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雍王-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大猷安排好之后。随口将俘虏叫过来,问道:“刚刚收拢败兵的将军是谁?”
“是我们大王。”
“大王?”俞大猷一时间反应不过了,瞬间抓住关键,说道:“是莫登庸。”
俘虏被俞大猷的反应吓住了。结结巴巴的说道:“是。”
俞大猷一瞬间感到了后悔。他要是知道,这个人就是莫登庸的,他早就冲过去,斩杀莫登庸了。莫登庸一死。那么他在这里全军覆没,也是值得的。没有莫登庸的莫军,和有莫登庸的莫军,根本就是两个样子。再加上莫登庸的继承人莫登瀛,已经死了,这一段时间莫登庸的继承人,根本是空悬的,只要莫登庸一死,莫氏恐怕要分崩离析了。
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被硬生生的的错过了,俞大猷心中岂能不懊悔啊,俞大猷立即转眼看过去。却发现莫登庸已经隐藏在战阵之中,虽然俞大猷看来在,这个阵势不堪一击。但是俞大猷有信心破阵,但是没有信心抓住莫登庸。
此刻莫登庸也在准备。
“命令,前队立即离开,从后队转过来。”
莫登庸知道此刻在看不见的地方,雍军一定在狂奔过来。所以莫登庸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即便是最坏的阶段,莫登庸也要保证有莫军一部分能撤出去。因为全军覆没的话,莫氏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损失。
不过,这是最坏的想法,在莫登庸想来,这么远的距离,雍军追不过来的可能性更大一点。他还是几成把握全身而退。莫登庸不要求别的,只要求能逼退雍军,让他们不能干扰自己撤军。就可以了。
两军静静的对峙,重新折返回的莫军,重现列阵,而俞大猷的刀锋营也不顾地面上的泥泞,全部席地而坐,开始慢慢的吃干粮,喝水,静静的休息,等待着这一战。
莫登庸首先发难,莫登庸将后面的援军列在阵前,立即发动了进攻。
俞大猷说道:“起身。”
刷的一声,所有人都站起来了。这一段时间,已经让刀锋营的体力恢复的七七八八了。可以一战了。
虽然莫军开始进攻,但是真正拉开战斗的却是俞大猷。
俞大猷依旧是身先士卒的冲了过去,这样规模不大的战斗之中,将领的表现,相当之重要。
双方一交锋就陷入的了焦灼之中。
莫军人数依旧超过一万人了,不过莫登庸身边都是上一战的败军,士气并不是很高。而且即便刚刚调过了援军,也是徒步走了好久,被瘟疫折磨士气也不高。可以用一句话都可以概括。那就是莫军并不在状态。
不过战争是最公平的游戏。不会去管什么在状态,该面对的总要面对的。
莫军的种种不在状态,让莫军以人数优势,却与有俞大猷的半个刀锋营,打得难分难解。一时间居然不分上下。即便俞大猷有沉得住气,此刻也有一点焦急了,现在莫军可以败,俞大猷却万万的败不得。因为一败,今日种种的努力就全部付之东流,他自己还有可能搭进去了。让他怎么不着急啊?
第五百六十四章大破莫军二()
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军二
地面微微震动,大象跑了一个来回,又一批雍军来到了。
这一次领头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李良钦。
李良钦根本没有在俞大猷身边停留,指挥大象绕过双方的战阵。直接来到莫登庸身后,也是两千多人跳下大象。
李良钦大喝一声,也不整队,说道:“冲。”他手中长枪一挥径直冲了过去。
李良钦虽然不整队,但是跟着李良钦过来,大多是朱厚煌的亲卫。
朱厚煌的亲卫都是老卒,甚至比刀锋营训练的时间还长,他们大多经历过李良钦当教头的日子。彼此之间的配合默契之极。不用许多言语,他们自然跟着在李良钦身后排列出一道标准的阵型来。
见李良钦冲过来。
莫登庸立即知道完了。
骑兵为什么厉害,其实骑兵冲阵的能力也就那样。面对重装步兵,根本不行。但是骑兵速度快有选择战场的能力。
此刻李良钦选择的战场,与俞大猷前后夹击。让莫登庸根本无从招架。
且不说莫登庸军队训练,在混战之中,前阵转后阵,这样高难度的动作,能不能完成。单单说莫登庸士气几乎降到了低谷,面对前后夹击,还没有打,士气先崩溃了。
“大王,快走。”亲卫簇拥着莫登庸,骑上战马,避开李良钦的向后面跑去。
随着莫登庸的离开,断后的莫军,瞬间崩溃了。
俞大猷见前面的敌人瞬间崩溃,顿时大喜过望,他虽然有些累,感觉他麾下的士卒力量也用的七七八八了。
但是这个时候不是珍惜体力的时候。
大胜就在眼前。
俞大猷说道:“兄弟们,我们日日苦练,就为今天,只有今日大胜,田宅土地,应有尽有,跟着我杀。”
朱厚煌依然保留军功授田的制度,虽然很多地方的天地不过是荒地,但是却阻挡不了士卒们对田地的热爱。
中国从骨子里就是农耕民族。一提起土地就有十二分的兴奋。
俞大猷身边的士卒,都热血冲头,精神大震,恨不得将今后几十年的力气都透支出来。他们赶着败兵衔尾追杀。如同赶羊一样,越是追赶,这莫军败卒逃的也就越快,不过片刻之间,俞大猷与李良钦就会师了。
俞大猷径直说道:“师傅,跟着杀。”
两股雍军合流,李良钦与俞大猷冲杀在最前方,李良钦说道:“殿下在后面率领大军赶来,要不然等等吧。”
李良钦看得出来,真正能战的也就刚刚赶过来的士卒。而俞大猷这边全部脸色潮红,一动就浑身大汗冒出,好像是洗澡一样。
李良钦看得出来,连俞大猷在一起,他们的体力都到了极限了。
莫军有数万之多,而雍军生力军只有两三千人,如此悬殊太大,而且朱厚煌就在后面,何不等一等。
但是俞大猷却知道片刻都等不得。
他一摸出了莫军的实力。士气衰落的无以加复。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时候,此刻冲过去,不需要打,吓都可以将对方给吓怕下来。
但是他也试出来。莫登庸不算是庸将,万一给他一点喘息之机,他将军队再次组织起来,刚刚莫登庸收拢溃兵的手段,让俞大猷感觉惊艳无比,所以他宁可高看莫登庸一眼,绝对不给莫登庸半点机会。
俞大猷也不多解释,直接对李良钦说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师傅在战场上听我的就行。”
李良钦知道他这个弟子,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天分。
如今论武功,李良钦自信能胜过弟子一头,毕竟他年纪尚轻,身体还没有完全长成。但是在兵法之上,他根本不是俞大猷的对手。
毕竟他只是一个武夫,而俞大猷却是一个将军。
所以,他决定要听俞大猷。
两人根本没有整合军队,趁机追杀过去。
莫军早已跑散,漫天遍野,哪里都是。而俞大猷咬紧牙关,对跑到两边的人不闻不顾,唯独对当道而逃。穷追不舍,看上去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一般。
很快,两人就追上莫军大队人马。
不过,有人比雍军更早过来,就是刚刚逃跑的莫登庸。
莫登庸正在指挥军队列阵。
但是俞大猷一行人追得太快了,虽然只有三千多人,对着正从行军队形转化为对战阵型的莫军就是一阵猛冲。
莫登庸什么也没有来得及做,只能任大军崩溃。
其实莫登庸对军队管控如此无力,固然有宁平瘟疫的原因,但是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莫登庸一度在升龙大败,逃回海阳,这样一败,让莫登庸丢失了太多的军队,这些军队为郑怀兴所得。当莫登庸打败郑怀兴之后,再次将这些军队收到麾下。
这些军队在郑怀兴麾下的时候,被反复清洗过,莫氏骨干全部被打压了。而莫登庸再次崛起,不得不将海阳军中的亲信派往各军。这样一来,虽然都为莫氏军队,内部其实也不和,而且矛盾非小。
如果让时间消磨,过上一年两年,莫氏也就将这些军队给消化了。但是他恰恰没有这个时间,如果他打仗得胜还好,但是他这一败,将这些矛盾全部暴漏出来。
才有如此的脆败。以至于无法挽回。
整个莫军就好像是雪崩一样。被数千人硬生生的冲散。
莫登庸也不是每想办法,他每次想纠集兵力对抗追兵的时候,还没有做好,就被俞大猷与李良钦杀了过来。硬生生打散,一时间莫登庸也息了这个心思,只等逃到南定去,在做计较。
这一战俞大猷与李良钦大显神威,不知道杀了多人,总之一身甲胄就好像是在血水之中清洗过一样。
不过渐渐的俞大猷与李良钦也杀不下去了。
毕竟即便高手,也是人不是神。
李良钦感觉自己浑身上下好像灌了铅一样,硬邦邦的如同铁块,一样,一抬手一投足,都艰难无比。
俞大猷喘这粗气说道:“师傅,收兵吧。”
俞大猷也坚持不住了,不仅仅是坚持不住,也有一点后怕。为什么?因为俞大猷身边只有一千多人了,剩下的士卒大多都跑掉队了。
俞大猷不知道他冲破了多少层军阵,但是少说有数万溃兵就在周围,一旦他们杀一个回马枪,单单凭借俞大猷手中的兵力如何能抵挡的住啊。
不过,这个时候,朱厚煌也上来了。
朱厚煌来的比俞大猷与李良钦相信的快。
大象往返第三次的时候,就已经走的很慢了,与人步行相差不多,毕竟这是大象,不是卡车。连续的狂奔,大象也承受不住。
朱厚煌带来的士卒并不多,不过一万多一点,这已经是将雍军大营之中,能够战斗的士卒全部都带过来。
当朱厚煌看见莫军的惨状的时候,他首先是后怕。
是的后怕。
朱厚煌一直在犹豫是不是撤军。只是因为不服输的心思,硬顶着不撤。但是他万万忘记了阵前撤军,是多么高难度的行为。
如果现在撤军的是雍军。莫军给他来这么一手,朱厚煌也不敢肯定,自己会是一个什么摸样。
一想到这,朱厚煌背后就一阵一阵冷汗直冒。
不过,有这一万大军,压制,早已失去组织的莫军根本没有什么抵抗的能力,全部老老实实当了俘虏。
等朱厚煌接应俞大猷一行的时候,天色已经偏西,一整天就要过去了。这一场大胜,几乎决定了安南的归属。朱厚煌绝对肯定,莫登庸再也找不出来十万大军。
第五百六十五章收尾()
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
南定城下。
南定城在宁平城之外,作为供应宁平的大后方。此刻的气氛紧张之极。
莫登庸脸色铁青的站在安南城下。
这已经第三天了。
莫登庸收拢的败兵不足两万。
而且这两万是货真价实的败兵,全部失去的组织,只有少数几个百户,保持的建制完整。
有人说战争是一个组织学问题。这些失去组织的军队,完全是游兵散勇,根本没有一点战斗力,想要恢复战斗力,必须重新编组训练才行。
且不说,战斗力问题。单单是兵员问题,对莫登庸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安南才多大了。数万兵员一朝丧尽,再征召数万大军。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安南全国才多少人,能再供应多少青壮啊?
如果说莫登庸面对第一个问题,是军队失去了战斗力,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兵员枯竭。不过比这两个问题,更严重的问题,就是人心向背。
这一战,莫登庸之败,且不说北方会如何,清化与升龙之间的城池,都会军心浮动。莫登庸连南定都怀疑,他怀疑,说不定一觉醒来,那些墙头草将他们卖给雍军。
“南定,不能停留了。”莫登庸心中暗道。
他立即决定离开南定。
就在莫登庸慌忙撤退的时候。
朱厚煌也在面对一个大难题,不是别的,就是瘟疫。
莫军的瘟疫要比朱厚煌想的要厉害的多。而且又处于让人讨厌的雨季之中,战场还没有大少完,雨又淅淅沥沥的下拉起来。
从来不干的大地,还有从来没有晴过三日的雨天,给朱厚煌带来很大的麻烦。
莫军很惨,但是安南百姓会更惨,这一场大战。
这一场大战,本来局限在对战双方的瘟疫,已经传播到民间了。
以宁平为中心,即将爆发一场瘟疫。
朱厚煌虽然知道如今大军追击莫登庸,定然能将莫登庸打的落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