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宦 >

第108章

明宦-第108章

小说: 明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48章 郑妃遗党() 
“姚大人既知东虏这两万人皆为马军,又有何谋能合而围之?”,熊廷弼觉得姚宗文未免有些异想天开:“我辽东虽有十三万大军,可是其中的马军也不过万余,其余皆为步卒。”

    “如今若想收复失地,只有乘明年刚开春时,那时东虏的马匹越冬而瘦,脚力不足。我军再以大兵相机而动,或数路同进,或分兵合围,循序渐进,方可奏功。”

    “熊大人既有良谋,姚某自不必多言了。”,姚宗文刚有些自得,顿时就被熊廷弼迎头泼上了一盆冷水,脸上立刻泛起一丝潮红。

    我又没让你说,熊大人翻了一个白眼,口中虽没有说话,可眼里的意思却约莫如此。

    “可熊大人也别忘记了。”,姚宗文愈加的忿忿起来:“加上姚某这回带来的这四十万内帑,今年朝廷拨给辽东的军资,至今已足足有八百万两之巨。”

    “熊大人既不去克复抚顺,开原,铁岭三城,如何会连保境安民也做不到。熊大人坐拥两城十余万甲士,竟然任由辽东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只看这几日的军报里,辽沈两地被建奴杀伤掳掠的百姓,就已逾万人之数。”

    “姚某倒是想替皇上,替这辽东的百姓问一问,熊大人到底意欲何为?”

    “熊某能有何意图?”,熊廷弼原本一直在耐着性子和姚宗文说话,听到这里,顿时也是禁不住勃然大怒:“当日熊某入这辽阳城时,所率兵员不过数百,粮草器具更是全无。”

    “如今辽阳两地有兵员一十三万,造七十斤以上火炮三千多门,战车四千二百余辆,其余器械更是无数。熊某也想问一问姚大人,这哪一样不需要花费钱粮?”

    “姚大人要我率军出击,岂不知这东虏两万余人皆是马军,聚之则来,奔则即去,我军马军既少,以步卒追击也只是徒增伤亡而已。熊某绝不会拿我明军将士的性,去换一个勇武的虚名,更不会因姚大人的话而负了朝廷收复失地的重责。”

    “熊某军务繁忙,不能再陪姚大人继续逍遥。”,话刚说完,熊廷弼也不想再留:“在这辽阳城中,姚大人请便就是。只是切莫轻易走出城去,若是稍有损伤,只怕熊某也是担责不起。”

    “告辞。”,一语既毕,熊廷弼立刻拱了拱手,径直向着城楼下扬长而去。

    “熊廷弼”,看着熊廷弼的背影渐行渐远,姚宗文愤忿的咬了咬牙,从口中缓缓的吐出三个字来。

    北京,崇文门。

    既然让胖子和卢老爹陪着在北京城里逛了一个下午,唐大人自然也没有直接让人回家的道理。出了崇文门以后,直接去了五条巷里的全聚德,点了一桌酒宴酬谢。

    看上的宅地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唐旭的心情说不上好或是不好。洛才敬原本话就不多,洛德山如今多少也算是见过点世面的人了,看出了唐旭的心思,也不多言。

    只有胖子仍然是没心没肺的一般,唠唠叨叨的说着如何改园子的事情,却被卢老爹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骂了一声“蠢直”。

    “卢叔不必太过计较。”,看见胖子吃瘪,唐旭的心情居然喜闻乐见似的好了几分,忍不住哈哈笑道:“我与卢哥儿自幼相交,喜的就是他的直畅,若是改了,便就不是他了。”

    等回到家里,已经是过了戌时。在外面走了一天,唐大人也已经是乏了,洗漱了一番之后,便去床上躺下。

    “笃笃笃”,只不过,才刚刚打了几个哈欠,还没来得及见到周公,却又突然听见院门外有人敲了几下。

    这都快到夜里了,还有谁会这个时候来。唐大人顿时大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是重新穿起衣服,在心里骂骂咧咧的开了门。

    “请问阁下是?”,等院门打开以后,果然看见门外站着几道人影。为首一人青衣小帽,看起来略有些富态,只不过唐旭却是一个都不认得。

    “请问唐旭唐大人可在?”,为首之人朝着唐旭拱了拱手,开口问道。

    “在下便是。”,既然是登门拜访的客人,唐旭自然也不好让人家在门外站着,一边回着话,一边把来人请进屋里。

    “某家早听说过唐大人清廉,果然如传言所说。”,来人在院中左右看了几眼,似乎也没有想到唐旭家里连个下人都没有,居然是唐旭亲自来开的门,顿时不禁大吃一惊。

    唐旭如今的官职,是京卫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兼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指挥同知,即使撇去锦衣卫这个大名鼎鼎的差使不说,唐大人如今已经是堂堂正三品的官员,在武职里离一方总兵也不过只有一步之遥。

    别说是堂堂正三品的官员,就算是京城卫所里的那些千户,佥事家里,只要是有实职的,四五品的官员,哪个家里没几个下人使唤。

    可这唐大人家里,居然是主家亲自来开的门,看身上的衣裳,略微有些零乱,一看就知道是刚从床上爬起来的。想到这里,来人心里都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了。早知如此,就应该重新选个时辰过来。

    “某家崔文升,见过唐大人。”,不过既然自己已经来了,来人也只好硬着头皮开了口。

    “远来是崔公公,唐某失敬。”,唐旭顿时不禁大吃一惊。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自己眼前的这位崔公公,正是司礼监里的秉笔太监之一。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一个秉笔太监,还不至于能让唐大人大吃一惊。与自己相熟的王安,邹义和马谦,每一个如今的地位都不在崔文升之下。作为先帝在时的旧员,崔文升如今在司礼监里的地位恐怕只能排在最后面,所说的话,比起曹化淳来甚至都未必能管用多少。

    真正让唐旭感到吃惊的是,其实这位崔文升崔公公,是侍奉过郑贵妃的人。在后世的史书上,甚至就连导致明光宗朱常洛身死的“红丸案”,都多少和他有些关系。

    只是这么一个人,连皇帝的死没准都和他有关,他却能全身而退,只是被驱出京城了事。等到了天启皇帝即位,不知怎的,又勾搭上了“九千岁”魏公公,竟然被他谋了一个总督漕运兼河道总管的肥缺。

    虽然等天启驾崩疑惑,仍是被重新赶回南京替太祖守陵。但是人生几次大起大落,其中大大的风光过两三回,这一辈子也算是够了本。

    这么一个人,大半夜的来自己家里干什么?虽然如今郑氏已逝,魏公公也不见踪影,唐大人仍是提起了十二万分的戒心。

    “某家这回来,其实也无甚大事。”,微微笑了几下,伸手从袖袋里摸出几张纸,放在桌上向着唐旭的方向推了一下:“某家手下的小厮,昨日路过崇文门的时候,偶然拾取到一份地契。某家略看了一下,知道是唐大人所遗,原本想派小厮送来,却又怕他认不得路,便自走上这一回。”

    “哦。”,唐旭口中轻应一声,目光也朝着桌上看去。虽然离的有些远,不能完全看真切,但是确实是一张地契无疑。

    “唐某实在想不出,究竟有什么地方,是能帮得上崔公公的。”,既然崔文升开门见山,那么唐旭也不想再继续绕弯子。

    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唐大人自然也不会以为崔文升是看见自己居住条件简陋,所以专门来做慈善的。

    “唐大人言重了,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崔文升笑着摆了摆手,像是不经意一样,把几张纸都铺了开来。

    其中甚至就连牙行里收了佣金的条子都在,并没有留下任何一样东西。

    这年头又没有照相机或者复印机什么的,既然崔文升把所有东西都拿了出来,唐旭倒也不担心他还会有什么其他后手。

    “某家在宫里头伺候皇上的时候,常常听皇上和太子爷提起唐大人,说唐大人是我大明朝一等一的人才。”,崔文升所说的这些话,唐旭一时间倒也分辨不出真假,但是这顶高帽子却是实打实的丢了出来。

    人总是喜欢听好听的话,虽然明知崔文升话里有奉承的成分,但是唐大人听在耳里,仍然是多少有些得意。

    唐大人其实倒也想回敬崔公公几顶高帽戴戴,可是想来想去,也没想出此人到底有过什么光辉事迹,只好暂且作罢。

    “唐大人当是知晓。”,崔文升干笑了几声之后,又继续开了口:“某家虽是伺候过几年皇太妃娘娘,可那毕竟是先帝的吩咐,谁敢不听。”

    “这倒也是。”,唐大人连连点头,心里竟然忽得略有所感。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实在是大有道理。如果自己先认识的是福王,那么当时在乾清门边的时候,手里的刀到底朝哪边挥舞还不知道呢。

    “不过这番话,崔公公似乎应该去对皇上说。”,虽然赞同崔公公的说话,但是唐大人的立场到底还是坚定的。

第149章 家门之事() 
“奴婢某家哪里敢”,听唐旭提到皇上,崔文升顿时不禁浑身一颤,不过转瞬之间又回过神来:“如今皇上身边有邹公公和王公公在,哪里还轮得着咱家凑上去说话。”

    崔文升只是苦笑一声,不必多言,唐旭也知道他这段日子里过的极是提心吊胆。

    “那唐某恐怕也帮不了崔公公吧。”,崔文升所涉及的事情,毕竟太深,唐旭并不认为自己说的话一定能凑效。

    况且如今执掌司礼监的,是邹义和王安这些旧识,唐大人还不会愚蠢到帮着崔文升去和他们顶着干。

    “唐大人自然帮得上。”,不过唐旭这么一句话,到底还是让崔文升听出了一丝话语里的松动。顿时展开了一丝笑,连连点头。

    “如何帮?。”,唐旭忍不住在心里暗骂一声“老狐狸”,一边又在检讨着自己平日里说话是不是太容易露破绽了。

    “唐大人如今在朝廷里,也算得上是有名望的人。”,崔文升两眼直直的落在唐旭身上,眼里满是期盼:“皇上那里,也是信得过唐大人。”

    “今日唐大人若是肯出手相助,崔某日后甘愿牵马执鞭,惟唐大人马首是瞻。”,崔文升的话,听起来极为恳切。

    “崔公公不妨直言。”,唐旭心里犯着嘀咕,这倒是奇怪了,平日里只听说朝臣依附太监,今日这位崔公公倒是反其道而行。

    况且细究起来,崔公公如今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司礼监管着东厂,东厂又辖制着锦衣卫,崔公公应该算是自己的半个上司才对。

    “只要唐大人向皇上上一份奏折。”,崔文升小心翼翼的继续说道:“弹劾崔某一番,便就成了。”

    “哦?”,唐大人更是诧异,这天下居然还会有人送礼求着骂自己的人?

    “唐大人有所不知。”,崔文升把话说到这里,也就不再遮掩着了:“崔某如今虽仍是在这司礼监里,可是每日间都是如履薄冰。”

    “况且崔某毕竟是先帝时的旧臣,往后无论如何,也是比不过王公公这些在东宫时潜邸的侍奉。”

    “与其不如,不如早下决心,乘着还在这司礼监里,早日谋一条出路,也好比在这紫禁城里度日如年。”

    “崔公公打算去何处?”,唐旭这下终于明白了过来。看来崔公公也是想通了“树挪死,人挪活”的道理,想要换一片天地了。

    “南京的守备太监高涌,如今年事已高,今年年初的时候,便已经在石景山的天主宫里定下了厢房。”

    “待到唐大人奏疏递上去之后,某家再自个运作一番,虽不说十拿九稳,七八成把握还是有的。”

    “京城里这许多朝臣,崔公公为何定是要经唐某之手?”,唐旭有些不太明白。

    这年头好人可能有点难做,但是想要找挨骂还不容易,以崔公公郑妃遗党的名头,只要稍微出头折腾一下,朝廷里多的是愿意跳出来痛骂他的人。

    “唐大人当是知道,皇太妃娘娘这事儿毕竟犯着皇上的忌讳。”,崔文升连连摇头回道:“寻常的朝臣上疏,皇上未必肯做。可若是把事情闹得太大,只怕又会无可收拾。只有唐大人这般知晓皇上心意的人,方才做得稳妥。”

    唐旭听完,已是大抵知道崔文升所说的是怎么回事,说白了,就是涉及到天家的体面。如今朱常洛既然摆出了一幅不做追究的姿态,便就不好随便挪动这些原本就所剩不多的郑妃遗党。

    上疏的人如果面子小了,恐怕朱常洛不会肯干。可若是崔文升自己跳出去找骂,朝廷里那些够分量的大臣们又如何会懂崔公公的心思,到时候免不了一番痛打落水狗,崔公公的下半辈子就只有去南京孝陵卫种菜这一条路可走了。

    “那唐某若要上疏,该用哪一番由头?”,在唐大人看来,我大明朝乃是礼仪之邦,骂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