如卿道:“大人果然仁义啊。”
恰在这个时候,张显走了进来,听了这话,便道:“大人虽然仁义,但此事绝非寻常,一旦被人揪住把柄,便是九世难以翻身。其一,你没有陛下的密旨,无权与敌人谈判;其二,你并非前军主帅,没有便宜之权;其三,尽在咫尺,你有何理由不报主帅知道。”
李默被张显喝出一身冷汗来,自己这是怎么啦,官做大了,架子大了,胆子也大了,几时自以为是到这种地步,若非张显提醒真的要铸成大错了。
他谢过张显,连夜赶赴城西大营见宁是敬。
李默将自己跟宋驰伦谈判的结果,拿给宁是敬过目,请他定夺。宁是敬道:“默之,我最近眼疾又犯,看不得这些东西,你还是直接报知长安,免得夜长梦多。”
宁是敬不肯接茬,李默方知事态的严重,谢罪道:“李默糊涂,铸成大错,大王救我。”
宁是敬默了一阵,叫他起来,说道:“你近来路走的顺,难免有些飘飘然,这等胆大妄为,岂是福音?”
李默羞惭不敢言,宁是敬接过他跟宋森谈判的草案,不觉一阵苦笑,连声道:“默之啊,你真的太不知天高地厚了,这些条件我这个主帅也不敢答应啊,你,唉。”
默了一阵,他提起笔在李默的呈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派自己的亲军连夜承保长安,有了宁是敬的背书,宁是勤就没有责怪李默专擅之罪。
宋森提出的条件几乎一字不改,全盘答应了下来。
洛阳现在就像一根骨头卡在宁是勤的嗓子里,真是一刻也不得轻松啊。
看到了宁是勤的手诏,宋驰伦心安,连夜发动兵谏,逼迫梁帝萧翎蓉开门投降。萧翎蓉此刻有两个选择,其一杀宋驰伦,然后与李默决一死战。宋驰伦若死,他的儿子、部将一定会打开城门迎接夏军进城,洛阳就此失陷,他萧翎蓉难免被乱刀分尸,他这一脉、百官臣工和城中百姓都将面临一场浩劫。
第二个选择就是顺从天命,开门投降,以一己之屈辱换取族人、臣工和阖城百姓的安全。
思虑再三后,萧翎蓉决定投降。
大梁(东梁)皇帝萧翎蓉一身缟素,携诸子,大臣,宗亲跪迎夏国齐王宁是敬,纳表献国。
洛阳不战而下,百万军民得以保全。
萧翎蓉顺应天命有功,封顺天侯,迁居长安。
宋驰伦反正有功,封忠顺侯,授神武军大将军,其子宋森为禁军中郎将。
战后,论功行赏。
宁是敬升太尉,授东都留后。
付有德升征东将军,授左羽林军大将军。
李德安升征西将军,河南大都督兼洛城督军使。
李默升征北将军,宁州大都督。
傅西山升镇东将军,河西大都督兼凉州督军使。
许贤友升镇南将军,右神武军大将军。
安炳辉、李仲生策反有功,赏官封爵。
设东都大营,以兵部侍郎傅有淳为长史。
夏国初建,为了镇守地方,每州都设置督军使一名,为一州军事最高首长,而在一些战略区则设置大都督,节制一州或几州军事,统一筹划关内军事,如河西大都督,就统管河西十三个州的军事。河南大都督就统管潼关以西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