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昏君-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长龙一般的车队运载的是大量的水泥,粮草等军用物资,其中一支车队有大量的远征军士兵押运,车里边装运拉载的是精良火枪和佛郎机炮,还有大量的铅弹和定装纸弹药。
鲜帝国使团出使大明,除了忽悠拉赞助,弹劾李信等远征军将官,最主要就是火枪火炮的购买生意了,为了让鲜帝国使者相信火枪火炮打造的繁琐和成本,军需后勤处的高官还带着鲜使团的官员去兵工厂参观,创造机会让他们偷偷询问造枪的技师和工人,一杆火枪的成本造价是多少。
兵工厂的所有工人技师早得通知,统一口径,随便你挑任何一个工人询问,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支粮良火枪的成本价大约在二十两银子左右,三至五天才能造出一支,制作过程非常繁琐,佛郎机炮更不用说了,成本价贵得让人肉痛。
双方经过一番艰难的讨价还价,最终大明本着关照和优惠的小弟的政策,一支精良火枪的价格最终敲定在二十二两银子,包含运输费用,外送五十枚铅弹和定装纸弹药,鲜帝国购买了一百支短铳,四千支精良火枪和二十门佛郎机炮,实心铁弹和开花炮弹若干。
亲兄弟也要算明帐,下订单是要交一笔订金滴,而且交货时必须银货两讫,不能赎帐,李国主为了打造一支强军,咬牙切齿的凑了一大笔军火费,鲜帝国虽然物资匮乏,民穷国弱,但当官的搜刮民脂民膏,还是蛮有钱的,何况是一国国王的李国主。
再者,就算真的缺钱,李国主也得咬牙切齿的凑,被金军入侵,差点灭国,让他受了极大的刺激,再穷也要咬牙凑出一支强军,四千支精良火枪,二十门佛郎机炮,他至少要留一半守卫汉阳王城,剩下的一半,就由各地的军阀瓜分了。
鲜帝国设有七道州府,每道州官所掌兵力不同,视情况而定,正常情况下的常备军为三千至五千不等,战时才动员,扩充兵力,这二千支精良火枪和十门佛郎机炮根本不够瓜分。
狼多肉少,七道州府的州官们心里很不爽,这年头,手里握有军队才是大哥,担心被政敌压倒,他们咬牙凑钱,私下和远征军司令官李信联络购买枪支弹药。
李信以各种委拒,但架不住各道州官的热情和死皮赖脸纠缠,免为其难收下人家送来的重礼和一些年青漂亮的鲜妹,以高于李国主所购军火一两银子的价格成交。
或许是受了什么刺激,整个鲜帝国现在狂兴火枪,就连一些财力雄厚的世族和巨商都悄悄的跑来找李信联络感情,各种重礼和美女砸下,李信都不好意思拒绝了,产过,因为不是正规渠道,加之前面有各位大佬下的军火订单,急着收货的话,就得多付一些银子,在七道州官所定价格的基础上,每一杆火枪多收一两银子,短枪则不增加。
现如今,不管是走在大街上,还是到别人家里作客,腰里不捌一支短枪,都不好意思说是你高品秩的朝廷大员或有钱的富商土豪,短枪不仅是防身的武器,更是身份的象征,成为了一种高逼格的时尚。
各种军火订单让辽东等地的兵工厂忙得人仰马翻,加班加点,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不过,工人们的干劲很足,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对他们来说,活儿越多,拿到的工钱也越多,日子越过越好,还巴不得天天都有这么多的活儿做呢,哪会有什么怨言。
专门生产供应给鲜帝国的精良火枪全是各军使用过的旧货,大多已接近使用寿命,有炸膛的风险,后勤维护兵只需要稍作维护,刷过油,就差不多变成了新枪,就算是生产出来的新枪,质量也介于精良和劣质之间,没有达标,但也不算太坏,马马虎虎能使用一阵,节省了很多成本。
朱健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他啥都缺,但最缺的就是钱,有鲜帝国帮着输血,帝国科技、军工等都暂时不用担心没有经费投入研发生产,财政那边也有一部份收入,文官武将也都跟着乐呵,皆大欢喜,这时候,他们才发觉皇上是搞生意赚钱的高手呐,不免庆幸都抱上了皇上的粗龙腿,跟着皇上一起发财。
辽河入海口两岸码头人山人海,热闹纷呈,山海关城外同样热闹非凡,装载石块的马车穿梭往来,倾倒在山海关城下,然后空车回返,继续拉载石块。
在山海关城背后的空地上,已经堆满了一堆堆小山一般的石头,有大理石的,有鹅卵石等等,这些都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只等明年征伐科尔沁草原胜利后,就会动用这些建筑材料,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建筑二至三座混凝土城,一步步的压缩金帝国的生存空间。
在广西征召的三个新兵师,四川征召的两个新兵师也先后抵达山海关,进入早就搭建好的新军营,开始接受正规系统的军事训练,新兵的体能训练就是砍伐附近的森林,再以小队模式把树木合力扛回来集中堆放,如此周而复始,一直到新兵的体能训练期结束。
五个新兵师训练周期短,加之火枪生产效率低,无法全军装备,不能投入来年的科尔沁草原战役,只能充当预备梯队,补充其他一线部队的战损兵员,因此,吕红娘只是按照朱健的要求,抽调一些军事教官和少量的政工军官入驻五个新兵师,负责各项军事科目的训练,没有给他们配备基层军官。
随着五个新兵师的到来,李信率远征军一部撤回,山海关城内城外军营连绵上百里,战旗飘扬如海,士兵训练的呐喊声响彻云霄,整个山海关到处都是着装整齐,精神面貌不错的士兵。
其实,不止是山海关,整个九边重镇的驻军都在进行热火朝天的训练,大整编之后的旧军随着政工军官和宪兵队的入驻,从精神面貌到军纪已跟以前大不一样,在辽东总司令官洪承畴的命令下,全军展开了军事训练和各种军演,为明年的科尔沁大草原战役做好各种准备。
皇太极派关内派了大量的细作密谍,虽然大部份暴露被捕杀,但仍有一些细作密谍成功的潜伏下来,及时把关内明军异动的情报传送出去。
第344章 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大明想对科尔沁用兵?
皇太极把细作密谍传回来的所有情报综合起来分析,得了一个让人既惊又喜的结论,当然了,他也不能够确定,大明九边驻军都进行了大整编,搞什么新旧军替换,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训练也是很正常的事。
至于屯积大量的粮草等军用物资,其实想想也挺正常的,大明九边驻扎了大量的军队,有上百万之众,即便大整编,裁减近半,但至少也有数十万之巨,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等物资,现在已是秋季,马上要入冬了,提前准备,存储粮草也很正常。
他无法确认明军是否会对科尔沁大草原用兵,但不排除这个可能,仍命负责镇守科尔沁大草原的岳托和各部族的族长长老们小心防备,当然了,他心里还是希望明军出关开战的。
大金勇士野战无敌,这是公认的,打得曾经强大的明军都不敢出城野战,都龟缩在城里,依托坚城死守,偏攻坚是大金的弱项,确实让他挺无奈的。
大明花费无数巨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苦苦的经营九边防线,派驻重兵严防死守,把整个九边防线经营得固若金汤。当然了,九边防线是一体的,但不是没有弱点,只要破其一点,则全线崩溃,问题是想破其中的一点很难,即便破了也遭受明军的猛烈反击,难以守住,痛失良机。
明军龟缩在城里死守不出,他还真奈何不了,但如果明军出城野战,那就有机会,不过,他也不敢大意,现如今的明军装备了大量的火枪火炮,战力提升不少,象曹变蛟的狼营、吕红娘的凤凰军团、李信的神机营可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敢和大金铁骑正面硬肛,令大金勇士伤亡惨重,也让他心生警惕和强烈的危机感。
危机感来源于大明军力的提升,大明对关外部族的种种严厉政策与措施,象八大家这些和大金有着密切关系的富商或官员都被满门抄斩,震摄了无数利欲熏心的人,即便获得的利益再高,也没人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把铁矿、粮食等违禁品偷运出关,现在查得非常严,发现一例处理一例,不管你什么身份,轻者掉脑袋,罚没家财,重则抄家灭族,砍了一堆脑袋后,再没人敢以身试法了。
关外土地虽然一望无际,但物资匮乏,部族人以放牧为主,不从事生产,人口基数少,基本靠掠夺和边贸交易维持用度,吃的还可以想办法解决,但象铁矿等一些重要物资就只能从大明或鲜帝国等购入了,现在这些东西全部禁售,让他有种咽喉要害被人掐住的痛苦感觉。
大明的严厉禁边已经让皇太极感到很难受了,加上连续两年的犯边失利,抢不到什么东西,这日子过得越发紧巴巴的,让许多部族的族长、长老大为不满,第三次犯边失利,才逼得他不得不冒险对鲜帝国用兵。
鲜军战力渣渣,让他既意外又惊喜,但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大明敢派大军驰援,以至于功亏一篑,让他恨得直咬牙,他不是想乘机歼灭李信的远征军,但鲜帝国国内多为山丘,不利骑兵驰骋,加之明军火枪火炮厉害,又有鲜帝国八道州府的数十万大军紧追在后边,想寻机和李信的远征军交战都没有机会,只能一路边抢劫边撤退。
对入侵鲜帝国一事,一向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皇太极有自已的看法,确实是抢到了不少东西,也算对各部族有了一定的交待,缓解了内部压力,此为政治上的胜利。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齐尔哈朗部被曹变蛟的狼营揍得损失惨重,阿巴泰的二万偏师和留守义州的驻军被李信的远征军揍得狼狈撤军,他亲率主力围攻汉阳王城,和鲜帝国的八道援军激战,虽然先后击溃了各路勤王援军,但自身也付出不小的伤亡,累计起来,伤亡还是挺让他肉痛的。
虽然斩杀了大量的鲜军,但那是鲜军,不是明军,在他眼里,鲜帝国根本构不成威胁,大明才是最强大的敌人,被鲜军这种战五渣的炮灰消耗了一定的实力,这笔生意一点都不划算,大金人口基数实在太少,死一个就少一个,何况死的可都是青壮,还有不少是精锐勇士,抢到的那点东西根本不能弥补他的损失,亏大了。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入侵鲜帝国的成绩和他此时的心情,那就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冰火两重天,酸爽得不要不要的。
劳师远征,将士疲惫不堪,物资消耗太多,加上现在已是秋天,寒冬将临,得为渡过漫长的寒冬做好各种准备,已经不适合再开启战端,现在讨论的问题是班师回朝还是移师科尔沁草原的问题,大军本来是班师回朝的,但细作密谍传回来的情报让皇太极有点纠结了。
岳托、阿敏等年青贝勒比较赞同皇太极的观点,认为明军开春后极可能对科尔沁草原用兵,主力必须留下,寻机围歼明军主力,消耗大明的战争潜力,运气好的话还能乘机破城,一起打破明军的九边防线,打开好局面。
持反对意见的则占了绝大多数,老贝勒老将军、各部族的族长、长老们认为明军只是练兵,哪敢出城打野战,挺多也就象曹变蛟那样袭扰折腾,主力没必要留下来在科尔沁大草原过冬,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缺乏各种防寒物资,冻死人都有。
再者,将士出征近半年,早已疲惫不堪,思乡心切,再不放他们回家和家人团聚,这心里的怨气可就重了,虽然不至于闹兵变,但会影响士气。退一万步说,就算明年开春,明军对科尔沁草原用兵,咱也有足够的时间反应,清一色的骑兵部队呐,高机动的,只要科尔沁草原上的各部族撑上几天就可以了,就算打不过也可以跑嘛。
后边这话带点嘲讽的味道,一些老资格的大贝勒对皇太极委任岳托镇守科尔沁大草原的决定还是挺不满的,背后没少说他的坏话,找他的茬,这时候逮到机会当然要冷嘲热讽几句。
好了,如果上边所说的理由都是虚的,那就请拿出明军用兵科尔沁大草原的证据来,用事实说话,别说那些虚的,毛用都没有。
这话确实点到了核心,将了皇太极等人一军,他们只是通过潜伏的细作密谍传回来的情报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哪有什么确凿的证据?想要确凿的证握,要么把辽东总督洪承畴绑来王帐,严刑逼供,要么等到来年开春后,明军真的出动了,这才叫证据确凿,否则真无法说服其他人。
皇太极头痛了。
第345章 不拼命不行了()
寒风呼号,鹅毛大雪卷扬,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锦州总督府衙内却温暖如春,辽东总督洪承畴正陪着一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