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上下五千年 >

第56章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56章

小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官桀等并不就此罢休,他们偷偷地商量好,由盖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喝酒。他们布置好埋伏,准备在霍光赴宴的时候刺死他,又派人通知燕王刘旦,叫他到京师来。

    上官桀还打算在杀了霍光之后再废去昭帝,由他自己来做皇帝。没想到有人早把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让霍光知道了。

    霍光连忙报告汉昭帝。汉昭帝命令丞相田千秋火速发兵,把上官桀一伙统统逮起来处死。

    汉昭帝才二十一岁就得病死去,没有孩子。霍光听了别人的意见,把汉武帝的一个孙子、昌邑王刘贺立为皇帝。刘贺原是个浪荡子,他从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带来了二百多个亲信,天天跟他们一起吃喝玩乐,即位才二十七天,就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该做的事,把皇宫闹得乌烟瘴气。

    霍光和大臣们一商量,联名上书,请皇太后下诏,把刘贺废了,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就是汉宣帝。

    陆贾使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兵平定岭南,设立南海、桂林、象三郡,并从中原迁徙数十万人到此,与当地越人杂相居住。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南海郡尉任嚣病死,龙川县令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代行南海郡尉。赵佗乘秦未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的机会,占据南海、桂林等郡,并在汉高祖四年(前203年)自立为南越武王,在番禹建立都城。赵佗改穿南越人的服装,遵行南越人的风俗习惯,令汉、越两族人和睦相处,越人各部都逐渐改变了相互攻杀的陋习。

    汉高祖平定天下后,顾虑连年征战,百姓劳苦,放弃对赵佗的征伐。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派陆贾为使者,出使南越。

    陆贾,楚国人,曾追随汉高祖平定天下,能言善辩。陆贾带着汉高祖赐赵佗为南越王的授印来到南越,赵佗对他非常傲慢。陆贾对此并不介意,力劝赵佗归顺汉朝。他对赵佗说:“你是中原人,亲戚祖父的坟墓尚在真定,如今却想以区区南越之地与汉朝相抗衡,实在是自不量力。秦国末年,虽然各路诸侯并起争夺天下,却只有汉王在五年之间,便使海内平定,这实非人力所及,是上天助汉王建国的。在汉王建立天下的过程中,你守卫南越之地,也不出兵帮助汉王驱除暴逆,汉朝举国众将都想带兵前来诛讨,只是汉天子念及天下久战劳苦,所以休兵养息,因此才派我到此来授与王印,部符订约,互通使节。你本该感恩戴德,北面称臣,如今却傲慢无礼。这样下去,不仅你的祖坟保不住,连你的王位也要丢失。”赵佗知道,以南越的实力,并不足以和中央相抗衡。因此,他听了陆贾话之后,忙跪下谢罪,接受汉天子所授王印。

    赵佗因此引陆贾为知己,留陆贾数月,并送给他价值千金的珠玉之宝。陆贾回汉朝后,汉高祖极为高兴,封陆贾为大中大夫。

    吕后称制时,有关政府请限制南越关节,禁止向南越输出铁器和牲畜,引起赵佗的不满。赵佗以长沙王在朝中进谗言为借口,出兵攻掠长沙,掠夺数县而归。又自号称南越武帝,与中央政府关系恶化。吕后派遣将军周侯灶率兵攻打南越。此时,正逢酷暑,士卒不适应南越气候,病倒很多。吕后死后军队无功而返。赵佗因此以兵强马壮而威震边疆,又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骆越等,使他们臣属于他。疆域拓展东西万余里,占有的地域大致包括今岭南地区,南到越南中部,西到云贵一带。

    汉孝文帝继位后,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政策,不愿劳师远征,极力与南越修好。为赵佗家乡亲属的坟墓设置守邑,按时祭祀,并赐给赵佗众兄弟们高官厚禄。又下诏让丞相陈平选择可以出使南越的使者,陈平举荐曾出使过南越的陆贾。因此陆贾又第二次出使南越。

    赵佗在称南越武帝时,并没有派使者向中央政府禀报。文帝让陆贾带去了写给赵佗的一封信,信中说:“联是高皇帝侧室之子”,所以,赵佗见到陆贾后,非常担心陆贾怪罪,作表书谢罪。书曰:以前称帝的做法,系吕后隔绝南越所引起的,所以才背弃中原,攻掠长沙。今又逢汉使者,愿意永为汉朝的藩臣,定时向朝中进奉贡物。并在国中颁布诏令,自今以后,去掉帝号,尊奉汉天子。陆贾对此非常赞赏。回朝后,将详情禀报孝文帝,孝文帝也非常高兴。孝景皇帝登基后,赵佗继续称臣,与汉朝关系友好如初。

    孝文窦皇后

    孝文窦皇后是汉景帝的母亲,吕太后时以良家女子被入选进宫。吕太后把宫女送出去赏赐给每个诸侯五人,窦姬在预选之列。因为她的家在清河(今河北清河),希望到赵国,离家近一点,所以就请求主管送遣宫女的宦官“一定要把我的名字编在赵国的行列中”。宦官忘记了她的请求,误将她编在到代国的名籍中,名籍奏报给惠帝,惠帝下诏认可。快要出行时,窦姬哭泣,埋怨那个宦官,不想去代国。后经强求,她才肯动身。到了代国以后,代王特别宠幸窦姬,生了个女儿叫嫖,孝惠七年,生了景帝。

    代王王后生了四个男孩,在代王尚未入宫立为帝时,王后就去世了,到代王立为皇帝后,王后所生的四个男孩相继病逝。文帝继位几个月后,公卿请求封立太子,而窦姬所生的男孩年龄最大,于是就立他为太子。窦姬被立为皇后,窦姬的女儿嫖立为馆陶长公主。第二年,封立她的小儿子武为代王,后来又迁到梁任梁王,这就是梁孝王。

    窦皇后的亲人很早就去世了,安葬在观津。于是薄太后就下诏追封窦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称安成夫人,命令在清河修建陵园,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按照灵文园的规定办理。

    窦后的哥哥叫长君。弟弟叫广国,字少君,在四五岁时,因为家庭贫穷,被人劫掠出卖,他的家人不知被卖到什么地方。少君被卖后传了十多家到了宜阳,为他的主人进山里烧炭。夜暮时有一百余人睡在岸阶下,结果岸阶崩蹋,除少君逃脱没死外,其余人全部被压死。他自己占卜了一下,预测不过数日就可以当侯。然后跟随他的主人家到了长安,他听说新立的皇后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离开自己家时虽然年龄很小,但还是知道自己是那个县人和姓什么,他还记得曾和他的姐姐一起去采桑,从树上掉下来等,以此为凭证,上书皇后,自己陈述了一番家世。皇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于是就召他来询问了一些情况,广国全部讲了过去的事,果然真实。后来又问他还记得些什么,他说:“姐姐离开我西去时,是在传舍中分别的,给我米汁喝,喝完又给我饭吃,然后才离去。”于是窦皇后扶着他哭泣起来,在皇后左右侍奉的人们都感到很悲伤。皇后给了他丰厚的赏赐,让他住在长安。绛侯、灌将军等人说:“如果我们不死,命运就掌握在这两个人手中。这两个人出身微贱,不能不为他们选择师傅教育他们,不然又会效仿吕氏篡夺权位。”于是就选择了年龄较大的又有节操品行的人和窦长君、窦少君住在一起。窦长君、窦少君从此也就成为谦虚有礼貌的人,不敢因自己富贵而在别人面前骄傲。

    窦皇后身体有病,眼睛失明。文帝很宠幸邯郸慎夫人、尹姬,但她们都没有生子。文帝去世后景帝继位,立窦皇后为皇太后,于是封广国为章武侯。窦长君先死,封他的儿子彭祖为南皮侯。吴楚反叛时,窦太后堂兄弟的儿子窦婴是个见义勇为的人,他喜爱义士,于是就任命他为大将军,击败吴楚叛军后,封他为魏其侯。窦氏任侯爵的共有三人。

    窦太后喜欢黄帝、老子的言论,景帝和诸窦氏也不得不读老子书,尊崇老子学术。太后在景帝去世六年后去世,在位共51年,元光六年去世,与文帝合葬在霸陵。她留下遗诏说将东宫的金钱财物全部赏赐给长公主嫖。到了武帝时期,魏其侯窦婴任丞相,后来被诛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景之后,汉王朝又出现了历史上与秦始皇并称的一代帝王——汉武帝。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公元前140—公元前87),从时间上看占了整个西汉一代的14,而且正当最繁荣强盛的时期。他继承文景之治造成的富强国势和安定政局,对内加强皇权,巩固统一,对外开疆拓土宣扬国威,是完成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帝国的重要历史人物。

    汉武帝时期,儒家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十月,刚刚即位不久的武帝便下诏征求“贤良方正”和“直言极谏”的人才,并亲自主持考试,题目为“古今治国之道”。在百余人的对策中,广川(今河北枣强)人董仲舒的对策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仍然奉行秦代的“挟书律”,禁止私人收藏诗、书、百家语等,违者处以族刑,并蔑视儒学和儒生。在此情况下,儒家的学术活动几乎断绝。惠帝四年(公元年191),宣布废除“挟书律”,诸子百家学说开始复苏,民间比较活跃的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其中儒、道两家影响比较大。博士制度在汉初依然存在,高祖曾以叔孙通为博士,文帝曾以申公、韩婴、公孙臣等人为博士,但是,人数不多,不过具官备员、待问而已,不受封建统治集团的重视,在传授文化方面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由于社会经济遭到长期战乱的严重破坏,汉初的统治阶级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是恢复、发展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所以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提倡统治者少有作为的办法,来缓和与农民的阶级矛盾、与匈奴、南越的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这样,在思想上,主张清虚自守、卑弱自持的道家黄老学说受到重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支配地位。

    武帝即位时,社会生产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地主阶级和封建国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其力量已很强大;对农民的压迫、剥削也逐渐加重,促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地方上诸侯王等割据势力恃怙权势,企图与中央分庭抗礼;豪族,商人日甚一日地兼并农民;匈奴对汉朝的侵扰欺侮肆无止境。因此,从政治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道家思想已不能满足地主国家的现实要求了,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神化皇权的君臣伦理观念以及仁义学说都和当时封建统治集团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比较适应,儒家思想开始取代了道家黄老之言在思想领域中的支配地位。

第54章 秦汉(18)() 
汉武帝建元六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现在官学和民间流行的诸子百家学说遵循的理论不同,以致影响到国家不能保持一贯的政策,法令制度常常改变,下边的民众不知所守,这种情况不利于封建专制政治,建议官府只任用讲儒学的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得到汉武帝的赞许,并同意丞相卫绾的奏言,罢黜各地荐举的治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之士。武帝后又起用好儒的窦婴、田为丞相、太尉,任儒生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以此褒扬儒学,贬斥道家。赵绾等鼓动武帝改革政治,但此时掌握实权的窦太后崇黄老之学,不满赵绾等人的行为,于是借故将赵绾、王臧逮捕入狱,二人自杀;又逼迫武帝将窦婴、田免职,儒家势力再次受到打击。

    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武帝拜田为丞相,将官府里不治儒学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免,黄老、刑名等诸子百家之言都被排斥在官学之外,并且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在官办的太学和郡县学校里任职,只教授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种经典,这就是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官吏主要出于儒生,儒学逐步发展,成为二千年来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此时的儒学,已和先秦时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思想有所不同,它在原来“仁义”、“教化”等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阴阳五行家神化皇权的思想,极力鼓吹封禅和改制;又接受了法家尊君抑臣、增设刑法、任用酷吏的学说,使儒学更为完备,形成了以霸道(法家理论)、王道(儒家理论)杂而用之的统治手法,对后代的影响颇为深远。

    酷吏郅都

    郅都是杨县人,以郎官的身份供职于孝文帝。孝景帝时,郅都为中郎将,敢于直言进谏,在朝廷上当面折服大臣。曾经随从景帝进入上林苑,贾姬去厕所,野猪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