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梦入凡尘 >

第27章

三国之梦入凡尘-第27章

小说: 三国之梦入凡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看别人的答案,董绍、伊籍道也写的不错,有理有据,也写出了对汉王朝的担忧;其余人都是平平之作,不外乎歌颂赞扬、拍拍马屁之类的。

    于是王渊命人找来贾诩,不一会贾诩带到。

    王渊很是平静的说道:“贾诩啊,你可知你这时何罪?”

    贾诩看向王渊说道:“既然在下敢写,自是知道无罪。”

    王渊不由的发笑道:“好你个贾文和,好,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军师祭酒了。”

    “多谢主公”贾诩淡定的答应了下来。

    “文和为何来此,有这等眼光,为何要去做一个老师?”王渊疑惑的问道。

    “说来惭愧,诩自问不比任何人低上一头,而如今天下,主公自是比我了解的更加通透,名门望族把控朝野,我贫贱出生,自是很难出头,如今已近四十,依然碌碌无为,去年听到主公在洛阳城当街打了袁家嫡子,诩才开始关注主公。当时西凉混乱,诩听闻主公北上并州,于是逃避战乱于此,但始终没有门路拜见主公,但也观察主公很久,所以才敢斗胆写下如此答案。“贾诩解释道。

    “哦,原来如此。”王渊说道。

    “主公开设学堂,诩又不能做学生,只能做个老师,也算是我的一份机遇。”贾诩继续说道。

第50章 养精蓄锐(二)() 
原来是这样,看来自己想的太简单了,不是自己找不到这些人才,而是这些人没有门路,自古其实都是如此,这些大牛在没有成名之前,其实都在寻找机会,有些是依靠有名气的人宣扬,靠世家人脉相互吹捧,有了名气以后,才有机会。

    比如靠一张嘴吹红了好多三国牛人的许邵,再比如司马徽以卧龙、凤雏冠名自己的学生,再比如建安七子等等一些称号。

    要么是和有名气的人打包自己,要么靠家族人脉的吹捧,要么靠名士的吹捧,其实性质都一样,一是这些人自负都有才能,二是这些人同样需要机会。

    是金子都会发光,但埋在地下的金子是何其多的,到现在都没有挖完。

    王渊现在不能明目张胆的招募人才,更不可能开什么招贤馆,而王渊名下的学府就是这些人的机会,因为这里面有很多人都要在王渊名下做官的,看来开这个学府,不仅能培养今后各郡县的官员,还能挖到目前没有名气,有知识,有报复的青年才俊。

    想明白了这以后,王渊也就不客气了,招来董绍、伊籍、阮瑀三人,一番交代后,分别就任朔方、云中、定襄三郡的太守了,朔方刚刚安置了大量军屯家属,云中又混杂了大量匈奴人,目前比较乱,都处于军管状态,董绍、伊籍俩人的能力,应该能够完全胜任了,阮瑀在王渊的影响中应该以诗文为主,但调了这么多人,蔡邕的学生总要用一个的,任命相对安定的定襄太守应该没问题。

    既然这些人都在各自寻找门路,那么王渊就要抓紧时间,现在还没人和自己抢人才,正是各种挖墙角的时候,而且这两年王渊打算暂不用兵,刚好有时间落实这间事情。

    说干就干,王渊找来荀攸,闲聊一会后说道:“公达出生颍川,而颍川民风好学,私学遍地,颍川名士如云,如今并州最缺的就是人才,你看把钟繇、华歆几人给忙的,一年下来好像老了十几岁,我看着心疼。公达你可有认识的人才,推荐几个也好分担一下。”

    这时实事,这一年王渊基本都是甩手掌故,加上人口迁移,军屯开荒,制造屋舍,迁移匈奴,还有好多以前遗留下来的难题,真把这几人忙惨了。

    “我的确打算介绍一个人给主公,但此人乃臣至亲,所以难以张嘴,主公既然这样说,我倒是可以介绍给主公。”荀攸说道。

    “你的至亲?说来听听”王渊心中已经偷乐。

    “我有个叔父,自幼聪明,颇有才学,只是年轻尚轻,如今只有22岁,所以我一直没好意思开口。”荀攸说道。

    “公达,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如今也才20岁,弟弟王晨才19岁,子龙、翼德、张辽等人那个不是年纪轻轻?再说我用人都不避亲,王晨、子龙、翼德、云长等人那个不是我的至亲至交,就连16岁的弟弟王凌都赶鸭子上场了,你有什么不好意思开口的。”王渊假装生气的说道。

    “主公赎罪,臣还有个族叔,叫荀堪,也有大才,愿推荐给主公。”一番数落后,荀攸说道。

    “这就对了。想想还有那个大才,一并叫来。”王渊偷乐道,古代讲究分而任之,一个是害怕家族太多人混杂在一个势力内,遭主上猜疑;再一个是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逼之下,荀家的牛人算是一网打尽了,只要弄到并州来,王渊有自信把这些人留下来。

    “臣年少时有个好友,姓杜名袭,字子绪,也有些才能。”荀攸说道。

    “好,即刻写信统统请来”王渊开心的说道。

    “是,臣这就传信过去。”荀攸答应道。

    “恩,你那几个族叔,常年居住颍川,颍川人好学,有什么好苗子都可以带来,放到我们学府锻炼几年就能拿出来用了。”王渊毫不客气的说道。

    “多谢主公信任。”荀攸道谢道。

    这此谈话搞的荀攸疑惑了很久,甚至可以说一辈子,王渊此人用人大开大合,重用的人才目前来看,没有一个平庸的人,好多名气很大的人很少见他利用,并州也有好多有名气的人,没见用几个的。而自己以及钟繇等人,当时在洛阳毫无名气,和王渊交情也不深,王渊可以毫不犹豫的安排到重要位置上去。

    并州原来留下的将领,人都没见就随手挑了两个,经过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这俩人还真是最有能力的,都是可以独挡一方的大将之才。

    如今更是奇诡,逼着自己找人才,而且素未谋面,甚至荀彧的名字自己都没说,就说要重用,难道真的能掐会算?反正一直自谓聪明的荀攸现在糊涂了。

    如果王渊知道荀攸的想法,肯定会偷笑,任你百般聪明,都想不到哥的灵魂是两千年后的。

    当然王渊不知道荀攸的想法,很快,荀堪被任命为五原太守,荀彧成了太原太守兼钟繇的副手,杜袭这人不怎么熟悉,但历史上有名,当个雁门太守没问题。

    目前关键位置上算是都安置了可用之才,不是说原来留下的人无才,而是王渊并不了解,最近也忙的没顾上了解,等这段时间闲下来,好好梳选一下,以后用人的地方多着呢。

    新的又开始了,算算如今已是公元186年了,新年刚过,并州在王渊的带领下,再次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当中。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纸城、书城两座小城已经修建完毕,技术虽然已经到位,但专业人才稀缺,尤其雕刻印刷的匠人,很是稀缺,这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工作,没有几年的磨练,是很难上手的。

    造纸相对来说简单一点,第一批纸张已经制造完成,但纸张依然厚重,虽然已经能够用于书写,但是没有达到印书的标准,所以并没有公布于世,只是在并州小范围的利用了起来,但数量稀少,并不能完全代替书籍。

    一来这些技术人才还要积累,二来现在还不是公布的时候。这是造福社稷的国之利器,提早公布,先不管汉灵帝的反应,满朝文武就能把自己生吞活吐。所以暂时先保密为好。

    但有一件东西是可以被利用的,那就是翻斗犁,翻斗犁出现,很快在并州掀起一股风暴,而且很快传遍了中原大地,一度引起的朝廷的注意,刘宏亲自下旨奖励了王渊。

    翻斗犁的出现,大大的改善了这片大地上生活这的人民的生活,被后世人亲切的称为“晋候犁”。

    新人作品,求支持!!!各位看官老爷的每一个点赞、每一个评论、每一个收藏、每一个推存,都能化作北山台坚持的动力,不求排名,只求能够让更多的人在茫茫书海中能够找到三国之梦入凡尘几个字,北山台就有动力完成这部徘徊好久才下笔的首作。

    新人作品,求支持!!!各位看官老爷的每一个点赞、每一个评论、每一个收藏、每一个推存,都能化作北山台坚持的动力,不求排名,只求能够让更多的人在茫茫书海中能够找到三国之梦入凡尘几个字,北山台就有动力完成这部徘徊好久才下笔的首作。

第51章 休养生息(三)() 
并州虽然暂无战事,但鲜卑人依然存在,汉帝刘宏压力很大,曾派遣亲信想让王渊回朝帮忙,但王渊以边患未定,加上匈奴部卒没有融合为由拒绝,这也是当年董卓拒绝放弃军权的理由,王渊提前利用了起来。

    西凉战事同样没有彻底解决,战乱不断,中平三年(186年)初,皇甫嵩、董卓对阵西凉叛军不利,加上宦官张让因为勒索皇甫嵩未逞,联合赵忠劾奏皇甫嵩连战无功,耗费钱粮。灵帝听信谗言,召回皇甫嵩,收回他的左车骑将军印绶,削夺封户六千。改封都乡侯,食邑二千户。再派张温出任“车骑将军”,督战西凉。

    中平三年五月十八,刘婕生下王渊嫡长子王诚。

    中平四年三月,凉州沦陷,凉州刺史耿鄙、汉阳太守傅燮先后战死。汉军退守扶风一带。

    中平四年六月,渔阳郡人张纯、张举联合乌桓人在幽州发动叛乱,斩杀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

    中平五年二月,由于地方叛乱不断,刘宏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增设州牧,以刘焉为益州牧、黄琬为豫州牧。

    随后刘宏开始逐渐调整州牧、刺史人选,大量任命皇亲、亲信老臣,任命刘虞为幽州牧、任命刘岱为衮州刺史,任命刘繇为扬州刺史,任命孔融为青州刺史、任命陶谦为徐州牧等人事方面的调动。

    同年刘宏设立西园军,开始尝试建立只属于自己的军队。并再次启用皇甫嵩,以左将军之职督战西凉。

    在刘宏一系列的行动之后,王渊安排到洛阳探子传来了刘宏病重的消息。

    这两年王渊过的是比较清闲的,一边关注朝廷的消息,一边指导一些并州的政务、军务,一边陪陪家人老婆,如今刘婕已经再次怀孕。

    当刘宏生病的消息悄悄传到王渊这里后,养精蓄锐两年多的王渊准备出手了。

    五月中旬王渊召集晋阳城的重臣议事。

    王渊坐在一个宽长的大方桌首座,州牧府以及将军府的主要官员已经到齐,左手荀攸、贾诩王晨、司马防;右手钟繇、王和、华歆、荀彧等人已经到齐。

    “如今天气变暖,春耕已过,我并州修养两年,我打算出兵讨伐鲜卑,彻底解决边患,诸位有何看法。”

    “主公以为现在时机恰当?”贾诩问道。

    王渊自是明白贾诩的意思,但这种事情不能明说,固引开话题说道:“如今虽然鲜卑人北上放牧,但这两年匈奴人已经稳定了下来,开始归心,匈奴人了解草原地形,这给我们进入草原作战提供了便利,加上匈奴斥候大量进入草原,刺探消息,也基本掌握了鲜卑人的部署。正是出击的时机。”

    贾诩见王渊引开话题,心照不宣的说道:“的确如此,鲜卑人被打疼后不敢南下,而冬季鲜卑人南下后,又临近寒冬,不足打一场战争。只能进入草原求战”

    “主公,经过两年的军屯,府库充裕,可以支撑一场战争。”钟繇说道。

    “后方屯军本是穷苦人出生,如今主公能够让他们吃饱饭,并且安置他们的家属,分给他们土地房屋,非常感激主公,军心安定,而且也有一定的训练,后方没有顾虑。”见王渊看向自己,华歆起身说道。

    “如此便好,”王渊知道这个时代穷苦人,只有给口饭吃,即便冲锋送死都愿意,何况以带罪之身军屯种田。但毕竟是做苦力,有这后世思维的王渊还是不放心的询问华歆。

    “财政方面呢?”王渊看向王晨问道。

    “财政方面比较紧缺,这几年打造了很多装备,但挤一挤坚持半年问题不大。”王晨说道。

    “荀攸,你有什么看法?”王渊问道。

    “发动战争的条件已经具备,如今只需上报朝廷,让幽州方面协同作战。”荀攸说道。

    “是需要协调的,能牵制一些也好。”王渊说道。

    “主公,何人负责后勤调拨?”钟繇问道。

    王渊突然想道,这次战争和以往不同,对阵黄巾自己只带骑兵做前锋,不用管后勤的问题,后来都是本土作战,也不用后勤调拨。

    这次却不同,这次是出击作战,是要远距离行军的,而且不知道这一丈要打到什么时候,所以虽然粮草物资已经早早的运到了前线,但需要一个人统筹调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