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开启直播混大唐 >

第37章

开启直播混大唐-第37章

小说: 开启直播混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的最后,以一个疑问,结束了整篇稿子――穿越,是确有其事,还是诈骗?

    众人一看,都惊了。

    兴唐图直播间!?

    杀人!?

    做官!?

    征税!?

    造反!?

    华清大学的教授!?

    哎我去,这个有意思啊!

    不管穿越是不是真的,堂堂教授也看直播,这可不多见。

    马上就有人在网上去人肉张长江。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华清大学教授!

    院士!

    隋唐史专家!

    论文、专著,光名字就排满了整个电脑屏幕,最后一行,还是个“等”字。

    更有嗅觉敏感者,找到了张教授近期的最后一篇论文,论袁晁起义的物质基础,点进去一看,好家伙,论文正文中,就出现了“兴唐图直播间”的字样!

    在索引里面,更是过分。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兴唐图直播间!

    下面排位,按照顺序,分别是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艾玛,张教授这是把兴唐图凌驾在正史之上了!

    马上就有人联系采访张教授。

    张教授也给力,“在我看来,兴唐图直播间所展现的唐朝风貌,就是正史!”

    哎我去!也就是说,穿越,是真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

    说不清的专家学者蹦了出来,在公众面前,展开了有关穿越,有关唐朝的学术大讨论。

    而普通人,对这些学术问题都不太关系,他们只想知道,兴唐图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说不清的用户,纷纷进入直播间。

    兴唐图直播间,彻底火了!

第61章 有功当赏!() 
大唐宝应元年,七月十六,台州。

    临近午时,唐兴县运送的第一批朝廷赋税已然抵达,刺史衙门户曹的吏员正在清点。

    唐兴县的最新报告,就又到了。

    刺史史胖子,和录事参军李黑脸,端坐在刺史公房之中,两两无言。

    不过俩人都是脸带笑意,想要说什么,却有点不好意思开口。

    最后还是李黑脸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摇头,轻叹,一脸感慨。

    “这徐参军还真是个惹祸精啊”

    史胖子闻言,再也绷不住了,仰天大笑,愉快至极。

    李黑脸瞪了他一眼,却也是轻轻一笑,开口说道:

    “你我将他踢出台州,不过是想落个耳根清净而已,现在看来,将徐山派往唐兴,倒是走了一步妙棋,真要是说起来,我这个录事参军,还是有识人不明之嫌啊”

    史胖子笑够了,听了李黑脸的话,却摇了摇头。

    “此言差矣,要说识人不明,我这个刺史,也是万万躲不开的。

    不过,谁又能想到,他一个新科进士,年龄不过弱冠而已,在唐兴县区区十余天,就能拳打脚踢出这么一个局面?”

    说完之后一抖手中的报告,再次仰天大笑。

    他手中的,正是唐兴县最新发过来的报告。

    报告主要提及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兵马指挥使应徐镇川的要求,率领五百虎贲亲临唐兴县,于七月十三在东城门处埋伏,果然等到了袁晁麾下谋反的山匪,战而胜之,随即指挥使亲帅军士追击,三天奔袭二百里,不但将山匪彻底剿灭,还拿下了袁晁在天台山中的老巢石磊堡,缴获无数。

    第二件事,徐镇川在擒拿袁晁之后,乘胜追击,兵围袁晁在唐兴县的住所,一番搜检之下,竟然在密室之中找到了私制的龙袍,更是坐实了袁晁谋反的罪名。

    第三件事,将袁晁的家产在唐兴县拍卖,所得银钱超过万贯,再加上三天前拍卖朱文家产所得,竟然足有一万八千余贯,不但能够全部冲抵唐兴一县在宝应元年的所有赋税,还能剩余八千贯。

    最让史胖子和李黑脸满意的是,徐镇川在报告中汇报完毕还直接询问,这八千余贯的钱财,应当如何处置,这就是等于把处置权从唐兴县收回了台州刺史衙门。

    一方主政,谁不愿意手握一笔从天而降的横财?

    有了这八千贯打底,史胖子和李黑脸,即便对徐镇川印象不佳,却再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了。

    在这件事里面,最让两个人满意的是,不但有明面上的八千贯上报给了刺史衙门,在暗处,还有数不清的钱财――

    台州粮商王氏,是在徐镇川的举报下拿获的,他店铺里面的存粮,却是刺史衙门查封的,如果这些缴获用来上缴朝廷的赋税,那么,台州治下各县上缴的钱粮,岂不是就可以截留在台州刺史衙门?

    具体操作起来,一点都不费事,仅仅徐镇川就在唐兴县上缴了一万零六百四十九贯。

    粮食换钱,钱换粮食,有啥难得?

    只要把账做一下,大量的银钱,就可以直接搬进台州刺史衙门的库房之中!

    这才是史胖子和李黑脸由衷高兴的根本。

    两人高兴之后,史胖子开口。

    “在徐山的报告中,还提到一件事,唐兴县县令胡陈,被自家亲信的师爷举报,曾经收取了袁晁赠送的一枚玉佩,价值两千贯。

    不管这胡县令和袁晁谋反一案有没有关系,他这个县令也算是做到头了,至少在没有彻底摆脱嫌疑之前,不能再由着他尸位素餐。

    所以,现在唐兴县,可谓群龙无首啊”

    李黑脸听了,难得在脸上挤出一丝笑容。

    “何谓群龙无首?不是有台州参军事徐山么?就让他暂且坐镇唐兴,直到秋粮征缴结束吧。”

    史胖子点了点头。

    “也行,等到秋粮征缴结束,想必朝廷对他的封赏也就下来了,说不定坐地升官,直接敕授了他个县令也说不准”

    “此事有朝廷诸公协助圣天子决断,你我何必费心?”

    说着,李黑脸接过唐兴县的报告又看了一遍,最后不由得摇头感慨。

    “这徐山,果然非常人,谋反的案子都能让他碰上,还能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在逆贼袁晁发动之前,就处处防范布置妥当,这一份功劳,可是大了”

    这是自然,历朝历代,对谋反一事都是最为重视,无论何人只要能够平息一场谋反,朝廷绝对不吝封赏,无此不足以酬功!

    袁晁谋反一事,事实清楚(有龙袍为证)。

    徐镇川应对得当(早早调兵埋伏,事后追击坚决)

    最关键的是,好大一场谋反,竟然没有对唐兴县,对台州造成多大影响,死伤的,全是盘踞在天台山多年的山匪,全县百姓无一人死在这场谋反之中,唯一一位受伤的,还是在城门处躲避山匪扭伤了脚。

    这都不用朝廷事后安抚,这给朝廷省了多大的事?

    如果说这都不算功绩的话,还有什么能够配得上“功绩”二字!?

    史胖子哈哈一笑。

    “有功当赏!

    你我都不用溢美,只要将这件事情原原本本的上报,就能保他一个好前程!”

    说完之后,对着李黑脸一笑。

    “怎么样?李录事执笔吧?也算结个善缘?”

    “恭敬不如从命。”

    就这样,史胖子和李黑脸在心情大好之下,练手炮制了一份奏章,写得花团锦簇,对徐镇川大肆褒奖。

    随后,通过驿站,以五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等到奏章送走之后,两人在轻松之余一同饮宴,老是觉得忘了点什么事情一样。

    直到司户参军在酒宴之上感慨,这台州城,少了焦桂英,总是有点不对味道一样。

    史胖子和李黑脸对视一眼,同时暗叫坏了。

    那是在两人联手将徐镇川轰出台州的时候,也曾联名上报了一份奏章,弹劾台州参军事徐山不顾官体,与优伶为伍,亲自登台,为普通百姓献唱,还有映射朝廷重臣之嫌,算一算时间,这份奏章,已然快到长安了吧。

    这两份奏章,一前一后,一褒一贬,都是针对台州参军事徐山,真不知道,会在朝堂之上,惹出什么样的麻烦。

第62章 马上飞递政事堂() 
史胖子和李黑脸联名的奏章,加盖台州刺史印信,被郑重写下“马上飞递”四个大字,一进入大唐的驿站传递系统,便如同长了翅膀一样,由台州驿站,飞向遥远的长安。

    专门递解这份奏章的驿丁,将奏章用油布包好,塞进贴身的衣物之中,背好靠旗,带好刀弓,飞身跨上驿站中脚程最快、饲养最精的驿马。

    狠狠一鞭子,抽得它双蹄高抬、一声长鸣,随即便如同离弦的羽箭一般,冲了出去。

    起步,就是最快的速度!

    一人一骑,将保持着这种冲刺的速度,奔驰三十里,在那里,是下一个驿站,早就会有人把驿站中最好的驿马准备好,等着驿丁来到。

    换马不换人!

    马歇人不歇!

    专人护送,一路向前,直奔长安!

    这便是马上飞递!

    按照大唐驿站制度的规定,马上飞递,一日最低一百八十里,如果昼夜相继,可日行三百里有余,如果是紧急军情,可达一日五百里!

    这已经是大唐现有条件下的最高速度了。

    所谓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只不过是家言,当不得真,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范阳起兵,玄宗还在华清池和杨贵妃没羞没臊,两地相距三千里,六天的时间,才接到消息,这在大唐,已然是驿站传递消息的最快速度记录,正好,一天五百里。

    事实上,除非是紧急军情,大唐驿站系统一般不会动用这样的杀手锏。

    恰巧,袁晁谋反,虽然被消弭于萌芽,却也足以让大唐驿站全速远转起来。

    这份来自台州的奏章,飞一般的冲向了长安城。

    不但如此,这份奏章抵达长安之后,直入政事堂,根本不用再个个衙门口之间兜转往来,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消息送入大唐中枢。

    至于其他奏章,如果走正规程序的话,三十里一程,一天三程,全天下来,不过百里,一站一站运送之后,抵达长安还要按照相关规定送到尚书省六部衙门,六部侍郎看过之后,能够处理的直接处理,不能处理的上报尚书省左右丞,左右丞再根据权限,或处理,或上报,最终才能走进政事堂的大门,摆在当值丞相的公案之上,到了这里,还不算完,各个丞相会根据奏章上报的轻重缓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处理,最终给出自己的决定,或处理,或上报天子。

    就这样,来自台州的这一份奏章,压在其余众多公文之上,被摆在了政事堂公案的最显眼处。

    大唐政事堂相当于明朝的内阁,只不过其中不是官品仅仅五品大学士,而是大唐群相。

    唐朝宰相制度乃是――群相制,三省六部之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三个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都是大唐宰相,只不过,太宗李世民在还不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就任尚书令,在那以后大唐群臣为了避嫌,谁也不敢当这个官,所以三高官官,只剩下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两位。

    除了三省一把手之外,大唐群相还包括三省的二把手,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以及加衔“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尚书省左右仆射――左右仆射,不加衔,不称相。

    故此,中书令、门下侍中、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左仆射、右仆射,共同构成了大唐政事堂的群相。

    其中,中书令称右相,门下侍中称左相。

    按照大唐的普遍认知,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所以门下侍中这个左相,主要的职责,就是审议中书省的各项决策,理应比中书令这个右相高半格才是。

    不过事实却正好相反,那还是玄宗朝,玄宗和右相李林甫联手架空了左相的实际权力,久而久之,右相中书令,就成了政事堂,也就是大唐群相的实际领头人,而左相门下侍中,基本等于当做一个吉祥物被供奉在政事堂之中。

    如果将大唐政事堂和明朝内阁做比较的话,相似之处很多,比如,人都不少,比如,有的时候人多,有的时候人少。

    却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方面,大唐群相不像明朝内阁大学士之间有明确的排位关系,除了左相右相之外,其他的群相,在职权上有可能分工不同,但是在地位上,基本一样。

    第二方面,明朝大学士之中,有明确的首辅,有且只有一个,而大唐群相之中,左相是名义上的首辅,右相是实际上的首辅,如果两个职位都有人担任的话,自然有个高低上下,如果只有一人的话,自然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首辅。

    说实话,有点乱。

    不过宝应元年八月十二的政事堂,倒是不乱,一共就三个半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