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上下五千年 >

第4章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4章

小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砥石,是一座山的名字,是辽水的发源地,汉代人高诱在注释淮南子一书时说,砥石,是山名,在塞外,是辽水的发源地,南入海。砥石就是今天内蒙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的白岔山。至于契居番(音bo),古代番与亳同音,番也就是亳。商人在灭周以前,曾经数次迁徙,商人每到一处所建的都城都称为亳,在历史文献中,有南亳、北亳、西亳等称谓,左传一书载春秋时人詹桓伯说:肃慎、燕亳是我们在北方的领土。燕亳,实际上也就是商人在北方建的都城,从地理位置上看,燕亳与砥石相距不远,应该就是商人的发源地,契时所居住的番。从这些记载来看,商人的起源地应该是辽河流域,即今天的内蒙、河北一带。

    商人部落本来并不是以商作为部落的称号的,只是在迁到商以后,这个部落才因为地名而称为商。据载,商人部落是在相土的时候迁到商的。相土是契的孙子,昭明的儿子。在相土即位为部落首领的时候,正值夏后氏的太康失国,夏王朝由于内乱,无力控制东方地区,于是,商人乘机从辽河流域迁到商(今河南商丘),并且逐渐向东发展,它的影响逐渐扩大到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商人的后裔在追述他们祖先的功绩时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意思是说,相土威武雄壮无比,四海之外的人们都整齐划一地服从他的统治。这句话故然有一定的夸大成分,但是,商人部落在相土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应该是事实。

    在相土的时候,畜牧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史书中有关于相土作乘马的传说,在整个中原地区,商人可能并不是最早驯养马的部落,但是,当商人学会了驯养马匹以后,却有力地促进了商人部落的发展。商人部落的影响之所以能够扩大到整个黄河中下游流域,与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到了春秋时期,人们还说今天山东境内的泰山附近地区是“相土的东都”,由此可见,商人在相土时期已经是一个很强大的部落。

    在相土以后,商人部落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著名的首领。相土的三世孙冥,因为带领部落成员治水而死。冥的儿子王亥做部落首领的时候,开始做服牛,也就是用牛载重,并赶着许多牛在部落间进行贸易,他曾带着牛羊到黄河北岸放牧,被有易氏的部落首长杀死,牛羊也被有易氏抢走了。后来,王亥的弟弟王桓和王亥的儿子上甲微担任部落首领时,在河伯的帮助下,打败了有易氏,杀了有易氏的首领绵臣。商人通过与有易氏的战争,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由于冥、王亥、上甲微对商人部落发展的贡献,所以,在商王朝建立以后,他们受到了隆重的祭祀,商朝人在郊天的时候祭祀冥,在甲骨文中,商人称王亥为高祖亥,对上甲微的祭祀也极为隆重。

    到了上甲微的时候,商人部落的经济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代的先公自上甲微时始,都用日干作为名号,如报乙、报丙、报丁等,这些商代的先公可能是用他们出生的日期作为自己的名号的。这表明,商人至迟在上甲微以后已经掌握了用十天干纪日的方法。

    自上甲微以后,经过六传,商汤继任为商人部落的首领。在商汤即位以前,或者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或者为了回避其他部落的威胁,曾经屡次迁徙,成汤即位以后,在亳(今河南偃师)修建了都城。这里曾是帝喾居住的地方,汤率领部落回到这里居住,从此商人部落有了较为安定的生活。

    在商汤即位的时候,商人部落已经控制了东方的广大地区,而这时候,以夏桀为首的夏王朝已经腐朽到了极点。

    夏王朝是从第十四代王孔甲开始走向没落的。孔甲喜好鬼神,淫乱无度,因此,原来臣服于夏后氏的部落便开始脱离夏王朝的统治。史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孔甲在位的时候,天上降下了雌雄两条龙,而孔甲不会饲养,尧的后裔刘累曾经向豢龙氏学过饲养龙的技艺,于是,孔甲把刘累召来,赐姓为御龙氏,让他为自己饲养这两条龙。不久,两条龙中的雌龙死去了,孔甲便责令刘累再寻找一条龙,刘累因为无法满足孔甲的要求,又惧怕孔甲的惩罚,只好逃走了。上天降龙的传说在根本上是不可信的,但是,这个传说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孔甲已经失去了人心,夏王朝统治下的各部落背叛夏后氏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

    孔甲以后,又经四传,夏代最后一个国君桀即位。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之一。在桀即位以后,夏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王畿以内的民众怨声载道,那些原来与夏后氏结盟的部落也纷纷叛离。面对这样的情形,夏桀不但不修明政治,施恩于民众,相反,却赋敛无度,频繁地对周边部落用兵。桀兴兵讨伐有施氏,获得了有施氏的女子妹喜,桀对妹喜极其宠爱,生活也愈益荒淫无道。后来,桀为了加强对各部落的控制,召集各部落首领在仍会盟,居住在山东一带的有缗氏公然反叛,于是桀又发动了讨伐有缗氏的战争,这一举动更加剧了各部落的不满和反抗。夏桀的残暴统治,也使王畿以内的民众更加离心离德。当时,人们都咒骂桀说:天上的太阳什么时候才能消失,我宁愿和你一起去死。民众之所以这样咒骂桀,是因为桀自己曾说:“天上有太阳,我有民众,如果太阳没有了,我才会灭亡”,民众正是针对桀的这句话咒骂他的。

    乘夏王朝的统治日益衰弱的时机,商汤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势力,积极做着灭夏的准备。

第5章 夏商西周(2)() 
与商人相邻的一个部落是葛(今河南宁陵北)。葛的部落首领葛伯不祭祀祖先神明,商汤派人询问葛伯为什么不祭祀祖先神明,葛伯回答说,没有向祖先神明敬献的牺牲。商汤便派人送去用于祭礼祖先神明的牛羊。可是,葛伯在接受了牛羊以后,非但不用来祭祀,却把这些牛羊吃掉了。商汤再次派人质问葛伯为什么不祭祀祖先神明,葛伯又借口说没有用于祭礼的粮食。商汤又把自己部落中的青壮年派到葛,帮助葛耕种土地,让部落中的老弱少年到田里送饭。对商汤的帮助,葛伯不仅丝毫没有谢意,反而带领葛部落中的人在路上劫夺酒食,甚至杀害了前往送饭的童子。于是,商汤便出兵征服了葛。

    在商汤征服其他部落的战争中,有一个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就是伊尹。伊尹原来是有莘氏部落中的一个奴隶,商汤与有莘氏通婚时,伊尹作为陪嫁的媵臣来到了商人部落。商汤发现伊尹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便任用他为相,让伊尹主持部落的事务。

    自征服了葛以后,商汤便在伊尹的帮助下,开始了征服夏王朝的属国、翦除夏王朝羽翼的战争,陆续征服了韦(今河南滑县东)、顾(今山东鄄城东北)、昆吾(今河南濮阳东)等方国部落。据说,商汤曾经十一次对夏王朝的属国用兵,每一次都大获全胜。随着部落间征服战争的胜利,越来越多的部落方国开始臣服于商,商人的统治区域越来越大,夏王朝的属国也越来越少。在伊尹的谋划下,商汤直接向夏王朝发起挑战。

    按照伊尹的建议,商汤停止了向夏王朝的贡纳,以观察夏王桀的反应。果然,夏桀大怒,下令调动九夷部落的军队讨伐商汤。见到这些夷人部落还听从夏桀的调遣,灭夏的时机还没有成熟,商汤恢复了向夏王朝的贡纳。到了第二年,商汤又停止了对夏王朝的贡纳,夏桀在有仍氏部落的所在地召集自己的与国会盟,可就在这时,有缗氏却带头反叛夏王桀,于是,爆发了夏王朝与有缗氏之间的战争。这时,九夷人也不再听从夏桀的调动了。

    看到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商汤下令立即出兵伐桀。商汤在战前誓师时说,夏王桀耗费民力,使人们无法耕种自己的土地,他的统治是这样的残暴无道,今天,我代表上天对夏后氏实行惩罚。与夏桀战于有娀之墟,夏桀的军队大败,逃到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双方又在那里进行决战,夏桀的军队又一次战败,夏桀向南逃窜,最后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夏王朝自此灭亡。

    在打败了夏桀的军队以后,商汤又挥师东进,攻灭了夏朝的属国三(今山东定陶东北),夺得了当地的宝玉,然后,又率兵西上,攻下了夏王朝的心腹地区。至此,整个夏王朝的统治区域已经为商人所有,商王朝取代了夏王朝的统治。

    灭夏战争结束以后,商汤回到了亳都,在那里召集各方国部落的首领会盟。据说,有三千诸侯参加了这次会盟,在历史上,人们称这次会盟为“景亳之命”。通过这次会盟,明确了商人对于华夏族中心地区的统治权力。

    商汤灭夏,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了残暴无道的夏王朝的统治,而且,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古老的华夏族从原始的部落状态向文明时代发展的进程。在夏王朝统治时期,夏王朝控制下的各部落都称为“氏”,如防风氏、有虞氏等,即使是夏人自己也称为“夏后氏”,这说明,在夏代,社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结构。而商王朝建立以后,商王朝统治下的地区不再称“氏”,而是称为“方”、“邦”或“国”,这种称谓显然比夏代的“氏”更具有地域性的特征。

    商汤灭夏,也极大地推动了古老的华夏族从原始的零落分散的状态走向统一的过程。从参与会盟的方国部落的数量来看,禹的涂山之会据说有“万国诸侯”参加,而汤的景亳之会只有三千个方国部落。万国或三千,都只是大概的数字,不过,从“万国”到“三千”,确实可以说明在夏商之际,方国部落的数量在不断地减少,华夏族的中原地区也伴随着这个过程不断地走向统一。

    商汤灭夏以后,建立了比夏王朝强盛得多的商王朝。商朝的统治区域,远远地超过了夏代,建国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江淮、皖北、湘、鄂等地都发现了商代的遗物,这说明,商王朝不仅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它的影响已经达到了皖北、江淮地区。商人后裔在称颂商汤的功业时说:在成汤的时候,那些氐人和羌人,没有敢于不向商王朝纳贡的,没有人敢于不前来朝见的,都把商王朝看作是他们的宗主。这些赞美之辞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商汤建立起来的商王朝空前的强大也确实是事实。为了加强对各地区的控制,商人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据点,除亳都以外,在偃师建立西亳,在谷熟修筑了南亳。现在,偃师商城已经发现,经科学测定,偃师商城的年代很早,很可能是在商汤的时候就已经修建了。

    商王朝建立以后,商人与其他方国部落之间的联系也较夏代更为密切。根据不同地区的方国部落对于商王朝服从的程度,商王朝建立了内外服制。商人直接控制的地区是王畿,在甲骨文或古典文献中称为“大邑商”或“天邑商”、“中商”,是商王朝政治统治的中心,为内服,王畿以外的地区,是外服。王畿外的方国部落与商王朝是一种比较紧密的联盟关系,负有向商王朝交纳贡赋的义务。内外服制的出现,标志着夏后氏统治时期各部落间那种松散的联盟关系正在发生改变,中国早期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也日益明确。

    商汤灭夏

    从契传到汤,共传了十四世。汤早期活动的主要地区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县,时间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族原是臣服于夏的方国,但汤时夏桀暴虐无道,商族在汤的领导下却乘机壮大起来。与夏桀暴虐统治相对照的,是商汤的仁德之政。淮南子修务训载汤“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以致“百姓亲附,政令流行”。在与周围部族关系问题上,商汤力图取得各方国和部落的拥护和支持。史记夏本纪载:“汤修德,诸侯皆归商。”墨子非命篇还说汤时“诸侯与之,贤士归之”。夏桀看出商汤对夏王朝的威胁,于是就把商汤召来,把他囚在夏台(狱名,又叫钓台,在今河南禹县南),不久又放了汤。

    汤任用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准备兴兵灭夏。商族活动的中心地区是亳(今河南商丘北),汤采用伊尹的计策,首先拓展自己的势力,逐个攻灭夏的属国,最后取夏桀而代之。离亳最近的是葛国(今河南宁陵北),汤先以助祭为名,送牲畜给葛国,又派人为葛伯耕田。葛伯杀了为助耕的人送饭的童子,汤以此为借口,出兵攻葛,灭了葛国。接着,汤又大举兴兵,连灭韦、顾、昆吾等夏桀的属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使夏桀失去了依靠力量。

    为观察夏桀的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