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上下五千年 >

第146章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146章

小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肆掠夺。皇帝大怒,说崔光远不能安定军心,就罢掉他的官,以高适代替崔光远,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代宗即帝位后,吐蕃攻陷陇右,渐渐逼近京城长安郊外。高适就在蜀中练兵,军临吐蕃南境,以牵制其进逼京郊的兵力,但师出无功,而松州、维州等地反被吐蕃所攻陷。代宗便以黄门侍郎严武取代高适的职务,让高适返回朝廷,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765年)正月死,追赠礼部尚书之职,谥号曰“忠”。

    高适喜欢谈王霸之道的大方略,以追求功名为务,又讲究节义。他生于当时,恰逢国家多难,常以国亡安危为己任,然而其所言谈,过于其实际本领,所以为大臣所轻视。历任地方州牧郡守,为政从宽从简,官吏和人民都感到方便。有文集二十卷。他的与贺兰进明书,命令他急救梁、宋两地之危,以救援诸军;与许叔冀书,情意殷勤,以续旧谊,让他消解其他积怨,共同援助梁、宋;未过淮先与将校书,让各将校与永王李决绝,自求生路,保持清白。这些文章,君子以为都能明其义而知其变。自唐以来,诗人在政治上发迹高升的,只有高适而已。

    田园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少年时代就崇尚气节,讲究仁义,喜欢急人之难,乐于助人,隐居在鹿门山中。

第139章 隋唐(27)() 
他四十岁那一年,才旅游京师长安,曾经在太学中吟诗作赋,在座的人无不感叹佩服,没有人敢于同他相抗衡。张九龄、王维平常都称赞他。王维以私人名义邀请他进入内署官舍,一会儿唐玄宗也来了,孟浩然猝不及防,急忙躲到床底下;王维见了唐玄宗,只好说实话,玄宗皇帝高兴地说:“朕只听说其人,却不曾亲见其面,为什么害怕竟至于躲藏起来呢?”下诏命孟浩然从床下出来。玄宗皇帝问起他的诗,孟浩然叩头再拜,然后朗诵自己所作的诗,念到“不才明主弃”这句,玄宗皇帝说:“你自己不求仕进当官,朕也不曾抛弃你,为什么厚诬于我呢?”于是玄宗把他放回老家。

    采访使韩朝宗曾约孟浩然一起到京师,想向朝廷推荐他。正巧有老朋友来拜访他,他就陪着友人痛饮甚欢,有人提醒他说:“您和采访使韩公相约赴京,可别忘了。”孟浩然呵斥他说:“既然已经喝开了,哪里还管什么别的事情!”终于不曾赴约。韩朝宗因他的失约而非常生气,相辞而去,但他并不因失去这个机会而后悔。张九龄出任荆州(今湖北江陵)刺史时,提调他到荆州府中,在府中未曾任职而作罢。开元末年,孟浩然背上生毒疮而死。

    纹胎釉高足杯后来樊泽任节度使,那时孟浩然的墓已经毁坏,符载写信告诉樊泽说:“已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出俊美,死亡已久,他家后裔衰败,致使坟墓荒废。怀念他的人,经过他的墓地,无不感慨万端。以前您曾想别筑大墓,全州乡绅,听到这消息,大为震动。而今您外有军事要务的牵累,内有应酬宾客的劳顿,拖延耗费时日,现在还是顾不上。假如这事被好事者乘机而为之,岂不有负您原先的志愿!”樊泽于是另为孟浩然刻碑于凤林山南边,荣封他的坟墓。

    初时,王维经过郢州(今湖北锺祥),画孟浩然像,挂于刺史亭中;这个刺史亭因而称为“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讠咸说贤者的名不可随便提,于是改题为“孟亭”。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杰出的田园诗人。其诗大多描写其隐居生活以及其家乡襄阳及岘山一带的优美自然风光,诗风恬淡安逸,饶有情趣。名作甚多,兹不列举。

    “四明狂客”贺知章

    贺知章,会稽永兴(会浙江萧山)人,是太子洗马贺德仁的族孙,少年时代,他就以善于写文章出了名,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最初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又升任太常博士。这两个职务,都是陆象先在中书省当官时所推荐的。

    玄宗开元十年(722),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撰使,向皇上奏请让贺知章以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三人都进入丽正书院,共同修撰六典和文纂等书,这些书最后没有完成。贺知章后来转官太常少卿。

    开元十三年(725年),贺知章被提升为礼部侍郎,加集贤殿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这一年,唐玄宗进封东岳泰山,下诏叫所有随从官员都停留在泰山的谷口,只有皇帝和宰相以及祭坛行事的官员登上泰山顶上的斋宫。初时,玄宗认为灵山圣境,乃清洁之地,不让喧哗繁乱,就召贺知章讲解礼仪;贺知章便上奏说:“九天上帝居君位,五方诸帝居臣位,帝号虽然相同,而实际上却是君臣异位。陛下在山上祭奠居君位的上帝,群臣在山下祀居于臣位的五方诸帝,这确实足以为后世留下典范,这是变通礼制的大事啊。但是祭礼三献而成,亚献和终献宜合于一处。”玄宗说:“朕正想这样做,所以问你呀。”玄宗于是命令:“祭典三献在山上进行,五方帝以及诸神座的祭礼在山下祭坛进行。”

    不久,遇上惠文太子死,朝廷下诏让礼部选出牵引灵柩唱挽歌的少年,贺知章选挽郎时取舍欠当,挽郎按旧例应在公卿至六品官员的子弟中挑选,所以有门荫的官宦子弟到贺知章公署去喧哗诉说。贺知章没有开门对话,而是爬上梯子,露出墙头,处决这件事。当时的人都笑话他。他也因此改任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充集贤院学士;不久又官升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贺知章性情奔放旷达,善于谈笑,当时贤达之士都很倾心羡慕他。工部尚书陆象先,也就是贺知章族姑的儿子,和贺知章关系十分亲密。陆象先常对人说:“贺兄言论卓越豪迈,真可以说是风流之士啊。我和兄弟子女们离别已久,都不怎么思念他们,唯独一日不见贺兄,就觉得自己又变得浅俗不堪了。”贺知章晚年更加放纵怪诞,更是不加以检点,自己取号叫“四明狂客”,又自称“秘书外监”,经常在里巷中遨游饮酒,他喝醉酒后写文章诗歌,一写就是成卷成轴,并且文不加点,都甚为可观。他又善于书法,最擅长草书和隶书,好事者为他提供片戈纸,让他写,每纸不过写几十个字,但都把它看成宝贝,争相流传。

    当时有吴郡张旭,也和贺知章相友善。张旭善写草书,并且喜欢喝酒,每一次醉酒以后就狂走呼叫,索取笔墨挥洒作字。他的书法变化无穷,如有神助,当时的人称他为“张颠”。

    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贺知章患病,神情恍惚,于是上疏请度为道士,请求返回老家,仍旧捨本乡旧宅作为道观。唐玄宗批准他,任命他的儿子原典设郎贺曾为会稽郡司马,让他侍养老父亲,玄宗亲自写诗为他送行,自皇太子以下,都去同他握手告别。他回到乡里没多久,就告别人世了,终年86岁。

    唐肃宗因旧时曾以贺知章为侍读,所以于乾元元年(758年)十一月下诏说:“已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很有度量见识,为人平淡,襟怀平和,精神澄清,志气飘逸,学富五车,才雄百代,如会稽之东箭美竹挺拔而出,如昆岗之温润良玉蕴藏于胸。前曾驰名于东宫,侍讲于龙楼,常常沉默无言,静以养悠闲之志,又常常谈些滑稽幽默的笑话,并寄托着讽谏规劝之意。他以年老辞去官职,再次表现出他的忠诚恳挚。他情愿追踪老子和老莱子这“二老”,真的成了四明狂客,隐于四明山中。实现了他的遂初之志,脱去了朝中的官服,像老子那样骑着青牛,一去不还,和那些白衣布衫的平民百姓相聚在一起,永远不回来。山水已非昔日景致,人琴都已亡去,惟念故旧之情怀,因追悼而加深。应加以繁文缛礼,用以展示哀伤和荣耀。可以追赠贺知章为礼部尚书。”

    此前,神龙年间,贺知章和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都以吴、越之文士,词采俊秀,名扬于京都长安。朝万官止于山阴县尉,齐融官止于昆山县令,若虚官止于衮州兵曹,邢巨官止于监察御史。包融遇上张九龄,被他引荐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这几个人的文章往往在民间流传,唯独贺知章名最贵。

    “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705—707年)初年,他的父亲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江油)。

    相传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10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以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颋为益州(治今四川成都)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

    后来,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成日酣饮沉醉,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

    李白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当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

    李白像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

    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王李王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其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浔阳(今江西九江),因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今河南洛阳),道经浔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令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白已经逝世了,终年60余岁。

    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朓终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等他死了,先葬在龙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到姑孰祭奠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采樵和放牧。范传正访问李白的后裔,只有嫁给平民为妻的两个孙女,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斯文世家的风范。她们见了范传正,哭泣地说:“先祖志在青山,临时葬在龙山东麓,不是他的本意。”于是改葬于青山,并立了两通石碑。他还告诉李白的两位孙女,要将她们改嫁给士族为妻;两位孙女辞谢说孤独穷苦而失身于平民,是命该如此,不愿再嫁。范传正嘉奖感叹不已,免除其夫的徭役。

    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斐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杜甫写“诗史”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来迁徙河南巩县(今属河南)。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为巩县令。祖父杜审言,官终膳部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