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课本走向历史 >

第13章

从课本走向历史-第13章

小说: 从课本走向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达山居之后,如同王庆料想的那样,并没有如约见到这个已经六十多岁依旧精力旺盛的老头子,接待他们的是谢安的外甥羊昙。

    “有劳羊兄,谢大人有此雅兴穆之自不敢扰,刚好我二人一路疾行如今也疲倦,羊兄如不芥蒂,不若下榻让我二人稍稍休息也好。

    如此见到谢大人时,也好不因满脸倦容失了仪表。”

    交谈两句之后,王庆笑着拱手说道。

    “哈哈,穆之兄弟能这样想最好不过,山居中床榻颇多,二位贤弟,请随我来。”

    羊昙笑着伸手做出邀请之色。

    桓石康心中虽然不满却也识大体,而且有些话在背后说说还可以,在真的即将面对上谢安的时候,却不敢表现出来。

    他也不说话,只得跟着羊昙,随着王庆前往。

第24章 桓家宝树() 
王庆知道此次淝水之战的结果,因此上并不担心,再加上连日的赶路,昨日又是睡的晚起得早,今日上午又马不停蹄的到相府出建康来到山居,身子早就困乏,躺到床上之后,不一会儿就悄然入梦,然后就是鼾声四起。

    一直为战事忧心,憋了一肚子心事的桓石康那里会有心思睡觉?躺在床榻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把床榻弄的咯吱吱乱响,出了一身的汗。

    斜阳西下,群鸟笑傲山林,落日余晖染遍天际,一辆牛车才从山坳里晃晃悠悠的转出来。

    牛车之上坐着一个头戴高冠,身披葛衣,脚穿麻鞋,精神矍铄的老者,被夕阳余辉镀上了一层余辉。

    身边跟随着不少友人,也都是风度翩翩之士。

    来到前方一个路口,双方笑呵呵的作别。

    “安石兄,请回吧,想必此时桓家的两个小子已经急的不行了。”

    一个儒衫飘飘的老者笑着说道。

    “无妨,他们远道而来,八天时间就从上明赶到建康,一路之上苦头自然是没少吃,我刻意给他们留下了时间休息”

    又一人摇头失笑道:“你以为人人都像你一般,泰山将崩依旧面不改色,行动坐卧,一切如故,不受丝毫影响?”

    几人谈笑几句,那些人转投建康城去了,谢安坐在牛车上放开缰绳,任由老牛自己拉着车晃晃悠悠的往山居走去。

    老牛悠闲的走着,见到路边哪里的草可口了还不忘过去品尝两口,一派的悠闲淡然。

    大抵是受到了主人慢吞吞性子的影响。

    “桓家二位公子如何?”

    摘下衣冠,洗漱一番,又慢条斯理的用过了晚膳,用清水漱口净手之后,谢安才开口问在一旁伺候的外甥。

    羊昙笑道:“一人至今酣睡未醒,一人苦熬了几个时辰之后,打了一趟拳脚,在客厅内枯坐。”

    “奥?倒还真有能睡着的?”谢安脸上多了一丝笑意。

    羊昙笑道:“舅父不知,二人前来得知舅父进山之后,不等外甥开口,那桓穆之就已经先行开口,问外甥要下榻之处了。”

    “奥?”

    谢安脸上的兴趣更多了一些。

    随后笑道:“当年郗太傅在京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王家诸弟子皆精心打扮一番,唯独羲之稳坐东床袒胸露乳根本没将此放在心上,门生回去告知太傅,太傅笑道,此子乃我女婿也。

    听说不久之前此子大婚,桓冲更是亲自为其操劳,亲生子侄也不过如此,如今观之确实实至名归。

    走!去见见这位桓家宝树。”

    说着就率先起身,朝着后方下榻处走去。

    “桓石康见过谢丞相!”

    正百无聊赖大发时光的桓石康见到突然出现了老者,微微一愣,显然是没有想到身为丞相谢安会亲自来到这里。

    想要喊起呼噜打的震天响的王庆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是躬身施礼。

    见礼的声音很大,以期凭此将王庆叫醒,只是他显然有些小看王庆的睡功了。

    耳听得呼噜上不见减小,桓石康拱手略显尴尬的道:“愚兄身子困倦,不想沉睡至此,怠慢了谢相,还请饶恕,小子这就将他叫醒。”

    谢安捋须笑道:“无妨!你二人鞍马劳顿,此时高枕,实属正常。”

    王庆迷迷糊糊的睁开眼,就看见桓石康再对自己挤眉弄眼,一时间脑子转不过来弯,以为他有什么病了。

    刚要开口却看到一个精神矍铄,头发梳理的一丝不乱的老者,正含笑看着自己,虽不曾说话,一股儒雅之气已经传出,仿佛他走到那里都是这般的随意和理所当然,不让人觉得突兀。

    虽然不曾见过,这一刻王庆已经确定,眼前的老者必定是那位衣冠风流的一代名相谢安无疑。

    当下赶紧起身,稍微整理一下衣襟见礼道:“不觉睡着,不知大人当面,死罪死罪。”

    谢安并不在意,摆摆手示意他二人起身笑道:“人之常情,何罪之有?你二人尚未用膳,先随昙儿用膳,过后再说其它。”

    说罢就转身缓缓离去。

    果然是能够名垂青史之人,短短几句话,那种从容不迫的气度就令人如沐春风。

    山居正堂之内,王庆和桓石康两人用过晚膳,前来和谢安相见,询问了几句荆州方面的情况之后,谢安开口道:“你二人的来意老夫已经知晓,对于幼子(桓冲的字)能够在如此兵凶战危之际抽调精兵前来助我迎敌,共同拱卫王室,老夫心中感激不尽。”

    听他这样说,桓石康心中好受许多。但接下来的话,却令得他满腔怒火。

    “如今秦国大军数倍于我,即便是再增添二位小将军以及麾下三千悍卒,在兵力之上,我依然远不如敌矣。

    荆州之地,扼守要道,自古即是兵家必争之地,乃我晋国西方门户,不容有失,否则建康将独木难支。

    幼子抵挡益州水师,又牵制住符融大量前锋兵力,还要应对大量小股秦兵的袭击,兵力也是不多。

    二位小将军千里驰援,老夫着实感动,但荆州一样为国朝要冲,断然不能有失,二位小将军在城中安歇两日,养足了精神,就请领军回还,帮助幼子共守荆州。

    告诉幼子,守住荆州不失,就是对建康这边最大的帮助!”

    谢安缓缓说出这段话来,差点没把桓石康胸膛气炸,他的这一番说的客气,其实归纳起来也不外乎是‘秦国军队太多,多你们三千人也不多,少你们三千人也不少,你们还是带着兵将回去,守住荆州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就好,建康之事,不用你们操心。“

    自己好心好意驰援,人家却不买账,当下再也忍耐不住,正要开口说话,一旁的王庆却悄悄的拉了拉他的衣袖,笑着开口对谢安道:

    “小子虽不敢窥探谢相想法,此时却也知大人胸中自有沟壑,既然大人如此说了,我兄弟二人不敢不从命,也定会将丞相的话给叔父带到。”

第25章 分析局势解心结() 
“舅父,那桓家的两人就这样领兵回去了?”

    山居门口,羊昙送走了前来辞别的王庆两人,回来之后,有些疑惑的问刚诵读完诗书的谢安。

    谢安笑笑:“桓家此子确实不简单,短短数语就已经明白了老夫心思,倒是让我少费不少口舌,想必回去之后,定能够给幼子好好说道说道。”

    羊昙闻听此言不由得再度往王庆离开的方向看了两眼,他对自己的这个舅父了解很深,这些年来能够得到如此赞誉的人可不多。

    没想到那个看起来模样平平的桓家旁支,居然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穆之哥,我们就这样领兵回去?!”

    建康城内怒气未消的桓石康问出同样的问题。

    自然是要回去的,早在前来之时,王庆就已经知道了此行的结果。

    他之所以会接下这一趟差事,除了想要见见谢安这个名垂青史之人外,更深的原因是为了前来镀镀金,回去之后好增加自己说话的信服力。

    不然的话如何能够改变桓冲如今悲观的想法,改变其羞愧而死的命运?

    事实上到了现在,那个所谓的神秘礼包对于王庆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了。

    如今即便是没有神秘礼包作为奖励,他依然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的去改变桓冲的命运。

    其余的不说,如果桓冲不早死,桓家集团有他坐镇,淝水之战胜利之后,和扬州的谢家集团相互配合之下,最少也能多收复一些失地,即便是反攻前秦,重新恢复西晋疆域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只要有他在,桓家集团就有主心骨,为了用谢家牵制桓家,达到一个平衡,司马道子就不敢那样肆无忌惮的对淝水之战后光芒耀眼的谢安频下黑手,致使这样一个人,辞官归隐,不久撒手人寰。

    当然,这样的缘由是不能给桓石康说的。

    王庆笑道:“不这样回去又能如何?你也看出来了,谢相根本没有动用你我兄弟二人的打算,与其多费口舌,不如早点回去帮助叔父镇守荆州!斩杀贼兵!”

    桓石康长叹一口气,紧紧手里马鞭低声道:“谢安匹夫实在无礼!叔父顶着多大压力才能抽出三千精兵,他居然毫不领情!一个劲的故弄玄虚!”

    王庆指指街上的行人道:“谢相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你看看街市之上的这些行人,我可是听说当初听闻苻坚举国南下,整个建康都是惶恐不安,你再看看如今的热闹的场面,哪还有多少恐慌意思?

    这些都是谢相游山玩水的功劳。

    如今他不接受我们的支援,就是不想因此暴漏出我们晋国在前线的虚弱事实,让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的后方,再次陷入恐慌和混乱之中。”

    一番交谈之后,桓石康也逐渐冷静下来,不在多说,在建康城中稍微的收拾一番,两人就出了建康城。

    来到休整了两天的军营中过了一夜,第二天就带着部下原路返回,前往上明。

    “啪!”

    精致的茶盏砸在地上,摔得粉碎,茶水打湿了一片土地。

    “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每日纵情山水舞文弄墨,如此便可将秦国百万虎狼之师退去吗?

    群谢小儿,皆为不经事少年,如何能够担此大任,抵挡数倍秦兵!

    建康休矣!大晋休矣!你我皆为胡虏阶下囚!”

    帅帐之内,老将桓冲大发雷霆,颌下花白长须无风自动,咆哮的声音充斥着整个营帐。

    下方站立的桓玄桓石康等人皆不敢抬头,大气不敢出。

    桓玄更是将拳头紧紧攥住,显然是在闻听了王庆两人的遭遇之后,也是愤懑不已。

    压抑的气氛铺满整个营帐,王庆看着这段时间以来苍老不少的桓冲,心中也是感慨良多。

    想了想顶着威压,开口打破了这份难言的压抑。

    “叔父息怒,侄儿此次和石康一起前往建康,所见不少,感慨良多。”

    耳听得王庆声音想起,桓石康惊异之余,更是佩服的暗自朝王庆竖起了大拇指。

    他们身为桓家子侄,自然知道轻易不发火的叔父发起火来多么的可怕,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触霉头,却不想王庆敢在此时出声。

    桓冲没有说话,而是将用带着余怒的目光扫了王庆一眼,过了一会儿才开口道:“讲!”

    王庆拱手道:“秦国此次举倾国之兵来袭,我荆州之地不是彼方重点攻打之地,荆州各地百姓尚且惶惶不可终日,侄儿见此,以为数倍敌军围攻的建康会更加不堪。

    不成想到了建康之后,见到的情景实在令小侄吃惊不已。

    士农工商各司其职,百姓安居乐业,一切如常不见丝毫慌乱,没有半分大敌来袭的之时不安。

    侄儿好奇,询问多人,得到的结果都是一个意思‘丞相已有良策,退去强敌不过弹指间耳!”

    “竖子无知!”

    忍耐不住的桓玄喝出声来。

    “是啊!当时我也是这样想的,就问那些百姓,他们是如何有这样的信心,结果他们反而嗤笑我没有见识,指着相府说‘君不见谢相如今依旧每日游山玩水不亦乐乎,如若不是已有退敌良策,那里能做到如今的高枕无忧!’”

    桓玄还想说些什么,一旁的桓冲却平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开口对王庆道:“继续说,别停下来,将你所知道的和你的见解都说出来。”

    王庆拱手道:“秦国之兵虽然号称有百万之众,但因疆域过大,一时间想要全部聚集起来,围攻我晋国,根本就不做到。

    况且这几年苻坚虽连战连胜,未逢敌手一扫北方,然而扩张却太过迅猛,根基不牢,如果在等几年将那些新吸收的疆域彻底的吸收融入自身之后,再来攻打我晋国,我晋国想要迎敌战胜着实困难。

    但现在就迫不及待的提兵南下,众多新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