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上下五千年 >

第17章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17章

小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逃,驱逐了丰卷。丰卷出逃国外以后,子产又向郑简公请求保留丰卷的田宅,三年以后,丰卷回国,子产又把他的田宅还给了他。

    由于子产严格遵守礼制治理郑国,在他执政之初,曾经受到国人的反对和抵制,但是后来,却受到了国人普遍支持。在子产当政一年的时候,人们歌诵说:“收取我家衣帽的财物税,丈量我家的田园来征税,谁去杀子产,我们都愿意帮助他。”到了第三年,人们又歌诵说:“我有子弟,子产教诲他们,我有田地,子产增加它的产量,子产如果死了,有谁能继承他的事业。”

    郑国人在乡校里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有人建议子产毁掉乡校。在春秋以前,乡校不仅是国人受教育的地方,而且也是国人议论国家政事得失的地方,郑人游于乡校,实际是上古时期的遗风。因此,子产回绝了毁乡校的建议。他说:“人们早晚劳作完毕以后,到乡校里聚会游玩,议论执政的得失,他们认为是好的事情,我就推行,他们所厌恶的,我就改正。这些人正是我的老师,我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用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从来没听说可以用作威作福防止怨恨。虽然权势可以制止人们的议论,但是,这就象用堤防堵截洪水一样,洪水冲破了堤防,就要伤害很多人,那时,我们就无法挽救了。不如把河掘开一个小口子,慢慢地疏导洪水,不如让我听到人们的议论,把议论当作良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是一个千古不易的道理,子产相郑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就在于他懂得这个道理。

    子产相郑期间,对于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其一是“作丘赋”,即对野中的居民开始征收军赋,其二是铸刑书,把郑国的法律铸在铜器上公布于众。子产的这两件举措,受到了人们的非议,甚至有人说子产将不得善终,但是,子产却说,这样做,有利于国家,我是为了救世,至于我个人的生死只能由他去。

    郑国处于晋楚之间,在子产相郑期间,郑国要到楚、晋两个大国去朝见,每当子产与晋楚两国的执政大夫相见的时候,子产都不卑不亢,既做到不辱使命,又能与晋、楚两个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所以,在子产相郑期间,晋楚两国对郑国的军事征伐较之以前大为减少。

    子产是春秋时期最为著名的政治家之一,在子产的治理之下,郑国的政治秩序获得了相对的稳定。子产相郑的巨大成功与春秋后期其他国家内乱频仍的局面成为一个鲜明的对照。

    楚灵王之乱

    楚国姓芈,灵王名围,是共王审的庶子,康王招的宠弟。共王在位三十一年,死时传位于康王,康王在位十五年,十分庞爱他的四位弟弟公子围、子比、子晰和弃疾。康王死后,其子员即位,后世称为颊敖。郏敖继续重用他的叔叔公子围,任命他为令尹,主掌军事,而公子围却已在窥视郏敖的王位了。周景王四年(前541年)公子围在出使郑国的途中闻知郏敖患病,便立即折返回国,于十二月己酉日趁入宫探病之际勒死了郏敖,并杀死了郏敖的两个儿子莫和平夏。随后,公子围派使者将讣告送往结盟的郑国,正巧楚国的老臣伍举也在那里,他问使者:“如果郑人问谁将即位,你怎么回答?”使者说:“大夫围。”伍举便更正他说:“你要说共王元子围最大。”于是,公子围的弟弟子比出奔晋国,而公子围则即位做了楚王,后世称为楚灵王。

第17章 春秋战国(9)() 
楚灵王本是个骄恣暴戾的君主,治理国家始终毫无起色。他本是杀君自立,但却在攻取吴国的朱主后俘获了齐国的逃臣庆封时,派人押着庆封巡示各诸侯国,历数庆封的杀君之罪,庆封反唇相讥道:“不要学楚共王的庶子围那样,弑杀自己的侄儿国君员,并且取代他而为国君。”灵王被驳得哑口无言,威风扫地,就派弃疾杀死了庆封。

    楚灵王在位十二年,行事十分荒唐,仅两年没有战事。登基的第四年,他一会儿要把晋国送嫁的大夫韩起、叔向施以刖刑和宫刑,一会儿又要把前来犒师的吴王的弟弟蹶由杀死用血涂鼓。即位第七年建成章华台后,又下令收纳逃亡者充当仆役;即位八年,派遣其弟弟弃疾攻灭陈国;第十年,设宴诱杀蔡侯,并封弃疾为陈蔡公;第十一年,攻打徐国并威吓吴国在伐徐的路上,灵王说:“齐、晋、鲁、卫等国接受封地时,都从周天子那里得到宝器,只有我们楚国没有,现在我派人去向周天子索求宝鼎为分器,他会给我吗?”部下析父回答说:“会给的,齐、晋、鲁、卫的开国之君都与天子有亲戚关系,他们都得到了分器,而我们的先人对天子有功,却没有得到。现在不仅这些国家,就连周天子都服从于陛下,肯定会听您的命令,而不敢舍不得宝器的。”灵王又说:“我们的先人曾住在许地,现在被郑国人占据着,我向郑国索要。他会给我吗?”析父说:“周天子都不敢爱惜宝鼎,郑国哪还敢爱惜土地呢?”灵王说:“诸侯都认为我们地处偏远,现在我们攻灭了陈、蔡,又有上千乘兵力,他们害怕吗?”析父说:“怕。”灵王更加骄傲。

    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灵王在乾行乐,留恋不归,而百姓却都在为徭役而愁苦。被灵王杀死的蔡国大夫观起的儿子观从,此时逃到了吴国。他劝说吴王讨伐楚国,又替吴国设反间计,诈称公子弃疾有命令召回逃亡在晋国的公子比。越国的大夫常寿过,因为曾受过灵王的侮辱,也在观从的策动下起兵,与吴军、公子比及弃疾在邓城会盟。一起入宫杀死了灵王的太子禄,而立公子比为初王,子皙为令尹、弃疾为司马。清洗了王宫以后,发兵到乾,对楚军说:“国家已有了新王,先回去的人,可以恢复都邑、爵位、田地、宫室,回去慢的人将迁移田地宫室。”楚军军心涣散,士卒都离开了灵王回到了国都。

    楚灵王得知太子禄被杀,心疼得从车上摔了下来。他说:“别人爱自己的儿子也是这样的吗?”侍者回答道:“比这还厉害呢?”灵王说:“我杀别人的儿子杀得太多了,能不落到这样的下场吗。”右尹子革说:“请陛下在国郊等一等,看看国人的态度吧,”灵王此时已感到了众怒难犯。子革又问:“暂时躲进大县,再向诸侯求救怎么样?”灵王说:“所有的人都背叛了。”子革又提出了出奔中原,等待大国的主张,可是灵王认为,既然已经是众叛亲离,当然是不可能再有幸福,出奔也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于是,子革自己回到楚都,灵王只好独自一人在山里徘徊,连乡野百姓都不敢收留他。

    灵王在徘徊中又遇到了他以前的中涓官,他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就请中涓官帮他找点吃的,中涓官告诉他:“新王有令,谁敢给他吃的,或者跟随他,都要诛灭三族,而且这里也找不到食物呀。”灵王只好枕在中涓官腿上睡了一觉。等他睡着了,中涓官又悄悄地给他换了一块土块来枕着,自己抽出腿来逃走了。等灵王醒来,已经饿得爬不起来了。这时,一个名叫申亥的人却正在四处找他。申亥的父亲叫申无宇,原来是个看管菜园的人,申亥因为自己的父亲曾几次到章华台去抓回逃跑的守门奴而没受到灵王的处罚,就觉得灵王对自己一家有恩,终于在泽找到了灵王,并把他接回家中。到了五月癸丑日,灵王终于在申亥家自杀了。申亥让两个女儿为灵王殉了葬,并安葬了灵王。

    楚灵王虽然死了,他所造成的动乱却并未平静,楚国的百姓在没得到他的死讯之前,仍然是惶恐不安地生活着。观从力劝初王杀掉弃疾,初王不忍,观从只好离去,弃疾回到楚都后却不断造谣说灵王回来了,并以此恐吓子比和子皙,终于逼得同胞兄弟纷纷自杀,而弃疾自己则登上了楚王的宝座,后世称为楚平王。

    季氏逐君

    春秋时期,鲁国有三个显赫的家族,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人称“三桓”。到春秋中后期,季孙族的势力逐渐强盛,但季孙族内部也存在矛盾,族叔季公亥与季平子不和。季氏曾与氏玩斗鸡,季氏给斗鸡套上皮甲,氏给鸡安上金属爪子,结果季氏的鸡斗败,季平子发怒,谴责氏,并在氏的地盘扩展自己的住宅,所以引起了氏的怨恨。臧氏家族内部争斗,臧昭伯派人把叔伯兄弟会抓了起来,季平子打报不平,派人拘留了臧氏的家臣,引起了臧氏的仇恨。鲁国举行祭,要表演一种由36人组成的万舞,结果去襄公庙里跳舞的只有两人,其他人都被季氏家要去举行万舞了,这就引起鲁国大夫们的不满和怨恨。季氏成了众矢之的。

    季氏族内与季平子不和的季公亥,带头联系与季平子有宿怨的人向鲁昭公进言,多次鼓动昭公除掉季平子。周敬王三年(前517年)九月十一日,众人率兵攻打季平子,在门口杀死其弟公之。季平子见势不妙,请求把他囚禁在费邑或沂水边,昭公不答应;又请求带五辆车子逃亡,昭公也不答应。子家氏劝昭公还是允许季平子逃亡,昭公不听。郈昭伯主张杀死季平子,于是昭公就派他联系叔孙、孟孙两家。叔孙氏的族人认为没有季孙氏就没有叔孙氏,司马戾就带叔氏家兵援救季平子,赶走了公室的亲兵;孟孙氏也抓郈昭伯,把他杀死在南门。然后,三家会合,一齐进攻公室亲兵。昭公见大势已去,没有采纳子家氏与三家讲和的建议,便和臧氏到祖坟上告别,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些反季氏的人逃亡到齐国。

    齐景公张罗着慰劳鲁昭公,两人野井相见。齐侯表示愿把莒国以西25000户居民所在地送给昭公安身,并说鲁昭公的忧虑就是自己的忧虑,愿意派兵支持昭公讨伐季氏。子家氏认为这样做等于做齐国的臣子,劝昭公不要接受齐国的安排,争取回鲁国。臧昭伯等人却态度坚决,众人盟誓:同心合力,好恶一致,明确有罪无罪,坚决跟从国君。子家氏没有参加他们的盟誓,鲁昭公的随从中发生争歧。这时,叔孙昭子来到齐国,向昭公谈了季平子表示悔恨万分,他受季平子委托,请昭公回国安定人心。昭公的亲兵却埋伏在路旁,打算杀死叔孙昭子。昭公得到左师展的报告,就让昭子绕道回国。左师展准备用一辆车护送昭公归鲁,却被昭公的亲兵逮住。

    周敬王四年(前516年)三月,齐国用从鲁国夺取来的郓邑安置昭公。齐侯打算送昭公回国,季氏的家臣汝贾、申丰贿赂齐国大夫子犹,让子犹劝说齐侯不要护送鲁君。齐侯听信了子犹的话,只派公子钅且领兵护从昭公。齐兵与鲁军在炊鼻(今山东宁阳境)相战,双方互有损失,未决出胜负。

    周敬王五年(前515年)秋,晋国的士鞅、宋国的乐祁犁、卫国的北官喜以及曹、邾、滕等国的大夫在扈地(河南今郑州北)相会,一面安排为周天子戍守的人员,一面讨论送鲁昭公归国的问题。宋、卫二国坚决主张送鲁昭公归国,但晋国的士鞅事先受到鲁国季氏的贿赂,就对宋、卫二国施加压力,最后晋国以事情难办答复昭公。这时,孟懿子与季氏家臣阳虎又率领军队攻打昭公居住的郓地,郓地人与昭公亲兵迎战,结果失败。这年冬天,昭公又回到齐国,齐侯设宴,让宰臣向昭公敬酒,而自己却退席,以臣对君,来侮辱昭公。

    周敬王六年(前514年)秋,鲁昭公流亡到晋国,准备到乾侯(今河北成安东南)。子家氏认为,有求于别人,而又跑到安稳地方住着,这样就不能赢得别人的同情。因此,建议昭公到鲁、晋的交界处等候。昭公不听,派人去请求晋国人来迎接,结果受到晋人的奚落,只好转回郓地。郓地百姓也不欢迎他,而齐侯则以大夫的尊号来称呼他,鲁昭公于是又转回乾侯。

    周敬王八年(前512年),晋定公即位。次年,晋侯打算用武力帮助鲁昭公复国,在晋国执政的士鞅建议派使者先召季平子来迎接鲁君,他若不来,再动干戈也不迟。随后却派人偷偷给季氏通风报信。季平子心领神会,头戴白帽,身穿麻衣,赤着脚,装作罪人的样子随晋国的荀跞到乾侯来迎接鲁昭公,子家氏也劝昭公归国,昭公表示不愿见到季平子,随从的其他人胁迫昭公赶走季平子。荀跞顺水推舟,说这是鲁国的内部纠纷,晋国不能过问了。因而昭公没有能够归国。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年底,被逐在外八年的鲁昭公死在乾侯。季氏立公子宋为鲁君,是为鲁定公。定公即位,把昭公灵柩运回鲁国,季氏将他独葬于祖墓南边,不与祖宗并列。直到孔子为司寇时,才将昭公之墓与祖葬合在一起。

    司马穰苴用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