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五百年 >

第53章

崇祯五百年-第53章

小说: 崇祯五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奏当然能直接演示,但那样人类就失去自我探求发掘的精神。

    最先他们是研究双手剑,其实在西方已经是落伍的旧兵器,步入十六世纪末以降才淘汰掉。

    “尺寸很大,还以为很沉重呢。”

    “和我们的长刀有一点相似呢。”

    “剑柄呈十字,而且阔长,这样做有何意义呢?”

    “锻造工艺和手法都不差,夷人竟有如此本事?”

    刘洪恩找来两位小兵,一人手执明朝的剑,一人手执双手剑,互相试验对打,从实战中检视效果。

    武器长一寸,威力多一分。

    剑身比较长,几乎是等身长,在交战中拥有更大的攻击范围;同时既可砍又可刺,令攻击甚为灵活。

    然而重心偏前,即使小兵双手运劲,尚难以操控。

    事后小兵亦说,发力和重心都挺飘的,力不从心。

    “娘娘,这是步兵的武器吗?”

    虽然剑刃长,但剑柄仍然是合理范围,不似可用于马上,故此刘洪恩有意判断。

    “正确,它是步兵用的武器,另外它还有另一种用法。”

    众人大惑,奏叫陆丙取来一对厚手套,戴在手上,同时叫小兵戴上盾牌作防御状。

    “这柄双手剑是兼具劈砍和重击的双特性武器,我示范给你们看看。”

第77章 第叄章 崇祯十七年五月#016 燧发火枪() 
奏揪起双手剑,突然反转剑身,双手握住剑刃,当成棍棒砸向眼前小兵。

    对方即时举盾挡下,十字护手击向盾牌,发出慑人的火花。

    奏拨起大剑,护手像鈎般横啄向小兵的下盘,吓得他临时跳起来避开。

    “与长刀截然不同的武器呢”

    奏示范完毕,没有将兵器的背景来历说得详细,就凭他们自己各自领悟。

    “关于这柄双手剑,你们不要照着铸造,而是考虑如何融入我们现在的兵器中。”

    只有这样子才能刺激人类思考及进步,以及避免“搬字过纸”带来“水土不服”。

    双手剑的定位是突击、破阵、开路。直接以力量破开对方的长矛及盔甲,在十五至十六世纪欧洲战场上所向披靡。

    然而之后重甲兵、骑兵及火枪兴起,这件武器就此失色,自战场上淘汰。

    如果明朝不加思考,囫囵吞枣的照着拿上战场,必定被满清骑兵辗过痛快。

    但要是直接说明,他们必定先入为主,认为它在当今战场没有作为,也就放弃改进吸收其技术与特性。

    启发他们的思考,促进自主创新,才是开创科学文明进步的首要条件。

    “好啦,双手剑的事先放在一边,然后是这柄火枪你们又瞧瞧有何不同?”

    热兵器不同冷兵器,燧发枪的外观及造型与西人传入之火绳枪,及明人先前研发的鸟铳枪,以及目前边军配备的三眼铳都有极为明显的分别。

    明朝比日本更早引进火绳枪、火门枪,但是没有迅速发展及推广。

    一者对付外族,红夷火炮、佛朗机炮已经具有充足威力;二者汉人“差不多先生”的习惯下,难以制作过于精密的枪炮。

    戚继光就曾经感叹过,明军制作的枪管良品太少,发射时经常炸膛,实战不堪使用,以致难以量产普及,军队普遍仍以火炮配合冷兵器为主。

    然而对面的日本却不同,处于混乱的战国时代,一直追求更有效率的杀人兵器及技术。

    其中织田信长首创“三段铁炮”战术,于长筱之战中歼灭武田骑兵,自此扬名天下,同时大力推广火绳枪。

    大力使用、大力推广、大力生产下,日本人在制作及应用上比明朝更先进,甚至精良及威力一度超越西方,几乎成为军队必备武器。

    明朝反而是后来与倭寇作战捕获善于制造火绳枪的日本工匠及新式枪支,才得以再度重视火绳枪,鸟铳枪就是在这背景下生产出来的。

    鸟铳与同时期其他火枪相比,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准绳度更高。由于使用龙头类火绳发火机,所以不用考虑火绳会否熄灭。

    射程更达三百米,对关外骑兵战更是大大有利。

    即使威力更强,却仍然改不了火枪普遍的缺点:装填繁复。

    每次发射时,将火药三钱从铳口倒入铳膛,再用随枪的仗装膛内火药压实压紧。

    每管只容一发铅弹,重三钱。将之装入铳膛,然后用仗将弹丸压入火药中。

    最后装门药、火绳,才算准备完成。射击时需打开火门盖,点燃火绳,扣动扳机发射。

    这种装填方法非常浪费时间,被明军视为不实用,亦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大量普及。

    “娘娘,借问此火枪是何名堂?”

    “连火绳都没有,怎样引火发射?”

    “此乃撞击式燧发枪,是火绳枪的改良版。”

    撞击式燧发枪之源起,不得不说其“原型”,也就是转轮式打火枪。

    初期转轮式打火枪与火绳枪的基本结构无异,只是将火绳换成燧石,透过磨擦点火。

    公元一五四四年,法德战争中初期就是适逢雨季,战场上风雨大作,令法国军队旧有的火绳枪几乎报废。

    反之德军骑兵装备新式的转轮式打火枪,却能够无止境连发,从速令法军在各战场相继失利,被逼退回国境防御,自此成为战场上的新宠儿。

    无需人手火绳点火,令操作更安全,无惧风雨,更不会因为在黑夜中点火的亮光而引来敌人注意。

    可是转轮式打火枪的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使用麻烦,甚至有哑火,令其品质不稳定。

    后来改为撞击式燧发枪,取消带发条钢轮,而是通过弹簧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

    既简化射击过程,同时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才开始真正普及化。

    其实同样的点子,早于崇祯八年毕懋康在其出版之军器图说就提出类似的改进,名为自生火铳。

    虽然与欧洲几乎是同一时间诞生,可惜明朝过于速亡,未有余力去从事武器改革与大量生产。

    之后继任的清朝更恐惧汉人造反,实行愚民政策,将军器图说列为禁书。

    这项火枪史上伟大的改革,最终在中国断绝无后,欧洲反而长促发展,最终成为主流兵器。

    尔后二百年,燧发枪纵横欧美战场,最终反攻清国。

    事实上在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叛乱、征讨缅甸及反击廓尔喀入侵等几次大战中,敌人已经在用更先进的燧发枪,而清军还是在用落后的鸟铳,为此而带来重大伤亡。

    遗憾是好几场战争中,清朝俱以人数上的优势战胜,致使他们轻视燧发枪的威力及发展。

    更重要的是,他们终究是外来殖民政权。

    非中原土生土长,从北方而下,要维持稳定统治,禁止大多数汉人造反,当然不可能让威力如此大的武器分配给汉人绿营。

    与明朝不同,习得外国知识后,皇帝会即时分享出去,流传民间;清朝皇帝会学,学毕就私藏,当成个人功绩炫耀。

    故此清朝皇家私藏燧发枪,还有来复枪,其性能造型不亚于同时期的欧洲火枪,却只是当成狩猎或收藏。

    反而全国各地绿营兵还在使用沿用明代技术的粗陋火绳枪,以致面对西方列强入侵时,彻底不堪一击。

    清朝不是不知道外面世界在变,只是他们选择筑起高墙视而不见,更要瞒骗全国上下,所有百姓齐齐不闻不问。

    奏决心只要自己一天尚在,一天都不会让腐败黑暗的清朝在世界上诞生,拖慢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第78章 第叄章 崇祯十七年五月#017 神秘礼物() 
听罢奏的讲解,又示范数发开火,杨坤、刘洪恩及陆丙等人纷纷表示兴趣。

    同样道理,仅仅拆解、重构、仿造撞击式燧发枪并不足够。

    奏更希望他们能够改良、完善,甚至进化,制作出更强的火枪。

    从冷兵器过渡至热兵器是世界趋势,奏必须要明国走得比谁都要快,开发更先进的兵器,才能彻底解决天下各路敌人。

    只是相比冷兵器,热兵器历史更短,而且技术更复杂,并非说变就能变。

    按史实,要等后来清康熙年间戴梓连珠铳,是为有史以来世界第一支连射机关枪,才是火枪史上另一次革命。

    当然“伟大的清朝”“伟大的康熙帝”竟然将戴梓流放,器藏于家,终致失传。

    奏早就督定戴梓,一旦他日长大成人,就要拉过来帮忙改良火枪,当然这是之后的事。

    “你们先尝试造一批出来,质量要好的,不准偷工减料对了,传令下去,枪枝按数量来结算。凡是成品差的,无法验收,一律报废,不予报酬。”

    “是,臣明白。”

    要治好中国人“差不多先生”的弊端嘛,不是朝夕可为,姑且以此法补助一下。

    现在最重要是在敌人攻击前,先一步令军队人手一支燧发枪,然后将信长的三段铁炮阵引入来,保证明军战力突飞猛进。

    将此两件西洋武器交给兵工厂后,奏最后摊开一张设计图:“这件比较急,请你们照此尺寸式样,打造一具出来。”

    “这是铁拳?”

    “还有胸胸甲?”

    陆丁见图,只能想到是给女性使用,最先面红。

    “咦,确是给女生用的。”

    “可是是不是太那个”

    见到众人盯向自己,奏扬扬手:“不是给我的。”

    杨坤问:“娘娘最快想何时取得?”

    “十二日,能否办得到?”

    陆丙、陆丁及水九生观看图则,仔细讨论后回答:“结构很简单,没问题。”

    奏见诸事已成,又要赶去市集观察市价,顺便抓获多尔衮派来的奸细。

    即使处在和平中都不能大意,尤其多尔衮城府甚深。

    上次倾全国之力南下,最终被空城计耍一回,自然怒不可遏。

    可惜清国并非他一人话事,对他不满的官员趁机落井下石,主和派更大造文章。

    如非皇太后出面,顺治出言调停,才抑制这场风暴。

    不过想再南下侵略中原?恐怕不是一时三刻的事。

    人怕出名猪怕肥,“山海关奏婕妤”之大名都几乎传出关外,多尔衮自然对自己多番调查。

    在对方再度南侵前,只好见一位间谋就抓一位,尽量将消息外泄的机会降低。

    至于李自成,并无一统天下的野心。

    他安排大顺军大批主力分布于四府、河南等地,又进占山西、山东,兵力分散,只图稳定地方,巩固自身政权稳定,未敢再犯山海关。

    五月十二日,奏又来到兵工厂。

    聘入更多工匠,尝试将燧发枪拆开建模,仍在研究更方便的量产方法。

    杨坤希望来月前先试造一百支,作为贺庆奏册封贵妃之喜。

    “哎呀这么快就传到这边吗?”

    “娘娘真是会开玩笑,现在全山海关,有谁不知这件大喜事?”

    “好了,快快给我看看‘那具物品’。”

    “来这边,娘娘。”

    杨坤引奏来到一间工房内,水九生再次恭迎奏,同时展示奏所指示订造的“物品”。

    奏称在手中,成品的品质无问题,尺寸、硬度及重量都可接受,大方打赏,众人拜谢。

    虽然身为婕妤,王承恩有依照规矩支给零花,但说实在的那丁点钱根本不够奏拿来日常行动开支所需。

    这些钱当然是奏变出来,她才不想加重朱由检的负担,故此一直没有问他索取更多。

    反正偶尔这样偷偷变银两,并不会引致经济崩溃。

    如果奏要用纸张变出双手剑、燧发枪及“这具物品”,才是真正破费。

    她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甚么挑战,有任何危机,总之纸张能省即省。

    奏高高兴兴抱起“那具物品”,收入一口木箱内,就此策马奔回府上。

    入住这座临时宫邸后,奏获封居于东院,并有一位叫春香的宫女照顾。

    春香是一位十一岁的小妹妹,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农民。

    因为家贫,家人知崇祯想增添宫女,就此卖进府上。

    为人长得可爱,就像邻家小妹妹,只可惜脑筋有点笨,思想太单纯。

    “娘娘,你又去哪儿,担心死我了!”

    听到奏回府,一直守在前园的春香焦急赶来拜见。

    “哎,就是在各处行走行走啦。”

    奏这位娘娘与别不同,从早到晚都往外跑,几乎没有留在宫中。

    今天早上才好好的在家中写词,陪到访的陈圆圆聊天,弹琴歌舞;下午又一个劲的冲出门,就是不能像西院的袁贵妃那样安安静静守礼节规矩。

    她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