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雍王-第5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不过,沈希仪显然不是一条狗,她是有自己的头脑。
沈希仪微微一整顿兵马,就决定,以战养战,取其一钟,当吾十钟。沈希仪立即派兵进攻,但是目标却不是北港城,而是北港城外的铁场,是因为铁场供应整个东雍的铁器,可以说是必救之处。而且铁场也没有在城墙保护之下,可以说是软柿子。
别的不说,单单凭借供应东雍所有产铁,汪直就不能让沈希仪占据铁场,立即派出士卒前去支援。所有在铁场左右必然会有一场大战。
第八百三十一章东雍之战五()
第八百三十章
东雍之战五
从港口通往铁场的道路相当不错。
铁场作为北港的经济支柱之一,无数车辆从这里经过,虽然的东雍的畜力比较缺乏,但是大两人员的践踏,还是将这里给踩出一条不错的挡路。
岑勇作为沈希仪的得力部下,也是这一支部队主将。
岑勇也是岑氏子弟,不过岑氏作为广西大姓,是一个大家族,岑勇虽然出身不错,与岑猛的关系比较远。
对岑勇来说,给朝廷卖命,与岑猛卖命都是卖命,自然选择朝廷了。
岑勇的际遇在沈希仪部下,并不是一个个案。
怎么说啊?一支军队不仅仅需要大量的兵力,还需要大量的军官,这些军官绝对不能是大字不认识一个人。
如果是文盲,根本无法组织军队。还有这些军官本人也要有勇力在身,因为军队是战争机构,是暴力机构,所以,要在军队之中建立威信,最好的办法,是自己能打,即便是不能打,也不能身体弱不禁风。
所谓羽扇纶巾,谈笑间灰飞烟灭,不过是文人的幻想而已,从大明历史来看,很多时候谈笑间灰飞烟灭的是自己一方。
所以这样人选,从大明之中,很难找到。
大部分军户,上下脱节。上层千户指挥使等,早就将卫所的田地给分了,成为自己的家的田地,他们要做的,一般是继续把持世职,因为没有世职,就没有他们的土地,他们的财富,所以凡是要动卫所,最先动的就是这一批人。
而且是一群人。
当然了这仅仅是比较低级的,有眼光有手腕的人,都会想办法,由文转武。想办法成为大明的统治机构,文官。
成为文官之后,很多东西都能洗白了。
当然在怎么洗白了,吃了的东西,是不会吐出来的。
如果看大明的进士名录。从军户考入进士的人,不在少数,大名鼎鼎的张居正,就是军户出身。
当然了,不能认为每一个出卫所出身的文官,都是侵吞卫所土地的贪污犯。但是要知道真正的赤贫结构,是无法读书的。
所以,能供给读书的人,至少是一个军官出身。而军官视卫所士卒为仆役,早就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了。
但是这种群体的制度性的犯罪,根本容不得一两人的清白。这群从卫所出来的文官,也成为阻拦之一。
更不要说,由他们这些人延伸出来的其他姻亲,关系等等。
这是一个庞大的集团。
杨一清只是微微一碰,就不去管卫所的事情,可以说是明智。
但是卫所崩溃,沈希仪想得到军官,却少了一个很关键的途径。
毕竟卫所上层,要么是因循守旧,想保持自己家的世职。而卫所下层根本没有学习的可能,也当任不起军官的职位。
而沈希仪发现了一群人,比较适合当军官,就是土司家族的子弟。
要知道土司虽然是一个大家族,但大家族里面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掌权,甚至有一些小土司,或者土司家的旁系,活着还不如寻常百姓好。
如果那种不开化的土司,就不用说了。
但是那些与汉人走的近的土司,家中子弟都有开蒙。但是土司与土司之间的争斗,让他们学习到最基层的战阵知识。
这些让被沈希仪看中,直接可以纳入下层军官,而且个个都有一股勇气。对物质的要求还是比较低的。
这样便宜又好用的人,沈希仪自然大量纳入军中。
到了杨一清大扩军,作为军中一个团体,这些人自然是水涨船高了。岑勇不过是其中之一。
他远远的看见,大量的烟雾腾空而起,就好像是一座真在爆发的火山一样,不过很快,岑勇就知道这里不是。
这里简直是一座小城。
是的,在岑勇看来,就是一座城池。
砖石打造的围墙,有一丈高,整齐的围墙圈了好大一片地方,虽然看不见里面的地方,但是看见很多高炉,正在冒着烟,大量烟雾汇聚在一起,被北方一吹,弥漫开来。虽然他们是在上风口,但是还是感觉到一股怪异的味道。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将军,敌人过来了。”岑勇抬头看去,果然大量的士卒从北港方向而来。
“果然不出将军所料。”岑勇心中暗道。
岑勇的出击是沈希仪决定。
沈希仪知道他还没有准备好,军队刚刚从渡海的混乱之中整合过来,战斗力恢复了几分,还不知道。
但是沈希仪更知道,比起东雍一方,该着急的人是他。他了解雍国的实力,如果能极快的取得战果,那么时间拖得越长,雍国的援军也会越多。
时间是他的敌人。
沈希仪这才冒险出击,逼迫对方不得不战,他需要一场会战。
而铁场就是逼迫对方不得不战的筹码。
见目的达到了,岑勇根本没有想去进攻铁场,反而绕过铁场,逼向正在过来的雍军。
“哼。”陈钊冷哼一声。
他自然知道对方的想法,这是阳谋,即便是看穿也没有什么,反正要按着对方的步骤行走。
陈钊因为之前背了黑锅,所以汪直,让这个雪耻的机会,给了他。
双方没有二话,双方在铁场与北港之间的田地之中行走,冬季之中庄稼并不高,被这些人走过,全部给踩成平地了。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不知道谁先开的火,一声炮响,双方的火器都爆发出自己的威力出来。
双方控制战场的火炮,都是佛郎机炮。在战场之上咆哮,不过,双方的战斗都行军之中遭遇战,所以双方携带的火炮数量并不是太多了,所以火炮并不占据确定力量。而雍军的火枪数量也不多。
毕竟火枪其实是消耗品,一场大战之后,很容易有很多的火枪报废,一根枪管能打上数百发子弹,已经算不错的了。
而朱厚煌早就想将安南营也改成火器为主,连这火枪都不大够,如果不是这里是北港,东雍所有的武器都是从这产出的。这一点火枪也不会有的。
所以这一场战斗,火器起不过决定作用,真正决定这一场战斗胜负的还是肉搏战。
双方的火器各自发挥出自己的威力之后,双方军队狠狠的撞在一起,展开了肉搏战。
双方的骨干在这上面相差无几,都是一等一的强悍,以雍军的训练程度,即便是一个软蛋,数年训练下来,也变成了一个男子汉了。东雍老卒个个拼杀在前,也带动起的新兵们拼杀的勇气。
而岑勇也不亏一个“勇”字。他是山民出身,而原来的广西兵大都是山民出身,很多还是土司兵之中的佼佼者。
杀人更是家常便饭。
不过,双方骨干都有拼杀下去的意志,但是下面的士卒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不得不说一个民风问题。
江南民风软弱,这已经是共识了。不要义务,杨一清本身也不是从义乌招兵的,而是从他驻节之地,也就是杭州招兵的。
双方的兵员完全不同。
江南推崇读书人,鄙视当兵的,不是大明都是一个风气。不是走投无路的时候,谁会去当兵啊。虽然他训练过一年左右,但是他们的训练与雍军的训练差太远了,与东雍县兵的训练相差不大。
他们的战斗意志远远不如东雍县兵。
东雍县兵虽然本质上是民兵而已,说不听,不过是官方的团练而已,根本不是正规军的,但是他身后的体制,却是很正规,最少比浙江正规的多了。
不两者简直不能比。
第八百三十二章东雍之战六()
第八百三十二章
东雍之战六
首先官府掌握了所有人地址,家人。
单单这一点,就不是浙军能够做到的,即便是浙江每一个士卒报上自己的家庭住址,但是大明各级政府真的能锁定每一家人,确定是真是假?没有虚报?
而东雍的县兵,是直接从县里面抽上来,可以说一家老小都在县令的掌控之下。根本不能,也不敢逃走。
而且东雍百姓都觉得雍王对他们有恩义。
对百姓来说,什么大义,嘉靖与雍王之间,谁对谁错,根本是没有用的,他们不会关心的,但是雍王接他们从流民的深渊之中,解救出来,并且给他们分了田地,甚至为他们找媳妇,让他们有能力传宗接代。
这就是了不得起的大恩德。
中国百姓是最知恩图报的,所以他们为雍王而战的心思,要远远强过对手。
而浙军都是一些什么人,都是招收的地方之上有勇力之人,江南的打行,可是一等一的厉害。但是又有什么用处啊。
这些人都是戚继光所说的花拳绣腿,在战阵之上一定用处都没有,而都是混过的人,心思多。
两军对阵,彼此厮杀,再加上火器的轰击,可以说分分秒都会有人死去。这是一场在势均力敌的战斗。
双方战斗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之下,其他方面就突出来了。
雍军不管是不敢当逃兵也好,还是感恩也好,还是彼此之间都是乡亲,不愿意独自逃走也好,反正双方交战好一阵子,雍军是一个逃兵都没有。
而浙军这边却大不一样,已经零零星星的逃兵出现了。
岑勇站在后面督战,他此刻已经连续杀了三四名逃兵了,并且让人将逃兵的脑袋用竹竿挂起来,悬首示众。
可算是稳定了局面。
不过,岑勇也知道,这样的局面根本无法维持多久,或者说,这样的强烈镇压,总是有极限的,突破极限的时候,就不是区区督战队可以维持局面了。
“大人,我们要不要出击啊?”无数铁匠簇拥在王二铁身边。
当初那年在朱厚煌身边冒险一试的小铁匠,已经成为铁场场长,每年有千两左右的红利,如果不是朱厚煌否定给少府官员品阶的,他觉得自己也能带上个五品衔,最少铁场矿场自成一体,从来不鸟北港知府。
王二铁是朱厚煌的死忠。
这几年的功夫,他也养成几分威势,不是那个连话都说不囫囵的人了。
“急什么,等着。”王二铁站在几张桌子垒成的高台之上,从上面越过院墙,拿着千里镜向外面眺望。
当他知道,明军冲这里来的时候,他就准备好做战了。
铁场虽然这样叫的,其实是东雍的最大的兵工厂,从刀枪,到火炮,甚至如千里镜这些零碎,都是从这里出产的。
所以这里别的没有,就说武器多。
他已经准备了大大小小的几十门火炮,千余杆火枪,其他的各种各样的火器,准备防御作战了。
这些火器根本不用他去找,他只需将各种火炮的样品,还有现在正在生产的这一批次武器节流下来,就有这么多。
而且他手中也不缺人。
这些冶铁工人,从来不是缺少一身力气,而且铁场之中,也常驻好几名军官,一来是负责保卫,二来,也是来监管的。
再加上这些造武器,都是知道怎么用,这临时召集起来的军队,按照原本生产时候的编排,一时间看上去还像样,战斗力还真有几分。
不过,即便如此王二铁也不愿意出战。
因为他知道,铁场有现在的这个规模有多不容易。
当初他不过是一个小铁匠,被提拔到这里位置,负责这里的事情,从几十个人的炮作,到现在少数有五六千的铁场。他花费了多少心血。
现在回想起来,他花费心思最多的地方是,培养人才。
东雍哪里有数千名铁匠来用啊,可以说现在的铁场的所有技术人员都是他那位老手父亲培养出来。
不知道费了多少功夫。
而且很多人都被雍王殿下记在心上。说是国宝。
当然了,国宝不过宝的,他不是多理解的,但是有一点他却是非常理解,这里的人比外面的士卒的命金贵。
外面的士卒死了,从地里还能拉出一个人,但是他这里这些人,死了一个可就少一个啊,根本没有备用的,而且他们一死,这里的产量,就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