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重-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通三人赶紧出帐,骑马向西奔去,远远看见段煨营中火光四起,一队骑兵已经离去,进入宛城。
刘通来到城西段煨营中,见段煨一张烟熏黑脸,说道:“段将军,我昨夜不是通告各营防止贾诩用计劫营吗?”
段煨怒道:“我营昨夜防备森严,一夜无事,刚刚松口气,这厮天一亮就来劫营,谁能想到啊?”
刘通心想也是,谁会想到一大早来劫营啊。刘通安慰段煨两句,就回去睡觉去了。
段煨气愤,带着本部前去城下叫阵,张绣充耳不闻,置之不理,段煨气得不轻。
一连几日,刘通每日睡大觉,陈宫每日心急如焚,段煨每日叫阵,张绣每日纹丝不动。
刘通睡在帐中,每日琢磨,百思不得其解。张绣并没有多少野心,明知道自己出身董卓系,名声不好,现董卓各部相继覆灭,自己出路不多,以贾诩之智,应该会投降啊。难道想投降他人?刘表?袁术?还是自己都依附他人的曹操?还是张鲁?张鲁,对张鲁,历史上张鲁投降曹操时候不就是待价而沽吗!不是不降,而是时机未到!刘通想通后哈哈大笑起来。
陈宫刚好走到门口,听得刘通突然大笑,吓了一跳。赶紧进账,问道:“公子何事欢喜?”
刘通说道:“公台公,你去城下约贾诩见面,就说我军粮草不济准备退兵了,请贾诩来我营中话别。”陈宫一头雾水,哪有敌对双方,一方退兵,不但告知对方底细,还要温情话别的道理?陈宫见刘通说得郑重,又屡次见刘通有出人意料之举,不再多说,转身出帐去约贾诩。
“对了,公台公,顺路叫段将军歇歇吧,不要叫阵了。”
令陈宫意外的是,当天下午贾诩真的如约来到刘通大营,陈宫将贾诩带至刘通大帐,刘通得报早已在大帐外等候。
贾诩早就听说过刘通的大名和诸多趣闻,当面相见还是震撼不已。只见刘通十四五岁,一米六几的样子,皮肤古铜色,双眼灵锐,气度高贵,虽嘴角带笑,却颇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威势。
贾诩心道,此子年少如斯,却已成名多年,封侯拜将,十年之后,谁与争锋?
刘通则看到一个五十来岁,国字脸,稀疏短须,面相慈祥的老头,面带微笑站在自己面前。
刘通心想,这样一个人畜无害模样的人,怎么会被称为毒士呢?嗯,年纪是有点大,不过好像贾诩很长寿,快到八十才死吧,很好,这头老黄牛还能辛勤耕耘三十年!刘通不禁被自己的念头逗乐了,笑容灿烂,迎了过去。
第119章 夜谈()
刘通趁着账外凉风拂面,摈除庞杂思绪,大步上前,拉住贾诩的手,“文和公,天下智者,刘通父子仰慕已久,快快请进!”说着拉着贾诩进账,请入上座,稽首作揖。
贾诩见刘通如此礼遇,不敢托大,也是对刘通行礼请坐。“文和公,为何前来啊?”刘通笑嘻嘻问道。
贾诩看看陈宫,很是纳闷,心道不是你让陈宫请我来的吗?说道:“听闻冠军侯军粮不继,特来送行,也好与陈宫师弟话别。”
刘通摇手,说道:“不对,不对,我北方八州经营日久,兵精粮足,怎会粮草不继?托词,陈宫的托词!他想劝降你呢。”
说着朝陈宫笑道,只见陈宫一脸黑线。刘通继续说道:“文和公乃高瞻远瞩之人,深谙天下大势。董卓、李傕、郭汜相继覆灭,张绣师叔乃公忠恤民之人,怎会继续作恶?你是来讲和的!”
贾诩乃善辩之人,见刘通烂漫少年一个,说话深浅无度,摇头不止,正要发言,刘通抢道:“宛城弹丸之地,兵不精、将不广,乃四战之死地,张绣师叔无争霸之心,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覆灭只在旦夕之间也。现徐州新定,司隶重安,我父已经腾出手来,北方大军、粮草源源不断,补充洛阳、弘农、长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贾诩本想表明宛城有一战之力与决心,见刘通早已将对应之词托出,不得不尴尬一笑。
“文和先生也是心忧天下之人,怎忍心中原大地继续战祸绵延?不如两家罢兵,共安天下如何?”
贾诩心道,此子如此善辩,多逞口舌无益,便说道:“冠军侯,张绣将军别无他想,更不愿与燕国公兵戎相见,愿意归附,但我宛城归附后,当自屯宛城,兵马属地依旧!”
刘通听后哈哈大笑,“文和公,目光怎会如此短浅?现天下待定,张绣师叔英武雄阔,岂是一城之才?文和公也愿意只谋一城,而不谋一国乎?文和公,融入北方还是游离我北方体系之外,当三思啊?君不见,韩馥之沮授、袁绍之田丰莫不身居北方总督府中枢,君不见张燕、臧霸、张颌、牵招、高顺等莫不掌军一州或独镇一方。文和公想独立于我北方体系,莫不是让人怀疑有再叛之心?”
刘通意思非常明确,文臣沮授、田丰来自韩馥、袁绍手下,现在已经是北方总督府中枢重臣,而张燕等归附或归降之武将,也已经重兵在握,远比张绣、贾诩独立独掌一城、统兵两万显赫,而你贾诩也有可能进入北方权利中枢。
贾诩起身稽首,说道:“冠军侯诚挚之言,诩当转述张将军,明日必有回复。”
刘通拉着贾诩言道:“文和公,公之家眷,已经在洛阳安居,如果张绣将军不愿归附,我亦可将公之家人送来宛城,如公不愿,也可继续安居洛阳,通决不以之相胁。此乃君子之言,勿疑。”贾诩感动,拜谢而去。
第二日张绣大开城门迎接刘通进城。
刘通进城后,让高顺、徐晃接受城防,驻守宛城,经略豫州、荆州。让张绣、段煨带领本部前往长安,协同张颌经略雍州、凉州,防范汉中。自己则带着贾诩、陈宫等人回归洛阳。
至此董卓系各方势力基本清除。
刘协出城迎接刘通,对于这次征讨张绣的成功,刘协很是高兴。刘通在出兵之前曾经与刘协多次商讨,刘通曾邀请刘协亲征,自己为先锋,要不是杨彪、韩融等老臣的反对,差点成行。杨彪甚至斥责刘通不顾陛下安危,纯属孩童胡闹!
但自己参与商量的征讨却大获全胜,让刘协如同自己亲征一般很有成就感。刘协封刘宽为大将军,封刘通为中领军,统领禁卫军,是正儿八经的三品将军了。
后,刘宽表丘力居为辽州刺史、轲比能为蒙州刺史、刘和为幽州刺史、田豫为雍州刺史兼雍州将军、桥羽为兖州刺史、鲜于辅为青州刺史兼青州将军、齐周为冀州刺史、孔融为徐州刺史、陈登为并州刺史、毋丘俭为司隶校尉。紧接着刘宽又任命贾诩、陈宫为军机别驾,入军机处任职。任命前不久投入帐下的光武帝刘秀之子刘延后代本家兄弟刘晔为礼部尚书。
多人早就任职,只是没有得到朝廷正式任命,刘协无不照准。
刘通凯旋当日,最高兴的是刘协,少年心性,刘协不能亲征,深感遗憾,刘协留下刘通不停地询问战争的细节,晚宴后,刘协将刘通留了下来。
因为聊得痛苦,两人饮酒畅聊,无所不聊,气氛和谐。刘协虽然年轻,却经历了磨难,也是个心机颇重的人,不少的聊天多是试探性的,礼节性的。然而两人年纪相差不大的人,在酒酣中毫无束缚地聊着,两人逐渐进入了状态。
刘通的率直、真诚,让刘协逐渐放下了伪装。刘协难得有了种知音的感觉,平日没有人会如此近距离的毫无作伪地和自己说出真实的想法,而刘通平淡之中往往会有些随性,话语中透出一种与众不同来。在与自己的相处中刘通从容自然,无拘而洒脱,没有多少繁文缛节,却也没有给自己一种不快或者不受尊重的感觉。
“通弟,皇叔军机处、六部及军制的改革,是出于什么目的?难道皇叔不怕他人的非议吗?”刘协在黑暗中,最终挑选了一个最佳的时机,问出了自己一直想涉及的问题。
“皇兄,世事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制度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我知道有人认为总督府不遵祖制,颇有微词。”
刘通没有想到刘协话题突然会转换,随口答道。自己还真没有准备好这方面的回答,稍微停顿一下,刘通问道:
“皇兄,高祖当年‘约法三章’,萧何制定《九章律》、淮阴侯韩信制定‘军法’、张苍定‘章程’,这是为何?”
“这……前朝苛法,乱世之本也!”
“商君变法,秦国为何能迅速强大而扫清六合、席卷八荒?”
刘通见刘协不再言语,继续说道:“商君之法适合当时世事,远超六国;高祖之制,气象宏阔,让我大汉富强繁华百年之久。然而当下情况……”
刘通不忍打击刘协,便不再继续说下去。刘协也陷于了沉思。
“通弟,皇叔的制度新颖,不知出自何处?”
刘通还真被问住了,总不能说是来自后世吧。“这个,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制度也应该随着发展和变化,制度的设计,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尽量让制度符合社会现状,适应当下发展状况。以求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刘通本来想说的更马列一点,但考虑到刘协的理解能力,还是忍住了。但如今社会尤其是朝中老臣对刘宽的改革口诛笔伐的人不少,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刘宽是乱臣贼子。
如今刘协能当面说出来,可见在刘协心里这也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刘协理解并接受刘宽对祖宗法制的改革呢?刘通突然想起前世刘宽曾给自己讲的一个故事。
“皇兄,明日开始我为皇兄做一个实验,实验结束后,皇兄就能理解关于制度的重要性和制度不断调整的必要性了。”
“哦”,刘协顿时来了兴致,“通弟,说说看看。”
“一言难尽,皇兄不妨静下心来,慢慢观察。”
刘通知道,光凭口头说服,效果不好,还是来点新奇的吧。
第120章 关于制度和改革的实验()
第二日,刘通按照与刘协的约定,来到宫中,见董承、杨彪、韩融、裴茂等老臣都已经在等着自己了。而宫中杂役管事太监和宫女也候在了一边。
之所以让这两人前来,因为实验的需要,前些时候,宫里招收了大量的太监和宫女,这个时代,生存成了最大的难题,为了活命,太监和宫女甚至成了某些人或者某些家庭一个较好的选择。
而这些人因为进宫时间不长,从纪律性和相互了解的程度,以及本性格的差异性也很符合刘通的要求。与其从外面找实验对象,还不如就在宫中做,这样不但对刘协更有说服力,也更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此事要做好保密工作。”刘通对管事太监和宫女吩咐道,“每七个杂役宫女、七个杂役太监为一组,每日两餐分组而食。不可让参与之人得知其中缘由!前几日指定一人负责分配食物。几日后看看情况再说。”
却说这个时代普通百姓都是一日两餐,只有贵族大户才是一日三餐。一日三餐的饮食风俗始于魏晋之后,真正普及是在隋唐时期,当时百姓也都是一日三餐了,三餐制与现代基本上没有了区别。
“冠军侯意欲何为?”杨彪被一大早叫来,以为是有军政大事要商量,却见刘通在对一些杂役太监、宫女吩咐吃饭的事情,不免觉得有些儿戏。
“几位大人且稍安勿躁,此事关系重大,给我月余,必能给大家一个说法。此事事关国家大事,绝非儿戏!我们每隔几日相聚一次,讨论相关事宜。”
刘通为了达到效果,当然不会事先说明,且留下点悬念吧,见几个老头瘙痒难耐,心中也是一乐。
杨彪几人也知道刘通虽然年轻,却不是儿戏之人,而且常常有惊人之举,便也不好再说什么。
刘协知道刘通认真,不但觉得是件大事,更觉得时间有趣的事情,毕竟最近在宫中颇为无聊。
之后这些日子刘通过得平淡,但对刘协和董承、杨彪、韩融、裴茂等老臣来说,怀揣着疑问,日子过得有点焦灼。
第三众人按约定来到了宫中。
“陛下,奴婢这次按冠军侯的要求,每顿供应的食物有限,也没有给他们可以量化的器具,每组指定了一个人负责分粥和食物。第一日,有人便提出,负责分食物的人为自己分的粥和粟米饭及菜最多。奴婢于是对提出意见的小组负责分配的人进行了调整。其他小组听说后,纷纷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奴婢对所有的小组都进行了调换。”
“嗯?结果如何?”刘协似乎了发现了什么问题。
管事太监认真说道:“因为之前大家提出问题,能够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