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上下五千年 >

第52章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52章

小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煜轮葱蟹畹娜硕蓟岣叛В冒傩盏氖纸磐睦锓牛壳氡菹旅鞑臁!惫诵砭茫牡鬯担骸澳闶嵌缘摹!贝耸戮驼庋私崃恕:罄矗腥送档亮烁咦婷碜暗挠窕罚蛔プ :何牡鄞笈浣桓⑽境椭巍U攀椭捶钪械磷诿矸镎叩某头9娑ㄉ献辔牡郏荡巳擞Φ逼小:何牡塾执笈担骸按巳宋薜溃尤煌盗讼鹊鄣拿碇衅魑铩k奕猛⑽景炖泶耸拢俏俗迕鹌浼遥阋苑钭嘀獠皇请薰С凶诿碇狻!闭攀椭耍夤谒鹗椎狼杆担骸胺钊绱斯娑ǎ丫愎涣恕6遥缸锏牡燃犊梢运姹愎娑ǎ缃裼腥说亮俗诿淼钠魑锒迕穑绻蛞挥杏廾袢×顺ち甑囊粧g土,陛下又当如何惩治呢?”过了良久,文帝将此事告诉了薄太后,才承认张释之的执法是正确的。从此,张释之廷尉执法公平,名扬天下。

    冯唐荐魏尚

    冯唐是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以孝顺著名当时,在汉朝廷中当中郎署长的小官,事汉文帝。当时,冯唐年纪已经很大,头发都白了。一次,汉文帝乘辇从郎署前面经过,看见了冯唐,问道:“老人家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还在此为郎?你家在哪里?”冯唐一一作了回答。汉文帝说;“我在代地的时候,我的尚食监中有一个叫高祛的,几次和我谈起赵国将领李齐的贤能,讲他在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城下大战秦兵的事情。如今我每当吃饭的时候,脑子里总想着钜鹿城下的事情,老人家你知道吗?”冯唐说:“李齐虽然贤能,但还比不上廉颇和李牧二人之为将。”文帝问:“为什么?”冯唐说:“臣的爷爷在赵国时,曾当过管理士卒的官,和李牧关系很好。臣的父亲曾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关系很好,因此臣知道这二人的为人。”然后,冯唐便向文帝讲廉颇和李牧二人的事情,听得汉文帝悠然神往,拍着大腿叹息说:“唉!我独不得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为我指挥军队。要是那样,我难道还担忧匈奴的骚扰吗?”冯唐说:“陛下虽然得到廉颇和李牧,也不能用他们。”汉文帝听冯唐如此说,十分恼怒,起身回禁中去了。过了良久,文帝的气才平息了一些,把冯唐召来责备说:“你为何当众辱我?难道不能在背后说吗?”冯唐向文帝道歉说:“臣是鄙陋之人,不知忌讳。”

    当时,汉王朝正面临着匈奴贵族的严重威胁。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的冬天,匈奴老上单于率十四万骑大举入侵朝那和萧关,杀北地都尉孙,杀掠人民财产无数。老上单于进至彭阳(今甘肃镇原东南),派奇兵入烧距长安只有三百里的回中宫(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游骑直达甘泉(今陕西淳化西北)。汉朝不得不调集十几万大军守卫长安。因而当时汉文帝心中对匈奴深以为忧。所以,听了冯唐之言,汉文帝问道:“你为什么说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臣听说上古王者在派遣将领出征的时候,跪在地上手推车轮道:‘阃以内的事情寡人作主,阃以外的事情将军作主’。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来以后再报告即可,此言决非虚言。臣的爷爷说,李牧为赵将居于边境,军市上所得的租税都用来犒飨将士,可以在外自由赏赐,而不受到朝中的干涉。委之于任而只责其成功,不问其余,所以李牧才得以尽其智能,遣选车1300乘,彀骑13000匹,百金之士10万,然后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在当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赵王迁即位,其母亲是个倡女。赵王迁听信郭开的谗言,杀害李牧,用严聚代之,因此而兵败,为秦国所灭。如今,臣听说魏尚为云中守,将收来的军市租税都用于犒飨士卒,又拿出自己的私钱,五日一杀牛,宴请宾客和军吏舍人等,所以匈奴人都远远地避开,不靠近云中郡的边塞。匈奴人曾侵入过一次,魏尚率军还击,杀伤匈奴人很多。士卒都是平民之子,离开田地加入军队,怎么知道尺籍伍符所书军令?他们终日奋力作战,斩获首级、抓获俘虏,到幕府登计功劳,有一个数字不相应,文吏便以法绳治。他们所应得的奖赏不能得到,而文吏所奉之法却必然加到他们头上。臣很愚蠢,认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而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个首级,陛下便把他交给下吏,削他的爵位,罚他劳作。由此说来,陛下虽得到廉颇、李牧,也不能尽其所用。臣诚愚蠢,触犯忌讳,死罪死罪!”文帝一听,心中既感动又高兴,当天便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

    贾谊的一生

    贾谊是河南郡洛阳人,生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他是荀子的再传弟子,师事张苍。张苍是战国著名学者荀子的学生。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闻名于郡中。河南太守吴公(吴公是李斯的学生)欣赏他的才华,将他召到门下。汉文帝初立,听说河南太守吴公政绩卓著,天下第一,召他为廷尉。吴公便以年轻有为和精通诸子百家向文帝推荐了贾谊。于是22岁的贾谊被文帝立为博士。贾谊果然不负众望,在众博士中年龄最小,却能够事事应答如流,才华出众,也得到了文帝的格外赏识,在一年之中越级擢升为太中大夫。

第50章 秦汉(14)() 
在任期间,贾谊忠于职守,提出了许多政治改革建议。他认为:汉朝兴业已有二十余年,天下太平百姓安乐,正该是施行政历法、易服色、立制度、振兴礼乐之际。于是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并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虽然汉文帝因即位不久,一再谦逊,认为变法改革为时尚早,但后来的许多律令的改革,还是采纳了贾谊的意见。

    汉文帝与大臣商议,欲升贾谊为公卿,却遭到了老臣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朝如和御史大夫冯敬等人的反对。他们说:“洛阳人年纪轻轻的,读了一点书就想专权,在各种事情上制造纠纷。”文帝听到后,不愿意公开得罪这班老臣,就开始渐渐地疏远贾谊,最后又派他去作了长沙王的太傅。

    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心情一直不好,加上长沙地低潮湿生活不适应,就总认为自己寿命难长。在渡湘水时,他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借以抒发胸中的郁闷。一年多后,贾谊被召回京谒见皇上。文帝正在宣室进行祭祀,因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就问起贾谊鬼神的本质,贾谊详论了鬼神的情状,一直谈到半夜,直讲得文帝移席向前而听。听过后文帝说:“我很久没有和贾谊见面,自以为超过了贾谊,看来还是不如他。”这次见面之后,文帝派贾谊去睢阳(今河南商丘)做了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最小的儿子,爱幸甚于他子。不幸梁怀王出猎,堕马身死。贾谊感于文帝知遇之恩,自恨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竟亦忧伤过度,痛哭了一年就死去了,卒时33岁。

    贾谊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具有深远目光的政治家,也是文、景时期汉朝政治的奠基人。他著文极多,仅现存的就有数十篇。其中新书56篇,疏7篇,赋五篇,而最为著名的则是他于文帝元年(前179年)所著的过秦论、二年所上的论积贮疏、三年所作的吊屈原赋、六年所写的服鸟鸟赋和七年所书的治安策。

    治安策为贾谊任梁怀王太傅时所上,洋洋数千言,包罗宏富,而无一不是当时政治的对症良药。汉初刘邦所分封的同姓诸侯王,到文帝时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按照刘邦当年的规定,这些同姓诸侯王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并任命国相以下的各级官员,财税收入也可以不上交中央,实际上已是半独立的王国。这些封国所占面积达汉王朝的三分之一以下,而且大都是富庶之区。刚分封时,这些诸侯王年龄尚小,权力控制在中央派去的国相手中。但到文帝时,这些人都已长大,独立性越来越强。这股势力已经对中央集权产生了相当的威胁,而文帝此时一方面正在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以图恢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受到各种贵族势力的牵制,所以不便对诸侯王采取果断的措施。贾宜针对这种形势,上治安策,提醒文帝注意防范,指出裁制诸侯已成为天下第一重要的大事,如不立刻实行,汉室将危。他认为现在天下的形势,就像人生了肿病,四肢大得像腰,手指大得像腿,只好平躺着,连伸屈都做不到,如再不抓紧治疗,就会发展成为痼疾,到那时就是有了扁鹊那样的神医,也是无济于事了。他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主张将在的诸侯国一国改为数国,把各封国分析化小,封给原来诸侯王的子弟,且在制度上加以限制,以分散和削弱诸侯的实力,扩大中央集权,巩固天下的统一。这样一来,封国小了,也就容易控制了。中央驾御诸侯时,就会因“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而达到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的效果,进而加强统一集权,实现长治久安。文帝接受了贾谊的建议,迁徙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将他的北起泰山西至高阳的四十余座大县城归属中央;迁徙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使当地的人民得到安抚;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削弱和分散了封王的力量。但在文帝时,这一政策还是逐步实施,因为文帝怕引起动荡。

    贾谊的治安策还提出了教育太子、尊礼大臣、阐扬文教,转移风俗诸点,其意义具有由法律刑赏而转到礼乐教化的倾向。到武帝时,董仲舒以贤良对策,推尊儒术,使士人得以预闻国家政治。由于贾谊、董仲舒两位名儒的相继努力,终于成就了以后的一代文治。

    晁错削地

    晁错是汉初颍川(治今河南禹县)人。幼学申、商、刑名之术,为人削直刻深。汉文帝曾命晁错从济南伏生受尚书后为太子家令。以其善辩而得太子的宠信,号曰“智囊”。

    晁错是汉代著明的政论家,文笔削直健拔,议论深刻,入木三分。其论多能中当时要害,故为文帝、景帝所重。其文章涉及兵事、徙民实边、重农等方面。

    当时,匈奴数为边患,晁错向文帝上书言兵事,说:“兵法说:‘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由此看来,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加以选择。臣又听说,用兵作战白刃相交,最要紧的有三条:一是得地形,二是士卒训练有素,三是器用便利。按照兵法,步兵、车骑、弓弩、长戟、矛铤、剑楯等各有所长。不能发挥其长处则十不当一。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懈,与金鼓之指挥相失,这是不训练士卒之过,一百个当不了十个。兵器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露同;弩不能射得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箭同;中而不能入,与无箭头同,这是将领不检视兵器之过,五不当一。所以兵法说:‘器械不利,等于把士卒送给敌人;卒不可用,是把将领送给敌人;将领不懂行军打仗,是将其君主送给敌人;君不择将,是将其国家送给敌人’。这四者是用兵之要。臣又听说: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卑身以事强是小国之形;合小以攻大是敌国之形;以蛮夷攻蛮夷是中国之形。如今匈奴人地形、技艺与我们不同;上下山阪,出入溪涧,我们的马比不上匈奴马;险道倾仄,边驰边射,我们的骑兵不如匈奴之骑兵;风雨疲劳,饥渴不困,我们比不上匈奴人;这些都是匈奴人的长处。至于平原、易地、轻车、实骑,则匈奴之众容易被打乱;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匈奴的弓比不上我们的弓;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挡不住我们的兵;步兵箭发,万箭同的,匈奴人的皮铠木楯不能抵挡;下马步战,剑戟相接,则匈奴兵跟不上我们的兵。这些是我们的长处。由此看来,匈奴的长有三,我们的长处有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击仅数万之众的匈奴,则必胜无疑。”

    汉文帝读后,赐晁错书策以示嘉奖。晁错又上书建议徙民实边,说:“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容易扰乱边境,往来迁徙,时来时去;这是胡人的生业,而中国人所以离开田亩而严加防范的原因。如今,胡人经常在塞下放牧、射猎,见边防士卒少便侵入,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则千里而至,胡人早已跑个干净。若聚而不罢,又耗费钱财;撤走,则胡人又来。如此连年,中国贫苦而百姓不安。远方之卒守边塞,一年更换一次,不知胡人之能。不如让人民常居边地,一边耕田种作,一边防备胡人。可以在要害之处,通川之道,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