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雍王 >

第22章

大明雍王-第22章

小说: 大明雍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来,能步行就步行。正德也只有实在辛苦的时候坚持不住的时候,才回到运辎重的船上休息一会儿。

    连朱厚煌也劳累不已,他紧跟着正德。一步不离。这三四百里,朱厚煌大部分都是走过来的,走得双脚起泡,走得脚肚痉挛,走得身体好像是一块木头一样。

    不仅仅是今生,也是朱厚煌前世,他前世今生两辈子吃得最厉害的苦。

    其实论生活的享受,今生虽然贵为王爷,但也远远比不上前世。

    特别是这几百里的长途跋涉,根本是朱厚煌前世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报。”

    一个骑兵从路旁狂奔而来。

    立即有侍卫将消息传递给了正德。

    正德的脸色,刷的一下变黑了。

    朱厚煌不由的问道:“怎么了?”

    正德说道:“王勋死了。”

    “什么?”

    在正德身边的不仅仅有朱厚煌,正德身边的近臣都在这里。

    朱彬立即问道:“敢问,王勋是怎么死的?”

    正德叹息一声,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说完,正德将信递给江彬。江彬一看,立即说道:“陛下,按时间计算,达延汗就在附近。要全军立即准备。”

    正德说道:“爱卿说的正是,你立即下去准备吧。”

    还不等朱彬下去准备,就又有一骑来报。“报,发现鞑子军队。”

    “什么?”朱厚煌手一紧,他虽然已经做好了作战准备,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么早,就与鞑子照面。

    一声声命令传了下去,立即停止行军,就地扎营。

    此刻,一行五万大军,也算是出了桑干河,面临大同盆地。出了桑干河谷,地势就变得开扩起来。正德就在桑干河口扎下营寨,数万人的军队,沿河扎营,将整个河谷挡住了大半。鞑子骑兵在大营周围出没。

    “陛下,大同军一半还在应州,另一半已经全军覆灭。辽东军此刻在已经赶到大同了。正在往这里赶来,宁夏绥远诸军,也从度过了黄河。”

    “什么时候出战?”

    正德冷冷的说道:“到底什么时候出战?”

    在桑干河谷之前,正德已经与达延汗对峙数日了。

    达延汗攻下五里寨,数万骑兵在五里寨驻扎,五里寨不过是一个小小城堡,还不是一个小小百户所,根本不能供大军驻扎,达延汗的营寨,以五里寨为中心,绵延数里,他不时派出骑兵去打草谷,将整个大同弄得鸡犬不宁。

    “陛下,”朱彬说道:“现在辽东军在大同,太原镇也已经出雁门关,宁夏绥远之军,已经度过黄河,达延汗决计不敢再此处久候。只等四方援军来此,达延汗有退心之时,在大举出兵,将达延汗逐出大明。”

    朱厚煌听出了朱彬的意思。

    朱彬想要的只是一场大胜而已。

    其实不用说就知道,达延汗不会在关内久留。朱彬想要的是,用四方边军作为前趋,他跟正德带着外四家军与京营精锐压阵,打一场不需要必胜的战争。

    当然了,并不是朱彬成了高官之后,就失去了作战的勇气,而是他绝对不敢让正德冒险。

    所以,他想的办法就是万全之策。

    正德却不满意,说道:“区区数万骑兵,就能让你顿步不前吗?朕出京师,到大同是来坐镇后军,看着你们杀敌的吗?从现在军中由朕节制。”正德一身铠甲,明光甲散发出金属的光泽。配合正德一身坚毅的光芒。更显得威压无比。

    “命令辽东军,大同军,宁夏绥远各军持重行动。明天一早,大军出营。”

    正德目光冷如冰雪,扫过所有人。

    所有将军太监,都不敢正面面对正德的目光。

    朱厚煌顿时觉得,正德此刻还真有一股大将军的气质。

    出战,并不是一句话就可以。

    在正德一声令下的同时。整个军营骚动了。准备干粮,临阵磨刀,保养刀剑,保养盔甲,整理营寨。都是繁琐的事情。

    朱厚煌也在忙这些事情,三百士卒并不多,但是朱厚煌第一次领兵。但是这一些事情还是第一次经历。朱厚煌也想学政治委员那一套,和士卒谈心,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朱厚煌与士卒坐在一起,所有士卒都感到不自在。好像是身边坐着一只大老虎一样。他们如临大敌,如对大宾的样子。让朱厚煌自己也感到不自在。

    朱厚煌咳嗽两声,说道:“这一次出战都准备好了吗?”

    “世子,都已经准备好了。”

    朱厚煌点点头,转身离开了。就在朱厚煌自己离开的时候,他听见身后一阵出气的声音连在一起。

    五里寨中。

    阿著在达延汗身边欲言又止。

    达延汗早已看到自己这个儿子,说道:“有什么事想问吗?说吗?”

    阿著说道:“正德就在百里之外,我们就在这里干等着吗?”

    达延汗说道:“打狼的时候,离狼越近,就越要谨慎,狼是一种特别警惕的动物,稍稍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会这一点上他们就会逃之夭夭。正德就是就是一只稚嫩的小狼,所以要小心。”

    阿著说道:“可是我们千里迢迢而来,粮草供应不足,再这样对峙之下,就要断粮了。”

    达延汗说道:“我大元行军,什么时候靠过粮草?有两脚羊就好。”达延汗语气放缓道:“正德行军还是有几分分寸了,他扎营的地方很不错,依山傍水,粮道无缺。我大元军队从来是不善攻城寨。而且正德身边还是有宿将的,纵然我倾力进攻,恐怕也不能攻下营寨。”

    “可是,正德就在哪里?我们就什么也不会做吗?”

    “怎么不做?”达延汗的眼睛之中闪烁出寒光,说道:“我们不做,让正德来做。”

    “正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这一次出塞,不好好和老夫打一仗,他会善罢甘休?我就在这里等着,看他能不能忍得住不动。”

    “但是,如果四方边军赶到怎么吧?”

    “怎么办?”达延汗有些失望道:“我大元军队,野战无双,不怕他们来,就怕他们不来。纵然有多少军队,也是一队一队的来,我只需坐镇此地各个击破。”

    军队的分进合击,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北宋五路攻夏,想在灵州城下会师,但是结果相当失败。明代的五路攻努尔哈赤,也落得一个笑话。为什么兵家以聚散为常者为上,因为很多时候,军队洒出去,想再次汇集到一起,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纵然辽东军,太原军,宁夏绥远军一并过来,有十万之众,但是在达延汗的眼中也不过是三万,三万,四万,而不是十万之众。不被达延汗看在眼里。

第三十七章应州之战决战之前() 
第三十七章

    应州之战决战之前

    大同秋天多雾。

    五更天开始,整个大营都陷入忙乱之中。

    正德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巡营。朱厚煌与正德一起,巡视整个营地,不过这时候起了雾,浓密的白雾比黑夜还遮挡人们的视线,直到日上三竿之后才缓缓的散去,这个时候,大军才正式出营。

    这一次所有士卒都披挂在身,全副武装,外面夜不收不知道派出了多少,不时有哨骑从四面八方回报情况。

    以每一个营为作战单位,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排成一道道队列,正准备出营。

    红旗烈烈,刀枪分明。

    只是这个时候,谁也没有发现,就在军营不远处,一行骑士不过几十骑而已。正远远的眺望大军。

    “父汗,这里太危险了。”阿著焦急的额头见汗。

    达延汗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是气魄不减当年,居然带着几十个侍卫,来到正德大营之前观察。

    达延汗见正德大军拔营,居然有条不紊,而且已经有好几队夜不收在他身边飞驰而过,甚至有两三个夜不收已经发现了达延汗一行,不过跟着达延汗来得人都是蒙古族中一等一的勇士,这些发现他们的夜不收都已经变成了尸体。只是这样下去总会被发现的。

    达延汗说道:“走吧。”他深吸一口气,说道:“正德还是很谨慎的,看来空子不好找。”

    正德即便军旅经验浅薄,但是正德身边却有不少宿将。对行军打仗一点也不陌生,达延汗还想看看正德行军打仗有没有什么漏洞,也学也先,突然袭击,一举击溃对方。但是达延汗看正德的排兵布阵,却发现没有这个机会,只剩下堂堂正正之师,一举击败对手了。

    达延汗深深的看了明军方向一眼,转身就走了。

    “闻陛下北来,朕不胜欢喜,愿与陛下会猎于桑干河河畔,不胜欢喜。”

    正德口中慢慢咀嚼着这一句话,说道:“达延汗想要邀战。朕怎么能不许。”他从案上捏起一根沾满墨汁的毛笔,在战帖上,写一下行字:“你要战,便做战。”

    这六个墨汁淋漓,大有张牙舞爪,破纸而飞之意,正德自觉平生所写草书,无过于着六个字,一时间不想将这个战帖还回去的,微微犹豫一下,将战帖扔在跪在地面上,犹自趾高气昂不肯低头的蒙古使节面前,说道:“回去给达延汗说,朕早已在京师为达延汗准备的府邸,就等达延汗已经很久了。”

    蒙古使节说道:“大汗来之前交代过,他也等陛下很久了,想和陛下一起饱览塞上风光。”

    送走了蒙古人使节,正德与朱彬,许泰,等等一行将领商议明日对敌良策。朱厚煌不过是在正德身边侍立,连插嘴的分都没有,不过以朱厚煌浅薄的军事知识来看,明天的对阵,只有一个评价,就是堂堂正正之师,没有一点投机取巧的。

    不过这是朱厚煌第一次从头到尾见识数万人的交战,也可能是最后一会了,朱厚煌全神贯注,将所有的事情都牢牢的记在心里,回去之后,将所有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写下来,自己再慢慢的揣摩。

    一夜的时间很快就过去看了。

    第二天,天气有一点阴沉,不是一个好天气。

    大军五更造饭,天刚刚亮,就开拔,在大营列好军阵。

    阵而后战,从来是看军队是不是乌合之众的标准。

    朱厚煌的三百多人,就在中军。在正德旁边。正德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两边的战士向两边排列开来,延伸到远方去,居然有言看不到边的感觉。并不是明军真的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而是此刻的能见度并不高,影响了所有人的视力。队列的尽头好像被薄薄的晨雾遮挡了视线。

    朱厚煌在高大的龙旗之下,可以说是全军最中间的位子,身前不远处就是正德。

    即便如此,朱厚煌的视线野人不能覆盖整个战场。只能看见一面面竖立的旗帜。

    或者说这方圆数里的战场,不是谁能掌控的。

    一门门虎蹲炮,火器,一窝蜂,全部放在队列最前面,两翼还有偏厢车护卫,偏厢车上都装备着火门枪,不过比起朱厚煌改良过的火枪,好差上太多了,可以看成一根好像是带着竹节的铁管、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火器,让朱厚煌大开眼界。

    这时候朱厚煌才知道,原来鲁迅先生是骗人的。

    鲁迅先生关于火药的论断,误导了朱厚煌,朱厚煌虽然知道明军之中有火器,但是具体是什么样子的火器,并不是太清楚的,也是这一次出征,朱厚煌才明白明军之中,琳琅满目,各种脑洞的火器。让朱厚煌有一种感觉,明朝人真会玩啊。

    当然火器在明军之中,不过是辅助作用。真正起决胜作用的还是冷兵器,是勇敢与搏杀。

    正德身边有三万多骑兵,这都是外四家军,还有万余步卒,这些步卒保护着中军大营,顺便说一下,朱厚煌的三百人也在中军之中,就贴身保护正德。

    也不知道正德看不起朱厚煌的兵,将他们放在最安全的地方,还是看得起朱厚煌的兵,将他们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朱厚煌就是正德的中军侍卫官,负责正德的安全。

    蒙古骑兵来得有一点迟。

    当快中午的时候,苍凉的牛角号才猛然吹起来。

    随着苍凉的号角之声响起,所有蒙古骑兵好像是潮水一样,从地平线上蔓延而来,一根苏鲁锭高高举起,与正德的龙旗高度相差不大。带着无边洪流蔓延过来。

    蒙古人的队列松散,好像根本没有基本的队列一样,一团团的骑兵,簇拥着苏鲁锭缓缓的向东方蔓延而来,他们的速度并不快,但是有一种泰山压顶之势。

    这样雄厚的场面,朱厚煌看过多少次了,不过都是在电视之中,或者电影之中。虽然影视作品之中,虽然壮丽有过,但是气势上远远不如这些鞑子骑兵。

    这些人穿着破破烂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